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热力系统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际循环分析评价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有何区别?
效率法、熵分析法、火用分析法
上述三种评价方法,其平衡式内容、分析的角度有原则的差别。

效率法是定量地评价系统与设备的热经济性,但没有从质的方面解释热功转换的可能性、方向性和条件;熵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则揭示了热功转换过程中的不可逆性引起的损失。

熵分析法计算做功能力损失,火用分析法则计算做功能力,它们都表明了热功转换的可能性、方向和条件。

它们能够准确揭示能量转换过程中做功能力损失大的薄弱环节,为改进热力设备、合理利用能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火用分析法和熵分析法是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们一般与效率法同时使用。

2、写出发电厂几种典型的不可逆过程的火用损表达式。

1)有温差的换热过程:冷凝器、加热器en en a a T dq
T s T T T T
π∆=⋅∆=⋅

-∆
2)有压降的绝热节流过程:汽水介质流经绝热良好的管道 3)有摩阻的绝热膨胀(压
缩)过程 汽轮机 水泵 4)两种介质
混合
3、电厂毛效率el η,电厂净热效率net η,理想郎肯循环效率R
t
η,汽轮机相对内效率ri
η
,汽轮机组
机械效率m
η
,发电机效率ge η,管道热效率p
η
,设备热效率eq η,汽耗率d 0,热耗率q 0,核燃料消耗率b nf
4、提高蒸汽初压是否一定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为什么?
提高蒸汽初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在极限压力时效率最高,之后随着蒸汽初压升高而效率降低。

这是由于当提高蒸汽初压时,水的汽化潜热在总的吸热量中所占的份额减少了,把水加热至沸腾温度的吸热量则相对增加了,而过冷水这段吸热过程的温度低于其余吸热过程的温度,所以当蒸汽初压提高到一定数值以后,工质的整个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可能是降低而不是升高,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5、 降低蒸汽终参数有那些限制?
汽轮机背压p c 由排汽饱和温度t c 决定 t c = t c1 + ∆t + δt ∆t —冷却水温升 δt —凝汽器传热端差,δt =t c -t c2,t c 决定因素:冷却水温、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换热面清洁度
①自然条件(理论限制)
a.自然水温t c1——(俄3.4~4.4kPa ,中4.4 ~5.4kPa )
pc =3.9kPa ,tc=28.5 ℃ ; pc =4.9kPa ,tc=32.25 ℃
②技术水平
b.冷却水量和凝汽器面积都不可能无限大
c.环境要求(日本规定,区域性海湾发电厂的循环水温升不得超过7 ℃)
d.末级长叶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6、“传热温差越大,用损越大“,这和传热学中”传热温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火用损失为
S T T d T T T
T d T T T -T T d T T
-1-d T T -
1en b
q
b en
q
b a b a en q b en q a en ∆=∆+∆==⎪⎪⎭
⎫ ⎝⎛⎪⎪⎭

⎝⎛=π
1、实际循环分析评价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有何区别?
效率法、熵分析法、火用分析法
上述三种评价方法,其平衡式内容、分析的角度有原则的差别。

效率法是定量地评价系统与设备的热经济性,但没有从质的方面解释热功转换的可能性、方向性和条件;熵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则揭示了热功转换过程中的不可逆性引起的损失。

熵分析法计算做功能力损失,火用分析法则计算做功能力,它们都表明了热功转换的可能性、方向和条件。

它们能够准确揭示能量转换过程中做功能力损失大的薄弱环节,为改进热力设备、合理利用能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火用分析法和熵分析法是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们一般与效率法同时使用。

