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生物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图是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消化系统由口腔、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胃只有贮存食物和磨碎食物的功能
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D.肝脏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2.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 、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x是大肠。

只吸收a、b、c,不吸收维生素
B.④和⑤中的消化酶起作用的位置是小肠,但不分解蛋白质
C.①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D.③内含有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3.如图为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示意图.①~⑤分别表示不同的消化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营养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内含有脂肪酶,可以分解脂肪
D.x是大肠,是吸收a、b、c的主要场所
4.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 37℃温水中 10 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
5.如表实验中,所使用的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一致的是()
实验名称实验材料使用目的
A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清水保持细胞形态
B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生理盐水保持细胞形态
C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酒精检验淀粉是否产生
D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
A.A B.B C.C D.D
6.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同学设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1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是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内的实验材料应为()
A.1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碘液
B.2毫升唾液和2毫升碘液
C.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清水
D.2毫升唾液和1毫升清水
7.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下列哪项是这粒西瓜籽的“旅行路线”?
A.口腔→咽→食通→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咽→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
C.口腔→咽→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8.如图为人体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部位可以消化脂肪
B.②部位可以消化淀粉
C.③分泌的消化液中含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和吸收蛋白质的场所
9.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

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大肠
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D.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
10.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肋间肌收缩
B.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过程受到了影响
C.图c→d时,气体出肺,肺收缩,胸廓扩大
D.图中,a、c两点的气压高于大气压,b、d低于大气压
11.如图是某同学做模拟实验,并绘制的肺内气压变化曲线图。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吸气状态,膈肌收缩
B.乙图表示吸气状态,膈肌舒张
C.在丙图中曲线的AB段时,胸腔容积在扩大
D.乙图与丙图中曲线的BC段都表示吸气状态
12.如图是呼吸系统模拟图,①是呼吸道,②表示肺,③指胸腔。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①、②、③三个部位的气压大小依次是()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13.下表展示了婴儿与成人呼吸道的特点,通过比较可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婴儿呼吸道特点成年人呼吸道特点
无鼻毛,呼吸道短、内径窄,细支气管无软骨,会厌软骨不完善有鼻毛,呼吸道长、内径宽,细支气管有软骨,会厌软骨完善
A.婴儿无鼻毛会影响对空气的清洁作用B.婴儿的呼吸道短因此对空气的处理能力强C.婴儿会厌软骨不完善会增加食物误入气管的风险D.婴儿适宜生活在温暖清洁湿润的环境中
14.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清洁的主要原因是()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
C.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呼吸道的咽部有会厌软骨能阻挡食物进入气管
15.外界的空气寒冷、干燥并混有灰尘和细菌,通过鼻腔后变得温暖、湿润、清洁,鼻腔中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是()
①鼻毛②鼻腔黏膜③鼻腔黏膜中的嗅细胞④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6.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不包括()
A.肺泡数量多B.包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C.肺泡壁很薄D.肺泡壁由一层细胞膜构成
1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吸入人体后会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呼吸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人的呼吸器官和结构包括①鼻腔、②支气管、③喉、④肺泡、⑤气管、⑥咽等。

PM2.5颗粒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⑥→③→⑤→②→④
C.①→③→⑥→⑤→②→④D.①→⑥→③→②→⑤→④
18.吃饭时大声说话容易造成 A .声带受损
B .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C .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减少
D .消化不良
19.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A )和(
B )两个过程 B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发生在(B )过程
C .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最初来源是组织细胞
D .图中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
20.如图为肺泡内气体交换示意图(字母表示气体,序号表示部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4处血液来自肺静脉
B .a 和c 均表示二氧化碳
C .5处血液中氧气比4处少
D .b 从肺泡到达毛细血管需穿过2层细胞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1.下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④表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注:2O 为氧气,2CO 为二氧化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经过过程_____(填序号)含氧量会升高;当氧气进入_____后,用于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过程④是指_____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请从下面ABCD 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过程①是通过_____实现的,过程②通过_____实现。

(A .呼吸作用 B .扩散作用 C .呼吸运动 D .光合作用) 22.下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和肺的显微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时,空气进入人体的顺序是鼻、[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这五个器官组成呼吸道,呼吸道使吸入的气体变得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对[6]_______的刺激。

(2)人体组织细胞时刻进行__________ 作用,消耗氧气,分解__________,释放能量,同时产生__________气体。

(3)如下图所示,在人体肺内,从外界吸入的氧气通过③______壁和其外的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这两层壁均由____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液则变成含氧丰富的________血。

(4)人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________,胸廓的容积扩大,肺内气压________(小于/大于)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5)PM2.5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它会随雾霾随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你应该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详解】
A.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A错误。

B.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主要是储存食物、软化和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酒精,B错误。

C.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C正确。

D.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进行物理性消化,D错误。

2.C
【分析】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观图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是胰液和肠液。

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
A.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A错误。

B.④、⑤是胰液和肠液,它们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B错误。

C.①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C正确。

D.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D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一定要读懂图示。

3.A
【分析】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由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详解】
A、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A正确.
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B不正确.
C、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C不正确.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不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4.A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

【详解】
A.①与②对照,只有唾液的有无这一变量,其他条件均相同,所以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A正确。

B.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了,不变蓝色;②号试管中清水不能消化淀粉,变蓝;③号试管是馒头块,不能与唾液完全混合,所以淀粉未被完全分解变成蓝色,B错误。

C.本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①②号对照,变量是唾液;①③号对照,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得出结论,C错误。

