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

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

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
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

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

“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
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

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时“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
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中国一
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选自《中国的桃花文化》)
【1】对本文第二段“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文化将贯穿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现代诗。

B.桃花文化代代沿袭。

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延不断。

C.桃花文化从《诗经》的“十五国”,逐渐遍布于赤县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线索。

【2】对文中提到的“儒与庄禅互补”,分析不当的是
A.“经世致用”的追求,与“超凡脱俗”的矛盾统一。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C.“治国”时也寻求“逍遥”,失意时也苦苦追求。

D.既积极参与“治国”,于不得已时又寻求解脱。

【3】不属于“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的一项是
A.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

“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
的炽热情感。

B.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C.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D.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这样说来,表现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情感意识就应该细致描写桃花。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提琴[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

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

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
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

”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
里面褪了色的标记。

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

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

”舅舅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
小提琴卖了五千元。

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

”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
却异常平静。

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

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

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

”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

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

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

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

”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

”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

”我简短地回答道。

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

“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

“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

“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

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

”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文中可以看出,小玛丽一家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家境贫困,但却非常和睦,相亲相爱。

B.文中描述舅舅“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表现出他因能用这把提琴帮助妹妹一家渡过难关的激动而欣慰的心理活动。

C.“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由此表明,父亲估计“我”没有了解到事情的真相而感到轻松,同时又
怕“我”从他的眼神中看出破绽而回避”
D.母亲一直惦记着这把琴,是因为她知道那是一件无价之宝,只有放在自己家里,属于自家的人才放心。

E.父亲知道真相,却没有说出来,因为他不想让舅舅知道真相而失望难过,同时也不愿让母亲知道这把琴不是真品,为前景担忧。

【2】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

(6分)
【3】请概括“我”(小玛丽)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4】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请结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词的丰富内涵。

(8分)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一代才女林徽因林杉
阳光正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林徽因用目光寻找着那一对靛蓝色的小鸟,它们在窗外的竹梢上跳着、唱着,仿佛从唐诗中飞来的鸟儿,阳光梳理着它们轻灵的羽毛。

有时它们便跳到窗台上来,在这个狭长的窄窄的舞台上蹁跹着。

林徽因多么羡慕窗外的一切,羡慕在窗台上舞蹈的小鸟,她也需要那么一小点儿平凡而简单的欢乐,而此刻,她却只能躺在病床上,一任阳光在窗棂上涂抹着晨昏。

从大足(四川一地名)考察回来之后,因劳累又受了风寒,她的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不退。

上坝村无医无药,梁思成去李庄镇请来史语所的医生为她诊治,无奈他也学会了打针。

艰苦的日子伴着川南的冬天来临了,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中美庚款基金会已不再补贴,只好靠重庆的教育部那杯水车薪的资助。

成员的工资也失去了保障,幸亏史语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和李济伸出援助之手,把营造学社的五人划入他们的编制,每个人才能拿到一点固定的薪水。

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的工资大部分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每月开了工资,必须马上去买药、买米,通货膨胀如洪水猛兽,稍迟几天,就会化作废纸一堆。

林徽因吃得很少,身体日渐消瘦,几乎不成人形,在重庆领事馆的费正清夫妇,托人捎来一点奶粉,像吃油一样谨慎地用着,为了改善一下伙食,梁思成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他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实在没有钱用的时候,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委托商行去当卖衣物。

衣服当完了,便只好把宝贝一样留下来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那山一样巍峨的柜台上。

账房先生对梁思成视为生命的东西,却越来越表现出冷漠和不耐烦。

一支二十年日夜伴随他的金笔,一只从万里之遥的美国绮色佳购得的手表,当出的价钱只能在市场上买两条草鱼。

拿回家去,他神色凄然地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林徽因除了苦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了。

在最艰苦的日子里,音乐成了他们的药品和粮食。

林徽因喜欢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作品,一曲《维也纳森林故事》、一曲《月光水仙女之舞》、一曲《胡桃夹子》,就把人带入一个奇幻的世界,只有在音乐里才能同遥远的先哲对话,让心灵听到明日的传闻,只有音乐才能让他们暂时忘掉苦难。

从这只黑色底片上旋转出来的音乐,把浸渍在盐水里的心,悄悄地冰释了。

那音符是一群精灵,因为它们的降临,这两间简陋的屋子里充满了光辉。

阴冷的冬天,在大面积地退去。

音乐的芳香,在所有的空间弥漫着—个季节的活力。

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雪莱和拜伦的诗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

那些诗句,一个字一个字地在她的心里生长着:
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你给了我们有力的教训/你是一个标记,
一个象征/标志着人的命运和力量/和你相同,人也有神的一半/是浊流来自圣洁的源泉。

当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快要耗尽的时候,她便从这些诗句中,重新汲取到了力量,如同一个在沙漠里跋涉太久的旅人,惊喜地发现了甘泉和绿洲。

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为梁思成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

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

林徽因、梁思成和大家一起商量恢复营造学社已经停了几年的社刊。

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出版刊物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李庄乡下。

没有印刷设备,他们就用药水、药纸书写石印。

黄宗江的才华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他把绘制那些平面、立体、刨面的墨线图一揽子包了下来。