2、写出发电厂几种典型的不可逆过程的火用损表达式。

1)有温差的换热过程:冷凝器、加热器en en a a T dq
T s T T T T
π∆=⋅∆=⋅

-∆
2)有压降的绝热节流过程:汽水介质流经绝热良好的管道
3)有摩阻的绝热膨胀(压
缩)过程 汽轮机
水泵 4)两种介质
混合
3、电厂毛效率el η,电厂净热效率net η,理想郎肯循环效率R
t
η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ri
η
,汽轮机组
机械效率m
η
,发电机效率ge η,管道热效率p
η
,设备热效率eq η,汽耗率d 0,热耗率q 0,核燃料消耗率b nf
4、提高蒸汽初压是否一定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为什么?
提高蒸汽初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在极限压力时效率最高,之后随着蒸汽初压升高而效率降低。

这是由于当提高蒸汽初压时,水的汽化潜热在总的吸热量中所占的份额减少了,把水加热至沸腾温度的吸热量则相对增加了,而过冷水这段吸热过程的温度低于其余吸热过程的温度,所以当蒸汽初压提高到一定数值以后,工质的整个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可能是降低而不是升高,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5、 降低蒸汽终参数有那些限制?
汽轮机背压p c 由排汽饱和温度t c 决定 t c = t c1 + ∆t + δt ∆t —冷却水温升 δt —凝汽器传热端差,δt =t c -t c2,t c 决定因素:冷却水温、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换热面清洁度
①自然条件(理论限制)
a.自然水温t c1——(俄3.4~4.4kPa ,中4.4 ~5.4kPa )
pc =3.9kPa ,tc=28.5 ℃ ; pc =4.9kPa ,tc=32.25 ℃
②技术水平
b.冷却水量和凝汽器面积都不可能无限大
c.环境要求(日本规定,区域性海湾发电厂的循环水温升不得超过7 ℃)
d.末级长叶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6、“传热温差越大,用损越大“,这和传热学中”传热温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火用损失为
S T T d T T T
T d T T T -T T d T T
-1-d T T -1en b
q
b en
q
b a b a en
q b en q a en ∆=∆+∆==⎪⎪⎭
⎫ ⎝⎛⎪⎪⎭

⎝⎛=π
1、实际循环分析评价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有何区别?
效率法、熵分析法、火用分析法
上述三种评价方法,其平衡式内容、分析的角度有原则的差别。

效率法是定量地评价系统与设备的热经济性,但没有从质的方面解释热功转换的可能性、方向性和条件;熵分析法和火用分析法则揭示了热功转换过程中的不可逆性引起的损失。

熵分析法计算做功能力损失,火用分析法则计算做功能力,它们都表明了热功转换的可能性、方向和条件。

它们能够准确揭示能量转换过程中做功能力损失大的薄弱环节,为改进热力设备、合理利用能量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火用分析法和熵分析法是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们一般与效率法同时使用。

2、写出发电厂几种典型的不可逆过程的火用损表达式。

1)有温差的换热过程:冷凝器、加热器
en en a a T dq
T s T T T T
π∆=⋅∆=⋅

-∆
2)有压降的绝热节流过程:汽水介质流经绝热良好的管道
3)有摩阻的绝热膨胀(压
缩)过程 汽轮机
水泵 4)两种介质
混合
3、电厂毛效率el η,电厂净热效率net η,理想郎肯循环效率R
t
η
,汽轮机相对内效率ri
η
,汽轮机组
机械效率m
η
,发电机效率ge η,管道热效率p
η

设备热效率eq η,汽耗率d 0,热耗率q 0,核燃料消耗率b nf
4、提高蒸汽初压是否一定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为什么?
提高蒸汽初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实际循环热效率,在极限压力时效率最高,之后随着蒸汽初压升高而效率降低。

这是由于当提高蒸汽初压时,水的汽化潜热在总的吸热量中所占的份额减少了,把水加热至沸腾温度的吸热量则相对增加了,而过冷水这段吸热过程的温度低于其余吸热过程的温度,所以当蒸汽初压提高到一定数值以后,工质的整个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可能是降低而不是升高,从而导致效率下降。

