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场“独词”类作文讲评PPT优质公开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来是舅舅打来的,说是他们买到了口罩,可以分给我们一些。后来,我们拿到了口 罩,共五个,刚好一人一个。
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电话打来了,也是送口罩给我们的。我们家的口罩就多了起来。 我们家也开始打电话给其他的亲戚朋友,问他们需不需要口罩,也送出去一些,直到只剩 一人一个。”
评析:这篇作文的选材新颖独特,“口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晰。可惜只选 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显得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
感到温暖。
作者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抒发很牵强。没有对患者进行神态、动作的描写,
详略得当,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主旨明晰。
他们的心情是如何得知的,所以这里的“郁闷”“温暖”,全是贴标签,作者硬贴给“患
者”的。
(二)详略不当
示例1:一篇作文先写奶奶喂小男孩绿豆粥,接着写小男孩“我”在学校被同学嘲笑、 被老师批评,家长得知情况后对“我”的惩罚:不准吃饭,最后写奶奶给“我”送来绿豆 粥,让“我”感到温暖。
评析:审题时看到了“温暖是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逆行的背影”,误以为写医生的 就切合题意了,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这篇作文仅仅在开头提到了“温暖”一词, 第二段的内容本来很接近“温暖”的内涵了,但作者却没有扣题,没有解释“温暖”的内 涵,以至于第三段完全偏离题意。
(一)选材有误
2、选材空洞
(一)初读题目,明确立意,选择适当文体。
(二)读提示语,从中揣摩命题意图,恰当选材。
温暖是深夜晚归时一盏昏黄的灯,温暖是生病时的一碗热汤面,温暖是孤独害怕时的 一个拥抱,温暖是沮丧失落时的一句鼓励,温暖是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逆行的背影……温 暖就在你我身边,温暖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读提示语 ,要分清主次,清楚选材范围。
“一盏灯”“一碗热汤面”“一个拥抱”“一句鼓励”“背影”“点点滴滴”等词语 提示我们选材要具体,有细节。“温暖就在你我身边”又提示我们选材要真实,写自己的 亲身经历。更重要的是,“一盏灯” 给晚归的人带来了安慰和指引,“一碗热汤面”给病 人带来了陪伴和希望, 提示我们“温暖”的内涵很丰富,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 第二段具体写了钟南山院士坚持在抗疫一线的艰苦工作,表现他“无私爱国的赤子衷心”。
其次要思考“礼”的意义。
开篇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示例:一篇作文中写道“在这疫情期间,我国部分人感染了新兴冠状病毒,他们被隔
示例1:
温暖
她要在求一 :次(八1)百立米意测自试定中,帮文助体了离自“我选在”((医诗详歌院写除)治外,)疗过。后,“我他”当们面感吃谢得了她饱并穿感受得到暖了“,温暖但”(是略写被)确。 诊了肺炎后心情会郁闷,但医务人员在期间
误区:写,是个动词,由于它支配的常见对象是“字”,所以审题时很容易将它理解成 “字”,就会偏离题意。写作时应重视“写”的过程而非结果。
03
佳作展示
(三)佳作展示
示例1:
温暖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
-----题记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就像一盆盆冷水,泼在身上冷冰
冰的感觉让人刻骨铭心。可总有些人的出现,像一把火,能瞬间融化寒冷,带来春天般的
温暖。
这把火,温暖了我(小标题1)
那把火,温暖了我(小标题2)
(三)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思路和文章的表达重点。
思路一:写一件完整的事情,既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把让“我” 感到温暖的画面定格下来,这是情感的聚焦点,也是细节的展开处,不能一带而过,失之 草率,而要浓墨重彩,情动辞发。接着描写“我”有怎样的神情举止,“我”的心中又有 怎样的波澜起伏;“我”的头脑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门2、外选是择一合个适戴的着人口称罩:,叙穿事着首棉不选衣第畏,一衣惧人服称病上,佩毒不戴建,着议党在第徽三病的人男房称人。里。 带着患者唱歌,带着患者跳舞,病房里少了寂静,多了热闹,那时
所我选想之 在物小,区无业论主具群体里或问抽问象,,是患都哪者必个须好的是心心人“爱给是”的我温载送体的暖。饭的。 ,我们看着视频的人的心也是温暖的。”
解题:首先把握“物”的内涵,它是某种具体的事物,可大可小。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事物, 如“敬业乐业”的精神。所选之物,无论具体或抽象,都必须是“爱”的载体。
其次要思考“礼”的意义。送礼者通过“物”要达到向收礼者传递情感、美好祝愿等目的, 有了“礼”,“物”才有了价值。所以要选择那些有重要纪念意义、自己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物” 来写。
