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菌厚垣孢子微胶囊剂及其制备和应用[发明专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48348.6
(22)申请日 2014.12.31
A01N 63/04(2006.01)
A01P 3/00(2006.01)
(71)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地址200237 上海市徐汇区梅陇路130号
(72)发明人王伟 马新 于学新 赵永田
裴文亮
(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
公司 31203
代理人
李鸿儒
(54)发明名称
木霉菌厚垣孢子微胶囊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微胶
囊剂,所述微胶囊剂包含木霉厚垣孢子、粘结剂和
保护剂。

所述微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含木霉菌厚垣孢子的发酵液;(2)将含木
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与粘结剂和保护剂混合,喷
雾干燥制得所述微胶囊制剂。

本发明的木霉菌厚
垣孢子微胶囊剂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土传病害,
特别是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和葡萄灰霉病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厚垣孢子微胶囊剂比用
传统方法生产的分生孢子制剂具有更强的生活力
和抗逆能力,作用功能更多,更适合于生产应用。

解决了目前木霉菌生物农药货架期短、无法大规
模生产以及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粉尘问题。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1页 附图1页CN 105794856 A 2016.07.27
C N 105794856
A
1.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微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剂包含木霉厚垣孢子、粘结剂和保护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选自白炭黑、硅藻土、高岭土、活性炭及其组合物;所述保护剂选自麦芽糊精、阿拉伯树胶、环糊精及其组合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剂中所述木霉厚垣孢子的含量为107-1010个活孢子/克,优先为108-109个活孢子/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剂由木霉厚垣孢子发酵液与粘结剂、保护剂的混合物喷雾干燥得到,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发酵液的5%-25%(kg/L),且所述保护剂的用量为30%-90%(kg/L),优先为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发酵液的10%-25%(kg/L),且所述保护剂的用量为40%-70%(kg/L)。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胶囊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剂中,所述粘结剂的含量为10%-30%,所述保护剂的含量为50%-90%。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微胶囊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供含木霉菌厚垣孢子的发酵液;
(2)将含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与粘结剂和保护剂混合,喷雾干燥制得所述微胶囊制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的发酵液用以下方法获得:
在发酵培养基中接入3~12%的木霉菌种子液,种子浓度为105-108个/mL,发酵温度22~35℃,发酵80-180小时,获得含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按重量计是:葡萄糖0.2-1.5%,玉米粉1-5%,糖蜜2-8%,麦麸0.3-0.8%,大豆粉1.2-5.5%,pH 5.8-7.0。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10-180℃,进样流量50-100L/h,喷雾压力0.1-0.3MP。

9.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微胶囊剂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病害为十字花科根肿病或葡萄灰霉病。

木霉菌厚垣孢子微胶囊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本申请涉及木霉菌厚垣孢子微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十字花科作物种类繁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并有广泛的经济价值。

根肿病是一种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世界性的土传病害,能够侵染多种十字花科作物,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损失。

根肿病对十字花科作物危害严重,病原菌形成的休眠孢子能长期存在于土壤,治理难度大,人们已经研究出几种能够防治根肿病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并结合着传统治理方法,对根肿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完全根治根肿病方面,却仍然没有很大进展。

当前,对根肿病的化学防治主要使用氟啶胺和氰霜唑,但是农药的残留量大对环境和蔬菜影响也较大;对根肿病的生物防治主要使用德国Bayer的枯草芽孢杆菌和荷兰Verdera 公司的链孢粘帚菌,国内云南农业大学的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XF-1对根肿病也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但并未有成熟制剂上市。

[0003] 葡萄灰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的灰葡萄孢菌引起的,是葡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主要通过病原菌菌核、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以及残体上越冬越夏,等到合适的生长条件又会萌发生长,成熟的分生孢子随着生产活动、气流、灌溉等进行传播,从而造成大范围的病害,造成葡萄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灰葡萄孢菌还可以侵染番茄,对葫芦科以及茄科的作物都能侵染,可以说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0004] 目前对灰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农药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由于灰霉病的病原菌产孢量大、病害传播速度快,长期单独使用一种化学杀菌剂很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性,给后期的防治带来困难。

