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有子之言似夫子 古文观止系列 深度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 景 解 读

➢ 曾子,姒姓,曾氏,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 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七十二贤之一。倡导以“孝恕忠信” 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 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 有若,有氏,名若,字子有(一说字子若),世称“有子”,孔子弟子,七 十二贤之一。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思慕孔子,曾因有若似孔子,而群起推举 其为师,并以师礼事之。但是不久,弟子们先后提出两个问题,有若皆不能 回答,遂被赶下位来。倡导孝悌为本,贵和有节,持守中道,藏富于民。
古文观止系列之
卷〇三
053
有子之言似夫子
学海书山设计


世 繁 华
路 拓
, 怎







千 山 越 尽 不
文 解 字


目 录


拨 开 云 雾 见
景 解 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博 观 而 约 取
体 外 延







文 体 外 延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主要成就
➢ 道德方面,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 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 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在群体层面主张 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 政治方面,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 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 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道畅行,天下为公;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 会,大道隐没,天下为家。
第二段
译文
曾子将这话告诉子游。子游 说:“有子说话很象先生啊! 那时先生住在宋国,看见桓 司马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 没完成。先生说:‘像这样 奢靡,(人)不如死了赶快 腐烂掉越快越好啊。’希望 (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 对桓司马而说的。 南宫敬叔 (他原来失去官职,离开了 鲁国)回国,必定带上宝物 朝见国王。先生说:‘像这 样对待钱财(行贿),丢掉 官职(以后)不如赶紧贫穷 越快越好啊。’希望丢掉官 职以后迅速贫穷,是针对敬 叔说的啊。”
叁 说 文 解 字
①主人公
②事件
①有子之言:有子所说的话,这里不仅指的是所说的话,也包含了所说话的意义。 有子,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
②似夫子:就像孔夫子一样。夫子,老师,这里指孔子。
原文
有子问于曾子曰: “问丧于夫子乎?” 曰:“闻之矣:‘丧 欲速贫,死欲速 朽’。”有子曰: “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闻诸 夫子也。”有子又曰: “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 游闻之。”有子曰: “然。然则夫子有为 言之也。”
➢ 经济方面,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孔子所 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 “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
➢ 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 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教育目的上, 他主张“学而优则仕”,教育内容上,主要是“礼”和“仁”,教学方法上, 推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
➢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 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 《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 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 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第一段
译文
有子问曾子道:“在先生 (孔子)那里听说过失去 官职方面的事情吗?” (曾子)说:“听他说的 是:‘希望丢官后赶快贫 穷,希望死后赶快腐 烂’。”有子说:“这不 是君子说的话。”曾子说: “我(的确是)从先生 (孔子)那听来的。”有 子又说:“这不是君子说 的话。”曾子说:“我是 和子游一起听见这话的。” 有子说:“的确(说过)。 但先生这样说肯定是有原 因的。”
➢ 春秋战国时期,木椁的结构一般由顶、周、底三部分组成。即在墓坑底部横放两根 垫木,上铺椁底板。底部四周用木板砌成椁室四壁,为墙板和挡板。
➢ 椁室内用隔梁、隔板分成头箱、棺室或边箱,内置棺具和随葬品。有的在头箱、棺 室或边箱上安有分板,然后在椁室上加盖板。当然,这一时期的椁室除用木头构建 外,也有用石头垒筑的。如《礼记》载宋国“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受 到孔子的严历指责和批评。
➢ 春秋时期,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周礼没落。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 在明器制度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映。统治阶级的埋葬制度,除按西周中期以来 的传统礼制外,各地普遍出现了僭越非礼的现象,尤其是到了春秋中期,这种僭礼 逾制的现象更为突出和普遍,一些平民模仿贵族的礼制用鼎随葬,冲破了士与庶人 的界限。
➢ 言偃,字子游,又称叔氏,春秋时期思想家,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使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 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人称“南方夫子”。

➢ 按照周代关于丧葬的礼仪规定,天子要用二椁五棺,诸候用一椁三棺,大夫用一椁 二棺,士用一椁一棺、棺和椁之间一般都不是紧密的靠在一起的,二者之间要留有 一定的空隙,以便存放一些陪葬品。所以椁就成为一种室,就是平常考古的术语所 说的椁室。
字注
问:通“闻”,听 说。
丧:当官然后失去 官职。 然:确实,这样。
有为言之:有所指 而言,即“有所为 言”。
原文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 之言似夫子也!昔者, 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 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 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 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 反,必载宝而朝。夫子 曰:‘若是其货也,丧 不如速贫之愈也。’丧 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 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