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案:第6单元 为学有道 第21课 勉学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勉学
1教学目标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指导学生多读勤记笔记的方法,有目的的指导。

3、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4、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3.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 2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各节中心句。

3、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1.2学时重点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中心句。

3、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1.3学时难点
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中心句、论证方法及其理解
2、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1.4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勉学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指导学生多读勤记笔记的方法,有目的的指导。

3、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4、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和乐观。

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
一、导入:刘邦少时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

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

从皇室宗亲、权贵重臣到大师名流、乡野庶民的各种体例的家训家书我们可以体会其散发的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能体会到古人教诲子女弟侄方面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今天我们学习被誉为这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勉学》。

活动3【讲授】教学过程
二、沉浸
1、作者简介:请同学们阅读注释①,了解作品出处,作家及该书内容。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正音正字。

为、说、华、坎壈、无间
3、熟读全文
三、体验
1、学习第一小节在熟读的基础上,参照注释自读课文第一节,教师引导订正。

(1)重点词语累:“说”—同悦”,取悦。

但能说之也:只会用学到的知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

“华”—同“花”。

春玩其花:春天赏玩它的花朵。

“登”—摘取,收获。

行道以利世也:实践自己的学问去造福社会。

修身以求进也:努力修身为了取得高官厚禄。

(2)段意归纳:古人今人学习态度对比,褒贬鲜明。

以春华、秋实比喻,指出学习目的是为了修身利行。

2、学习第二小节
(1)熟读第二小节,参考书下注释,翻译语段。

(2)整理难写字词、重点词语坎壈:困顿,坎坷。

专利:专一,敏锐。

(3)下面这个语段是从原文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应该放在第二小节的哪里?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分析:应放在第二小节的省略号位置上。

因为抽出的段落几个举例,都是围绕老了再学习读书的,正好是“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例证。

因而应该放在这里。

议论文段落的学习要学会抓关键句。

(4)思考:第二小节前半部分的中心句是哪句?为什么?关键句是“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因为后面是举自已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少时读书记忆力好,是读书的最佳时机,年纪大了容易忘记。

它是围绕“固须早教”这个中心来论证的。

(5)归纳:学习固须早教,晚学犹不可放弃。

4.2第二学时
4.2.1教学目标
1、识记文言常用词:经、注、疏、宁、济、间。

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各节中心句。

3.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2.2学时重点
1、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2、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4.2.3学时难点
1、各节中心句
2、论证方法及其理解
4.2.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勉学
1、识记文言常用词:说、玩、登、秉、所以、经、注、疏、宁、济、间。

2、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1、2节中心句及其论证方法理解
活动3【导入】教学过程
(1)自读第三小节,参看注释,试着翻译一下。

所以:(1)的原因(2)用来-----的可惜:值得珍惜专利:专一而敏锐
学者:(1)读书人(2)学习,“者”句间停顿。

难点:翻译并理解“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的作用——译略
归纳:作为反面事例从反面论证“当博览机要”,即读懂经文大意,使言行有得,做到读书、做事两不误。

二、感悟
1、本文的题目叫《勉学》,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勉学”即“劝勉、勉励、鼓励后世子孙及世人勤奋学习。

2、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三个自然段的议论要点。

第一段:学习在于“修身利行”。

第二段:学习在于“固须早教”“不可自弃”。

第三段:学习在于“使言行有得”“博览机要”。

3、这三段文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勉学”,请同学们思考并说出它们各自议论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段:学习目的;
第二段:学习态度;
第三段:学习方法。

4、在有说服力的事理面前,作者并没有舍弃对后辈及世人的真情,而是用情感的心灵的沟通去感召后辈,你感受到了作者亲情或人文的关怀了吗?
学生思考讨论作者亲情和人文关怀时要联系具体的词句,如:“修身利行”“吾七岁时,颂《灵光殿赋》”“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必能兼美,吾无间焉”等句来感受。

三、作业
1、背诵“然人有坎壈------而无见者也。

”(必做题)
2、请学生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并和同学、家长交流。

(必做题)
3、课外查找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积累修身、治学方面的名言警句。

(选做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