D.②③对照,出现唾液的有无、舌的搅拌、牙齿的咀嚼等多个变量,对照试验要求变量唯一,所以②、③号试管不能构成对照试验,D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5.C
【分析】
根据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注意事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酒精的使用,碘液的特性分析解答。

【详解】
A.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而不是滴生理盐水,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为了便于观察,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要滴加生理盐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其中把叶片方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把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不是检验淀粉是否产生,检验淀粉的是碘液,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碘液遇淀粉变蓝,所以研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碘液是检验淀粉是否被消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目的是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步骤。

6.C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已知1号试管加入的是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唾液,则2号试管中应加入2毫升淀粉液和2毫升清水。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7.D
【分析】
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

【详解】
消化道是食物的通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所以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它的旅行路线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故选D。

【点睛】
理解掌握消化道的组成。

8.C
【分析】
图可知,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小肠。

【详解】
A.①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故A 不符合题意。

B.②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内有胃液,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的作用,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同时还有暂时储存食物的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

C.③胰腺分泌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对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进行消化,故C符合题意。

D.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的场所,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不能被小肠吸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9.C
【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
肠、肛门。

【详解】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道是食物消化的通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所以,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故选C。

【点睛】
掌握消化道的组成及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解题的关键。

10.B
【分析】
(1)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2)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

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

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详解】
A.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肋间肌舒张,A错误。

B.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表示的吸气过程受到了影响,B正确。

C.图c→d时和图曲线a-b段表示的相似,都是呼气状态。

呼气时,膈肌、肋间肌舒张,胸廓缩小,C错误。

D.图中,a、c两点的气压低高于大气压,b、d高于大气压,D错误。

故选:B。

【点睛】
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1)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2)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

11.D
【分析】
图甲气球变小,表示呼气。

图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

图丙表示的是一次呼吸过程,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

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

【详解】
A.图甲气球变小,表示呼气,膈肌舒张,故A错误。

B.图乙气球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故B错误。

C.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此时,肺内气体排出,胸腔容积在缩小,故C错误。

D.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此时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肺通气的过程。

12.D
【详解】
呼吸运动之所以能实现肺的通气,是因为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了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气压差。

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胸腔内气压小于肺内气压,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即①、②、③间的气压关系是①>②>③
故选D。

13.B
【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
A.由图表可知婴儿没有鼻毛,而鼻毛的作用是清洁吸入的空气,所以婴儿无鼻毛会影响对空气的清洁作用,故A正确。

B.婴儿的呼吸道短,对空气的处理能力会弱,故B错误。

C.会厌软骨的作用是防止食物进入气管,所以婴儿的会厌软骨不完善,会增加食物误入气管的风险,故C正确。

D.婴儿的呼吸道结构不完全,对空气的处理能力弱,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使空气温暖、清洁、湿润。

所以婴儿适宜生活在温暖、清洁、湿润的环境中,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4.B
【分析】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人体的空气做初步的处理。

【详解】
A.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与清洁无关,A不符合题意。

B.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
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B符合题意。

C.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与清洁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喉口外盖有一个叶片形会厌软骨,食物经咽部时,会厌软骨盖住喉门,迫使食物进入背面的食管而不入气管,与清洁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知呼吸道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B
【分析】
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部位,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详解】
①鼻腔前部丛生鼻毛能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可以净化空气,①符合题意;②鼻腔黏膜能分泌粘液,对吸入的空气有湿润作用,②符合题意;③而鼻腔侧壁上部粘膜内的嗅细胞与人的嗅觉有关,与呼吸无关,③不符合题意;④鼻腔黏膜内还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寒冷空气有温暖作用,④符合题意。

因此鼻腔中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是①鼻毛、②鼻腔黏膜和④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掌握鼻的功能结构特点是本题解题关键。

16.D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详解】
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肺与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17.B
【分析】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具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详解】
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如图所示:
可见,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PM2.5颗粒进入肺的正确顺序是:
①→⑥→③→⑤→②→④。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题可结合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模式图来分析,一目了然。

18.B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咽既属于呼吸系统,又属于消化系统,呼吸和吞咽食物不能同时进行。

【详解】
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

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

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

倘若吃饭时大声说话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由咽误入气管。

故选B。

【点睛】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组成。

19.B
【解析】
【分析】
图甲中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①氧气,②二氧化碳,A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表示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详解】
A、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A】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B】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A正确;
B、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发生在【A】过程,B错误;
C、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最初来源是组织细胞,C正确;
D、图中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D正确。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吸气呼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20.D
【分析】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确定: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c是吸入的气体、d是呼出的气体;4表示肺动脉分支,5表示肺静脉分支。

【详解】
A.4处血液来自肺动脉,A错误。

B.a是二氧化碳,c是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B错误。

C.氧气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故5处血液中氧气比4处多,C错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

故b氧气从肺泡到达毛细血管需穿过2层细胞,D正确。

故选D。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21.② 细胞血液与组织细胞 C B
【分析】
如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解析:② 细胞血液与组织细胞 C B
【分析】
如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

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组织间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
(1)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当外界空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于是氧气就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因此血液经过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含氧量会升高。

当氧气进入血液后,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细胞是红细胞,氧气由这种细胞携带,经过③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间,通过过程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进入组织细胞,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而造成的。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和呼吸作用的概念。

22.咽喉气管支气管清洁、温暖、湿润肺呼吸有机物二氧化碳肺泡一动脉收缩小于多植树造林(合理即
解析:咽喉气管支气管清洁、温暖、湿润肺呼吸有机物二氧化碳肺泡
一动脉收缩小于多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