评析:这篇作文本来想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温暖”的珍贵美好,但是从篇幅上 看,写“我”受到的冷遇的内容太长,主旨就偏向于“我”在诉苦,告诉读者“我”太悲 惨了,以至于弱化了“奶奶的绿豆汤”带来的“温暖”感受,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可怜的小 男孩形象,没能体会到“温暖”的珍贵美好。
(二)详略不当
示例2:一篇作文先写在初三体育锻炼中,“我”跑八百米很困难(稍详写)。她在一 次八百米测试中帮助了“我”(详写),过后“我”当面感谢了她并感受到了“温暖” (略写)。
评析:这篇作文用一句歌词做题记,很切题。开篇照应题记,总起全文,写两件别人 帮助“我”克服困难的事情,并让“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小标题拟得好, 照应题目、题记,又有个别字词的改动,显得不呆板。
(三)佳作展示
示例2:第二天中午,又有两个浅绿色的饭盒放在我家窗台上。我想在小区业主群里问 问,是哪个好心人给我送的饭。一看才知道,原来邻居们知道我父母忙于抗疫工作的情况 后,主动要轮流给我送饭。这一刻,我只感觉到一股暖流流过全身。打开饭盒,我吃了一 口菜,辣辣的,噢,是四川口味的!我边吃,边感觉自己浑身都在冒汗,我一摸额头,全 是汗。我笑了,笑自己不能吃辣,同时又想流泪,因为被这火辣辣的热情、关爱感动了。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邻居们对我的关心像一束束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而我像一面镜子, 将这些阳光反照给奔波在抗疫战线上的父母,他们一定能安安心心地工作!我相信,中国 大地上,你照耀着我,我温暖着你的事随时都在发生,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误区:同学们注重“礼物”本身,会写清楚是什么样的礼物,送礼物的时间、地点、人物, 但是会忽略送礼物的背景,以及收礼者在接受礼物后的变化。有了背景的铺垫,抓住了人物的变 化,礼物才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四)拓展探究
拓展2
请以“写”为题,写一篇不少600字的作文。
解题:一个“写”字,寓意颇丰。小而言之,指写字,可以谈写字的重要性,也可以谈 电脑手机等常见工具与“写”的矛盾冲突,这些工具改变了传统的书写方式,降低了人 们的写字水平。大而言之,可以把“写”虚化为写人生、写理想、写志向、写人格等, 只要用心解读,与“写”相关的构思可以很丰富,很有创意。
(四)拓展探究
拓展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送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敬 业乐业”是梁启超送给毕业生的礼物,爱国之情是韩麦尔先生送给小弗朗士的礼物。在这个世界 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 满情感的礼物吧! 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开篇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详略得当,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主旨明晰。
“温暖”属于独词题目,富有内涵的独词题目,更容易激发考生用发散性思维构思写作。
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评字的析作:文。这篇作文选材空洞,既没有时间 、地点、具体人物的交代,也没有生动的画面
这篇作文仅仅在开头提到了“温暖”一词,第二段的内容本来很接近“温暖”的内涵了,但作者却没有扣题,没有解释“温暖”的内涵,以至于第三段完全偏离题意。
思路二:写几个片段,这几个片段都要围绕让“我”感到温暖的事来写,突出画面感 和细节,每个片段末尾都要抒情点题,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深化感情。
02
写作误区
写作误区
(一)选材有误 (二)详略不当 (三)表达方式单一
(一)选材有误
1、偏离题意
示例:一篇作文分三段来写,第一段写了疫情期间,“点点温暖从‘大白’们的身上 流露出来,细细密密地流进每一位病患,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第二段具体写了钟南山院 士坚持在抗疫一线的艰苦工作,表现他“无私爱国的赤子衷心”。第三段赞美钟南山院士 及医生们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祝愿抗疫战斗早日胜利。
评析:这篇作文的详略安排不能突出“温暖”的内涵,最应该详写的是第三部分,其 次是第二部分,略写第一部分。
(二)详略不当
示例3:一篇作文这样写道“那天早晨,许久未出门的我们突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大 家面面相觑,最后妈妈去开了门。门外是一个戴着口罩,穿着棉衣,衣服上佩戴着党徽的 男人。原来,他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负责为小区里的住户送来粮食和生活用品。在这个寒 冷的早晨,一个陌生人送来了一份炽热的温暖。”
评析:这个片段写得真实而生动,把“我”的亲身经历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写。叙述、 描写、抒情、议论结合得很好。篇末的抒情富有感染力,真是“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04
