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语文高考作文预测:与困难作斗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生来是为斗争的。

——[法国]罗曼·罗兰
②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

—— [德国]歌德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
⑤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曹雪芹
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毛泽东
请综合上面材料的含意,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写作前,首先要理解材料中几句话的内涵:①点明人活着就要奋斗抗争;②点明人要在不断的斗争过程中掌握本领,愈挫愈
勇,不断向前;③表达了胜利的信心和展望未来的豪情;④点明在拼搏斗争过程中要不畏艰难;⑤点明斗争中会有失败,有胜利;⑥点明在斗争中站位高远,态度从容。

这些句子综合起来大都与斗争有关,考生可以依据自己所学知识有感而发,写一篇表达心声的文章。

立意:
①斗争与实现梦想;
②斗争必须具备的素质;
③斗争过程曲折性;
④斗争和理性态度;
⑤斗争与合作共赢;
⑥单打独斗与群策群力。

【佳作赏析】:与困难作斗争
当我碰上了叫人头昏脑涨的难题时,当生活中遇上了棘手的困难而被阻滞时,我是哭着,闹着,连连叫苦?还是坦然面对,积极寻求解决它的最佳办法呢?两者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曾有这么一首顺口溜: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这也让人不由得想起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是啊,困难是通往成功路上的绊脚石,但,哪个成功的人士不是从困难中挺着腰杆过来的?决不畏惧,勇敢面对,这,就是我对待困难的坚持不渝的态度。

记得有一次,老师发下了一张练习卷给同学们。

老师并不要求全部要完成,但要尽自己的努力想每一题。

晚上,我做好了其余的作业,只剩下卷。

这时,才九点半。

看着一道道似乎都十分深奥的难题,我知道:自己不仅在练习,更是与困难进行一场激烈的角逐。

开始的几道题都比较简单,只需在纸上画图,一切的疑难都迎刃而解。

但随着由浅入深的出题规律,最后一道题,我略略一看题目,头发都麻了,这是我的薄弱环节——路程问题。

我凝视着题目,静思默想,我在纸上又重新开始了演算,但,困难绝不是这么容易屈服的。

这时,一股倦意涌遍了我的全身,我下意识地看看时间。

哟,已经十一点了!这时,妈妈走进来,催促我:“还不快去睡觉!题宁可不做也要有充足的睡眠啊……”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有点令我动心,我真想扔下笔一走了之,可心想:“我还要继续想下去吗?倒不如明天听老师评讲再弄明白也一个样,何苦这样费劲呢?”但理智控制了我:“这是我一贯的作风吗?困难真的这么容易挡住我前进的步伐吗?不!我决不能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翻阅到一条例题,认真看了书上的分析与解答!我茅塞顿开,我欣喜若狂,充满成就感地把正确列式写在卷上。

我又一次亲身体验并证明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条真理。

克服一次困难,向前迈进一步;战胜一回挫折,增长一分坚韧。

当我面对困
难的时候,我绝不抱怨,而是无所畏惧,勇敢地与困难作斗争。

无论结果输还是赢,我都无怨无悔……
只有勇于面对困难的人,才是生活的强者。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做职业规划给理想安家
材料一: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今学者旷废隳
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明代王守仁《教条示龙
场诸生》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

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选择,规划人生。

材料三:
某中学每年6月份都举办高校招生咨询会,会上,学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大学专业的选择和未来就业前景。

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专业还是根据自己的学科特长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专业?是选择最热门、前景最广阔的专业还是选择社会最需要的专业?高三学生反应不一,有的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有的犹疑不决,举棋不定,有的一片茫然,毫无想法……
为了更好地引导高一新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将对高一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老师邀请你作为高三学生代表在会上发言,与高一新生分享你的经验或教训,从而给他们一些启发。

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篇作文由三则材料加上语境任务组合而成,文章立意应建立在对三则材料整体的把握上,探究三则材料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命题者想要考生结合自身体悟,探讨“青年一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