因此,利用生防菌防治葡萄灰霉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生物防治具有无残留、不产生抗性、促进生长、诱导植物抗性等优点,但还是存在在货架期不稳定,见效慢等不足,应该加以改进,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才能更好用于生物防治。

[0005] Persoon在1794年发现木霉菌,它属于半知菌亚门,粘孢菌类,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

木霉菌的生长过程是分生孢子首先胀成一个直径6-10μm的圆球,然后孢子壁的小孔中挤出原生质形成胚芽管,48小时后形成分生孢子梗,随着孢子梗的成熟,其上再形成粘连在一起的分生孢子。

木霉的厚垣孢子是木霉抵抗不良环境而休眠的生存结构。

在不利于生存环境下,在无隔菌丝中,菌丝的一部分集中储存养料,同时产生厚壁,两端形成封闭的隔膜而与菌丝其它细胞切断,形成厚垣孢子;在有隔菌丝的较老菌丝部位往往可形成厚垣孢子。

厚垣孢子大多是圆形或椭圆形,无色或浅黄色,大小约为5.5-10.3×4.6-10.8μm,表面光滑,无性生殖产生,细胞壁有加厚现象,对不良环境条件有较好的耐性。

然而,厚垣孢子对发酵培养要求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寻找适宜的发酵培养条件以求得到高生物量的厚垣孢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6] 20世纪30年代,Weindling发现木霉菌能够抑制土传病原真菌的生长。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机制被广泛研究,发现木霉菌具有显著的生防作用和促
生长作用。

木霉菌的生防机理主要包括拮抗作用、重寄生作用、分泌溶解细胞壁的酶。

木霉菌的拮抗作用范围具有广谱性,相关研究显示,木霉菌至少对18个属29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

目前木霉菌主要应用于化学农药难以发挥作用的土传病原菌的抑制,特别是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丝核菌属(Rhizotonia)、镰刀菌属(Fusarium)、疫霉属(Phytophthora)等病原真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0007] 当前市场上的木霉菌制剂有效成分均为分生孢子,如美国拜沃公司的哈茨木霉菌,山东泰诺药业的牛博士。

这些制剂都存在孢子储存不稳定,以及货架期短,活菌的常温保存时间不会超过3个月,制剂中的木霉存活量难以达到要求,其防效的稳定性没法得到有效保证,同时,由于分生孢子为固态发酵获得,难以大规模化生产,所以目前市面销售的木霉菌制剂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尚不能完全取代化学农药。

当前国内外对木霉厚垣孢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产生条件和摇瓶培养优化方面,对于木霉菌厚垣孢子工业化液体发酵和制剂的研究很少。

发明内容
[0008]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9] 本发明第一方面是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微胶囊剂,所述微胶囊剂包含木霉厚垣孢子、粘结剂和保护剂。

[0010] 本发明优选的微胶囊剂,所述粘结剂选自白炭黑、硅藻土、高岭土、活性炭及其混合物;所述保护剂选自麦芽糊精、阿拉伯树胶、环糊精及其混合物。

[0011] 本发明优选的微胶囊剂,所述微胶囊剂中所述木霉厚垣孢子的含量为107-1010个活孢子/克,优先为108-109个活孢子/克。

[0012] 本发明优选的微胶囊剂,所述微胶囊剂由木霉厚垣孢子发酵液与粘结剂、保护剂的混合物喷雾干燥得到,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发酵液的5%-25%(kg/L),且所述保护剂的用量为30%-90%(kg/L),优先为所述粘结剂的用量为发酵液的10%-25%(kg/L),且所述保护剂的用量为40%-70%(kg/L)。

[0013] 本发明第二方面是一种制备上述微胶囊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0014] (1)提供含木霉菌厚垣孢子的发酵液;
[0015] (2)将含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与粘结剂和保护剂混合,喷雾干燥制得所述微胶囊制剂。

