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州08-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泰州市08-0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
命题人:陈国满(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孔爱华(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
审题人:李鸿喜(姜堰市教研室)宋玉蓉(泰州市教研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心肌细胞利用的葡萄糖直接来自
A.血浆 B.淋巴 C.消化液 D.组织液
2.2007年5月《新民晚报》报道: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

科学家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

请你推测这类突触沉默的原因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
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

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要有
①下丘脑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4.寒冷的冬天,人从温暖的室内来到室外时,生理活动出现的变化有
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升高③皮肤血管舒张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可表示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的过程
B.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细胞2可表示胰岛B细胞
C.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可表示肝细胞
D.细胞1的分泌物,都是蛋白质类物质
6.下图①②③分别表示切除正常幼年狗的某种腺体后,短期内该狗血液中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c)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②③分别切除的腺体是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C.甲状腺、下丘脑、垂体 D.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7.与神经调节相比,高等动物激素调节具有的特点是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③作用范围广④作用时间短
⑤作用部位准确⑥作用时间较长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8.下列各项关于正常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B.动物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C.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强烈,易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吃的食物过咸,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增加
9.下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如果图乙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后测得b处生长素浓度为m,a处的生长素浓度为X,则
A.n<X<i B.X>m C.m<X<n D.X>i
10.人们发现蛛丝蛋白比蚕丝蛋白更细,但强度却更大。

于是就有人试图通过破解蛛丝蛋白的结构从而推出其基因结构,以指导对蚕丝蛋白基因的修改,从而让蚕也能吐出像蛛丝蛋
白一样坚韧的丝。

此项生物技术及操作的基本途径分别是
A.基因工程:DNA→RNA→蛋白质
B.蛋白质工程:蛋白质→DNA→RNA→蛋白质
C.基因工程:RNA→RNA→蛋白质
D.蛋白质工程:蛋白质→RNA→DNA→RNA→蛋白质
1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仅用肉眼对小动物进行观察和分类
12.下列不是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A.紫金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 .溱湖湿地公园有多少个种群
C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13.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初生演替速度缓慢,次生演替速度较快
B .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 .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火山岩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14.在由草、兔、狐组成的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 .通过兔子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
B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 .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D .通过兔子的尸体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15.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A 是生产者,D 是分解者
B .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 .①②③④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
D .图中ABCD 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B .信息只能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 .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D .植物只能感受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
17.乳腺生物反应器、人工种子和克隆动物均属于生物工程的成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涉及基因工程技术
B .三者都是在细胞或细胞器水平操作的
C .克隆动物属于无性生殖范畴
D .人工种子的胚状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
18.已知细胞合成DNA 有D 和S 两条途径,其中D 途径能被氨基嘌呤阻断。

人淋巴细胞中具有上述两种DNA 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只有D 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

将这两种细胞用聚乙二醇促融,再用含氨基嘌呤的培养基培养,则能不断分裂增殖的细胞是
A .淋巴细胞
B .骨髓瘤细胞
C .杂交瘤细胞
D .两个瘤细胞融合成的细胞
19.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

在第2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第10年该种
群的数量约为
A .100只
B .200只
C .300只
D .400只
20.把甲牛的体细胞核移入乙牛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构建重组胚胎,
再将此胚胎移入丙牛的子宫内发育,则出生的小牛 ② ① ④ ③ D A B C 无机环境中的CO 2
A.核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乙相同
B.核基因型与甲相同,性别一定与甲相同
C.核基因型与乙相同,性别一定与乙相同
D.核基因型与丙相同,性别一定与甲相同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使葡萄提前上市,可采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
B.植物生长调节剂容易合成、原料广泛,但效果不稳定
C.使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莴苣,可以提高产量
D.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协同调控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22.能作用于垂体的激素有
A.性激素 B.甲状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3.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液中通常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B.培养液中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份
C.培养液需密封后放入含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D.多数细胞适宜生存的pH值为6.2—6.4
24.关于限制性内切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要从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B.能在特定的位点上切割DNA分子
C.切割DNA分子,只能产生黏性末端
D.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25.下列各项操作技术,运用了抗原—抗体反应原理的是
A.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
B.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
C.筛选杂交子代中的纯合子
D.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
26.(7分)近年来,动物细胞工程领域成果迭出,方兴未艾。

请回答:
⑴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植皮治疗,自体健康皮肤非常有限,使用他人皮肤来源不足,而
且会产生排斥反应。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的细胞贴壁生长和相互接触时出现现象的特点,取烧伤病人自己的健康皮肤细胞培养出大量的自身薄层皮肤细胞,可供植皮手术。

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

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使用的工具酶是。

⑵在畜牧生产中,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加速优良家畜的繁育。

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
一般都选用传代代以内的细胞,以保持细胞。

⑶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制备
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基础是技术。

27.(6分)下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

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A、C和D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处
(填箭头旁字母),原因是。

