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高三语文四模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高三语文四模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西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圣彼得堡6月19日电:1:3,一个冰冷的比分刻在了圣彼得堡体育场的大屏幕上,此时的埃及队已经处在了出局的边缘。
在不远处彼得大帝铜像的注视下,黯然离开的萨拉赫是如此的落寞。
当俄罗斯队在疯狂庆祝时,他离去的背影是如此孤独。
埃及队在首轮0:1负于乌拉圭之后,几乎所有埃及球迷都指望萨拉赫可以神兵天降,因为在他们看来,萨拉赫不仅仅是率领球队打入世界杯的国家英雄,更是除梅西、C罗之外世界足坛第三极般的存在。
在比赛当天的圣彼得堡,大部分埃及球迷都身着萨拉赫的10号球衣。
在赛前热身时,每当镜头给向萨拉赫,()他知道,他那未伤愈的肩膀,不仅承担着率领埃及出线的重担,更肩负着整个埃及国家的希望。
可现实往往并不总是如梦想般那么美好,0:1、0:2、0:3,俄罗斯队逐渐撕碎了埃及人的憧憬。
当埃及队陷入绝境时,可能依然有不少球迷希望萨拉赫可以,就像几天前C罗完成“帽子戏法”那样。
但或许是久疏战阵,或许是肩伤隐隐作痛,除了那粒点球,萨拉赫的表现。
没有了的速度,失去了辗转腾挪的脚步,这一晚,萨拉赫迷失在了圣彼得堡寒冷的雨夜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在埃及队首轮0:1负于乌拉圭之后,埃及所有球迷没有谁不指望萨拉赫神兵天降。
B . 在埃及队首轮0:1负于乌拉圭之后,几乎埃及所有球迷都指望萨拉赫可以神兵天降。
C . 在埃及队首轮0:1负于乌拉圭之后,所有埃及几乎球迷都指望萨拉赫可以神兵天降。
D . 埃及队在首轮0:1负于乌拉圭之后,埃及所有球迷没有谁不指望萨拉赫神兵天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雷鸣般的掌声就会从现场数万名埃及球迷中爆发出来,而萨拉赫也以鼓掌的方式予以回应。
B . 雷鸣般的掌声就会从现场数万名埃及球迷中爆发出来,而回应他们的也是萨拉赫的鼓掌。
C . 现场数万名埃及球迷都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而萨拉赫也以鼓掌的方式予以回应。
D . 现场数万名埃及球迷都会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而回应他们的也是萨拉赫的鼓掌。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挺身而出挥洒自如乏善可陈风驰电掣
B . 自告奋勇力挽狂澜乏善足陈追风逐电
C . 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乏善可陈风驰电掣
D . 自告奋勇挥洒自如乏善足陈追风逐电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三上·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石上书”,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題或是钤印。
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
按照中国人“石即山”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
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总之,碑被披上正统的外衣,向世人展示合法的、明确历史价值的文字记录,一方面,历史学家非常重视碑为重构过往时代提供了文字依据;
另一方面,在碑上体现的书法成就,几乎占据书法史上的半壁江山。
印章最早也来自金属制品。
汉唐前后印章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
到明清时期,石头与书法的结合有了大跨度改变,尤其是对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拓展了在石头上的书写。
摩崖碑刻上不能得到的笔触乐趣,在明清篆刻中终于成为现实。
虽然摩崖碑刻书法的意味更强,但篆刻作为反刻的字,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
不能不提及的是,“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扬长避短,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06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因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这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有着本质区别。
B . 因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所以金文和甲骨文的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C .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为个人立碑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政府立碑,则是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D . 软质石头的发现和充分挖掘,降低了石头上刻字的难度,让书法真正成为石头上的舞蹈,使书法的意味在石头上得到了最大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以“石上书”论证石头和书法的结合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B . 文章以摩崖石刻来论证中国所有的石刻中都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C . 文章借用先秦金文、甲骨文论证石头上的书法具有继承性和抗衡性。