[0016] 在优选的本发明方法中,发酵液用以下方法获得:在发酵培养基中接入3~12%的木霉菌种子液,种子浓度为105-108个/mL,发酵温度22~35℃,发酵80-180小时,获得含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其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是:葡萄糖0.2-1.5%,玉米粉1-5%,糖蜜2-8%,麦麸0.3-0.8%,大豆粉1.2-5.5%,pH 5.8-7.0。

[0017]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本发明上述微胶囊剂在防治植物病害中的应用。

[0018] 优选地,所述植物病害为十字花科根肿病或葡萄灰霉病。

[0019] 本发明采用液体发酵生产厚垣孢子为有效成分、粘结剂与保护剂和厚垣孢子的有机复配,通过特殊工艺形成木霉厚垣孢子微胶囊制剂。

本发明的木霉菌厚垣孢子微胶囊剂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土传病害,特别是对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和葡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通过该发明生产出的厚垣孢子微胶囊剂比用传统方法生产的分生孢子制剂具有更强
的生活力和抗逆能力,作用功能更多,更适合于生产应用。

解决了目前木霉菌生物农药货架期短、无法大规模生产以及生产和应用过程中的粉尘问题。

附图说明
[0020] 图1根据实施例1的木霉厚垣孢子微胶囊SEM图。

[0021] 图2示出了根据实施例1的木霉厚垣孢子微胶囊的激光粒度分析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和葡萄灰霉病的木霉菌厚垣孢子微胶囊剂。

[0023] 木霉菌的厚垣孢子是木霉菌在逆境中生成的休眠孢子,有更强的环境耐受性,厚垣孢子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便萌发产生菌丝。

所以,利用厚垣孢子作为制剂的有效成分有助于解决木霉菌货架期短、不能规模生产的问题,能满足作为生物农药的要求。

[0024] 一株生防菌能成为市场化的生物农药,除了具备拮抗作用外,还应该能够加工成适宜的剂型,制剂需要利于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稳定的货架期。

有关木霉菌剂型和加工技术研究都还处于模仿化学农药的阶段,但木霉菌又具有区别于化学农药,发酵液中的菌丝和孢子对温度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弱于化学农药,所以在木霉菌剂型加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操作条件对活菌的影响。

目前木霉菌的剂型主要是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可湿性粉剂存在粉尘飞扬、污染环境、制作过程中有异味、物化性质不稳定和对菌体保护作用较弱,长时间贮存不能保持药效等问题。

当前国内外还没有木霉菌的厚垣孢子、微胶囊制剂的登记和产业化,对木霉菌进行微囊化可以有效解决木霉菌制剂贮藏不稳定和可湿性粉剂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微胶囊是把固体、液体、气体封装在小的密封的囊内,这个囊在特定的条件下能控制速率地释放囊芯物质。

微囊化可以使微生物与环境隔绝,使细胞能抵御机械力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长时间保持生物活性。

而且,微囊化可以控制菌体释放到外界环境,达到缓释控释的效果。

此外,微囊化也可以掩盖保存核心气味,解决传统操作工艺中的气味问题。

[0025]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微胶囊剂中所述木霉菌厚垣孢子的含量为107-1010个活孢子/克
[0026] 在本发明的微胶囊制剂中,还包含粘结剂和保护剂等。

粘结剂常用于加工粉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等固体剂型,其作用是稀释有效成分便于加工,粘结活性物质,改善理化性状便于使用。

保护剂用于喷雾干燥过程中对菌体的保护和制剂形成后的外部保护膜。

[0027]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粘结剂是所述的白炭黑、硅藻土、高岭土和活性炭。

[0028]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保护剂是所述的麦芽糊精、阿拉伯树胶、环糊精。

[0029] 所述粘结剂和保护剂的含量很容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有限实验来确定。

在对厚垣孢子发酵液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剂的情况下,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粘结剂的含量为发酵液的5%-25%(kg/L),优选5%-20%(kg/L),所述保护剂的含量为发酵液的30%-90%(kg/L),优先40%-90%(kg/L),更优选40%-70%(kg/L)。

