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强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强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铜川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0.12.20
•【字号】铜政办发[2010]143号
•【施行日期】2010.12.20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
正文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强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方案的通知
(铜政办发〔2010〕14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级各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机构:
《铜川市加强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
铜川市加强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方
案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变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提高蔬菜生产综合能力,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
知》(陕政发〔2010〕46号)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发展现状
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菜篮子”工作,在农业发展中提出了坚持“稳粮、优果、兴牧、增药、促菜”的发展思路,加快果、牧、药、菜四大特色产业发展,蔬菜产业已列入我市四大特色农业产业。
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培育和发展蔬菜产业的意见》,进一步加快了“菜篮子”工作建设步伐,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供应、带动农民增收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5万亩、大棚7568亩、日光温室2118亩,中小拱棚地膜覆盖5314亩,全年蔬菜产量15.3万吨。
按照每人每天1.5斤鲜菜的供应标准,要满足全市86万人的蔬菜供应,每年仍需从外地市场调运各种鲜菜近10万吨,加强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切实关心群众切身利益,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大政府调控力度,狠抓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强化蔬菜销售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改善蔬菜流通条件,加强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每年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到2015年全市蔬菜生产复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总产达到18万吨以上;建设大棚蔬菜生产基地50个,培育蔬菜产地批发市场5个,重要蔬菜产品自给率达到100%,蔬菜产品质量合格率在96%
以上,蔬菜价格基本稳定。
四、工作重点
(一)加快蔬菜基地建设
根据本地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实际,一是以省发展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一批蔬菜日光温室和大棚,提高秋冬季蔬菜的生产供应能力,每年新建设施蔬菜面积不少于5000亩,确保到2015年设施蔬菜总面积发展到44800亩。
其中大中棚面积27600亩、日光温室7200亩、中上棚面积10000亩。
二是创建标准化示范园。
科学布局蔬菜种植区域,合理搭配蔬菜种植品种,扩大露地蔬菜复种面积,强化蔬菜的田间管理,全力创建高标准蔬菜示范园。
耀州区、印台区、宜君县各建200亩高标准示范园1个。
三是健全种苗繁育体系。
全市新建工厂化育苗中心1个,育苗点25个,其中耀州区6个、王益区2个、印台区2个、宜君县6个、新区2个。
每年提供各类蔬菜优质种苗1000万株,到2015年共提供各类蔬菜优质种苗5000万株。
四是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加强对蔬菜病虫害统防统治、菜地质量提升与平衡施肥等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推广使用生态高效防虫措施,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质量安全监测及追溯机制,切实提高蔬菜质量安全生产水平。
加大菜农技术培训力度,每年培训菜农1万人次,蔬菜主产村达到村村有技术员、户户有明白人。
(二)抓好蔬菜批发市场建设
一是以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契机,以规划建设“西北现代苹果物流园区”为依托,重点抓好川口、耀州、长丰等果菜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提升服务功能,扩大辐射范围,形成区域性蔬菜产品交易中心和集散地;二是针对不同消费群体,通过政府扶持、企业自筹、多元化投资等方式,加快城区蔬菜市场和零售网点建设,健全蔬菜加工、包装、批发和零售等产业链条;扶持建立蔬菜直销、代销窗
口,逐步完善产地蔬菜预冷、商品化加工处理、批发市场冷藏、蔬菜低温配送等配套设施建设,开拓和占领中高端蔬菜市场。
到2015年,建设具有较强辐射集散功能的蔬菜批发市场和直销窗口8个,其中销地市场6个,产地市场2个。
(三)健全蔬菜流通体系
加强蔬菜产销衔接,减少中间环节和流通费用,引导蔬菜产区和销区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等形式,扶持蔬菜生产合作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全面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蔬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高、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的蔬菜产销示范社,形成县县有试点、行行有榜样的示范带动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合作社竞争力,实现“农户-专业合作社-市场”一条龙的蔬菜流通模式。
(四)维护蔬菜营销市场秩序
质监、工商、商务、公安等部门要联合对蔬菜市场、超市等开展蔬菜市场专项检查,积极整治农贸市场和超市乱收摊位费及其他各种名目收费等不规范行为,依法打击蔬菜市场的“欺行霸市”、垄断菜源的不法行为,严防行业垄断、哄抬物价、联合操纵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保障供需市场良性互动。
(五)强化蔬菜产销信息服务
各级蔬菜主管部门要明确专人,及时加强对蔬菜生产、销售市场的监控,掌握蔬菜生产现状,及时发布相关蔬菜产销信息,积极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市场预期,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逐步建立健全市、区县、乡镇、基地、企业、市场为一体的蔬菜信息服务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市政府成立市长XXX任组长,副市长袁丁兴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财政、公安、农业、商务、交通运输、果业、工商、质监、统计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铜川市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果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果业局局长担任,负责日常工作。
各区县也要成立“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蔬菜生产,保障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确保“菜篮子”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人民群众生活安定、社会经济大局稳定。
(二)强化责任,加强协作。
“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是一项稳民心的工作,关系到居民日常生活和农民增收。
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抓紧制定和完善各区县蔬菜市场供应的应急预案,保障本地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稳定。
要建立健全市场异常波动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有效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
要及时做好主要蔬菜品种的价格监控、货源组织和市场供应工作,根据消费需求和季节变化,建立适合本区县的蔬菜储备制度,制定异常情况下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费需求的救济办法,保证其基本生活水平稳定。
(三)落实政策,确保畅通。
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继续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
蔬菜主管部门要会同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抓紧研究,通过发放特别通行证等措施,解决由于少量超载和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而产生的整车全程收费等问题,允许符合标准的运菜货车24小时进城通行和便利停靠。
在城市特定路段为流动菜贩开辟专用销售区域,在指定区域销售自产农产品的免收工商税费。
(四)健全机制,加大投入。
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是落实好“菜篮子”工程的重要保障。
今后5年,要继续全力推进设施蔬菜发展步伐,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设施蔬菜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
一是按日光温室每亩2000元、大棚每亩750元的补助标准,市政府设立“菜篮子”工程专项基金,用于设施
蔬菜工程和生产基地建设补助、扶持建立蔬菜生产基地田头交易市场、蔬菜良种的研发推广等;金融部门每年要配套一定数额的信贷资金,扶持菜农发展菜田基地。
二是各区县要整合现有农业、农综、水利、财政等涉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蔬菜优势产区发展,促进蔬菜品种改良、良种繁育、标准园创建和水、路等配套设施建设。
蔬菜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蔬菜种质资源创新和良种培育,建立一批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良种普及率和良种种苗的供应能力。
三是积极帮助蔬菜流通企业、合作社开展农超对接活动,建立鲜菜销售窗口,使农民自种的菜产的好、卖的出、效益高。
四是完善蔬菜保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蔬菜生产企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风险的能力,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