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练习测试题参考答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C
4、A
5、C
6、C
7、D
8、B
9、C
10、D
11、B
12、C
13、D
14、B
15、C
16、A 17、A
18、D
19、C
20、B
21、A
22、B
23、B
24、B
25、A
26、A
27、A
28、B
29、D
30、D
31、D
32、C
33、C
34、D
35、C
36、C
37、C
38、C
39、A
40、A
41、D
42、C
43、B
44、B
45、C
46、D
47、C
48、C
49、A
50、D
51、C
52、C
53、D
54、C
55、C
56、D
57、B
58、C
59、A
60、C
二、判断题
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5、错误
6、正确
7、正确
8、错误
9、错误
10、正确
11、错误
12、正确
13、错误
14、正确
15、错误
16、正确
17、错误
18、正确
19、正确
20、错误
21、错误
22、正确
23、错误
24、错误
25、正确
26、错误
27、正确
28、错误
29、错误
30、正确
31、正确
32、错误
33、错误
34、正确
35、错误
36、正确
37、错误
三、名词解释
1、协议
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或约定的集合。
2、语义
涉与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3、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与信号电平等。
4、定时
涉与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5、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各层次与其协议的集合。
6、OSI
开放系统互连,是ISO中的术语,指资源子网中的主机。
7、分组交换
将用户的报文分成若干个有长度上限的分组的一种交换技术。
8、数据通信
通过电子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相结合来完成编码信息的传输、转换、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9、DTE
数据终端设备,是对用户拥有的连网设备和工作站的统称。
10、DCE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
11、信道
信号的传输媒质。
12、计算机网络
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连接起来,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和协议的管理下,以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为目的的系统,13、网络互连
指两个以上的网络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通过网络互连部件和协议软件互相连接起来,以构成一种较之原来有更大规模的网络。
14、帧中继
在OSI第二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输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
15、域名系统
用于实现从主机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关系。
16、网络管理
为保证网络在工作期内正常使用网络服务而进行的全部操作和维护性活动。
17、链路管理
数据链路层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18、反馈差错控制
用以使发送方确认接收方是否正确收到了由它发送的数据信息的方法。
19、ARQ法
又称自动请求重发,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帧附加一定的冗余检错码一并发出,接收方则根据检错码对数据帧进行差错检测,若发现错误就返回请求重发的应答,发送方收到请求重发的应答后,便重新传送该数据帧。
20、停发法
又称空闲重发请求,规定发送方每发送一帧后就要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返回,仅当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正确接收确认后再发送下一帧。
21、go-back-n策略
当接收方检测出失序的信息帧后,要求发送方重发最后一个正确接收的信息帧之后的所有未被确认的帧。
22、选择重发策略
当接收方发现某一帧出错后,仍然后续来的正确的帧存放在一个缓冲区中暂不向上层递交,同时向发送方要求重新传送出错的那一帧;一旦收到重新传来的帧后,就将其与存于缓冲区的中的其帧一同按正确顺序递交高层。
23、发送窗口
发送方已发送但尚未被确认的帧的序号队列的界限,其上下界分别为窗口的上下沿,下下沿的距离为窗口尽寸。
24、异步协议
以字符为独立的信息传送单位,在每个字符的起始处开始对每个字符内的比特进行同步,但字符间的间隔是不固定的。
25、同步协议
以多字节或多比特组成的数据块为传送社交晚会产,仅在帧的起始处同步,帧内维持固定的时钟。
26、BSC
面向字符的同步控制协议,又称二进制同步通信,采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法,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
27、信息帧
又叫I帧,用于传送有效信息和数据。
28、控制帧
又叫S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29、无编号帧
又叫U帧,用于提供链路的建立、拆除以与多种控制功能。
30、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采用比特填充的首位标识法。
31、虚电路服务
网络层向运输层提供的一种面向连接的,使所有分组序到达目的系统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32、阻塞
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与处理,以至引起这部分与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
33、死锁
网络阻塞严重,导致网络通信业务停顿的现象。
34、间接存储转发死锁
在一组节点之间,某节点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下一节点的分组,这种情况依次传递构成循环,造成多节点间的死锁。
35、直接存储转发死锁
两个节点彼此的所有缓冲区都装满了等待输出到对方的分组,造成两节点既不能接收也不能发送分组的现象。
四、填空题
1、资源
2、联机多用户
3、基带
4、模拟数据
5、网络标识符主机
标识符
6、选择路由
7、逻辑
8、商业政府
教育9、网络操作系统
10、网络层
11、安全防护
12、接口
13、网卡地址(或物理地
址)
14、物理
15、客户/服务器
16、物理
17、网络体系结构
18、分支式
19、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
信系统计算机-计算机
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
20、异步传输
21、物理 (或第一)
22、帧扩展
23、竞争 (或争用)
24、网络隔离
25、重组
五、简答题
1、简述调制解调器的主要功能。
答:(1)信号转换
(2)确保信源和信宿两端同步
(3)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4)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2、简述在数据传输中,防止阻塞产生的办法。
答:(1)通过对点对点的同步控制,使计算机之间的收发数据速率同步
(2)控制网络的输入,避免突然大量数据报文提交
(3)接收工作站在接收数据报文之前,保留足够的缓冲空间
3、ATM网络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支持复杂的多媒体应用
(2)相对传统LAN拥有保证的服务质量
(3)良好的伸缩性
(4)提高生产率
(5)改进现有应用的性能
(6)为用户网络提供带宽
(7)保护用户投资
(8)高频宽
(9)低延时
(10)节省费用
4、试比较信息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的异同。
答:
相同之处:
(1)都由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系统联合组成
(2)都是数据通信,所传输的是数据
区别:
信息网络的目的是进行信息交流,而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网络软、硬件资源的共享。
5、简答分组交换的特点和不足。
优点:
(1)节点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分组,而不是整个数据文件
(2)分组暂时保存在节点的内存中,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
(3)动态分配信道,极大的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
(4)分组在节点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延时
(5)分组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额外开销,管理控制比较困难
6、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以太网交换器最主要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为什么?
