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
鞠会先
【摘要】目的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河县中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86例痰浊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接受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眩晕残障程度、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DHI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改善痰浊型眩晕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改善眩晕发作情况,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可靠.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8(027)012
【总页数】2页(P2216-2217)
【关键词】眩晕;痰浊型;半夏白术天麻汤;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作者】鞠会先
【作者单位】唐河县中医院内科河南南阳 47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
眩晕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是指对空间的定位功能出现障碍,使其发生一种位置性或动性错觉。
眩晕病涉及范围较广、病因较为复杂,与癫痫、高血压、脑梗死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等神经疾病关系密切,因此对其很难进行准确定位[1-2]。
其中痰浊
型眩晕是眩晕症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多表现为头晕、头重、胸闷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带来较大困扰,严重者可能会诱发中风、厥证等疾病,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
目前临床中以西药进行对症治疗,但长期治疗效果欠佳。
而中医中对
眩晕症的认知较为久远,主要强调辨证治疗。
故本研究将进一步探究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型眩晕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唐河县中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86例痰浊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
对照组男23例,
女20例;年龄为35~73岁,平均(58.46±8.72)岁;病程为3个月~5 a,平均(2.03±0.39)a。
观察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为36~75岁,平均(59.64±8.63)岁;病程为4个月~5 a,平均(2.24±0.42)a。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
究获唐河县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4]中相关痰浊性眩晕诊断标准,主症:头晕或眩晕;次症:胸闷、恶心呕吐、头重等。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用法如下:于晚上睡前口服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094)5
mg/次,1次/d,连续用药治疗1个月。
观察组接受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中药方剂:半夏12 g,茯苓15 g,白术12 g,生姜10 g,天麻12 g,甘草6 g,陈皮10 g,大枣3枚。
用水煎服,1剂/d,2次/d,早晚温服,连续用药10 d为
1个疗程,用药治疗3个疗程。
阴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气伤血虚者加当归、黄芪、党参;痰热偏盛者,去生姜,加竹茹、黄芩、胆南星;血瘀者加川芎、红花、桃仁;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耳鸣重听者加葱白、郁金、石菖蒲;肝阳上亢者去生姜,加龙骨、石决明、珍珠母、钩藤。
1.4 评价指标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显效为眩晕、胸闷、头重
等不适症状消失,并在治疗3个月后未出现复发迹象;有效为眩晕、胸闷、头重
等不适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偶有头重症状出现;无效为眩晕、胸闷、头重等不适症状未改善,反有加重迹象。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
眩晕残障程度、眩晕发作频率及眩晕持续时间,使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5]对患者眩晕残障程度进行评价,分数越
高表明眩晕残障程度越严重。
③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432113979.07观察组433011295.35
2.2 DHI、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治疗后对照组DHI评分、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DHI、眩晕发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比较组别nDHI/分眩晕
发作频率/(次/d)眩晕持续时间/min对照组43 治疗前
39.34±19.163.54±1.522.53±1.52 治疗后27.18±16.252.66±1.421.97±0.64观察组43 治疗前39.68±20.133.68±1.922.64±1.54 治疗后
16.04±13.671.56±1.421.34±0.58
2.3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金匮要略》书中曾提出“因痰致眩”这一观点,而历代中医家皆有“物探不作眩”的相关论述[6]。
中医学中认为眩晕多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失调,导致脾胃功能
受损,或因情志不调,过度忧思劳倦所致,使机体水湿失调,则生湿化痰、上扰清窍,而致眩晕。
故治疗痰浊性眩晕症应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而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中医治疗眩晕、头痛、痰厥的常用中药,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观察组低,治疗后对照组DHI、眩晕发
作频率、眩晕持续时间均比观察组高,表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利于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眩晕发作频率。
主要因半夏白术天麻汤中以天麻、半夏为君,其中半夏可燥湿化痰;天麻具有平肝熄风,祛风通络之功效;白术、茯苓则为臣药,其中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效;白术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之功效;二者联用可健脾胃、升清阳,绝生痰之源;药中辅以陈皮可理气祛湿化痰,增强药效;而大枣、生姜、甘草具有调节脾胃的重要作用,主要配伍联用共奏健脾除湿、化痰熄风功效[7]。
现代药理学认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扩张血管、促进血流等方面
也具有重要药理作用,且可镇痛、镇呕吐、抗惊厥,因此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缓解患者眩晕残障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8]。
综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改善痰浊型眩晕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改善眩晕发作情况,治疗效果显著,且用药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刘孟珍,王茜.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脾虚湿盛痰浊上扰型眩晕疗效观察[J].四川中
医,2016,8(9):62-63.
[2] 欧降红,阿不来提·艾则孜,万雪梅.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浊上扰型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内皮素-1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7):65-67.
[3] 雷华斌,张恒.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代谢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039-2042.
[4] 戴慎,薛建国.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131.
[5] 王非,孙海东,孙永胜.针刺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8):1463-1464.
[6] 刘益成,张文高,吴赛,等.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1):1334-1336.
[7] 敖莉,王泽茂,姜云.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倍他司汀氯化钠治疗急性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48-749.
[8] 李文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验案1则[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8):1577-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