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永州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
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

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

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

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大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

”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灯谜”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

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的艺术。

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纳提供了有利条件。

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

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

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

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

经典作品在描写具体的人与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呈现隽永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与一定艺术技巧相结合。

技与道的统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式因历史感、人文感的加持而拓宽了审美空间,时代精神也因此获得了审美表达。

相反,如果创作者眼中只有浮表化的情感,热衷于表现一时的情绪,追求短暂的热闹,其作品极有可能不
是乏味单调就是浅薄庸俗,即便有些亮点,也似烟花转瞬即逝。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老百姓的心声。

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

舞台艺术的现场性和冲击感,使作品的温度更具暖人的力量。

当人们在舞台上看到自己与身边人的影子,内心的欢喜与忧愁就找到了出口。

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

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
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

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

总之,艺术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温度,是经典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作品常留舞台的诀窍所在。

面对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大众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舞台艺术创作理应坚定文化自觉,推出更多贴近百姓口味、充满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盈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

(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材料二:
2018年两会上,出生于淮剧世家的陈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带去了《进一步强化戏
曲进校园》的建议。

“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我的责任。

”她深知戏曲的魅力,将一些经典剧目的光碟以及她和父亲陈德林先生的戏曲专辑随身携带,并送给参加采访活动时见到的孩子。

她觉得,很多戏曲故事都融入了忠孝节义、催人奋进等思想元素,孩子们接触了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就很可能喜欢上戏曲。

自2018年起,淮剧艺术开始走进校园。

陈澄介绍,大型现代淮剧《小镇》进高校
9场、“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折子戏专场”13场,还在多个高校进行了返场。

“返场,说明戏曲是能够被当代青年人认可和喜欢的。

”让陈澄高兴的是,进校园的效果远超她的想象。

不仅是江苏省本地高校重视,很多外地高校也邀请她去为学生讲座、表演。

“一开始进校园演出,发宣传页的时候没多少人去领,但学生们看过以后就去抢着要,排着长队伍要我们签名。

有的剧社、对戏曲感兴趣的大学生们都留下来跟我们提问。

”陈澄兴奋地说,我们的文化被新一代接受了,这条路我们是走对了。

陈澄告诉记者,盐城一家幼儿园成立了淮剧班,专业演员将对娃娃们进行戏曲技术性的辅导,“这里面的孩子说不定未来就会走上戏曲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后备力量。

”陈澄对戏曲的未来传承充满干劲和信心。

(摘编自王启慧《大学生“追戏”,戏曲被年轻人接受还有多远?》)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身段往往比较柔软”是说戏剧是变化的,能够根据演出需要作出微调,这一就近取譬,生动形象且易于读者理解。

B.舞台艺术创作者可以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所以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优于其它艺术形式。

C.如果创作者热衷于表现浮表化的情感,追求短暂的热闹,而不加持历史感、人文感,其戏剧艺术的审美空间必定狭窄。

D.《小镇》等淮剧艺术多次走进校园,甚至还出现返场,说明演出效果良好,这让陈澄对淮剧艺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茶馆》《雷雨》《锁麟囊》虽然创作和流传时间不同,但都已经成为戏曲的经典之作,标识着戏曲曾经达到的高度。

B.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既源于她技艺的炉火纯青,又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

C.尽管《朝阳沟》所讲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但该剧并未因时过境迁而被湮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提出了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实施对扩大淮剧影响并使之得到传承意义重大。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戏剧《天仙配》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美丽的七仙女,孝顺的董永夫妻情深,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B.著名作家田汉赞颂革命者爱国情怀的剧作《黄花岗》,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

C.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如今已被打磨成百姓最爱看的戏剧之一。

D.现代评剧《过大年》讲述了辽北农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2020年沈阳艺术节上备受好评。

4.材料一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例证法的妙处。

5.某次戏剧文化论坛上,有人提出来戏剧人既要保存戏剧之根,又要与时俱进。

请依据材料分析新时代戏剧人应该如何做。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团圆(节选)
巴金
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

他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

他向我表示了歉意。

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

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

我并不曾失信。

可是我去晚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

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

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

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

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

”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

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

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

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

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

“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

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形也讲了。

“不凑巧,他回国去了。

”连长略略皱起眉毛说。

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
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


“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

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

”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危险吗?”
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
“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

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

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

那天他跟着我上战场,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

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药,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

刘正清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

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

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

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

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没听见他哼过一声。

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
务,应当检讨。


……
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

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

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

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

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

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

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

”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

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

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

他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手里让帮忙修改。

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

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

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

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忙。

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

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

下次来吧。


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

”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

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

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

小鬼还说——”
“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

“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

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
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

他比我坚强多了。


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
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