拓展探究
(四)拓展探究
“温暖”属于独词题目,富有内涵的独词题目,更容易激发考生 用发散性思维构思写作。2019年的全国语文中考作文题中,就有独 词题目,如江西的“钥匙”、吉林的“邻居”、湖南岳阳的“握手” 和黑龙江龙东的“温情”等。2017年的云南省语文中考题“周末” 也是独词题目。
1、解读“温暖”:(1)暖和,(2)使感到温暖。可以是一种很舒服的身体感受, 也可以引申为一种很美好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带给别人的美好感受的动 作行为。
2、选择合适的人称:叙事首选第一人称,不建议第三人称。
3、选择适当文体:首选叙事散文(抒情的成分比普通记叙文要多一些),其次小 说,不建议写议论文。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温暖是深夜晚归时一盏昏黄的灯,温暖是生病时的一碗热汤面,温暖是孤独
害怕时的一个拥抱,温暖是沮丧失落时的一句鼓励,温暖是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 线逆行的背影……温暖就在你我身边,温暖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中考语文考场“独词”类作文 讲评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
目录
一、仔细审题 三、佳作展示
二、写作误区 四、拓展探究
01
仔细审题
审题的过程
(一)初读题目,明确立意,选择合适的人称、文体。 (二)读提示语,从中揣摩命题意图,恰当选材。 (三)根据题目的要求,定下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重点。
(一)初读题目,明确立意,选择适当文体。
送礼者通过“物”要达到向收礼或者具传递体情的感、细美节好祝,愿缺等目乏的真,有实了感“礼”。,“叙物”述才有就了算价值有。人称,也是“我们”,不是“我”,完全看不到
示例1:一篇作文先写奶奶喂小男孩绿豆粥,接着写小男孩“我”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家长得知情况后对“我”的惩罚:不准吃饭,最后写奶奶给“我”送来绿豆粥,让“我”
评析:这篇作文中最能突出“温暖”的画面,就被这样简略的一笔带过,实在太可惜 了。开篇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开门后详写工作人员的神态、语言、动作(外貌 已经有了),次详写我们一家的反应,最后写“我”的心理感受,“我”对温暖的理解。 详略得当,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主旨明晰。
(三)表达方式单一
示例1:“记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规模爆发后,我和家人去买口罩,走遍了一个又 一个药店,都一无所获,心里充满了焦急和不安。等我们回到家,一个电话打过来了。
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电话打来了,也是送口罩给我们的。我们家的口罩就多了起来。 我们家也开始打电话给其他的亲戚朋友,问他们需不需要口罩,也送出去一些,直到只剩 一人一个。”
评析:这篇作文的选材新颖独特,“口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条理清晰。可惜只选 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显得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
感到温暖。
作者自己的视角、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抒发很牵强。没有对患者进行神态、动作的描写,
详略得当,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主旨明晰。
他们的心情是如何得知的,所以这里的“郁闷”“温暖”,全是贴标签,作者硬贴给“患
者”的。
(二)详略不当
示例1:一篇作文先写奶奶喂小男孩绿豆粥,接着写小男孩“我”在学校被同学嘲笑、 被老师批评,家长得知情况后对“我”的惩罚:不准吃饭,最后写奶奶给“我”送来绿豆 粥,让“我”感到温暖。
评析:审题时看到了“温暖是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逆行的背影”,误以为写医生的 就切合题意了,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这篇作文仅仅在开头提到了“温暖”一词, 第二段的内容本来很接近“温暖”的内涵了,但作者却没有扣题,没有解释“温暖”的内 涵,以至于第三段完全偏离题意。
(一)选材有误
2、选材空洞
(一)初读题目,明确立意,选择适当文体。
(二)读提示语,从中揣摩命题意图,恰当选材。
温暖是深夜晚归时一盏昏黄的灯,温暖是生病时的一碗热汤面,温暖是孤独害怕时的 一个拥抱,温暖是沮丧失落时的一句鼓励,温暖是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线逆行的背影……温 暖就在你我身边,温暖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读提示语 ,要分清主次,清楚选材范围。
“一盏灯”“一碗热汤面”“一个拥抱”“一句鼓励”“背影”“点点滴滴”等词语 提示我们选材要具体,有细节。“温暖就在你我身边”又提示我们选材要真实,写自己的 亲身经历。更重要的是,“一盏灯” 给晚归的人带来了安慰和指引,“一碗热汤面”给病 人带来了陪伴和希望, 提示我们“温暖”的内涵很丰富,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 第二段具体写了钟南山院士坚持在抗疫一线的艰苦工作,表现他“无私爱国的赤子衷心”。
