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微处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细微处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
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 教室里、 在活动室里经常看 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1] ”由此可 见,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性格发展、 情操陶冶 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我国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渐渐得 到重视。
但是,即使一些学校投入的建设成本高,由于忽视儿童 兴趣和认知发展特点等,并未发挥良好的文化熏陶的
作用。
2014年 10 月,笔者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交流时,有机会 参观访问密歇根州东兰辛市的小学, 更为直观地了解了密歇根州 的基础教育情况。
参观美国小学时, 笔者常常会被丰富的走廊文
化建设所触动。
与国内众多小学截然不同的是, 美国小学的走廊 墙壁文化建设温馨而富有个性,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 学生个性发展的
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是美国小 ?W
走廊文化建设的主要特征
学生主体意识渗透到美国教育的各个方面, 走廊文化建设也 不例外。
在美国小学的走廊里, 两边的墙壁满是展示学生作品的 张贴区和陈列区, 有的学校还有专门的悬挂区用以摆放学生的书 包衣物等。
从整体上看,美国小学的走廊墙壁设计密度大,由于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 《帕夫雷什中学》
中说过:“孩
尊重
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生活化,使得走廊氛围亲切温馨。
走廊墙壁文化重视学生学习和创作成果的展示。
每个班级外的墙壁上张贴着学生富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作业。
或是练习书写的文字,或是对自己和班级的介绍。
学生们的作业图文并茂,他们总会在作品上用小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并且,班级里每个学生的作业和作品都能在走廊墙壁上得到展示,而不是仅有优秀的同学才能展出自己的作品,这体现了学校对每一位孩子的尊重和对独立创作的鼓励。
走廊设计主要是交互式的,体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切互动。
例如,班级门外的展板上张贴着教师的生活照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寄语,语言轻松活泼,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班级教室外面还会有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栏”。
如在笔者参观的Post-Oak
Elementary School (中英文双语学校)里,一位教中文的老师亲切的方式称呼学生,其下还布满了学生的画作和中文文字,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近关系。
此外,还有“ All About Me的
以“邱老师的熊猫园”描述该班级,这在反映中国文化的同时以
学生自我介绍,一些班级门外墙壁上还张贴着学生的名字或是学生的照片。
这些墙壁文化布置都由学生自己创作,一方面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理念,另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和增强班级的归属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我们竭力使孩子所看到的每幅画、读到的每句话都能启发他去联系自
己和同学。
”这就要求在走廊文化建设上,要善于利用每一面墙壁,通过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生活等表达他们的个性,使墙壁有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心声的世界。
当墙壁上的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孩子们与自身及同学进行联系时,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交流与相互学习,提升学习兴趣。
二、走廊文化建设须以儿童的兴趣
爱好和认知发展特点为根据
走廊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和陶冶情操。
走廊墙壁上学生的作品展示、学校的理念、师生心意墙、绿色植物、科普知识等是隐性的道德教育、知识理念传播的途径。
因此,走廊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学生。
为了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其作用,走廊墙壁文化建设须以儿童的发展特点、兴趣爱好和认知水平为根据。
在美国小学的墙壁上,图文并茂的指示语、学生公约、学生作品、班级文化、教师介绍随处可见。
图画多是手绘而成,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图案活泼可爱。
这样的布置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关注墙壁文化的兴趣,而且是符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的。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7〜11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7〜11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
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他们形成概念、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相联系,还不
