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不一样(活动一)》教学设计.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模不一样(活动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我们的生活中,出处都有特异的存在,宁静夜空中的一抹弯月,平静湖面上鱼的跃动,草地上的花朵,特异在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它能够打破沉闷的规律,产生视觉冲击从而实现设计的目的。

本课通过对点、线、面这些构成元素的组织和安排,来表现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教材用具体的动物、植物等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形象取代了点、线、面等平面构成元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使画面具有韵律美的规律,学会按照韵律美的规律在画面中组织众多相同或相似的形象,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感知能力正处于从单纯的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阶段,具备了一定的理性分析与理解能力,乐于思考和尝试。

因此,我以音乐为教学的切入点,科学地设计了人机互动、包含游戏内容的教学课件满足学生乐于动手敢于尝试的心理,相信学生会很好地理解相对抽象的平面构成知识,运用熟悉的计算机软件设计出具有韵律美的画面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特异构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尝试运用不用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一个特异形的作品。

方法与过程目标:能根据特异这一主题大胆创作一幅场景画,并能根据自己
的意图和想法来设计作品,发展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升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设计与绘画造型活动的区别,体验特异的发展与创
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感悟画面的韵律美。

首先教师利用课件以具体的音乐形象演绎抽象的绘画概念,由此展开本课学习,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网站界面清晰、内容丰富,可以轻松实现人机互动,以电脑小游戏的方式呈现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很好地把握学生学习兴趣点。

难点是按照韵律美的规律在画面中组织众多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以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欣赏大量的画面与生活场景,学生很好地理解了韵律美的规律;为学生设计的电脑闯关游戏让学生在玩儿的过程中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在第二关中又充满兴趣地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创作任务。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感知和理解使画面具有韵律美的规律,学会按照韵律美
的规律在画面中组织众多相同或相似的形象。

基于这样的学习任务,我选择了在多媒体机房全程运用电脑学习本课的教学方式。

使用 PowerPoint 这个学生熟悉的软件,利用复制和粘贴、放大和缩小的功能,可以轻松迅速地完成创作,是手工绘画无法达到的,同时用教师课件播放旋律
优美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良好的听觉刺激,在韵律优美的音乐中创作出韵律优美的
画面;评价环节利用多媒体机房的优势演示学生作品,清晰便捷,激发学生学习美
术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模()样?让学生填词,揭示课题《一模不一样》在上课之前,
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语文功底,填空:但是这节课,老师要在中间加一个“不"字,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课题:一模不一样。

二、问题导学感知特异
打开多媒体课件出示一张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和特异现象的图片,请同学们
说说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分别带给你什么不同感受?
不一样在哪里呢?别急,我们看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上有什么?给你什么样
的感受? (重重叠叠的都是郁金香,有一种和谐、整齐之美)其实啊,这张照片
还有另外半边,跟刚才有什么不同了?这位同学一眼就看出来了,一朵颜色不同的
郁金香!多了这朵颜色不同的郁金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一片红色的花海中
闯入了一抹明亮的黄色,让画面都生动了起来,有一种醒目突出之感,这就是今天
我们要讲的不一样---特异现象
三、分析探究,学习新知
1.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关于(特异)众多画面中找出并说说不一样具体表现在
哪些地方?(.利用导学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思考。


2.总结特异构成由哪几要素组成?
欣赏图片,结合文字,从中归纳大小、方向、颜色的特异。

3.了解“基本形”,“特异形”,“骨式图”由哪几要素组成?现在老师有一个想法。

我想把生活中的这些特异现象放置进这些小格子里,该怎么表现呢?明,格子里游
来了-一群小蝌蚪,但是中间的格子还是空的。

如果这是-张表现特异现象的作品,你
们猜猜,中间会是什么呀?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呢,在这里放上了一只
青蛙妈妈,那么不管是同学们刚刚说的-.还是老师放置的青蛙妈妈,它都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跟其余格子里的小蝌蚪是不一样的。

