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高考故事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的高考故事范文
有些名人在高考上失败了,依然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下面为大家的一篇“名人的高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人说,高考很公平,它给了莘莘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时机,不问出身出处,自有成绩说话;有人说,高考很残酷,一次小小的失误,让十余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其实,高考只不过是一次考试,它既不能完全概括你之前的努力,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因为,人生的高度,从来都不取决于高考。

不信?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名人在高考时都有怎样的经历吧!
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

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

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


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

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

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没怎么冲动,当时我正准备成家呢,白天去山里买木材,晚上手工做家具,顺便画一些连环画,在县城也小有名气。

身边的小
同学都去报名高考,一些画得差的干脆拿着我的画去报考。

”罗中
立回忆道。

报名截止的那天黄昏,罗中立沿着大巴山脚下的周河,走了20
里路,才来到县城,可白天报名已经结束。

他来到招考老师的招待所,找到招生办的老师,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看在川美附中的面子上’,临时在报名表上添了个罗中立的名字,于是成为考区最后一
个报名的考生。

罗中立喜欢用“阴差阳错”来感慨自己的人生道路。

就如同三
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他在女朋友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沿着河边走
了20里路来到县城,挤上了高考报名的最后一班车。

三十年后,他
已是当初自己报考的这所西南重镇美术学院的院长。

1929年夏,钱锺书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总分值,才华之优轰动整个清华。

虽然数学只考了
15分,但他的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

要不是校长罗家伦赏识钱钟书的国学和英文,竟要被拒之门外了。

据《国立清华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刊载,
1929年清华大学录取大一新生的总平均成绩为40分以上。

可见,
当时清华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较大,考分处于40分以下的大有人在,
钱锺书的数学考15分,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1930年,臧克家以数学0分、作文最高分考取了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前身)。

此时,臧克家已在青岛大学补习班了半年,是
因病辍学后重考。

当时闻一多为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新生入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他出了两道作文题,一题是《你为什么投
考青岛大学》,另一题是《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

臧克家两道题目都做了,其中《杂感》只写了三句话:“人生
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正是这三句话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获得了最高分——98分。

闻一
多先生极爱才,在其坚持下,破格录取了臧克家,成就了一代出色
诗人。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

不过
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
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
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效劳生,结果因
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愣是让老板给拒了。

没方法,他通
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

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
了吧。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的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
艰辛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不过他
的数学成绩嘛……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实现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长——19分!
马云又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

就这样,到了马云20
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根本的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
后就一个一个的往公式里套。

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
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
差5分。

马云心想,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管他是本科还是专科,
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份坚持。

就当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的时候,又发
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
生竟然不够招生数。

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
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

于是,英语
成绩很牛的马云荣耀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马化腾曾经在承受采访时回忆道:
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

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
研究什么特异功能。

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
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

还得到了参
加观测比赛的时机。

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
有去成。

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
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根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
当地理老师。

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
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
大学计算机系。

“毕竟天文太遥远了”他说。

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在前五名,他也
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

马化腾表示
自己学习编程的方法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领悟”——用抄代码
来培养感觉。

在大学里面,马化腾也并不是核心,技术也不是最强的一个,
然而马化腾会找到比拟互补的一些伙伴做成一些事情。

马化腾看问
题比拟中立,但他会尊重比他强的人的意见。

从初中开始,到18岁离开故土,史玉柱不为了什么,就为几个
要好的同学都去爬山,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觉得好似太另类,就养成爬山的习惯。

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绩不好,贪玩爱看小人书,经常被妈妈训。

1977年恢复高考,让史玉柱开始认真学习。

此前,他高中毕业就
“下放”了。

18岁之前,史玉柱随父亲两次见识过大上海的繁华,根本印象
是“太大了”。

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层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外
滩的楼和怀远的楼是不一样的,非常洋气。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总分值)的
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
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

“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
的难。

”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

“尤其是长江以
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
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

理想破灭后的史玉柱开始跑步,
培养各种爱好。

他每天从浙大跑到灵隐寺,18里,然后,再跑回来,坚持了四年。

(文章节选自:文汇教育)
其实,高考只不过是一次考试,它既不能完全概括你之前的努力,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

因为,人生的高度,从来都不取决于高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