5、 降低蒸汽终参数有那些限制?
汽轮机背压p c 由排汽饱和温度t c 决定 t c = t c1 + ∆t + δt ∆t —冷却水温升 δt —凝汽器传热端差,δt =t c -t c2,t c 决定因素:冷却水温、冷却水量、换热面积、换热面清洁度
①自然条件(理论限制)
a.自然水温t c1——(俄3.4~4.4kPa ,中4.4 ~5.4kPa )
pc =3.9kPa ,tc=28.5 ℃ ; pc =4.9kPa ,tc=32.25 ℃
②技术水平
b.冷却水量和凝汽器面积都不可能无限大
c.环境要求(日本规定,区域性海湾发电厂的循环水温升不得超过7 ℃)
d.末级长叶片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6、“传热温差越大,用损越大“,这和传热学中”传热温差越大,传热效果越好“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火用损失为
S
T T d T T T
T d T T T -T T d T T
-1-d T T -1en b
q
b en
q
b a b a en
q b en q a en ∆=∆+∆==⎪⎪⎭
⎫ ⎝⎛⎪⎪⎭

⎝⎛=π
p en p
T s π=⋅∆t en tu T s π=⋅∆t en pu
T s π=⋅∆()121122mix en mix T m m s m s m s π⎡⎤=⋅+--⎣⎦
p en p
T s π=⋅∆t en tu T s π=⋅∆t en pu
T s π=⋅∆()121122mix en mix T m m s m s m s π⎡⎤=⋅+--⎣⎦
p en p
T s π=⋅∆t en tu T s π=⋅∆t en pu
T s π=⋅∆()121122mix en mix T m m s m s m s π⎡⎤=⋅+--⎣⎦
由该式可知环境温度Ten 一定时换热温差ΔT 越大,则ΔS 和π也越大,因此,传热温差越大,火用损失越大。

而在传热学中n
t -q ∂∂=λ,可知传热温差越大,
传热效果越好。

8、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减少冷源损失。

用做功能力法分析,回热使给水温度提高,提高了工质在锅炉内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降低了换热温差引起的火用损。

用热量法分析,汽轮机回热抽汽做功没有冷源损失,使凝汽量减少;从而减少了整机的冷源损失,提高了循环热效率。

9、中间再热对回热效果有何影响?
回热循环采用再热,由于再热后各级回热的汽焓的提高,而削弱了回热效。

10、如何确定再热蒸汽压力?
当高压缸出口处蒸汽湿度大约等于低压缸出口处蒸汽湿度,且高低压缸排汽的湿度控制在14%之内时,汽水分离再热器内的压力最为佳压力。

11、给水总焓升在各级加热器中如何分配才能使机组经济性最好?
在单级回热加热系统中,当回热加热器中给水比焓升等于在汽轮机入口蒸汽初始比焓与抽汽点的蒸汽比焓之差时,回热系统达其最佳值。

在多级回热加热系统中,当加入到除第一个回热加热器以外的各加热器的热量等于给定点与其前面抽汽点之间的蒸汽的比焓降,而加入到第一个加热器中的热量等于初始蒸汽比焓与第一个抽汽点处蒸汽比焓之差时,回热加热系统达到其最佳热效率。

12、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热量利用方面看,汽轮机的抽汽汽流,是在没有冷源损失的情况下做功的,因此,当产生同样功率的情况下,减少了向凝汽器的放热损失;从换热过程来看,回热加热时换热温差比用高温热源直接加热时小,因而不可逆损失减少了。

13、给水回热加热循环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1)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随着回热级数增加而提高;同时,它又是收敛级数,提高的幅度随着级数的增加而递减。

(2)当给水温度一定时,热经济性也随着回热级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其增长率同样也是递减的。

(3)对任一回热级数,均有其相应的最佳给水温度,而且它随着级数的增加而提高。

(4)对任一回热级数的实际给水温度,虽与其最佳值有所偏离,但对热经济性的影响不大。

14、全面性热力系统和原则性热力系统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为了便于实际热力系统的构造和分析,所采用的绘制热力系统图的方法。

不同点:全面性热力系统给出全部热力设计(主要的、辅助的和备用的)以及按照选定循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所必要的全部设备、连接管路、阀门等部件,以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包括各种工况下工质可能的通过路径,反映同类设备和备用设备的连接及切换方式等)。