D . 文章中个人立碑、政府立碑能论证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与金属的出现同期,从现存最早石刻“石鼓文”的金属铭文的痕迹可以看出,金文
已经逐渐被“石鼓文”取代。
B . 摩崖的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其内容与形式多与环境息息相关,既能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C . 印章在汉唐前后主要停留在实用层面,缺少文人精英的介入,到了明清时期,篆刻才充分超越了摩崖碑刻。
D . 与古代“石上书”相比,现代墓碑上的书法价值或远不能及,但当亲人面对这块有着文字的石头时,由仪式感而造成的肃穆不会减弱。
3. (9分) (2016高三上·清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
——记我国胸心外科奠基人黄家驷
黄家驷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曾任嘉兴府知府,父亲任盐运史,35岁时死于大咯血,他5岁丧父,5个叔伯亦相继因病早逝,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要当一名医生的志愿。
少年时代,黄家驷不满足私塾的一点古文知识,13岁时瞒着母亲随堂兄到省城求学,后又投考天津南开中学。
高一时,他竟提前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上了门庭森严的协和医学院。
193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在协和任外科住院医师。
他曾说,“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
1941年,他来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求学。
黄家驷基础扎实,在导师指引下较快掌握胸外科技术,于1943年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全美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称号。
留美期间,黄家驷还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每两周组织一次中国建设讨论会,立志学好本领,报效祖国。
1945年德、日法西斯相继覆灭,黄家驷不为美国优裕待遇所动,放弃高薪聘任,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
他迫不及待搭乘太平洋上第一班通航的美军运输机回国。
三天三夜的颠簸飞行,在印度转机时行李丢失,但完整无缺地带回整套开展胸外科手术的器械设备。
回国后,他一面在上海医学院执教,一面在附属中山医院和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今华山医院)从事胸外科的创建工作。
解放后,他与上海第二医学院和上海市南洋医院协作,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并亲任院长。
多年来,虽然担负重要的行政工作,但总是坚持在医疗第一线。
他行医近50年,亲自为数以千计的工人、农民、军人及领导干部做过手术。
黄家驷非常重视医学教育事业。
1959年,他在北京创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这是我国唯一的8年制医科大学,
先后担任校长、名誉校长,亲自主持研究决定了建校方针、教学计划以至校舍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设备等问题。
现在国内的一些知名的胸腔外科专家,像石美鑫、苏应衡、钱中希、林尚清、钱定一等,都曾得到过他的培养和指导。
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北京协和医院著名胸外科医生方国栋回忆了一件往事:
1970年夏天,毕业分配去向宣布后的一天.黄老师带我到他在外交部街的家里。
知道我添置行装有困难,毕业分配后也不再回上海家里而直接赴西北,年逾花甲的黄老师亲自爬上闷顶子,递出一只旧的藤条箱说:“这个箱子你拿去,做你去西北的行装。
”尤为珍贵的是,黄老师还找出人民卫生出版社留给他的、由他主编的《外科学》(上、下)和《外科学各论》送给我。
黄老师还在每本书的首页都写上“国栋同学批评指正”,并签上他的名字“家驷”。
知道我酷爱读书,他殷切地期望我到西北后坚持自学下去。
带着黄老师赠送的这些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肩负着黄老师的教导和希望,我来到了当年古城武都。
正是黄老师这种深藏的关爱之心让我在千里之外的穷乡僻壤倍感温暖而不气馁。
“如何使祖国的医学事业尽快发展,这是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的问题”,黄家驷是知行合一的医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许多新兴学科。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确定生物医学工程学为一门独立学科。
黄家驷以极大热情担负起新学科的筹建工作。
他各处奔走,拟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发展规划》于1979年在重庆召开会议,成立国家科委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他被任命为组长。