青年一代如何认识自我,规划未
来的考察意图呼之欲出。

发展自我,心怀家国的生涯导向也潜藏其中。

因此,考生作文的主题应紧扣“青年一代的生涯规划”,立意以将个人发展和家国重任结合为佳。

个性的职业选择允许,共同的家国情怀不能丢。

发言要符合情境,响应大背景。

1.材料内容简说
材料一:语出明代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喻指军事指挥员必须要树立保家卫国的远大志向,必须立志。

译文如下: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做得成功的事情。

虽然各种工匠有技能才艺的人,没有不以立志为根本的。

现在的读书人,旷废学业,堕落懒散,贪玩而荒费时日,因此百事无成,这都是由于志向未能立定罢了。

材料二:教育部把加强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写进文件。

这里的“生涯发展指导”其实就是“生涯规划”,这则材料是在说明加强学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在答记者问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专门说明这次改革让学生选择权进一步加大,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有利于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材料三: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实际问题,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人生岔路口的思考。

有强烈职业规划意识的学生在高一分科走班选择时也许就已经开始了朝着规划的目的,有的放矢地努力,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比较清晰的;有些学生容易人云亦云,被时代浪潮裹挟着推着前行,什么热门学什么,思想不够坚定;更有甚者,完全没有提前规划的意识,浑浑噩噩地度过三年时光,面临专业选择时,才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筹码,只能够完全被动地等待被他人挑选的命运。

结合语境任务,作为经历过这三年高中学习生活的高三学生,曾经或迷茫、或彷徨、或无悔,回顾三年时光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感悟,而面对高一新生刚刚开始高中生活,作为学长的你,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让他们在面临选科时候,多一份慎重,增强规划意识,树立远大志向,探索内心兴趣,挖掘自身潜力,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奋斗方式,立足当下,认真踏实,知行合一。

2.写作任务解说
①作者(谁在写)——经历过高一选科,三年学习,现在面临专业选择的高
三学生
②读者(写给谁)——高一新生
③目的(为何写)——引导高一新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会选择,规划人生
④文体(用何写)——发言稿
【佳作赏析】:做职业规划给理想安家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今天,由我作为高三学生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一些我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方面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位提供些许帮助。

进入高一,意味着走向人生的新过渡期,相信大家既有对未来的憧憬,又有对现实的不安。

高一时我也一样。

在疫情到来之前,我对自己人生的规划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因为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兴趣与专长不一,就业前景和社会环境不甚了解,还有家庭因素等等,我认为职业规划变成了一件繁杂多变的事情。

我和许多人一样先放了一放,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件关乎各位前途的大事、紧事,需要各位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规定任务。

若不从现在做起,到了高三时间更少了,内心只会更加焦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规划职业生涯,首先要立志,既要早立志,更要立长志。

因为只有心有所想,脚下才能有力量,眼前才不会迷茫,而励志正是扣下最关键的一粒扣子。

志从何来?凭什么立此志?志从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来,依靠时代提供的条件和社会提出的任务,立下属于自我实现的远大志向。

有了远大志向之后,还需要阶段性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一特定职业,吸引你的可以是一个领域,一种职业精神,但不管如何选择,都需要坚持的理由和明确的方向,阶段性规划则是为大家提供了修正和调整的空间。

登高自卑,既要想到达到梦想彼岸,必定要经历的一番改变,在埋头向前的路上也需要实时的调整。

就好比后新冠时代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一样,企业和个人只有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才能在经济风暴席卷全球时站稳脚跟。

最后支撑我们一步步走好职业规划路,完成学业的,还是内在驱动力,在生活和学习中汲取养分,内化为精神动力,才能确保职业规划长久而顺利的进行。

重视职业规划就是走向理想的开端,尽力规划人生就是以自我为圆心,以实现人生价值为半径,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志气与勇气并存,挥洒热情与汗水,在奋斗的土地上,我相信大家的职业规划之路都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我来回答你——什么是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幸福是《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阅读上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解析】:
1.本题材料中关键词句为“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材料中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中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中的“幸福”是与友人相聚之乐,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1.从抓关键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
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如:本题材料中关键词句为“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2.从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材料中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中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中的“幸福”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