[0030]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微胶囊剂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10-180℃,进样流量50-100L/h,喷雾压力0.1-0.3MP。

[0031] 另外,本发明的微胶囊剂内还可添加其它具有活性组分,这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目的通过常规试验来进行选择和确定。

[0032] 制备方法
[0033]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本发明微胶囊制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4] (1)提供含木霉菌厚垣孢子的发酵液;
[0035] (2)将含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与粘结剂和保护剂混合,喷雾干燥得到所述微胶囊制剂。

[0036] 在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获得木霉厚垣孢子发酵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发酵培养基中,温度22~35℃、种子接种量3~12%、种子浓度105-108个/mL、通气比1:2至2:1,罐压0.01-0.06MPa下,对木霉菌进行液体发酵80-180小时,从而获得富含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

所用的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是:葡萄糖0.2-1.5%,玉米粉1-5%,糖蜜2-8%,麦麸0.3-0.8%,1.2-5.5%的大豆粉,pH5.8-7.0。

[0037]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在发酵培养基中,温度30℃,种子接种量6%,种子浓度1×106个/mL,通气比1:2,罐压0.04MPa,对木霉菌进行液体发酵168小时,从而获得富含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

所用的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是:葡萄糖0.8%,玉米粉4%,糖蜜5%,麦麸0.5%,大豆粉3.2%,pH 6.5-7.0。

[0038] 优选地,所用木霉菌为哈茨木霉菌。

[0039] 发酵液中厚垣孢子含量可控制为107-109个/mL。

[0040] 含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液的用量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常规试验来确定,通常较佳的是希望微胶囊剂所述木霉厚垣孢子的含量为107-1010个活孢子/克。

所用的粘结剂的含量为发酵液的5-25%(kg/L),保护剂的用量为发酵液的30-90%(kg/L)。

所使用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110-180℃,进样流量50-100L/h,喷雾压力0.1-0.3MP。

[0041] 在更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粘结剂的含量为发酵液的20%(kg/L),保护剂的含量为发酵液50%(kg/L),喷雾干燥的进口温度145℃、喷雾压力0.2MP、进料速度65L/h。

[0042] 防治植物病害的应用
[0043] 本发明提供的微胶囊剂可以用于有效地防治各种植物病害。

在一个较佳的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微胶囊剂可以有效防治十字花科根肿菌(Plasmodiophoromycetes)和葡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

另外,本发明的微胶囊剂还可以用于有效地防治包括丝核菌属(Rhizotonia)、镰刀菌属(Fusarium)、疫霉属(Phytophthora)、壳球孢属(Macrophomina)、、核盘菌属(sclerotium)、腐霉属(Phythium)、小核菌(Sclerotium)等引起的植物病害或土传植物病害。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微胶囊剂可以用于防治以下植物病害: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葡萄和草莓灰霉病,立枯病,枯萎病,黄瓜和草莓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炭疽病等病害。

[004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除非另有描述,本发明的实施将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常规技术。

或者,可按照试剂生产商所提供的说明书进行。

[0045] 实施例
[0046] 木霉厚垣孢子的发酵制备
[0047] 木霉在10000L发酵罐中发酵制备木霉厚垣孢子,所用菌株为木霉T4。

菌株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可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购买(编号NY-T4),另可参见文献(夏斯琴,王伟,化学与生物工程,“绿色木霉T4的固体发酵工艺及其制剂稳定性的研究”,2008年,Vol.25,No.12,52-56页)。

[0048]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0.8%,玉米粉4%,糖蜜5%,麦麸0.5%,大豆粉3.2%,pH6.5-7.0。