⑵E、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

如果在E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位计,给予B
点一个强刺激,B点膜外的电位变化是,E点灵敏电位计指针发生次偏转。

⑶完成一次反射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与图中[ ] 的数量有关。

⑷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的乙酰胆
碱,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

因此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后,突触后膜会发生。

28(6分)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请回答:
⑴“绿色奥运”是本届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

近些年来,北京市的绿地总面积和人均绿地
面积逐年上升,非本地树种、草种也大量引入,如果引入不当,你认为可能会产生的后果之一是。

⑵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福娃”,其中“晶晶”的创作灵感来自我国珍稀濒危动物
——大熊猫。

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来看,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

⑶下表为某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前后血液中乳酸含量变化记录,从表中可知,该
运动员进行运动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min,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
mg·cm-3;运动员剧烈运动后,体内的乳酸含量虽然增加,但pH值基本不变,原因是。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血液中乳酸浓度
10 10 10 40 70 100 80 60 50 40 37 33 30
/(mg·cm-3)
⑷比赛中运动员从听到发令枪响作出跑的反应直至跑完全程,此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
式是。

29.(7分)模型建构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以简化和直观的形式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手段。

下面为“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准备和活动步骤等,请分析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⑴材料准备:用12张黄色的正面写有“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反面写有“糖原”
的卡片作为“糖卡”,用2张红色的上面写有“胰岛素”的卡片作为“胰岛素卡”,用2张绿色的上面写有“胰高血糖素”的卡片作为“胰高血糖素卡”。

⑵活动准备:
①分组:每3人一组,甲保管12张“糖卡”;乙保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
丙负责翻转“糖卡”(正面朝上,代表葡萄糖,反面朝上,代表糖原)。

②准备:甲先将保管的12张“糖卡”取10张正面朝上放在桌子上,代表人体正常血糖
水平。

⑶活动步骤:
①模拟吃饭后的反应
A.甲将余下的2张“糖卡”放到桌子上,代表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升高了;此时人体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B.乙出示1张“胰岛素卡”,代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分泌增多;
C.丙将12张“糖卡”中某2张翻转成正面朝下并拿走,代表。

②模拟运动时的反应:
A.甲从桌子上10张“糖卡”取走1张,表示运动时血糖被消耗页降低了;此时人体血糖浓度为0.9g/L。

B.乙出示1张“胰高血糖素卡”;
C.丙将1张“糖卡”翻转成正面朝上,并放到桌子上,代表。

⑷模型分析:
①乙代表的器官是,丙代表的器官是肝脏。

②如果要求乙用左手保管“胰岛素卡”,用右手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则乙的左手代

细胞。

③有人认为以上对血糖调节的模拟是不够完善的,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意见:。

⑸请依据此活动完成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

30.(6分)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⑴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要。

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⑵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试针对这一
问题作出假设:。

⑶某一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5℃、28℃)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是如何影响的?”设
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为期7天的实验,每天定时取样,并在实验前设计了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酵母菌数时间
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个•mL-1 /天
温度/℃
5
28
根据上述表格,有人认为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能够准确反映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请指出该方案不足之处:。

⑷另一组同学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计了3组实验(见下表)。

每隔
试管编号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
A 10 ——0.1 28
B 10 ——0.1 5
C ——10 0.1 28
上述实验目的是:探究对酵母菌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

31.(8分)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

请据图回答:
⑴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

⑵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低,因为冻原生态系统。

⑶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
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那么其中来自雷鸟和植物的能量分别为 KJ和 KJ。

⑷图乙中D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⑸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储存能量(106J)呼吸消耗(106J)
A 900 200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0 60 120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10
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

32.(7分)CpTI蛋白是由豇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TI基因)控制合成的,该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具有广谱的抗虫特性。

但细胞质基质中存在大量蛋白酶,使CpTI蛋白降解造成毒性减弱,因而转CpTI基因抗虫水稻抗虫能力不十分理想。

2008年4月3日《参考消息》报道,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桢等已培育出一种转SCK基因抗虫水稻品种,与转CpTI基因抗虫水稻相比,对害虫的致死率大大提高。

SCK基因是由他们对CpTI基
因进行修饰而成,SCK基因指导合成的CpTI蛋白被固定在内质网中,因此转SCK基因水稻对害虫的致死率大大提高了。

(1) SCK基因水稻细胞中CpTI蛋白含量高的原因是。

⑵为了使SCK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SCK基因
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需要进行。

⑶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水稻受体细胞培
育成转基因水稻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⑷为了检测转基因水稻中SCK基因是否插入到水稻染色体的DNA上,需要采用
技术,从转基因水稻中提取出DN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作探针进行检测;为了鉴定SCK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后,是否赋予了水稻抗虫特性,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需要做抗虫的实验,以确定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

33.(11分)新华网北京2008年10月6日电: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为发现两种引发人类致命疾病的病毒而荣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一:豪森教授在研究中证实了宫颈癌和HPV(人乳头状瘤病毒)之间存在联系,并使得医学界最终认识到,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HPV引起的。