考生抓住幸福的特点,从选择原因入手,是很好的行文思路。

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试题分析:题中的材料向我们展示了三种幸福的方式,关键句“这三种幸福,你认为那种更幸福?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我们认为认为那种更幸福,也正是我们的向往所在。

这道题目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查要求。

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幸福”是对家国的大爱;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中的“幸福”是对个人成功的追求;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中的“幸福”是对安逸闲适生活的追求。

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抓住幸福的特点,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

【佳作赏析】:我来回答你——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幸福是孟郊《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幸福是白居易《问刘十九》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其实,每个人都应该问一下自己:我幸福吗?幸福到底是什么东西?是拥有世俗却不可或缺的金钱和地位?是和
自己喜欢心爱的人长相厮守?是中了大乐透得了巨额奖金?其实,幸福对于每个人的含义不同,因为每个人所需所求不同。

对我来说,幸福是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

幸福是指人感知自己的需要、条件和活动趋向和谐的生活状态。

因此幸福也可以理解为对欲望的满足。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

感觉幸福的时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

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事业做成了,愿望实现了,你爱的人与你结婚了,你应该是幸福的了。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幸福,那么自己到底怎么才能幸福?只有自己明白自己要的幸福是什么,你才具备感受幸福的特殊能力。

有些人认为只要有钱,自己就可以幸福。

等到自己真的有钱了,发现自己仍旧不开心。

没有人能够界定幸福的定义。

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温暖,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幸福在生活各处都能够感受到,问题在于你是否具有发现幸福眼睛和感受幸福的心灵。

现代人很多都太缺乏一种能够感受幸福的能力,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在于那些浮躁世俗的东西上,盲目地去追寻,认为只要能够拥有这一切,那么幸福就不远了。

这个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中,人时不时都能感受来自各处的压力,幸福感的缺失让人失去一种心安和淡定。

在我看来,或许幸福应该分为大幸福和小幸福,大幸福指的是我们对现实物质生活的追求,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满足自己。

但是小幸福随处可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增强自己对这种小幸福的感知能力。

其实,幸福很简单,简单到当你想吃巧克力的时候,有人给你买了,吃在嘴里那种甜丝丝的感觉,那就是一种温暖的小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无所不在的。

幸福是金钱买不到的,幸福其实就在人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感受到。

其实,你觉得你幸福你就是幸福的,幸福与不幸福都在你自己的心中。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涵养格局,推恩四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关于报恩的故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帮助汉高祖打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窘。

他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果断地救济她,给他饭吃。

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给她吃,送她黄金一千两以答谢她的恩情。

《韩非子》里说了关于管仲的这样一个故事:在齐国的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公子纠失败,当时辅佐公子纠的管仲在鲁国被抓住,将押往齐国,经过绮乌这个地方时,又饥又渴,守边境的人跪下来喂给他食物,趁机问管仲:“如果你有幸到了齐国没有死,反而被任用了,你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管仲回答他说:“如果按你说的那样,我会用贤使能,论功行赏,我还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边境的人心里怨恨他。

如果你在人才招聘现场,面试考官给了你这两段材料,让你做一个即兴发言,请你拟写一个发言稿。

注意:综合理解材料,自拟标题,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卷面工整,800字以上。

【文题解析】:
这道题,作文材料和“报恩”有关。

两则历史故事,一则脍炙人口,一则相对小众。

考生很容易先入为主,简单处理,看完第一则材料,就直接提炼出“感恩”的观点,然后据此行文,这显然是没有识破命题用意的。

这也是命题者设置的审题陷阱,或者说这道题目的特别之处。

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对等并列的,而是有更进一层,或者说境界有别的关系。

加上题目有“综合理解材料”的明确要求,写作时不可割裂两则材料的关系,不能只考虑一则材料尤其是第一则材料来立意行文。

此外,注意题目设置的情境,关键词是“人才招聘现场”,“面试考官”,应聘者被考官青睐相中的场景,和管仲被边境官员发现才能并施以恩惠,是有几分相似的。

考官提供这两则材料,应也有特别用意,即希望应聘者能理性、辩证地看待“报恩”这个问题:人应该心怀感恩、知恩图报,但要注意报恩的方式,要明确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私恩,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公私不分。