原则性热力系统只表示热力设备之间的本质联系,相同的设备只用一个表示,不表示备用设备,设备之间的联系以单线表示,管道附件一般不表示,它只说明功率运行工况系统热力设计特征,是原理性的。

15、核电厂二回路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1)构成封闭的热力循环,将核蒸汽供应系统产生的蒸汽送往汽轮机做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变为电能。

(2)从安全角度讲,二回路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将反应堆衰变热带走。

为了保证反应堆的安全,二回路设置了一系列系统和设施,保障一回路热量排出。

(3)控制来自一回路泄露的放射性水平。

二回路系统设计上,能提供有效的探测放射性漏入系统的手段和隔离泄露的方法。

16、如何确定主蒸汽安全阀的动作压力?
蒸汽管线的压力必须低于所属的蒸汽发生器在所有的可能运行工况下的压力,因此设计基准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相同。

动力操作安全阀的整定点低
于蒸由该式可知环境温度Ten 一定时换热温差ΔT 越
大,则ΔS 和π也越大,因此,传热温差越大,火用损失越大。

而在传热学中n
t -q ∂∂=λ,可知传热温差越大,
传热效果越好。

8、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减少冷源损失。

用做功能力法分析,回热使给水温度提高,提高了工质在锅炉内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降低了换热温差引起的火用损。

用热量法分析,汽轮机回热抽汽做功没有冷源损失,使凝汽量减少;从而减少了整机的冷源损失,提高了循环热效率。

9、中间再热对回热效果有何影响?
回热循环采用再热,由于再热后各级回热的汽焓的提高,而削弱了回热效。

10、如何确定再热蒸汽压力?
当高压缸出口处蒸汽湿度大约等于低压缸出口处蒸汽湿度,且高低压缸排汽的湿度控制在14%之内时,汽水分离再热器内的压力最为佳压力。

11、给水总焓升在各级加热器中如何分配才能使机组经济性最好?
在单级回热加热系统中,当回热加热器中给水比焓升等于在汽轮机入口蒸汽初始比焓与抽汽点的蒸汽比焓之差时,回热系统达其最佳值。

在多级回热加热系统中,当加入到除第一个回热加热器以外的各加热器的热量等于给定点与其前面抽汽点之间的蒸汽的比焓降,而加入到第一个加热器中的热量等于初始蒸汽比焓与第一个抽汽点处蒸汽比焓之差时,回热加热系统达到其最佳热效率。

12、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热量利用方面看,汽轮机的抽汽汽流,是在没有冷源损失的情况下做功的,因此,当产生同样功率的情况下,减少了向凝汽器的放热损失;从换热过程来看,回热加热时换热温差比用高温热源直接加热时小,因而不可逆损失减少了。

13、给水回热加热循环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5)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随着回热级数增加而提高;同时,它又是收敛级数,提高的幅度随着级数的增加而递减。

(6)当给水温度一定时,热经济性也随着回热级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其增长率同样也是递减的。

(7)对任一回热级数,均有其相应的最佳给水温度,而且它随着级数的增加而提高。

(8)对任一回热级数的实际给水温度,虽与其最佳值有所偏离,但对热经济性的影响不大。

14、全面性热力系统和原则性热力系统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为了便于实际热力系统的构造和分析,所采用的绘制热力系统图的方法。

不同点:全面性热力系统给出全部热力设计(主要的、辅助的和备用的)以及按照选定循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所必要的全部设备、连接管路、阀门等部件,以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包括各种工况下工质可能的通过路径,反映同类设备和备用设备的连接及切换方式等)。

原则性热力系统只表示热力设备之间的本质联系,相同的设备只用一个表示,不表示备用设备,设备之间的联系以单线表示,管道附件一般不表示,它只说明功率运行工况系统热力设计特征,是原理性的。

15、核电厂二回路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4)构成封闭的热力循环,将核蒸汽供应系统产生的蒸汽送往汽轮机做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变为电能。