其次要思考“礼”的意义。
开篇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示例:一篇作文中写道“在这疫情期间,我国部分人感染了新兴冠状病毒,他们被隔
示例1:
温暖
她要在求一 :次(八1)百立米意测自试定中,帮文助体了离自“我选在”((医诗详歌院写除)治外,)疗过。后,“我他”当们面感吃谢得了她饱并穿感受得到暖了“,温暖但”(是略写被)确。 诊了肺炎后心情会郁闷,但医务人员在期间
误区:写,是个动词,由于它支配的常见对象是“字”,所以审题时很容易将它理解成 “字”,就会偏离题意。写作时应重视“写”的过程而非结果。
03
佳作展示
(三)佳作展示
示例1:
温暖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
-----题记
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些困难就像一盆盆冷水,泼在身上冷冰
冰的感觉让人刻骨铭心。可总有些人的出现,像一把火,能瞬间融化寒冷,带来春天般的
温暖。
这把火,温暖了我(小标题1)
那把火,温暖了我(小标题2)
(三)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写作思路和文章的表达重点。
思路一:写一件完整的事情,既要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把让“我” 感到温暖的画面定格下来,这是情感的聚焦点,也是细节的展开处,不能一带而过,失之 草率,而要浓墨重彩,情动辞发。接着描写“我”有怎样的神情举止,“我”的心中又有 怎样的波澜起伏;“我”的头脑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门2、外选是择一合个适戴的着人口称罩:,叙穿事着首棉不选衣第畏,一衣惧人服称病上,佩毒不戴建,着议党在第徽三病的人男房称人。里。 带着患者唱歌,带着患者跳舞,病房里少了寂静,多了热闹,那时
所我选想之 在物小,区无业论主具群体里或问抽问象,,是患都哪者必个须好的是心心人“爱给是”的我温载送体的暖。饭的。 ,我们看着视频的人的心也是温暖的。”
解题:首先把握“物”的内涵,它是某种具体的事物,可大可小。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事物, 如“敬业乐业”的精神。所选之物,无论具体或抽象,都必须是“爱”的载体。
其次要思考“礼”的意义。送礼者通过“物”要达到向收礼者传递情感、美好祝愿等目的, 有了“礼”,“物”才有了价值。所以要选择那些有重要纪念意义、自己有深刻情感体验的“物” 来写。
评析:这篇作文本来想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温暖”的珍贵美好,但是从篇幅上 看,写“我”受到的冷遇的内容太长,主旨就偏向于“我”在诉苦,告诉读者“我”太悲 惨了,以至于弱化了“奶奶的绿豆汤”带来的“温暖”感受,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可怜的小 男孩形象,没能体会到“温暖”的珍贵美好。
(二)详略不当
示例2:一篇作文先写在初三体育锻炼中,“我”跑八百米很困难(稍详写)。她在一 次八百米测试中帮助了“我”(详写),过后“我”当面感谢了她并感受到了“温暖” (略写)。
评析:这篇作文用一句歌词做题记,很切题。开篇照应题记,总起全文,写两件别人 帮助“我”克服困难的事情,并让“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小标题拟得好, 照应题目、题记,又有个别字词的改动,显得不呆板。
(三)佳作展示
示例2:第二天中午,又有两个浅绿色的饭盒放在我家窗台上。我想在小区业主群里问 问,是哪个好心人给我送的饭。一看才知道,原来邻居们知道我父母忙于抗疫工作的情况 后,主动要轮流给我送饭。这一刻,我只感觉到一股暖流流过全身。打开饭盒,我吃了一 口菜,辣辣的,噢,是四川口味的!我边吃,边感觉自己浑身都在冒汗,我一摸额头,全 是汗。我笑了,笑自己不能吃辣,同时又想流泪,因为被这火辣辣的热情、关爱感动了。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邻居们对我的关心像一束束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而我像一面镜子, 将这些阳光反照给奔波在抗疫战线上的父母,他们一定能安安心心地工作!我相信,中国 大地上,你照耀着我,我温暖着你的事随时都在发生,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误区:同学们注重“礼物”本身,会写清楚是什么样的礼物,送礼物的时间、地点、人物, 但是会忽略送礼物的背景,以及收礼者在接受礼物后的变化。有了背景的铺垫,抓住了人物的变 化,礼物才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四)拓展探究
拓展2
请以“写”为题,写一篇不少600字的作文。
解题:一个“写”字,寓意颇丰。小而言之,指写字,可以谈写字的重要性,也可以谈 电脑手机等常见工具与“写”的矛盾冲突,这些工具改变了传统的书写方式,降低了人 们的写字水平。大而言之,可以把“写”虚化为写人生、写理想、写志向、写人格等, 只要用心解读,与“写”相关的构思可以很丰富,很有创意。
(四)拓展探究