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

”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

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

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

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
“忠于团,
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
爱祖国,
就要爱自己的同志。


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

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


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

(有删改)【注】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

在朝鲜战场上,他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厚友谊。

回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

B.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

C.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

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赴约去见小刘,可他已经回国,小说通过对“我“此时一系列神态、心理和言行的描写,表现了“我”对小刘失去双腿后的担心和挂念。

B.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分别回忆小刘受伤的全过程及其回国前的情况,更加集中完整地塑造了小刘这一“好战士”形象。

C.小说中“我”看到小刘笔记本上入团时亲笔写的四行字这一情节,既照应了上文,对小刘的心愿作了交代,更突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质。

D.小说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的朝鲜战场暂时相对安定,渲染了迎接祖国慰问团的气氛,烘托了“我”的轻松心情,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

8.小说结尾处关于笔记本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在美学理论中,人们通常把那种能够给读者带来崇高的思想情感的审美对象所呈现的美,称为崇高美。

巴金的抗美援朝作品具有鲜明的崇高美。

请结合本文简要说明其具体表现。

三、文言文阅读
之后,陇右空虚,陛下终不得高昌撮谷尺布以助中国。

所谓散有用而事无用,臣未见其可。

”太宗不从,竟以其地置西州,每岁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

贞观十四年,太宗幸同州沙苑,亲格猛兽,复晨出夜还。

特进魏征奏言:“昔汉文临峻坂欲驰下,袁盎揽辔曰:‘陛下自轻,奈高庙何?’孝元帝郊泰畤,因留射猎,薛广德称:‘窃见关东困极,
百姓罹灾。

今日撞亡秦之钟,歌郑、卫之乐,士卒暴露,从官劳倦,欲安宗庙社稷
..,何冯河暴虎,未之戒也?’割情屈己,从臣下之言者,志存为国,不为身也。

愿陛下割私情之娱,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寮兆庶。

”太宗曰:“昨日之事,偶属尘昏,自今深用为诫。


(节选自《贞观政要》)【注】①高昌王:这里指高昌国王麹文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B.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C.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D.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克终者盖寡”中的“盖”与《赤壁赋》中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中的“盖”含义相同。

B.乘,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

万乘,一般指天子,也可泛指国家。

C.“未若因抚其民而立其子”与“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中的“因”字含义相同。

D.社稷,太社和太稷的合称。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社稷常代指国家或朝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太宗十思疏》第二段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将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与水的关系,发人深省。

B.《谏太宗十思疏》第三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是正己安人。

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想。

C.唐太宗认为,普通百姓说错话会遭人耻笑,君王如果说错话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征赞同他的看法,并指出如果君王有过失,天下人都看得见。

D.唐太宗即位后,高昌王来大唐朝拜,后来在经商的胡人的多次劝说下,高昌王对大唐失去敬畏之心,不再进贡,也不再对大唐使者以礼相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所谓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为国之善者也。

14.古代君王能从(甲)(乙)两文中获得哪些为君、治国的启示?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怀
陆游
万里驰驱坐一饥,自怜无计脱尘鞿。

身留幕府还家少,眼乱文书把酒稀。

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

芋羹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①。

【注】①子威:西汉乐昌侯王商,字子威,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

后皇帝听信王凤的话,免去王商相位,三日后王商去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表达诗人因生计奔波而无法脱离世俗羁绊的无奈,奠定诗歌的悲凉基调。

B.颔联两句之间对生活场景从不同角度进行概括,描述诗人离家少还、公务忙乱而无时间饮酒的窘境。

C.尾联用典,直接批判统治者听信谗言、不辨忠奸而致人才无用武之地的昏聩。

D.诗歌表达方式灵活,通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

16.颈联言浅意深,请结合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
___________”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六、选择简答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_____①_____?
在一项关于一心多用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一边模拟驾驶一边记忆单词,并心算数学题。

在200名受试者中,绝大多数人的反应速度降低了近20%,记忆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分别下降了30%和10%。

有趣的是,其中有5个人没有任何变化!_____②_____,记忆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也没有下降,就好像他们根本没有进行多任务处理一样。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所谓的“一心多用超能力者”,其实和普通人一样,也不可能同时完成两个任务,只是能以极快的速度切换任务。

这种能力缩短了注意瞬脱的时间。

一心多用超能力者相当罕见,我不会指望自己是其中一员。

但如果____③_____,
可以在网上进行一心多用超能力者测试。

即使事实证明你和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这些测试也有助于向你证明一心多用是多么困难,有多大的害处。

21.文中第二段“一心多用超能力者”为什么要加引号?请简要说明。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八、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晏列传》)(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摘自十九大报告)学校要举办一次演讲比赛,你需要上台演讲,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演讲稿,正确阐述自己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辨性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