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初二初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初二初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水调歌头》(3分)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义正辞严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B.其真不知马也
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哪里B.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许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竟然
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8.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
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
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
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
“万木”比喻白居易。
9.对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
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10.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作者把人民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二、默写
按要求默写。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过零丁洋》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朱元思书》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五柳先生传》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古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潜“篇篇皆有酒”。
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连续两句与酒有关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_______)②鸢飞戾天者(_______)
③经纶世务者(________)④从流飘荡(________)
【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富春江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4】作者描绘水时抓住水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高峻、多树的特征。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
什么?
2.(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从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补充课文所缺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如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②每有会意________________
③期在必醉______________ ④晏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①五柳先生的读书态度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五柳先生的居室环境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除本文外,你还知道本文作者哪些诗句,请写出两句。
3.(三)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
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__________)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
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
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弗之怠____________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
③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_____ ④主人日再食 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为现代汉语。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叩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4】作者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成年后求学的艰苦体现在哪几方面?
【5】作者在求学过程中付出了无比的坚信,其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试结合今天的学习环境,谈谈你的体会。
河北初二初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水调歌头》(3分)
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
【解析】A中“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说法有误,词的上阕写了淡淡的被贬的忧愁。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窥谷忘反(通“返”)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D.从流飘荡(随着)
【答案】B
【解析】B项“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
白天也像黄昏是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那么“ 昏”应该是“黄昏”之意。
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专心致志B.益慕圣贤之道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义正辞严
【答案】A
【解析】A. “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两句中的“专”字分别是“获得”和“尽、极”之意。
B都是“更加”之意。
C都是“担心、忧虑”之意。
D都是“言辞”之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
【答案】C
【解析】C.项:“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有误,原文为“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之”应为指的是“借他书的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亦不详其姓字B.其真不知马也
C.亲旧知其如此D.食之不能尽其材
【答案】B
【解析】 B项“ 其真不知马也”中的“其”是“岂”之意,可翻译为“难道”。
其他几项都是代词。
“其”的字义很多,要根
据具体语境去判断,切不可断章取义。
点睛:1“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用在名词或方位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他的(他们
的)”“它的(他们的”)。
2“其”活用作第一人称代词,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相当于“我(自己)”、“我们”或“我的(我们的)”3“其”作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个别的人或事物,也可指代多数,一般都是远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那、那个、那些、那里”。
4“其”作副词,放在句首,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表示反诘的语气,可译为“难道”。
如:其孰能讥之乎?5“其”作助词,用来凑足音节,舒缓语气。
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哪里B.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许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D.曾不吝情去留曾:竟然
【答案】B
【解析】B项错,“或置酒而招之”的“或”是“有的人”之意,而不是“或许”。
其他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的“许”是“哪里”之意。
C.“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中的“辄”是“就,常常”之意。
D. “曾不吝情去留”中的“曾”是“竟然”之意,
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宋既成列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答案】A
【解析】A.“ 既加冠宋既成列”中的“既”都是“已经”之意。
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中的“益”前者“更加”之意,后者“渐渐”之意。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中的“而”前者“却”之意,后者是连词,表顺承,可不翻译。
D中的“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中的“卒”前者“最终”之意,后者“士兵”之意。
8.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作者为答谢白居易而作的。
B.“二十三年弃置身"写出
了作者遭贬谪时间之长。
C.诗的颔联用二则典故
写出了人事的变迁。
D.诗的颈联作者以“沉舟"
和“病树”自比,以“千帆”和
“万木”比喻白居易。
【答案】D
【解析】 D.项“以‘千帆’和‘万木’比喻白居易”不对。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9.对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
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
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
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答案】B
【解析】B项说“‘折戟沉沙铁未销’因为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不对。
此句意思是“一支深埋在泥沙里的断戟,虽然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
10.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工,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了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C.“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四句一语道破了封建社会朝代兴亡的本质。
从历史的变革中,以兴亡的对比,作者把人民悲惨命运提示出来,既是历史的概括,也是现实的反映,深化了全曲的思想内容。
【答案】A
【解析】
二、默写
按要求默写。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过零丁洋》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与朱元思书》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五柳先生传》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古诗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李白“斗酒诗百篇”,陶潜“篇篇皆有酒”。
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连续两句与酒有关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鸢飞戾天者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金樽清酒斗十
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解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
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1)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链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
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
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修辞和表现手法方面考虑。
“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
(2)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抓住首歌后面的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横牛背”“信口吹”进行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1.(一)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在
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答案】水皆缥碧泠泠作响嘤嘤成韵横柯上蔽
【解析】【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_______)②鸢飞戾天者(_______)
③经纶世务者(________)④从流飘荡(________)
【答案】凭借至筹划顺,随着
【解析】【考点】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 凭借 (2). 至 (3). 筹划 (4). 顺,随着
【3】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富春江山水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
【答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解析】【考点】第一段总说富阳到桐庐间的富春江山水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富春江山
水的特征。
【4】作者描绘水时抓住水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描绘山时紧扣高峻、多树的特征。
【答案】清澈,湍急高峻,多树。
【解析】【考点】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的概括,富春江水是清澈,湍急(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富春江周围的山是高峻,多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解析】【考点】题干:《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有异曲同工之妙?既考查了本文的内容,
又考查了《三峡》的语言记忆,一个像箭,一个像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解析】【考点】“侧面表现水的清澈”是说不直接写水的清澈,通过描写别的事物,间接的写水。
答案: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好像要比一下,看谁爬得高,伸得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解析】【考点】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经纶”“世务”“轩邈”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8】“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此句从侧面落笔,衬托山水诱人的力量之外,言外之意是
什么?
【答案】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解析】【考点】“言外之意”指的是不明说,暗含在写景之中。
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
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二)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从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补充课文所缺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晏如也。
【答案】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解析】【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1). 短褐穿结 (2). 箪瓢屡空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②每有会意________________
③期在必醉______________ ④晏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处所对书中内容有独到的领会就安然自若的样子
【解析】【考点】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 处所 (2). 对书中内容有独到的领会 (3). 就 (4). 安然自若的
样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当对书中内容有独到的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解析】【考点】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