拓展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送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敬 业乐业”是梁启超送给毕业生的礼物,爱国之情是韩麦尔先生送给小弗朗士的礼物。在这个世界 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打开一个个色彩各异,却同样充 满情感的礼物吧! 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开篇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详略得当,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主旨明晰。
“温暖”属于独词题目,富有内涵的独词题目,更容易激发考生用发散性思维构思写作。
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评字的析作:文。这篇作文选材空洞,既没有时间 、地点、具体人物的交代,也没有生动的画面
这篇作文仅仅在开头提到了“温暖”一词,第二段的内容本来很接近“温暖”的内涵了,但作者却没有扣题,没有解释“温暖”的内涵,以至于第三段完全偏离题意。
思路二:写几个片段,这几个片段都要围绕让“我”感到温暖的事来写,突出画面感 和细节,每个片段末尾都要抒情点题,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旨、深化感情。
02
写作误区
写作误区
(一)选材有误 (二)详略不当 (三)表达方式单一
(一)选材有误
1、偏离题意
示例:一篇作文分三段来写,第一段写了疫情期间,“点点温暖从‘大白’们的身上 流露出来,细细密密地流进每一位病患,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第二段具体写了钟南山院 士坚持在抗疫一线的艰苦工作,表现他“无私爱国的赤子衷心”。第三段赞美钟南山院士 及医生们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祝愿抗疫战斗早日胜利。
评析:这篇作文的详略安排不能突出“温暖”的内涵,最应该详写的是第三部分,其 次是第二部分,略写第一部分。
(二)详略不当
示例3:一篇作文这样写道“那天早晨,许久未出门的我们突然听到了一阵敲门声,大 家面面相觑,最后妈妈去开了门。门外是一个戴着口罩,穿着棉衣,衣服上佩戴着党徽的 男人。原来,他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负责为小区里的住户送来粮食和生活用品。在这个寒 冷的早晨,一个陌生人送来了一份炽热的温暖。”
评析:这个片段写得真实而生动,把“我”的亲身经历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写。叙述、 描写、抒情、议论结合得很好。篇末的抒情富有感染力,真是“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04
拓展探究
(四)拓展探究
“温暖”属于独词题目,富有内涵的独词题目,更容易激发考生 用发散性思维构思写作。2019年的全国语文中考作文题中,就有独 词题目,如江西的“钥匙”、吉林的“邻居”、湖南岳阳的“握手” 和黑龙江龙东的“温情”等。2017年的云南省语文中考题“周末” 也是独词题目。
1、解读“温暖”:(1)暖和,(2)使感到温暖。可以是一种很舒服的身体感受, 也可以引申为一种很美好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带给别人的美好感受的动 作行为。
2、选择合适的人称:叙事首选第一人称,不建议第三人称。
3、选择适当文体:首选叙事散文(抒情的成分比普通记叙文要多一些),其次小 说,不建议写议论文。
2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温暖是深夜晚归时一盏昏黄的灯,温暖是生病时的一碗热汤面,温暖是孤独
害怕时的一个拥抱,温暖是沮丧失落时的一句鼓励,温暖是医护人员奔赴抗疫前 线逆行的背影……温暖就在你我身边,温暖就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中考语文考场“独词”类作文 讲评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
目录
一、仔细审题 三、佳作展示
二、写作误区 四、拓展探究
01
仔细审题
审题的过程
(一)初读题目,明确立意,选择合适的人称、文体。 (二)读提示语,从中揣摩命题意图,恰当选材。 (三)根据题目的要求,定下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重点。
(一)初读题目,明确立意,选择适当文体。
送礼者通过“物”要达到向收礼或者具传递体情的感、细美节好祝,愿缺等目乏的真,有实了感“礼”。,“叙物”述才有就了算价值有。人称,也是“我们”,不是“我”,完全看不到
示例1:一篇作文先写奶奶喂小男孩绿豆粥,接着写小男孩“我”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家长得知情况后对“我”的惩罚:不准吃饭,最后写奶奶给“我”送来绿豆粥,让“我”
评析:这篇作文中最能突出“温暖”的画面,就被这样简略的一笔带过,实在太可惜 了。开篇可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开门后详写工作人员的神态、语言、动作(外貌 已经有了),次详写我们一家的反应,最后写“我”的心理感受,“我”对温暖的理解。 详略得当,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主旨明晰。
(三)表达方式单一
示例1:“记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大规模爆发后,我和家人去买口罩,走遍了一个又 一个药店,都一无所获,心里充满了焦急和不安。等我们回到家,一个电话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