(5)从安全角度讲,二回路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将反应堆衰变热带走。

为了保证反应堆的安全,二回路设置了一系列系统和设施,保障一回路热量排出。

(6)控制来自一回路泄露的放射性水平。

二回路系统设计上,能提供有效的探测放射性漏入系统的手段和隔离泄露的方法。

16、如何确定主蒸汽安全阀的动作压力?
蒸汽管线的压力必须低于所属的蒸汽发生器在所有的可能运行工况下的压力,因此设计基准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相同。

动力操作安全阀的整定点低
于蒸由该式可知环境温度Ten 一定时换热温差ΔT 越
大,则ΔS 和π也越大,因此,传热温差越大,火用损失越大。

而在传热学中n
t -q ∂∂=λ,可知传热温差越大,
传热效果越好。

8、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减少冷源损失。

用做功能力法分析,回热使给水温度提高,提高了工质在锅炉内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降低了换热温差引起的火用损。

用热量法分析,汽轮机回热抽汽做功没有冷源损失,使凝汽量减少;从而减少了整机的冷源损失,提高了循环热效率。

9、中间再热对回热效果有何影响?
回热循环采用再热,由于再热后各级回热的汽焓的提高,而削弱了回热效。

10、如何确定再热蒸汽压力?
当高压缸出口处蒸汽湿度大约等于低压缸出口处蒸汽湿度,且高低压缸排汽的湿度控制在14%之内时,汽水分离再热器内的压力最为佳压力。

11、给水总焓升在各级加热器中如何分配才能使机组经济性最好?
在单级回热加热系统中,当回热加热器中给水比焓升等于在汽轮机入口蒸汽初始比焓与抽汽点的蒸汽比焓之差时,回热系统达其最佳值。

在多级回热加热系统中,当加入到除第一个回热加热器以外的各加热器的热量等于给定点与其前面抽汽点之间的蒸汽的比焓降,而加入到第一个加热器中的热量等于初始蒸汽比焓与第一个抽汽点处蒸汽比焓之差时,回热加热系统达到其最佳热效率。

12、给水回热加热能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热量利用方面看,汽轮机的抽汽汽流,是在没有冷源损失的情况下做功的,因此,当产生同样功率的情况下,减少了向凝汽器的放热损失;从换热过程来看,回热加热时换热温差比用高温热源直接加热时小,因而不可逆损失减少了。

13、给水回热加热循环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9)回热循环的热经济性随着回热级数增加而提高;同时,它又是收敛级数,提高的幅度随着级数的增加而递减。

(10)当给水温度一定时,热经济性也随着回热级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其增长率同样也是递减的。

(11)对任一回热级数,均有其相应的最佳给水温度,而且它随着级数的增加而提高。

(12)对任一回热级数的实际给水温度,虽与其最佳值有所偏离,但对热经济性的影响不大。

14、全面性热力系统和原则性热力系统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为了便于实际热力系统的构造和分析,所采用的绘制热力系统图的方法。

不同点:全面性热力系统给出全部热力设计(主要的、辅助的和备用的)以及按照选定循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所必要的全部设备、连接管路、阀门等部件,以反映系统的实际情况(包括各种工况下工质可能的通过路径,反映同类设备和备用设备的连接及切换方式等)。

原则性热力系统只表示热力设备之间的本质联系,相同的设备只用一个表示,不表示备用设备,设备之间的联系以单线表示,管道附件一般不表示,它只说明功率运行工况系统热力设计特征,是原理性的。

15、核电厂二回路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7)构成封闭的热力循环,将核蒸汽供应系统产生的蒸汽送往汽轮机做功,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将机械能变为电能。

(8)从安全角度讲,二回路的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将反应堆衰变热带走。

为了保证反应堆的安全,二回路设置了一系列系统和设施,保障一回路热量排出。

(9)控制来自一回路泄露的放射性水平。

二回路系统设计上,能提供有效的探测放射性漏入系统的手段和隔离泄露的方法。

16、如何确定主蒸汽安全阀的动作压力?
蒸汽管线的压力必须低于所属的蒸汽发生器在所有的可能运行工况下的压力,因此设计基准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相同。