[0049] 培养条件:温度30℃,种子接种量6%,种子浓度1×106个/mL,通气比1:2,罐压0.04MPa,发酵时间168小时。

[0050] 发酵20-72小时左右处于对数期,发酵液也开始变得黏稠,菌丝大量生长。

72-120小时处于稳定期,厚垣孢子大量产生。

在168小时左右,游离厚垣孢子达到最多,约2×108cfu/ml,总厚垣孢子5×108个/mL。

从种子液到发酵终止结束需要7天时间,与国内外研究相比所需时间相对较少,厚垣孢子产量也达到较高水平。

[0051] 木霉厚垣孢子微胶囊剂的制备
[0052] 材料和设备
[0053] 载体:白炭黑(325目),活性炭(500目)。

[0054] 保护剂:麦芽糊精,阿拉伯树胶。

[0055] 主要设备:喷雾干燥机(水分蒸发量:100kg/h,物料处理量140kg/h,压缩空气3.4m3/min,压缩气压0.7Mpa,风机功率18.5Kw)。

[0056] 制备过程
[0057] 按照前述发酵方法,利用10000L发酵罐进行培养获取厚垣孢子发酵液,条件:温度30℃,种子接种量6%,种子浓度1×106个/mL,通气比1:2,罐压0.04MPa,168小时厚垣孢子大量形成后,发酵结束。

[0058] 保护剂的糊化:保护剂加入质量分数为50%的冷水,搅拌均匀,加热至60℃持续2min至形成均一液体,冷却备用。

[0059] 粘结剂的吸附粘结:粘结剂与发酵液混合置于电动搅拌机中600r/min混匀5min。

[0060] 喷雾干燥流程:糊化好的保护剂与发酵液粘结剂混合均匀,混合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备木霉厚垣孢子微胶囊剂。

实施例1-3中选用的粘结剂是白炭黑和活性炭,添加量为发酵液的20%(kg/L发酵液,下同);实施例选用的保护剂是麦芽糊精和阿拉伯树胶,添加量为发酵液的50%(kg/L)。

比较例1不添加保护剂,仅仅是粘结剂和发酵液混合液直接喷雾干燥干燥得到的产物作为可湿性粉剂。

喷雾干燥条件:进口温度145℃、喷雾压力0.2MP、进料速度65L/h。

粘结剂和保护剂的具体实例如下表所示。

[0061] 表1不同粘结剂和保护剂的微胶囊制备
[0062]
[0063] 结果与分析
[0064] 喷雾干燥前的混合液菌含量为2.0×108cfu/ml,喷雾干燥后制剂的菌含量和菌体存活率按公式计算:
[0065]
[0066] 结果如表2所示。

[0067] 表2制剂菌含量和菌体存活率
[0068]
菌含量(×108cfu/g)菌体存活率(%)
实施例1 1.9267.22
实施例2 2.1173.93
实施例3 2.2879.81
比较例1 2.5625.55
[0069] 由2表所示,高温喷雾干燥制备木霉厚垣孢子可湿性粉剂的菌体存活率为25.55%,145℃喷雾干燥仍有菌体存活可能是菌体形成的厚垣孢子对高温有抗逆性。

添加保护剂的制剂菌体存活率显著高于喷雾干燥可湿性粉剂的制剂存活率,这与添加保护剂后形成微胶囊有关,喷雾干燥得到的微胶囊对囊内的活菌起到了显著保护作用。

[0070] 对实施例1制得的微胶囊剂进行常温贮存,在12个月的贮存中,室温条件(20℃~25℃)下木霉微胶囊的萌发率仍保留在90%以上,制剂的活孢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缓慢下降,24个月后活孢率仍高达82%,显著高于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的活孢率(30%)。

[0071] 对实施例1制得的微胶囊剂进行表面形态观察和粒径分析,结果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所示微胶囊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可知,喷雾干燥形成的微胶囊颗粒较圆整,表面致密,无裂痕。

微胶囊近似圆球形,因此流动性和分散性更好,产品使用时更容易形成
稳定的体系。

参考图2,由激光粒度分析图可知,本试验所制备的木霉微胶囊制剂,粒径主要分布在40-100μm,平均粒径77μm,基本呈正态分布,相对比较均一的粒径有利于后期制剂的贮存。

[0072] 对实施例1制得的微胶囊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行测定,pH测定GB/T 1601-1993;水分测定GB/T 1600-2001;悬浮率测定GB/T 14825-2006;润湿性测定GB/T 5451-2001;细度测定GB/T 16150-1995,其他指标根据相关文献方法进行测试。

