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T10:03:52.98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周璋鹏易明星龚晖
[导读] 摘要: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带电作业已成为提高电网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检修手段,但传统的带电作业模式难以实时准确感知预警电场强度、安全距离、环境变化、人员体征等讯息,作业风险和难度较大。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甘肃省兰州市 730070
摘要: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供电可靠性要求的提高,带电作业已成为提高电网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检修手段,但传统的带电作业模式难以实时准确感知预警电场强度、安全距离、环境变化、人员体征等讯息,作业风险和难度较大。

本文通过对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体系的研究可实现可视化数据传输、作业人员定位、安全距离智能预警、人员生命体征监测等,从而提高带电作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对带电作业全过程的在控、可控。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体系
1 引言
针对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管控盲点和空白,高度融合新技术与带电作业管理,直击技术难点和管理痛点,形成了“智能硬件+管理平台+安全防护”一站式安全解决方案,运用激光雷达点云建模技术,实现作业现场全景、全要素可视;借助智能终端穿戴设备,实时感知作业人员工作状态、身体状况;采用最近点搜索算法和定位技术,直观显示人员作业位置,精准测算人员与接地体、带电体之间安全距离,满足全过程安全风险监测、分析、预警等核心管理需求。

2 安全风险分析
带电作业工作属于高危险行业,作业安全与作业人员专业技能、现场气象条件、电场强度、身体素质等因素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会严重影响作业安全,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作业现场勘察难
现场勘察工作中主要依靠人员经验,容易遗漏现场细节,对一些关键数据无法带电直接测量,导致信息获取不全,依靠图纸数据存在与现场实际不符的情况,现场勘察工作不全面,存在安全风险。

2.2 最优方案制定难
作业方案的制定主要依靠人工计算和经验判断,当一项工作存在多种作业方案时无法进行量化对比确定最优、最安全的方案。

2.3 人员行为监护难
高空带电作业安全管控过分依赖人员的技能水平,当作业人员出现违规行为时,地面监护人员往往无法及时发现,监护存在盲点。

2.4 安全因素预警难
作业过程中人员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各类参数、指标趋近危险数值前,无法提前预警,存在安全风险。

3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防护体系
依托新技术应用及作业全过程进行研究,围绕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构建了“3+1(智能安全帽、智能手环、新型智能屏蔽服+ 系统管控平台)”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作业端与平台端数据双向传递、信息实时联动,打造带电作业安全通道。

作业端通过智能安全帽、智能手环、新型智能屏蔽服等对作业图像、环境参数、人员身体状况等现场安全要素进行数据采集,在平台端集作业过程、安全要素可视,安全风险预警与安全信息管理于一体,实现带电作业全方位的安全防护。

3.1 全面现场勘察:作业环境勘察过程中运用激光雷达采集海量激光点云数据,对作业现场地形环境、杆塔结构、交叉跨越、通道走廊等进行可视化建模,实现带电作业场景再现和环境勘察。

3.2 制定最优作业方案:智能优选作业方案作业前期,基于三维模型实现带电体、接地体、作业人员三者距离的实时测量,仿真模拟带电作业工况,规划出最优作业路径。

3.3 状态信息全面感知:全面感知作业要素实时定位人员位置,测量环境条件,回传视频图像,监测人员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做出危险预警提示。

实现作业画面同步回传:地面监护人员可及时识别违规操作,并纠正不安全行为;人员位置定位跟踪:通过定位装置实时跟踪人员活动轨迹,保证人员在处于安全作业区域;身体状态智能感知:监测心率、体温、血压等参数,及时避免人员身体状况异常带来的作业风险;环境状况实时监测:实时测量智能屏蔽服内部场强,作业点环境温度、湿度,避免屏蔽服损坏、环境变化造成的危险。

作业风险管控系统管控平台集成作业风险因素可视化,实现作业现场环境条件、人员身体状况实时感知,确保了触电风险、环境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人员健康风险可控、在控。

4 安全防护体系保障
4.1 定位精准性
带电作业辅助决策系统建模准确性,点云设备建模与实际场景存在误差,通过构建局部大地坐标体系,转换空间位置和坐标点,利用最新定位设备,进行大量建模任务,可将误差控制厘米级。

4.2 数据的全面性
提供一种带电作业安全防护新模式,实现信息感知、智能预警,作业可视化实时监控,降低带电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风险,进而提高带电作业效率和安全。

4.3 安全高效传输
决策系统若要获取生命体征数据,需要开发对应接口,接口的效率、及时性、安全性上均有较高要求。

本项目对接口制定了严格的接
口规范,最大程度保证接口的效率与安全。

4.4 设备技术开发
数据采集传输困难,人体数据采集需用专业设备,在电场内干扰度大,本项目通过穿戴自主研发的智能安全帽设备、手环等设备,通过网络传输至平台可实现实时监测,辅助带电作业人员安全监护决策。

5 结语
本文通过提供“智能硬件+管理平台+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将作业端与平台端双向传递、实时联动,建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安全防护体系,实现作业环境全面勘察、智能优选作业方案、全面感知作业要素、作业风险立体管控四大功能,有效应对输电线路作业现场勘察难、最优方案制定难、人员行为监护难、安全管控预警难四大痛点,实现实时监测触电风险、环境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人员健康状况四方面风险信息,健全各级各岗人员联络沟通与信息传递机制,辅助进行作业流程提示、危险点告知、安全距离或违章预警,制定危险预警方案,确保风险可控、在控,全面掌控现场安全局势。

参考文献:
[1]陈明涛.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的现代研究.科学与信息化,2017(27)
[2]缪鹏彬.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的研究[J].基层建设.2018(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