动力操作安全阀的整定点低于蒸
汽发生器的设计压力,以起到限制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压力的作用。

考虑到蒸汽管线压降、阀门特性和整定点误差,整定值定为8.3MPa。

对于自行动作的弹簧加载安全阀,它们的整定点高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设计压力,为使在事故工况下系统载荷最大处的最高压力不超过设计压力的110%,考虑到蒸汽管线压降、阀门特性和整定点误差,将整定点定为8.7MPa。

17、为什么现代发电厂广泛采用表面式加热器?
表面式加热器通过金属壁将加热蒸汽的凝结热量传递给凝结水或给水,因为有传热阻力,一般不能降水加热至饱和温度。

加热蒸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和加热器出口水温之差称为端差。

由于端差的存在,加大了蒸汽的做功能力损失,降低了电厂的热经济性。

加热器设备造价价高;然而,就整个由表面式加热器组成的给水加热系统而言,比混合式加热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因此,在现代电厂中广泛采用表面式加热器。

18、表面式回热加热系统的疏水方式有几种?
三种:采用逐级自流的连接系统、采用疏水泵的连接系统、疏水冷却器系统。

19、疏水冷却器的作用是什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装设疏水冷却器?
作用:减少疏水逐级自流存在的排挤低压抽气量所引起的做功能力损失。

设置情况:经济性要求高的大型机组中,疏水冷却器系统借助主凝结水管内孔板造成压差,使部分住凝结水进入疏水冷却器吸收疏水的热量;有时将疏水冷却器与加热器放置在一个壳体内,使进入加热器的凝结水或给水先被疏水加热,疏水的温度降低后在排出加热器;每台高压加热器配置一个疏水接收器,汽水分离再热器的第二级加热蒸汽凝结水排放到压力较高的高压加热器的疏水接收器,第一级再热器的疏水排放到压力较低高压加热器的疏水接收器。

20、给水热力除氧的原理是什么?
给水热力除氧原理是建立在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的基础上的,根据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降低水中溶解气体的质量分数的关键是减小他们在空气间的分压。

如果气体的分压趋近于零,则他们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就会很小。

把水加热至饱和温度,水蒸气的分压趋近于水面上的全压,其他气体的分压边趋于零,其他气体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就会趋近于零。

这样就会得到热力除氧的方法,即将水加热至饱和温度,使水中溶解气体的分压趋近于零,从而达到除氧目的。

21、除氧器有哪些运行方式?各有何优缺点?
除氧器的运行方式有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

(1)定压运行:a、优点:除氧器内压力维持不变,供给除氧器的抽汽压力高于除氧器的额定工作压力,经压力调节阀节流调整到所需压力。

当汽轮机负荷下降到原抽汽压力不足以满足要求时,由高一级抽汽供汽。

b、缺点:存在节流损失,低负荷时要切换到高一级抽汽,经济性差。

(2)滑压运行:a、优点:由于不需维持恒定的抽汽压力,抽汽管道上不需调节阀。

由于克服了定压运行时的节流损失,滑压运行下的经济性优于定压运行。

b、缺点:在变工况下除氧器内水温度变化滞后于压力变化,在负荷骤升时,压力升高较水温升高快,形成水过冷,造成除氧效果恶化;负荷骤降时,除氧器内压力下降,容易使下游的给水泵发生汽蚀。

