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烟台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烟台市实验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
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两次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等行为
C.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细胞质基因主要来自母方
2. 下图表示人体中细胞甲分泌化学物质a与细胞乙结合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a为TRH,则乙为垂体,
B. 若a为淋巴因子,则乙可以是B细胞
C. 若a为神经递质,则与其合成和加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D. 当碘元素摄入不足时,TRH的含量较高
3. 如图所示为细胞内进行的生理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②②②过程不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B. 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发生②过程
C. ②过程释放大量能量,②②过程释放少量能量
D. 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时,②②过程产生的C02量相等
4. 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葡萄糖、半乳糖都有还原性,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纤维素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5.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中X细胞合成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9(FGF9)是一种分泌蛋白,含量远高于正常人。

判断正确的是
A.抑郁症患者有较多FGF9的根本原因是合成FGF9的酶的活性较高
B.可通过抑制X细胞中核糖体的功能来治疗抑郁症
C.FGF9的分泌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流动性
D.FGF9通过胞吐从细胞中出来作用于靶细胞,属于细胞间直接信息传递
6. 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 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C. 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 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7. 记忆细胞可在人体内存在数月,甚至几十年,使人体避免受到相应病原体的二次侵入。

体内能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的细胞是()
A. 浆细胞
B. 吞噬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T淋巴细胞
8. 某渗透装置如图烧杯中盛有蒸馏,图中半透膜允许单糖透过。

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成单糖)。

从理论上分析,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 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再下降
C. 加酶前后,在烧杯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
D. 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和蔗糖酶
9. 小麦有芒对无芒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有芒小麦与无芒小麦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F2中有芒小麦随机交配,产生的F3中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
A.1/2 B.2/3 C.4/9 D.5/9
10. 炎性甲亢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细胞代谢旺盛,机体产生的热量增多
B.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比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种类多
C.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高
D.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分级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
11.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加入适宜浓度的植物激素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重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C. 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D. 植物激素由某些部位产生、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
12. 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其中A、B代表系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从外界环境摄入的O2进入肝脏细胞的途径为:外界环境→呼吸系统→A→②→②→肝脏细胞
B.②中含有葡萄糖、胰岛素、血浆蛋白等物质
C.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②②
D. 肾小球肾炎导致②渗透压增加,②渗透压减少
13. 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由一定的基本组成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约有21种
B.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D.若该图表示多糖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空间结构是相同的
14.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C.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15.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精卵结合过程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C.用台盼蓝鉴别细胞生死的“染色排除法”与细胞膜的功能无关
D.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或处理后,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P点时用药物促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②
B. 降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在P点给予适宜刺激,曲线②会变为曲线②
C. 曲线②的下降段是Na+以被动运输方式外流所致
D.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Na+通道,同时给予适宜刺激,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②
17.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分析错误的是()
A.完成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的参与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膜电位不会发生变化
C.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差增大
D.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18. 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②~②表示相关结构。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是效应器,②是感受器
B.分别电刺激②、②,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次数,可验证兴奋在神经元间单向传递
C.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均需消耗A TP
D.丙释放兴奋性递质后,乙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19. 某生物科研小组研究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图示简称抑制剂)对芹菜的茎伸长生长影响的实验,部分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第2组的条件为光照(8h/d)+抑制剂
B.1、4组对照或3、6组对照均可说明适度延长光照可促进芹菜茎的伸长
C.4、5组对照说明该芹菜本身不能产生赤霉素
D.4、5、6组对照说明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只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不能抑制赤霉素的作用
20. 如图为神经纤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被髓鞘包裹区域(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区域(a、c、
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钠离子较膜外多
B.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C.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大
D. 局部电流在轴突上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某湖泊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科研人员利用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工程。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少量污水排放到湖泊,一段时间后污水被净化,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

排放少量生活污水后水体并未出现富营养化,而大量排放则水体出现了富营养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____的。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后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这时人工引入植物浮床及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它们通过与浮游藻类竞争________________,可抑制藻类生长,改善水质。

(2)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湖泊生态系统中循环的物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以及上层浮游藻类在湖泊中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现象。