最主要的优点是:帧的可靠传输
原因是:进行两次链路差错检验
第一次是帧从源站到交换器输入端口
第二次是帧从交换器输出端口至目的站的链路上
最主要的缺点是:有较长的延迟时间
原因是:输入端接收帧后,需进行帧的串一并行转换,输出时又需进行帧的并一串行转换。
7、什么是B/S计算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基于浏览器、WWW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的计算结构称为B/S计算模式。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与软硬件平台的无关性。
8、MAC子层和LLC子层各有何功能?为什么要将数据链路层MAC和LLC两个子
层?
答:MAC与LLC是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MAC子层的基本功能是:是控制对传输媒体的访问,负责管理多个源链路和多个目的链路。
而LLC子层的基本功能是:将数据组成帧进行传输,并对数据帧进行顺序控制,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使不可靠的链路成为可靠的链路。
在局域网,根据功能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这样功能分解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数据链路层功能中涉与硬件的部分和与硬件无关的部分分开,便于设计并使得IEEE802标准具有可扩充性,有利于将来接纳新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9、请从下至上依次画出TCP/IP网络模型的五个层次,并分别说明1~4层信息格式的名称
10、
名称与英文缩写。
答:文件传输——文件传输协议FTP。
远程登录——网络终端仿真协议TELNET。
11、简单叙述网络管理的概念与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答:
a、网络管理是关于网络规划、监督、设计和控制网络资源使用的活动。
b、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是: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和计
费管理等。
12、请画出比特流0001110101的曼彻斯特编码。
答:
13、试阐述域名解析的计算机模型,以与采用递归方式的域名解析过程。
答:
A、域名解析采用C/S计算模型,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解析请求后,服务器完成
解析后将结果返回客户端。
B、首先客户端形成域名查询,查询报文中包括待解析的名字和解析方式等信息,
将改报文发送给名字服务器;名字服务器收到查询时,检查该名字是否属于
它所授权管理的子域内;若是,则根据服务器中名字数据库将名字解析成地
址,将结果返回给客户端;若否,(因为是递归解析),服务器(此时,该服
务器扮演客户端的角色)就与能解析该名字的服务器(通常是上一级的名字
服务器或根名字服务器)联系,以上述相同方法进行解析后,将结果返回给
客户端。
14、试阐述服务和协议的概念,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答:
A、服务是指网络中低层实体向高层实体提供功能性的支持;协议是指同等层
实体之间进行对话的一组规则。
B、对等层实体通过协议进行通信,完成一定的功能,从而为上层实体提供相
应的服务。
15、什么是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它有什么优点?