晚年的黄家驷虽退居二线,仍精神饱满地专注于医学事业,争分夺秒地笔耕。
由于《外科学》要大量充实内容,再版将成为大型外科参考书。
他日以继夜查阅文献,先写成《胸部损伤》一章作为蓝本,赶在5月份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召开《外科学》编委会讨论第四版的编写计划。
5月13日他按时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5月14日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在赴会途中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78岁。
家驷逝世后,《外科学》编委会决定由吴阶平、裘法祖两教授继续他的主编工作。
为纪念黄家驷对发展外科学的卓越贡献,编委们一致决定此书定名为《黄家驷外科学》。
中华医学会追授予黄家驷“胸心血管外科科学进步贡献奖”以表彰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发展我国胸心血管外科的突出贡献。
(有删改)
相关链接①黄家驷,江西省玉山县人,生于1906年,193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
1945年在上海创建胸腔外科,他主编的《外科学》等著作,促进了我国外科学的发展,是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摘自《历史上的今天》)②“文革”中,他因“复辟旧协和”挨批;过后,他竭尽全力于医大的复校和老三届学生的成长、回炉、招研和放宽考研的年龄限制等,以及后来开展国际交往,学术交流,送出去、请进来……对学生、同事和朋友,他都是尽其所能,有求必应。
(摘自方国栋《纪念黄家驷老师逝世三十周年》)(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黄家驷出身医生世家,自幼聪颖好学,才智过人,由于家中亲人因病早逝,使得他萌生了要当一名好医生的志愿。
B . 黄家驷基础扎实,领悟力强,先后获得美国密执安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并担任密执安大学中国留学生会主席。
C . 医学报国是黄家驷的毕生追求,国家动荡、时局危难之时,黄家驷“决心为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披荆斩棘”,毅然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祖国。
D . “我感兴趣的是当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的胸外科医师”。
这句话是黄家驷的人生梦想,“好教师”“好的胸外科医师”也是他一生的最好概括。
E . 晚年的黄家驷虽然告别了手术台,但依然笔耕不辍,从事外科学的研究,撰写、主编了《外科学》等著作,成为我国胸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材料表现了黄家驷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本文在介绍黄家驷时,插入了一段协和医科大学1964级学生方国栋的回忆,这样写有何好处?请具体分析。
(4)“风雨乐清贫,生死系医学。
”黄家驷在治学、行医和处世等方面堪称楷模。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就以上三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4. (12分)(2020·湖南、湖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剑客
于心亮
柳笛是个剑客。
最大的愿望是想当个木匠。
柳笛每天练完剑,就专心做木工。
可是,他连个小板凳都做不好。
——因此,柳笛很苦恼。
柳笛的剑法很好,击败过很多对手,江湖里有点名气,人送外号:风吹杨柳。
意思是说柳笛出剑快。
柳笛经常行走江湖,身为剑客,不行走江湖,能叫剑客吗?认识柳笛的人对柳笛都很佩服。
不认识的,交过手后,也就佩服了。
但柳笛并不太開心。
他一心一意想当个木匠。
大嵩卫城有好几个木匠。
柳笛上门学艺,可没人愿意教。
即使有人勉强答应了,也恭恭敬敬对待柳笛,小心翼翼说话,唯唯诺诺指点。
弄的柳笛很尴尬。
柳笛说:别把我当成剑客,我现在是徒弟,你是师傅。
话是这样说了,可依旧没人肯教柳笛手艺。
柳笛一生气,想:击剑的本事我都会,难道还学不会个木工?柳笛就自学,闲着没事就叮叮当当,做板凳、做柜子、做桌子、做箱子……没想到居然很受人们的欢迎,就连城里最有钱的钱百万也收藏了柳笛做的一个小马扎儿。
城里的木匠们眼珠子都绿了,柳笛随便做个物件,就顶他们一年赚的了。
但柳笛做的那些个东西……啧啧,真是不好评说。
木匠们都暗自叹气:早知当初,咱也做个剑客就好啦!
此时的柳笛干木工活,就越干越起劲,越干越高兴,他开心地想,无论做什么,都得讲究个天赋,瞧瞧,自己除了会击剑,木匠活儿干得也很不错嘛!
如此一来,柳笛做木工的时间就多了,练剑的时间就少了。
因此,当有个黑脸剑客上门来挑战的时候,柳笛就落败了。
柳笛很扫颜面,他说:给我半年时间,我会去找你,击败你!黑脸剑客说:不用你去找,我自会登门来,你等着吧!黑脸剑客说完离开,还顺手劈断了一棵槐树。
柳笛很郁闷。
但大嵩卫城的人却很高兴,笑传着柳笛落败的消息。
被击败后的柳笛闭门谢客,专心练习剑法。
大嵩卫城的人也都很关注这码事儿,甚至还都爬墙头去偷看……所有人都期盼着半年后的决斗,争论着柳笛到底是输还是赢。
弹指一挥间,半年就过去了。
柳笛挥剑一劈,劈断了两棵槐树。
黑脸剑客果然如约而至。
大嵩卫城的人都跑来看,把柳笛家的门框都挤倒了。
没办法,决斗场地设在了城西的演武场……连官方也惊动了,派了人来,四下吆喝着维持秩序。
决斗开始后,柳笛果然不负“风吹杨柳”的名头,出剑快得悄无声息……懂行的人都说柳笛这半年没白练,剑法进步了许多。
可是,打到最后,柳笛还是落败了!