(3)科研人员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该湖泊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检测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含量,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该实验结果说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光形态建成研究,使人们对光与植物关系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光合作用的能量供应,而是把光看作一种信号,由它去激发植物体内的光受体,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科研人员对光信号如何影响植物生长进行了研究。

(1)光敏色素是植物的光受体之一,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___________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光作为一种信号能够被光敏色素捕捉,并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过程,影响______________,从而表现出生物效应。

(2)科研人员测定了野生型植株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脱落酸的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据实验结果推测,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的水稻种子萌发率,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条件下,种子萌发对脱落酸处理更为敏感。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4)由图2可知,在光照条件下,_____________(野生型/突变型)对脱落酸的作用更敏感。

研究表明,光敏色素蛋白有两种形式:无活性的Pr形式和有活性的Pfr形式,在不同条件下Pr和Pfr可以相互转化,且Pfr能够降低水稻种子对脱落酸的敏感性。

试推测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Pr和Pfr是如何转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据图说明:
1.图中代表酶的是______,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1和2可以反映出酶具有__________性,酶的这种特性是由酶本身的所决定的。

牛肝中的每一分子
H2O2酶能在一分钟内催化500万个H2O2分子分解,这说明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___。

但酶的这些特性常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将处于80②温度下的唾液淀粉酶降温至37②,则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将_______________。

3.如果D代表腺苷三磷酸,则E和F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腺苷三磷酸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有些酶必需在剂的条件下才具有活性。

下列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

根据结果判断,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该酶的激活剂 B. 35分钟后试管②中底物已被消耗殆尽
C.该酶在80②的环境下已经失活
D.该酶在中性环境中的活性比在弱碱性环境中高
24. 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了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

(填标号)(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和②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于病理引起②增多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填两条)。

(4)正常人②内的pH通常维持在____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液中的___物质。

25. 下图1为根据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数据绘制的数学模型。

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受多种物质的调节,其中CDK2-cyclinE能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

如果细胞中的DNA受损,会发生下图2
所示的调节过程。

(1)失活的CDK2-cyclinE将导致处于图1中AB段的细胞比例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2)研究发现,CDK2-cyclinE参与中心体复制的起始调控,如果中心体复制异常或细胞未能协调好中心体复制和DNA复制的关系,将形成单极或多极纺锤体,进而驱使染色体异常分离。

②中心体由____________组成。

简述细胞周期中,中心体的数量及行为变化: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述资料分析,纺锤体形成异常可能引起_______变异。

请从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角度,阐述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精确分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

(3)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

如果在前期②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

在前期②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_________
A.SC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A、RNA
B.SC形成于减数分裂前期②
C.SC可能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基因重组有关
D.减数分裂前期②可能合成某些DNA
E.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 A
2. C
3. A
4. B
5. B
6. D
7. D
8. B
9. D
10. C
11. B
12. D
13. B
14. B
15. C
16. ABC
17. BC
18. BD
19. BD
20. BC
21.
(1).生产者和分解者
(2).有限
(3).减少
(4).阳光和无机盐等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或C、H、O、N、P、S等)
(6).(垂直)分层
(7).②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
(8).②菹草能更有效降低总氮,苦草能更有效降低
22.
(1).分生组织
(2).特定基因的表达
(3).抑制植物脱落酸的合成
(4).黑暗
(5).黑暗条件下,随着脱落酸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率的下降幅度更明显
(6).突变型
(7).光照条件下光会促进Pr转变为Pfr,黑暗条件下Pfr逐渐转变为Pr
23.
(1).A
(2).A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3).专一
(4).高效性
(5).不变
(6).磷酸(或Pi)
(7).腺苷二磷酸(或ADP)
(8).A-P~P~P
(9).D
24.
(1).②②
(2).②中蛋白质含量更高或②比②蛋白质含量高
(3).过敏反应、毛细淋巴管堵塞、肾小球肾炎、营养不良
(4).7.35~7.45
(5).缓冲物质(HCO3-HPO4-)
25.
(1).下降
(2).两个互相垂直排列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
(3).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倍增,进入分裂期后,两个中心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随着细胞分裂的完成,每个子代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
(4).染色体(数目)变异
(5).染色质在分裂间期复制形成姐妹染色单体、分裂期螺旋缠绕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6).ABC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