答:统计时分多路复用(也称为异步TDM)允许动态分配时间片。
在发送端通过集中器(代替原来的多路复用器)依次循环扫描各子通道,若某路没有信号源在对应的子通道上有信息的发送则为它分配时间片,若没有应跳过并不分配时间片。
16、说明网桥,中继器和路由器各自的主要功能,以与分别工作在网络体系结构的哪一层。
答:
a、网桥是一种将两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并按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转发帧的设备,工作在链路层。
b、中继器是一种简单的增加局域网传输距离的设备,它作为信号放大器,可使实际的网络跨越更大的距离。
它工作在热物理层。
c、路由器是将不同类型的网络连接起来的设备,主要用来实现协议转换和路径选择。
它工作在网络层。
17、简述TCP与UDP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
a、相同点:TCP与UDP都是基于IP协议的传输协议。
b、不同点:TCP是面向连接的,而UDP则是非连接。
18、简述为什么要对计算机网络分层以与分层的一般原则。
a、因为计算机网络是个复杂的网络系统,采用层次化结构的方法来描述它,可以将复杂的网络问题分解为许多比较小的、界线比较清晰简单的部分来处理。
b、分层的一般原则
(1)是将一组相近的功能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络的结构层次。
(2)每层的功能应明确且相互独立。
(3)层间接口必须清晰,跨越接口的信息量应尽可能少。
(4)层数应适中。
若层数太少,则多种功能混杂在一层中,造成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若层数大多,则体系结构过于复杂,使描述和实现各层功能变得困难。
19、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定义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定义:指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与其协议的集合(architecture)。
或精确定义为这个计算机网络与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综合了OSI和TCP/IP的优点,本身由5层组成: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0、什么是网络协议?它在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
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规则。
这些规则明确规定交换数据的格式以与有关的同步问题。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21、什么是OSI参考模型?各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OSI模型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各层使用国际标准化协议。
可理解为当数据从一个站点到达另一个站点的工作分割成7种不同的任务,而且这些任务都是按层次来管理。
这一模型被称作 ISO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因为它是关于如何把相互开放的系统连接起来的,所以常简称它为OSI模型。
应用层提供与用户应用有关的功能。
包括网络浏览、电子邮件、不同类文件系统的文件传输、虚拟终端软件、过程作业输入、目录查询和其他各种通用和专用的功能等。
表示层完成某些特定功能。
例如,解决数据格式的转换。
表示层关心的是所传输信息的语法和语义,而表示层以下各层只关心可靠地传输比特流。
会话层进行高层通信控制,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session)关系。
会话层允许进行类似运输层的普通数据传输,并提供对某些应用有用的增强服务会话,也可用于远程登录到分时系统或在两台机器之间的文件传递。
会话层服务之一是管理对话,会话层允许信息同时双向传输,或只能单向传输。
若属于后者,则类似于“单线铁路”,会话层会记录传输方向。
一种与会话有关的服务是令牌管理(token management)。
运输层基本功能是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必要时把它分成较小的单元传递,并确保到达对方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
这些任务都必须高效率地完成。
从某种意义上讲,运输层使会话层不受硬件技术变化的影响。
网络层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选择”。
路由既可以选用网络中几乎保持不变的静态路由表,也可以在每一次会话开始时条件决定(例如,通过终端对话决定),还可以根据当前网络的负载状况,动态地为每一个分组决定路由。
数据链路层主要任务是加强物理传输原始比特的功能。
发送方把输入数据组成数据帧方式(典型的帧为几百或几千字节),按顺序传送各帧,并处理接收方送回的确认帧。
物理层负责提供和维护物理线路,并检测处理争用冲突,提供端到端错误恢复和流控制。
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
物理层涉与到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
22、试说明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区别。
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用于确定因特网上的每台主机,它是每台主机唯一性的标识。
联网设备用物理地址标识自己,例如网卡地址。
TCP/IP用IP地址来标识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但源和目标主机却位于某个网络中,故源地址和目标地址都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但这种标号只是一种逻辑编号,而不是路由器和计算机网卡的物理地址。
对于一台计算机而言,IP地址是可变的,而物理地址是固定的。
23、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代表什么意义?
有三种含义,其一是一个A类网的子网掩码,对于A类网络的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号,后24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8位为网络号,中间16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二种情况为一个B类网,对于B类网络的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号,后16位表示主机号,使用子网掩码255.255.255.0表示前16位为网络号,中间8位用于子网段的划分,最后8位为主机号。
第三种情况为一个C类网,这个子网掩码为C类网的默认子网掩码。
24、一个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问每个子网能够连多少个主机?
255.255.255.248即11111111、11111111、11110000、11111000,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为(23)-2=6台。
25、一个A类网络和一个B类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位1和8位1 。
问这两个网络的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A类网络: 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16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 255.255. 0
B类网络: 10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给定子网号(8位“1”)则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26、一个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码?
答:255.255.0.255是子网掩码无效, 因为大多数Internet地址在字节边界上分级十分容易,即有类寻址法。
子网掩码确定IP地址中哪部分是网络号和哪部分是本机主机地址。
IPv4的子网掩码也是32位,它由左边全是1和后边的全是0的32位组成。
例如:
11111111 11111111 11111 = 255.255.248.0为有效子网掩码。
而按无类寻址法,可在32位IP地址中的任何点,即不是仅仅在字节边界而是在二进制位边界上划分子网。
27、C类网络使用子网掩码有无实际意义?为什么?