两种方式对比:
①滑压运行除氧器在滑压范围内的加热蒸汽压力、随主机负荷而变动(滑压)、无蒸汽节流损失。

②定压除氧器却必须在进汽管上装压力调节阀,以维持除氧器工作压力为某定值(定压),这就带来压力调节的蒸汽节流损失。

在相当高的低负荷(如70%)时就必须切换到压力更高的某级,回热抽汽压力时尤甚。

汽发生器的设计压力,以起到限制蒸汽发生器二次侧
压力的作用。

考虑到蒸汽管线压降、阀门特性和整定
点误差,整定值定为8.3MPa。

对于自行动作的弹簧
加载安全阀,它们的整定点高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设
计压力,为使在事故工况下系统载荷最大处的最高压
力不超过设计压力的110%,考虑到蒸汽管线压降、
阀门特性和整定点误差,将整定点定为8.7MPa。

17、为什么现代发电厂广泛采用表面式加热器?
表面式加热器通过金属壁将加热蒸汽的凝结热
量传递给凝结水或给水,因为有传热阻力,一般不能
降水加热至饱和温度。

加热蒸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和加热器出口水温之差称为端差。

由于端差的存在,
加大了蒸汽的做功能力损失,降低了电厂的热经济
性。

加热器设备造价价高;然而,就整个由表面式加
热器组成的给水加热系统而言,比混合式加热系统简
单,运行安全可靠,因此,在现代电厂中广泛采用表
面式加热器。

18、表面式回热加热系统的疏水方式有几种?
三种:采用逐级自流的连接系统、采用疏水泵的
连接系统、疏水冷却器系统。

19、疏水冷却器的作用是什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装
设疏水冷却器?
作用:减少疏水逐级自流存在的排挤低压抽气量
所引起的做功能力损失。

设置情况:经济性要求高的大型机组中,疏水冷
却器系统借助主凝结水管内孔板造成压差,使部分住
凝结水进入疏水冷却器吸收疏水的热量;有时将疏水
冷却器与加热器放置在一个壳体内,使进入加热器的
凝结水或给水先被疏水加热,疏水的温度降低后在排
出加热器;每台高压加热器配置一个疏水接收器,汽
水分离再热器的第二级加热蒸汽凝结水排放到压力
较高的高压加热器的疏水接收器,第一级再热器的疏
水排放到压力较低高压加热器的疏水接收器。

20、给水热力除氧的原理是什么?
给水热力除氧原理是建立在亨利定律和道尔顿
定律的基础上的,根据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降低
水中溶解气体的质量分数的关键是减小他们在空气
间的分压。

如果气体的分压趋近于零,则他们在水中
的质量分数就会很小。

把水加热至饱和温度,水蒸气
的分压趋近于水面上的全压,其他气体的分压边趋于
零,其他气体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就会趋近于零。

这样
就会得到热力除氧的方法,即将水加热至饱和温度,
使水中溶解气体的分压趋近于零,从而达到除氧目
的。

21、除氧器有哪些运行方式?各有何优缺点?
除氧器的运行方式有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

(1)定压运行:a、优点:除氧器内压力维持不
变,供给除氧器的抽汽压力高于除氧器的额定工作压
力,经压力调节阀节流调整到所需压力。

当汽轮机负
荷下降到原抽汽压力不足以满足要求时,由高一级抽
汽供汽。

b、缺点:存在节流损失,低负荷时要切换
到高一级抽汽,经济性差。

(2)滑压运行:a、优点:由于不需维持恒定的
抽汽压力,抽汽管道上不需调节阀。

由于克服了定压
运行时的节流损失,滑压运行下的经济性优于定压运
行。

b、缺点:在变工况下除氧器内水温度变化滞后
于压力变化,在负荷骤升时,压力升高较水温升高快,
形成水过冷,造成除氧效果恶化;负荷骤降时,除氧
器内压力下降,容易使下游的给水泵发生汽蚀。

两种方式对比:
①滑压运行除氧器在滑压范围内的加热蒸汽压
力、随主机负荷而变动(滑压)、无蒸汽节流损失。

②定压除氧器却必须在进汽管上装压力调节
阀,以维持除氧器工作压力为某定值(定压),这就带
来压力调节的蒸汽节流损失。

在相当高的低负荷(如
70%)时就必须切换到压力更高的某级,回热抽汽压
力时尤甚。

汽发生器的设计压力,以起到限制蒸汽发生器二次侧
压力的作用。

考虑到蒸汽管线压降、阀门特性和整定
点误差,整定值定为8.3MPa。

对于自行动作的弹簧
加载安全阀,它们的整定点高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设
计压力,为使在事故工况下系统载荷最大处的最高压
力不超过设计压力的110%,考虑到蒸汽管线压降、
阀门特性和整定点误差,将整定点定为8.7MPa。