他描出的建筑图式甚至可与照片乱真。

从抄写、绘图、石印、折页、装订,学社的同仁一起动手,最紧张的时候,连家属和孩子们也都参与了劳动。

一期刊物漂漂亮亮地出版的时候,大家高兴得又笑又跳。

继抗战前的六期汇刊之后,第七期刊物便诞生在这两间简陋的农舍里。

向命运喘息的人,却终究不会把自己抵押给命运。

有时候,命运当胸一拳,会击倒一个虎背熊腰的壮汉,然而,林徽因却顽强地抗争着。

窗子外面的景色变幻着,田野重新勃发生机,雨后的甘蔗林,可以听到清脆的拔节的声音,那声音如火苗般燃烧着。

棒棒鸟照旧是窗台上的客人,它们洞悉所有季节的秘密,林徽因把她的诗句写在纸上的时候,阳光仍旧在窗户上泼洒着桔黄色的写意。

(选自《一代才女林徽因》,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描写了阳光的明艳、小鸟的欢乐、甘蔗拔节的清脆声,这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物表现了林徽因对命运的抗争和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

B.从大足考察回来后,林徽因因劳累、风寒,肺病再次复发,连续几周,高烧四十度不退。

说明野外考察工作是艰苦而危险的。

C.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林徽因唯一没有当掉的就是那架留声机,因为音乐是他们夫妇俩的药品和粮食。

D.更多的时候,林徽因以书为伴,书籍伴她挨过沉默、孤寂的时光,从这些书籍中她重新汲取到了力量。

E.病情稍微好些的时候,林徽因便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做读书笔记,那张小小的帆布床周围总是堆满了书籍和资料,为她写作《中国建筑史》作准备。

【2】文章塑造了林徽因坚强的形象,赞美之间是如何满足传记作品客观真实的要求?(6分)
【3】在林徽因最艰难的日子里,是什么支撑她走过这一段人生之路的?请简要分析。

(6分)
【4】综观全文,林徽因在当时有着怎样的遭遇?在她与命运的抗争中,表现出了哪些可贵的品质?对你有什么启发?(8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陈宗礼,字立之。

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

淳祜四年,举进士。

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于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

入对,言火不循轨①。

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
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

”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

”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

时丁大全擅国柄,以言为讳。

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平!”陛对,言:“愿为宗杜大计,毋但为仓廪府
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

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②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

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

疏言:“恭俭之
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白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

’以《诗》进讲,固奏:“帝王举动,无
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

”权札部侍鄙兼给事中。

进读《孝宗圣训》,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

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帝曰;“孝宗
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

”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谨也。


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

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
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

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

因其警而加
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来尝不可回也。

”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
[注]①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②追:追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丁大全擅国柄擅;专权
B.左右之言利者必斥斥:斥责
C.信不可不谨也谨:慎重
D.因其未坠而加绥定绥:安抚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
①此可一日居乎②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③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④不
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⑤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曰天意⑥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A.①②③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

B.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

C.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

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

此后一直居于官位,最后也是在任上去世的.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

(5分)
(2)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

(5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卜算子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
四、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四题任选三题)
⑴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⑵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
⑶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⑷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五、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国政府斥巨资力保本届奥运会万无一失,安全保卫工作可谓细致周到。

战斗机在空中盘旋,舰艇在海上游弋,警察在街道巡逻:这真有点风声鹤唳的味道。

B.现在长沙的城市建设比较注重环境绿化,以四季常青树替代了那些一年一枯荣的树木,
即便到了冬季,依然是绿叶成阴,枝繁叶茂。

C.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

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这个无限大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D.如今的美国,妄图君临天下,称霸全球,到处指手画脚,干预别国内政。

尚未从伊拉克战争的泥淖中脱身,又想移师伊朗。

一时间海湾地区再度风云际会,变化莫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博会将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B.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日前在东莞进行了《从伟大到卓越》的主题演讲。

布莱尔此行包括出场费、中间介绍人员以及请嘉宾、订做高规格酒宴等花费,总共超过1000万元以上。

但其演讲内容并没有太多新意。

C.针对陕西镇坪县猎人拍摄到“华南虎照片”一事,国家新闻发言人曹清尧昨天首次公开表态——一只孤立的老虎并不等于一个种群的存在,一张照片的真假并不说明野生华南虎现在的情况。

D.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紧迫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我们能否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影响到我们能否继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来过蒙山的朋友一直惦着雨王庙旁的那棵百岁的老山楂树,还想摘几颗山楂带回去。

当我们来到那棵树下,抬头去看,。

①已不见一颗山楂,②邻近山路的枝条③只有树梢上和探出崖壁的几条枝条上还有簇簇红红的山楂果在风雨中摇着,④想是被游客都摘去了。

⑤大家因够不着,⑥也只好遗憾地笑笑。

A.②①④③⑤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②①③④⑥⑤
六、语言表达
1.下面是一条表示祝福的手机短信,但却让人看了觉得不舒服,请你更换部分内容,使短信既保持形象生动的特点,又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

(4分)
祝你:快乐像假货越来越多,苦恼像利息越来越少,收入像艾滋病涨势如潮,幸福像苍蝇紧紧围绕,亲情友情如美酒愈久弥醇,厄运如外星人总也找不到。

2.著名教育家、作家杨教授应邀到某大学作了一次报告,杨教授作完报告后,主持人做了以下的讲话,其中有四
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5分)
刚才杨教授高屋建瓴地谈了他的一孔之见,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受益匪浅。

几十年来,杨教授对教育事业处心积虑,笔耕不辍,编出了一部又一部的教育论著,令我们深为欣赏。

在此,我们祝杨教授身体健康、事业再攀新高!(1)将改为(2)将改为
(3)将改为(4)将改为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编号、日期、鲜红的公章、签名一应俱全。

他想不能自行
摘掉,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

他先是愤怒地质问驴子和狼等动物:“我是不是狮子?我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草!”动物们众说纷纭:“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子。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们
说不清!”“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变了口气,低三下四,求这个作证,向那个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

憔悴的狮子变样了,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

终于有一天,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