有好多人都巴望着柳笛输,尤其是那些木匠们。
见到柳笛落败后,他们高兴得很。
黑脸剑客也很高兴,他不屑地狂笑着,说:“大嵩卫城真是没能人,呸!”
如此一来,大嵩卫城的人就不乐意了,尤其是那几个木匠带头,四周呼啦啦涌上去,把黑脸剑客摁倒在地就来一顿狂揍……把黑脸剑客揍的呀,都变成花脸剑客了。
最后还是柳笛把人们扒拉开,好不容易才劝退了大家。
打这以后,人们看见柳笛就不再佩服他了,尤其是那些收藏过柳笛做的板凳、柜子、桌子、箱子等物件的人们,也都不收藏了,不是扔了,就是塞到炉灶里烧了火……
柳笛二次落败虽然郁闷,但不至于伤心。
但此刻,柳笛伤心了。
柳笛握着剑,一下子劈在墙角的石头上,把剑给磕断了。
柳笛不再练剑。
也不再当剑客了。
柳笛专心去学木匠。
此时木匠师傅们就肯收柳笛为徒了,不仅指手画脚支使
柳笛去干这干那,而且哪里稍有做得不到位,就会挨一顿训斥,甚至还能挨上一板子!渐渐的,人们就忘记了柳笛曾是个剑客。
连柳笛自己也都忘记了。
柳笛的木工活儿已经做得很好,做出来的凳子、柜子、桌子、箱子不仅很像样儿,而且还有人肯请他去家里做各种家具了……此时的柳笛,已是个真正的木匠了。
这一回,柳笛在一户人家里忙活了许多日,把需做的家具都做好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院子里,好看极了。
柳笛很开心,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可没想到,此时来土匪了。
见人就打,见物就抢,四处哭声一片。
柳笛拦住土匪头子不让抢他新做的家具。
土匪头子岂是好惹的,飞起一脚,踢向新做的家具……土匪头子惨叫起来。
因为地上掉了一只断脚。
不知何时,柳笛手里多了一把剑。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柳笛勤奋自学木工,所做物件很受人欢迎,甚至连城里的钱百万都收藏了柳笛做的物件,这足见柳笛木工手艺高超,收藏价值高。
B . 运用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本文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
C . 小说结尾写柳笛手里的剑和土匪头子掉了一只脚,这一细节描写,说明柳笛的剑法好,出剑快,与文章开头部分遥相呼应。
D . 小说写了柳笛的三次郁闷,第一次是因为他木工做得不够好,第二、三次郁闷是因为他被黑脸剑客击败了,弄得他很尴尬,好无奈。
(2)简要分析柳笛这个人物形象。
(3)“柳笛两次被击败虽然郁闷,但不至于伤心。
但此刻,柳笛伤心了”,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柳笛伤心的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20高三下·山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安,字主敬,当涂人。
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
元至正初,举江浙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避
乱家居。
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
太祖召与语。
安进曰:“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
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
”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
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
”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
安从克集庆,进郎中。
吴元年,初置翰林院,首召安为学士。
时征诸儒议礼,命安为总裁官。
寻与李善长、刘基、周祯、滕毅、钱用壬等删定律令。
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
宽租省徭,民以乐业。
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
陈友定兵攻城,安召吏民谕以顺逆,婴城固守。
援兵至,败去。
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
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
洪武元年,命知制诰兼修国史。
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
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
又论学术。
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
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美色之眩目。
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
”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
及官侍从,宠愈渥。
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时人荣之。
御史或言安隐过。
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
”帝大怒,立黜之。
洪武元年四月,江西行省参政阙,帝以命安,谕之曰:“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安辞。
帝不许。
至任,政绩益著。
其年九月卒于官。
疾剧,草上时务十二事。
帝亲为文以祭,追封姑孰郡公。
(节选自《明史·陶安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B . 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C . 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D . 朕渡江卿/首谒军门/敷陈王道/及参幕府/裨益良多/继入翰林/益闻谠论/江西上游地/抚绥莫如卿/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山长,宋元时为官立书院设置的官名,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直到清末山长制被废除。
B . 幕府,古代军队出征,使用帐幕做将军府署,称之幕府,后世也称地方军政大吏出行时的府署。
C . 玉帛,指玉器和丝织品,古代常用来作祭祀物品以及国与国之间交往的礼物,后来泛指珍贵的财物。
D . 生祠,旧时指为活人而建的祠庙,建生祠始于西汉,多为民间为纪念官员功德,而自发地在其生前所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