17、为什么现代发电厂广泛采用表面式加热器?
表面式加热器通过金属壁将加热蒸汽的凝结热
量传递给凝结水或给水,因为有传热阻力,一般不能
降水加热至饱和温度。

加热蒸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和加热器出口水温之差称为端差。

由于端差的存在,
加大了蒸汽的做功能力损失,降低了电厂的热经济
性。

加热器设备造价价高;然而,就整个由表面式加
热器组成的给水加热系统而言,比混合式加热系统简
单,运行安全可靠,因此,在现代电厂中广泛采用表
面式加热器。

18、表面式回热加热系统的疏水方式有几种?
三种:采用逐级自流的连接系统、采用疏水泵的
连接系统、疏水冷却器系统。

19、疏水冷却器的作用是什么?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装
设疏水冷却器?
作用:减少疏水逐级自流存在的排挤低压抽气量
所引起的做功能力损失。

设置情况:经济性要求高的大型机组中,疏水冷
却器系统借助主凝结水管内孔板造成压差,使部分住
凝结水进入疏水冷却器吸收疏水的热量;有时将疏水
冷却器与加热器放置在一个壳体内,使进入加热器的
凝结水或给水先被疏水加热,疏水的温度降低后在排
出加热器;每台高压加热器配置一个疏水接收器,汽
水分离再热器的第二级加热蒸汽凝结水排放到压力
较高的高压加热器的疏水接收器,第一级再热器的疏
水排放到压力较低高压加热器的疏水接收器。

20、给水热力除氧的原理是什么?
给水热力除氧原理是建立在亨利定律和道尔顿
定律的基础上的,根据亨利定律和道尔顿定律,降低
水中溶解气体的质量分数的关键是减小他们在空气
间的分压。

如果气体的分压趋近于零,则他们在水中
的质量分数就会很小。

把水加热至饱和温度,水蒸气
的分压趋近于水面上的全压,其他气体的分压边趋于
零,其他气体在水中的质量分数就会趋近于零。

这样
就会得到热力除氧的方法,即将水加热至饱和温度,
使水中溶解气体的分压趋近于零,从而达到除氧目
的。

21、除氧器有哪些运行方式?各有何优缺点?
除氧器的运行方式有定压运行和滑压运行。

(1)定压运行:a、优点:除氧器内压力维持不
变,供给除氧器的抽汽压力高于除氧器的额定工作压
力,经压力调节阀节流调整到所需压力。

当汽轮机负
荷下降到原抽汽压力不足以满足要求时,由高一级抽
汽供汽。

b、缺点:存在节流损失,低负荷时要切换
到高一级抽汽,经济性差。

(2)滑压运行:a、优点:由于不需维持恒定的
抽汽压力,抽汽管道上不需调节阀。

由于克服了定压
运行时的节流损失,滑压运行下的经济性优于定压运
行。

b、缺点:在变工况下除氧器内水温度变化滞后
于压力变化,在负荷骤升时,压力升高较水温升高快,
形成水过冷,造成除氧效果恶化;负荷骤降时,除氧
器内压力下降,容易使下游的给水泵发生汽蚀。

两种方式对比:
①滑压运行除氧器在滑压范围内的加热蒸汽压
力、随主机负荷而变动(滑压)、无蒸汽节流损失。

②定压除氧器却必须在进汽管上装压力调节
阀,以维持除氧器工作压力为某定值(定压),这就带
来压力调节的蒸汽节流损失。

在相当高的低负荷(如
70%)时就必须切换到压力更高的某级,回热抽汽压
力时尤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