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伍中正《我就等拆迁》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我就等拆迁
伍中正
宋玉生的房子低、矮,逢雨必漏。

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一心盼望着拆迁。

那年,宋玉生30岁。

有天早上,宋玉生从门前的枫树上的高音喇叭里听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

在离宋村三十里开外的地方要建一个大型变电站,那地方有十多户人家要搬迁,并且,那十多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统一修建后,再分给他们。

也就是那天早上,宋玉生就萌生了一个希望,将来哪一天,自己的房子也能名正言顺地拆迁。

不到一年,变电站建好。

宋玉生去看变电站。

除了变电站,宋玉生最关心的是那些拆迁户。

他跑到统一安置的住房一看,一栋栋房屋果真整齐漂亮。

回来的路上,他就想,自己的房子有那么漂亮就好了。

好不容易到来的一次拆迁机会却与他擦肩而过。

宋玉生那年40岁。

那一年,从葛洲坝输往广州的高压线路经过宋村。

测量线路时,宋玉生拉着一位测捲员问,路线经过不经过他的房屋?他那破屋碍事不碍事?测量员说,还说不准,要等整个线路的测量数据都计算好再定。

等吧。

宋玉生不再犹豫。

后来,宋村有3户人家的房屋需要拆迁。

那3户人家的房子由政府出钱修建,3幢房子建好, 在丽日蓝天下格外漂亮。

宋玉生开始埋怨:那条线路怎么就不经过自己的房屋?
50岁那年,宋玉生的身体再没有以前健康,时常咳嗽,还伴随头皐。

可是一听到要拆迁的消息,他就会强打精神。

那一年,县里要在宋村修建一个农药厂。

整个村里,再没有比宋玉生更兴奋的。

宋玉生逢人便说,只要项目一开工,自己就可以拆迁,就可以享受到政府修建的好房子。

他经常出现在人堆里,开口闭口就是拆迁。

这个项目让宋玉生兴奋了一年。

那一年,宋玉生的咳嗽和头晕仿佛减轻了很多。

一年后,农药厂的建设没有一点儿动静。

后来他才明白,建农药厂是县长的想法,没经过科学论证。

有专家提岀,在宋村坚决不能修建农药厂,专家还列出了不能建厂的8条理由。

宋玉生的病情慢慢加重。

他的房子越来越破败。

村主任宋家宝每次见到宋玉生就说,玉生老爹,村里愿意岀钱翻修你的房子,房子拆迁,说不泄等上好多年呢。

宋玉生说,不翻修,我就等拆迁,愿意等。

60岁那年,宋玉生大病了一场。

宋家宝领着村医去看宋玉生。

村医拿出听诊器搁在宋玉生胸口,还摸着宋玉生的手,辨别着他的脉象。

听完看完,村医给了宋玉生一些药,叮嘱他怎么吃。

临走,宋家宝说,今年,宋村将引来市里的公墓建设项目,需要宋村几座山,说不左,你的房屋将被拆迁。

真的!宋家宝肯宦。

不久,宋玉生用颤抖的手在房屋拆迁协议上签了字。

签完字的那天晩上,宋玉生一阵猛咳,一口气没接上来,就走了。

那年他61岁。

宋玉生走的时候,手里紧紧抓着那份拆迁协议。

宋家宝说。

宋家宝在村委会上提议,一直单过的宋玉生用不着分房子了。

他的钱,放在宋村的账户上,往
后,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拿岀一部分作为学费。

宋家宝的建议很好,村干部都答应,村民也答应。

2011年春,宋家宝讲了同族人宋玉生的故事。

我一直没有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

按辈分,宋玉生,我应该叫他叔。

后来,我才知道,我的命运跟宋玉生紧紧地连在一起。

我还知道,村里苴他孩子的命运还将与他连在一起。

我就是拿着宋村,也就是宋玉生的钱念完大学的。

这是一个老人等了半辈子却没有享用的房屋拆迁费用。

大学毕业,我选择留在宋村小学。

每次上课,我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用心学习,考上大学, 村里就会有一个人为你们提供学费。

那个人是谁,我没有告诉孩子们,孩子们也没有问。

每年淸明,我都领着宋村小学的孩子们在宋玉生的坟头放上一挂长长的鞭炮,撒上纸钱。

空旷的天空下,宁静山野中,那一挂鞭炮淸脆激越的声音,传播得很远,很远。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第12期,有删改)
6.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篇小说关注社会生活,贴近生活实际。

“拆迁户”一夜之间可以变成“眾发户”的现实, 是小说主人公“就等拆迁”的心理支点。

B. 宋玉生等拆迁等了一辈子,最后却在签完拆迁合同后突然去世,这样的情节安排,体现了
作者对这个人物的厌恶和鄙夷,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

C. 通过劝宋玉生修缮房屋、领着村医给宋玉生看病、提出用拆迁款给村里的孩子提供学费等
情节可以看出,宋家宝是一个关爱百姓、重视教冇的基层干部。

D. “我”用宋玉生的拆迁款念完大学后,选择留在宋村小学教书,体现了“我”的高尚品徳, 同时也表现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7.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运用语言、心理、细石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形象地表现了“拆迁”给主人公带来的精神刺激。

B. 小说使用顺叙的叙述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了宋玉生的一生,情节发展自然流畅,
脉络分明。

C. 文章结尾处的环境描写,表现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暗示了乡村以后的美好未来,引人深思, 耐人寻味。

D. 文章以“我就等拆迁”为题,设程了悬念,吸引读者。

“等拆迁”是主人公宋玉生的“人
生主旋律”,以之为题与文章内容较为契合。

8•请概括宋玉生的性格特点。

(4分)
9.在小说结尾部分,“我”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6. B (作者对宋玉生这个人物更多的是同情,讽刺总味不强,也并没有厌恶和鄙夷。


7. C (过度解读,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并没有暗示乡村美好未来的作用。


&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他对自己的房子特别不满意,却只是一心盼望着拆迁:爱炫耀:当他得知自己的房子有可能被拆迁时,经常出现在人群里谈论此事,兴奋无比:固执、执拗, 不懂变通:当等了很多年房子依然没有拆迁时,村主任提出帮助他修缮房屋,但他坚决不同意。

(每点2分,答出2点即给4分。

其他答案詳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叙述人称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补叙,通过“我”交代了宋玉生死后的故事,使文章情节完整:“我”的成长经历及我对孩子们的教育,貞•实地表现了我及后代人生活的变化,有助于凸显文章的主旨。

(每点2分,答岀3点给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