结果如表3所示。

[0073] 表3木霉微胶囊剂质量指标测定
[0074]
项目国家指标值实际测定值
有效成分含量(cfu/g) 1.92×108个孢子/克
pH 6.0-7.57.08
水分含量(%)5 3.91
悬浮率(%)7086
润湿时间(s)18035
细度(%)9899
密度(g/cm3)0.46
储藏2年含量82%
[0075] 应用例
[0076] (1)制剂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温室生防试验
[0077] 材料与方法
[0078] 供试药剂:木霉菌微胶囊剂(实施例2制得);对照药剂为100g/L氰霜唑悬浮剂。

[0079] 供试作物:青菜(上海常丰种苗有限公司),品种为精选抗热605。

[0080] 实验设计与施用方法
[0081] 药剂用量:木霉菌微胶囊剂500倍稀释,氰霜唑悬浮剂2000倍稀释,以清水作空白对照。

[0082] 实验安排:实验在温室内进行,将有根肿病的青菜根研碎混入土壤,模拟青菜在田间的生长环境。

各处理随机排列,施药前每盆保留大小均一的15株青菜,每个处理重复4次,共12盆植株。

[0083] 施药方法:待幼苗长到2-3厘米时进行灌药处理,每个花盆灌药200mL,空白对照组施加等量清水。

进行灌药处理后,观察记录其生长情况。

[0084] 病情调查
[0085] 待青菜收获后对植物根部进行观察,看是否有根肿病现象发生,对所采集的植株
数和发病植株数进行统计并计算发病率以及防治效果。

[0086]
[0087]
[0088] 结果与分析
[0089] 表4制剂对青菜根肿病的防病效果
[0090]
[0091] 不同药物处理对青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如表4所示,统计结果显示,清水空白对照组的发病率为39.2%,显著高于药剂处理组的根肿病发病率。

化学农药氰霜唑处理组和生物农药木霉处理组的相对防效无显著差异,哈茨木霉菌厚垣孢子微胶囊剂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92] (2)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木霉菌微胶囊剂vs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0093] 材料与方法
[0094] 供试药剂:木霉菌微胶囊剂(实施例2制得);对照药剂: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比较例1制得)、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巴斯夫公司生产。

)。

[0095] 供试作物:上海市五四农场镇葡萄,品种为夏黑。

[0096] 实验设计与施用方法
[0097] 药剂用量:木霉菌微胶囊剂500倍稀释,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稀释,4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稀释。

[0098] 小区安排:4个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40平方米。

小区按区组随机排列。

[0099] 施药方法:施药2次,第1次在开花期;第2次在初果期。

均匀喷洒花穗或果穗及其附近葡萄叶背面,用药液量5千克/小区。

[0100] 病情调查
[0101] 每小区随机取样20个花穗以上,调查记录发病穗数和病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0102]
[0103]
[0104] 各处理区之间药效差异性比较,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按p=0.05标准进行显著性检验。

[0105] 结果与分析
[0106] 木霉菌微胶囊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效果见表5。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分析,Duncan新复极差测验(a=0.01)结果表明,木霉菌微胶囊剂的防效为72.68%,与对照药剂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常规剂量的防效73.48%之间的差异不显著,而显著高于木霉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51.29%)。

[0107] 表5木霉菌微胶囊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田间药效结果
[0108]
[0109]
[0110] 可见,木霉微胶囊剂对葡萄灰霉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木霉菌微胶囊剂是木霉厚垣孢子活体制剂,在微胶囊中保存的时候处于休眠状态。

施入田间后,在合适的温度、湿度条件下萌发、生长、繁殖,发挥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效果稳定性高于其它剂型的木霉制剂。

[0111] (3)制剂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生防试验
[0112] 材料与方法
[0113] 供试药剂:木霉菌微胶囊剂(实施例2制得);对照药剂为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速克灵)、40%嘧霉胺悬浮剂(施佳乐)。

[0114] 供试作物: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葡萄,品种为醉金香。

[0115] 实验设计与施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