在此基础上,葛兰素史克等制药公司开发出宫颈癌疫苗,使宫颈癌成为人类可以预防和根除的第一种恶性肿瘤。

资料二:1981年美国一些年轻同性恋者先后因一种怪病死去。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将这种怪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

1982年该中心一项调查表明:艾滋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患者主要为同性恋和静脉注射毒品者,特征是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下降至几近于零。

1983年法国人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开始从淋巴结肿大的同性恋艾滋病早期患者身上提取淋巴细胞并定期分析,很快就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资料三: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设想: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

例如,HIV通过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识别CD4+T淋巴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则红细胞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

但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⑴HPV侵入人体后经过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刺激T细胞,T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
形成的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细胞。

⑵目前开发出的宫颈癌疫苗是主要通过转基因工程菌生产的蛋白质制品,其实质是抗原蛋
白,它较传统的灭活、减活疫苗更安全,但要多次强化才行,为此基因疫苗应运而生。

基因疫苗指的是DNA疫苗,即将编码外源性抗原基因通过作工具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⑶1983年,两位法国科学家推测CD4+T淋巴细胞可能是HIV攻击的目标,其依据
是。

⑷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血液中HIV浓度和机体对HIV免疫反应的过程。

HIV在感染人体初期与潜伏期,临床上并无明显病症。

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
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⑸科学家研究发现HIV表面的抗原蛋白经常发生变化,因此目前仍没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和药物。

请从HIV在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入手,设计开发治疗艾滋病特效药的思路:。

⑹近年来,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给人们战胜
AIDS带来新的曙光。

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红细胞是,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

衰老的红细胞成为,由人类的免疫系统清除。

34.(7分)下面是某校高二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甲组:探究“萘乙酸(NAA)对小麦幼叶鞘生长的影响”。

他们配制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①取培养皿6套,编号,并向其中分别加入5mL浓度为10 mg•L—1、1 mg•L—1、0.1 mg•L—1、
0.01 mg•L—1、0.001 mg•L—1、0.0001mg•L—1的萘乙酸溶液。

②在每个培养皿中先放入一张滤纸,再将已萌发的5粒绿豆种子(萌发的幼根等长)整齐排在滤纸上,然后将培养皿均置于220C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

③5天后,测量每个培养皿中绿豆幼根的长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请回答:
⑴对小麦幼叶鞘的生长来说,最适的萘乙酸浓度为,10-4mol·L-1NAA的作
用效应是生长。

⑵分析甲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⑶乙组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萘乙酸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⑷请修正乙组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⑸试设计一个表格用以统计不同浓度萘乙酸中绿豆幼根的生长状况。

(2分)
高二生物答案
26.(7分)
⑴接触抑制抗生素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填胰蛋白酶即给分)
⑵10 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动物细胞培养
27.(6分)
⑴C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⑵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0 ⑶[⑤]突触
⑷持续性兴奋(只答兴奋不得分)
28.(6分)
⑴使本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破坏生物多样性其它合理答案也可得分)
⑵环境容纳量
⑶10~25; 10 内环境中存在缓冲对物质(血浆中含有HCO3-、HPO42-等)
⑷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29.(7分)
⑶①1.2g/L (在胰岛素作用下)葡萄糖合成糖原②肝糖原分解(写糖原分解不得分)
⑷①胰岛②胰岛B
③增加胰岛素可促进血糖氧化分解或转化成其他非糖物质,或增加肾上腺素对血糖的
调节,或增加神经调节等(回答其中一项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得分)
(共1分,错一个得0分)
30.(6分)
⑴抽样检测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适当稀释菌液
⑵酵母菌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或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酵母菌种群的数
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酵母菌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或其他表达了“酵母菌种群的数量”与“时间”关系的合理叙述)
⑶每天检测时应多次取样,求平均值
⑷温度和营养成分
31.(8分)
⑴ 捕食⑵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
⑶200 100 ⑷分解者
⑸900 15% 否
32.(7分)
⑴CpTI蛋白在内质网中,避免了被蛋白酶降解,提高了其积累量
⑵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⑶基因枪法植物组织培养
⑷DNA分子杂交 SCK基因接种
33.(11分)
⑴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
⑵质粒(或运载体)抗原蛋白
⑶艾滋病患者血液内CD4+T淋巴细胞数量迅速减少
⑷采取血液直接测定抗HIV抗体的存在
⑸从控制HIV逆转录入手(或控制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的基因的转录)
⑹不具有细胞核、核糖体等结构抗原
34.(7分)
⑴10-8mo1·L—l左右(无单位不得分)抑制
⑵较低浓度范围内,随萘乙酸浓度的增加,对幼叶鞘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继续提高萘
乙酸浓度,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

(萘乙酸对幼叶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⑶避免水分蒸发引起溶液浓度变化
⑷应增设加入5mL蒸馏水的7号培养皿作为对照组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