那么在这张作品中,其余格子里一样的
小蝌蚪就被称为:基本形,而中间格子里与小蝌蚪不一样的形就被称为:特异形,而放
置这些基本形和特异形的这张小格子则叫作:骨式
图。

这三个要素就组成了一张完整的特异构成作品。

四、师生演示,明确方法
师生互动,简单演示本次作业难点,利于学生在电脑上顺利完成绘画创作。

1.复制、粘贴
2.放大、缩小、变换方向、移动位置
3.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网站中的素材:
五、浏览素材,构思创作
1.返回主画面点击图标查看“创作提示”,了解创作要求。

利用课件中的资料图片,运用学到的组织画面的知识,设计一幅有情节、醒目突出的作品。

2.学生独立浏览资料图片,设计画面。

3.学生作业
用音乐限制创作时间,先完成的学生可以离开座位与其他学生交流沟通,达到相互帮助、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音乐结束时,我们的创作活动也要暂时告一段落,没有完成创作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六、自主表现大胆设计
1.画面的情节
2.画面的组织规律
七、展示交流拓展延伸
播放特异现象在生活各个领域中的运用。

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披着羊皮的狼”,衣服花边的装饰的重复与的特异,学生校服的统一着装与领队服装的区别等。

同学们,虽然我们都只是千千万万哥平凡人中的一员,但是我们各自不同,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点,我希望大家能够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做自已擅长的事情,那么,每位同学都会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你。

教学反思:
学生对构成比较陌生,本节课初步接触到平面构成的有关知识,关于重复和特异构成的现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有初步的感知,如衣服花边的装饰的重复与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特异,学生校服的统一着装与领队服装的区别等。

虽有感知但缺乏理论的认识和分析,本节课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欣赏结合教师讲解分析,让学生不仅全面、深刻的理解重复个特异构成的意义与美感,进而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一中特异构成的知识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知识性太强,为了避免学生感觉难度大、枯燥,本课的教学设计了融会了电脑制这个步骤,减少了单调重复绘制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且将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观察和游戏环节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一、谜语导入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唤起求知欲,顺利地导入课题——《一模不一样》。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一模不一样,出示了红花地里的一朵黄花,特异形打破了沉闷的规律,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

将他们应用在设计领域,可产生画面的节奏感和形式美感。

二、特异图形的设计师由基本型、特异形和骨式构成的。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本课的重点,我设计了图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鼓励学生小组探索,希望通过同学们集体的智慧发现图片中的知识点。

在小组探讨中,教师巡视辅导,也顺便了解同学们自主探索的学习效果如何。

毕竟,教学设计只是预设,学生学情也会随时发生着变化,作为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发展状况,做好随时调整的准备。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个别小组同学对基本形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便做出了解释。

帮助同学们完成表格填写。

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平面设计的内容,在一节课时间内学习并设计出特异构成图形是有一定难度的。

很多同学会分析图片中的基本形和特异形,自己设计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根据以上学情分析,我搜集了一些作家作品和学生作品,通过欣赏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善于发现
美的眼睛。

四、本节课的内容是新鲜又令人惊喜的,知识点较多,课后的总结尤为重要。

通过总结能帮助学生梳理本课重难点,同时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这节课在设计创作上学生的可操作性尤为突出,熟练的运用电脑 PowerPoint 软件中的移动、复制、剪切、粘贴操作的功能,快速完成了创作任务。

这节课,教学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将重复与特异的概念和关联清晰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虽然作业中还出现了构图问题和创作思维的局限,但也不乏给人惊喜的好的创作。

由此发现,美术创作中思维的欠缺是影响作业效果的源头。

这是我上这课后的一点感受。

附:教学相关图片
学生作品
诗词中的特异——万绿丛中一点红
成语中的特异——鹤立鸡群故事中的特异——披着羊皮的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