有实际意义。
C类子网IP地址的32位中,前24位用于确定网络号,后8位用于确定主机号,如果划分子网,可以选择后8位中的高位,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划分网络,但是代价是主机数相应减少。
28、试辩认以下IP地址的网络类别:
①128.36.199.3
②21.12.240.17
③183.194.76.253
④192.12.69.248
⑤89.3.0.1
⑥200.3.6.2
答:
128.36.199.3 B类
21.12.240.17 A类
183.194.76.253 A类
192.12.69.248 C类
89.3.0.1 A类
200.3.6.2 C类
29、单位分配到一个B类IP地址,其net-id为129.250.0.0.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在地点。
请分析①如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是否合适,②如果合适试给每一个地点分配一个子网号码,并算出每个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
B类地址前2个比特规定为10,网络号占14比特,后16比特用于确定主机号,即最多允许16384台主机。
B类地址范围为128.0.0.0至 191.255.255.255。
因此,129.250.0.0是B类IP地址中的一个。
题中选用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说明在后16比特中用前8比特划分子网,最后8比特确定主机,则每个子网最多有28-2=254台主机。
题中说明该单位有4000台机器,分布在16个不同的地点。
但没有说明这16个不同的地点各拥有多少台机器。
如果是“平均”分配在16个子网中,即16个子网中任何一个地点不超过254台主机数,则选用这个子网掩码是可以的,如果某个子网中的机器数超过了254台,则选择这样的子网掩码是不合适的。
如果机器总数超过4064台,选择这样的子网掩码也是不合适的。
从以上所选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可知16个子网的主机共16×254=4064台主机。
设计在主机号前网络地址域和子网中“借用”4个比特作为16个子网地址。
这16个地点分配子网号码可以选用129、250、nnn、0至129、250、nnn 、255,其中nnn可以是0~15,16~31,32~47,48~63,64~79,80~95,96~111,112~127,128~143,144~159,160~175,176~191,192~207,208~223,224~239,240~255。
可以按这些成组设计子网中的一组或分别选用其中的16个。
而每个子网中主机号码为1至254。
30、什么是链路与通路?
答:链路是两个节点间的连线。
通路是从发出信息的节点(发信点,即信源)到接收信息的节点(收信点,即信宿)的一串节点和链路。
也就是说,它是一系列穿越通信网络而建立起的节点到节点的链路。
31、说明10BASE5 和10BASE-T代表的意义。
答:10BASE5表示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500m, 数据速率可达10Mb/s。
10BASE-T表示使用双绞线,数据速率可达10Mb/s。
32、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有何不同?
答:在同步通信传送时,发送方和接收方将整个字符组作为一个单位传送,数据传输的效率高。
一般用在高速传输数据的系统中。
异步通信方式实现比较容易,因为每个字符都加上了同步信息,计时的漂移不会产生大的积累,但每个字符需要多占2-3位的开销,适用于低速终端设备。
由于这种方式的字符发送是独立的,所以也称为面向字符的异步传输方式。
33、建立一条TCP连接的过程也称为三次握手,请描述这个建立过程。
答:⑴请求端发送一个SYN段指明客户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以与初始序号;
⑵服务端发回包含服务器的初始序号的SYN报文段作为应答。
同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客户的初始序号加一以对客户的报文段确认;
⑶客户必须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服务器的初始序号加一以对服务器的SYN报文段进行确认。
34、以太网帧必需至少64字节长,才能保证在线缆的远端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发送方仍然在发送。
快速以太网同样有一个64字节长的最小帧长规范,但速率提高了10倍,它是如何保持最小帧规范的?
答:快速以太网的最大线缆长度是以太网的1/10。
35、假定有一个以太网和一份8192字节的UDP数据报,需要分成多少个数据报片,每个数据报片的长度和片偏移字段的值是多少?
答:分6片,前面5片的长度为1480,第6片的长度为800,片偏移字段的值分别是0,1480,2960,4440,5920,7400。
36、滑动窗口协议是怎样用于流控制的?
答:滑动窗口协议通过调整发送窗口的大小来控制流量。
37、HDLC帧类型有哪三种?
答:信息帧、监督帧、无编号帧
38、设信道速率为4kb/s,采用停止等待协议。
传播延迟为20ms。
确认帧长度和处理
时间均忽略。
问帧长为多少时才能使信道利用率至少为50%。
答:160bit
39、在TCP/IP协议族中,IP、TCP、UDP各提供什么样的服务?TCP采用什么机制来保证这种服务。
答:IP和UDP提供不可靠的服务;TCP提供可靠的服务。
TCP采用了超时重传、发送端和接收端确认分组等机制。
40、从实现的功能看,什么叫计算机网络?
为了方便用户,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资源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的共享。
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