如果从漂母和守边境者的角度,言之有理似乎也可以。

漂母的施舍是发自内心的,不求回报,恰恰得到了韩信的重谢;而守边境者帮助他人,动机不纯,也就得不到他人的真心致谢。

【佳作赏析】:涵养格局,推恩四海
尊敬的主考官:
您好,我是应聘的考生,感谢考官给我发言的机会。

韩信以千金回报一饭之恩,成就知恩图报的历史佳话,自然也为人称道;同样是身处穷乏而受人之恩,管仲似乎有点不近人情。

其正道直行,令尘俗之人怨恨,但却令君子、令天下人感佩。

确实,一般意义的报恩,有恩必报,且当涌泉相报;但君子心中的报恩,则超越了私恩,推及四海,泽润苍生。

两人格局的高下,或许也和日后的结局不无关联。

韩信“将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建不世之功,但最终惨遭“葅醢”之刑,令人唏嘘感慨。

这固然因为汉高祖薄情寡义,但恐怕也与韩信格局不大有关系;管仲则不然,饥渴难耐,受人之恩,按理说,他应感恩戴德,但他却翻脸不领情,在常人看来不近人情,但他绝不为一己私恩,就罔顾国家法度,背弃公心,正是因为这样的格局,故能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王佐之业。

管仲不报私恩,足见其智。

可能多数人,在遭遇管仲的情况时,会先开一个“日后必有厚报”的空头支票。

但如果口惠而实不至,往往祸及其身,与其日后授人以柄,不如当面回绝。

管仲深知这点,因此绝不封官许愿,信誓旦旦。

管仲之智,还在于有识人之明,他看
到了守边境者言行背后的私心。

那不是施恩,而是交易和投机。

管仲不报私恩,足见其直。

从古到今,并不乏收买人心、假公济私的人,他们善于以小恩小惠笼络人,积攒所谓的人脉,然后互通有无,广开门路,“姊妹兄弟皆列土”的也不在少数,而管仲绝不迎合世俗,足见其直。

管仲的回答,听起来容易让人有怨意,也是有深意的:你若有才,我也量才录用;你若无能,我亦无可奈何。

这话虽然让恩人怨恨,但公心为上,哪怕背上“忘恩负义”的诟病,又何必在意?
历史是一堆灰烬,灰烬之中尚有余温。

韩信、管仲的故事一直启迪着后人。

当我们步入新时期,礼尚往来,有恩报恩,仍然是不可丢弃的美德,但在法治社会,有志青年们又有必要涵养更宏大的格局,铭记而又能超越私人之间的恩情,看清楚公私之间的分水岭。

报私恩,看似是私事,其实可能彰显公德、公心。

这对于今天的选贤任能也很有警示意义。

如果领导干部,以是否有功于我、有恩于我、有利于我,作为人才使用标准,而不是公心为上,唯才是举,就会掉入任人唯亲,大搞裙带关系的泥淖之中。

再说,那些急于报答小恩小惠之人,也多是睚眦必报之人。

记住那些真正雪中送炭的人,远离那些锦上添花、别有居心的人,为官者不可以不察。

臧否人物,鉴古知今。

管仲的知恩不报,“非不为也,乃不可为也”,绝不为一己之私,而违背天下公义。

这种不枉私情、不恤人言,而推恩四海,为天下计的人格背后,是深远恢弘的格局。

见贤思齐,我们当从而师之!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各位考官!
2021年高考作文预测:我心中的中国印记2020年11月10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升空;12月4日,嫦娥五号从月球上起飞,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地外天体的起飞;“九章”量子计算机研发成功;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参数最高,最先进的“人造太阳”——可控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