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习题(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解析: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仅是能量的输入。

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主要包括的是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由于能量蕴含在有机物中,所以在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的能量转移过程就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由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主要是指能量的散失。

答案:C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
解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不是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

答案:A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解析:由于捕食关系,初级消费者中的能量有一部分流入次级消费者体内,则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也越多。

答案:C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解析:兔子粪便中的能量来自生产者,是未被兔子同化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答案:A
5.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 解析:能量最多的为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也是c。

答案:B
6.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甲乙丙丁戊
能量/(107 kJ·m-2) 2.5
13.
30
9.8
0.2
8
220.
00
下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不能与表中数据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根据能量数值可知,戊为生产者,乙和丙能量差距不到10%~20%,因而均为初级消费者,甲为次级消费者,丁为三级消费者,因而①错,②正确。

乙与丙在同一营养级,均以戊为食,因而二者不能为捕食关系,可能为竞争关系,所以③错。

若除去甲和丁,则乙和丙的竞争加强,可能会出现④的结果。

答案:A
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X1过程的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
B.X2表示的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于Z3中
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2/X1表示
解析:X1为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能进行光合作用的不一定是绿色植物,例如蓝藻,A项错误。

X2表示流向初级消费者的能量,B项错误。

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于X2中,C项错误。

第一营养级为生产者,其同化量为X1,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X2,因此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X2/X1,D项正确。

答案:D
8.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若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甲能养活10 000人,则乙能养活500人
D.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DDT,则甲中的人比乙中的人体内DDT浓度低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A项错误。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B项错误。

甲和乙中玉米的数量相同,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甲能养活10 000人,则乙能养活1 000人,C项错误。

DDT在沿食物链流动时,出现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积累的DDT越多,D项正确。

答案:D
9.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利用图中的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哪个箭头是不应存在的?。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3)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

(4)图中②、⑤、⑧、③所代表的能量可用等式表示为。

(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①→②→③→④……的流动过程,对吗?为什么?。

解析:因为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能再流向生产者,故应去掉箭头。

答案:(1)
(2)+②+
(3)10%~20%
(4)②=⑤+⑧+③
(5)不对,因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及散失的过程,而
①→②→③→④……仅表示能量的输入和传递过程
10.下图是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除图示生物外,还有。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鹰所处的营养级是。

(3)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的数量一定会下降吗?,试分析原因:。

(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
是。

(5)假如鹰的食物中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其余来自于蛇,则鹰增加1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植物g。

解析:(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除食物链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竞争关系,因为食物都可来源于老鼠、兔子等。

鹰吃蛇,这又是捕食关系。

在食物链植物→兔→鹰中,鹰处于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植物→鼠→蛇→鹰中,鹰处于第四营养级。

(3)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是否会导致其种群的数量下降得看情况,若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若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下降。

(5)“最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

通过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 g×2/5=4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 g÷20%÷20%=1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 g×2/5=4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4 g÷20%÷20%=1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猫头鹰增重10 g×1/5=2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2 g÷20%÷20%÷20%=250 g。

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100 g+100 g+250 g=450 g。

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捕食、竞争
第三、四营养级(3)不一定出生率不能确定,如果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则种群数量上升,反之则下降(4)每一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消耗;未被下一营养级捕食;作为排遗物、遗体等被分解者利用(5)4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