能进行抽象思维[2] 。
因此,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文化熏陶等需要通过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或物体进行。
在美国小学的走廊墙壁上,图文并茂的设计和布置是具体的表象,儿童通过生动的图画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从而理解其内在含义。
例如,在一所小学的走廊墙壁上走廊公约一“有原则、善于思考、关爱他人”和学生应培养的“勤于思考、敢于冒险、知识渊博”的素养要求是通过图画表现其含义的。
,这一阶段的孩子如果不能明白
be caring ”和
短语“ Be principled ,be a thinker
Reflective ,risk-taker ,knowledgeable ”具体的含义,则能够通过儿童熟悉的图画在大脑构建其认知图式,进而深化理解。
反观国内小学走廊上纯文字性的“五不准”“六不要”等以及晦涩难懂的名言,并不符合小学低年级儿童发展的认知特点。
一方面,各种硬性的规则制度容易使走廊环境充满压抑性,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行为规范等可以参考国外的正面激励性的话语,并通过图画形式展现出来,从而鼓励学生向积极的目标努力。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对于校园墙壁上口号标语、古典文化并不理解,因而这些走廊文化没能成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案形式体现出来。
如《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可以通过漫画的形式将古文经典的场景描绘出来,从而以儿童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文化熏陶。
三、走廊文化建设应重视寓教育于
生活情景中
寓教育于生活情景中,即在校园生活中的细微处体现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
笔者参访的一所蒙特梭利学校Wexford
Elementary School 是密歇根州兰辛教区的绿色学校。
该学校重视校园环境的自然化。
一方面,在学校走廊摆放绿色植物;另一方面,走廊与大厅连接处有模拟海底世界的鱼缸以及各种各样的鱼、饲养小鼠的透明箱子。
一个陈列柜里摆放着各种动植物的图片及名称;墙壁上挂着介绍自然界各类蛇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动物;墙壁上展出的向日葵是学生用葵花籽粘贴而成的;在另一个陈列柜里摆放着“ Annie's Big Nature Lesson ” 学生的作品,底部用落叶铺盖而成。
自然材料的应用与学生的创作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然、爱护自然。
为一所绿色学校,学校提倡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理念。
然而,这并不是口号性的空话。
该小学将热爱自然的教育寓于走廊文化建设中,在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走廊―生活的重要场所中通过具体的事物展现出来。
这就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亲近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氛围,同时学生体现自然的作品得到利用和尊重,极大地提高学生参与校园建设、热爱自然的积极性。
在爱教育方面,不仅每个教室和走廊里有星条旗,学生也会自己画国旗,并将对爱国的理解写在手绘的星条旗上,作品也会被展
孩子们的示在走廊墙壁上,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强化孩子们的
爱国意识。
教育应当寓于生活情境中,尤其是道德情感教育。
在走廊这一重要的生活交往空间,要以墙壁文化建设的方式把道德情感教育内容具体生动地呈现出来,重视学生亲身投入参与走廊布置的作用,使得走廊文化真正走进学生们的生活,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从而达到教育和文化熏陶的
目的。
四、对我国小学走廊教育环境建设的启示
对比中美小学走廊文化建设后可以发现,我国小学走廊教育环境建设仍存在不足。
分析美国小学走廊文化建设对我国小学教育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我国许多小学走廊文化建设存在标准化、模式化的问题。
走廊墙壁上长期挂着的强制性的条例制度、千篇一律的名人头像, 张贴着陈旧的画作、标准化的学生作业等使得走廊文化环境带有
压抑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墙壁文化的兴趣,于是学生对其关注度低,使得走廊文化建设的教育熏陶作用低下。
因此,走廊文化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调动学生亲身参与走廊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将学生的创意作品展示在班级走廊墙壁上, 这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同时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身及同学们对墙壁文化的关注,从而潜移默化地受走廊文化的影响。
我国小学走廊文化建设多用纯文字性甚至语言晦涩的名言
警句、古文经典等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但是存在学生不理解其
意义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形成概念需要与具体事物或情景相结合,因而走廊文化建设应当
重视相关的图画对于内容的解释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达到教育的效果。
走廊文化建设应当杜绝大而空的口号或标语, 当重视将教育理念和道德情感教育寓于学生的走廊生活之中。
只有重视走廊文化建设对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得走廊文化建设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发展特
点,才能够充分发挥走廊文化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的作用,让学
生潜移默化地增长学识,提升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