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起点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起点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D )
A.力行仁政 B.:反对兼并战争 C.兼爱 D.仁和礼
2.“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的主张是谁在下列文章中提出的(C ):
A朱光潜《选择与安排》B韩愈《答李翊书》
C.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D.鲁迅《灯下漫笔》
3.在下列作品中,属于巴金的散文集是(D )
A.《新科学》
B.《谈龙集》
C.《呐喊》
D.《龙••虎•狗》
4.《红楼梦》的体裁是(A )
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B长篇文言小说C诗体韵文小说D现实主义小说
5.朱光潜是著名的(B )
A翻译家B美学家C散文家D艺术家
6.下面属于朱光潜的文艺理论作品是(B )
A 《苦茶随笔》
B 《诗论》C《谈艺录》D《闲书》
7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通史D国别体断代史
8.《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C )
A张巡、张籍、南霁云B张巡、许远、于嵩C张巡、许远、南霁云 D 张巡、许远、雷万春9.下列属钱钟书的主要文学作品的是(D )
A《敌后琐记》B《洗澡》C《小二黑结婚》D《围城》
10.下列《陌上桑》诗句中,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侧面烘托手法的是(C )
A头上倭堕髻B耳中明月珠C来归相怨怒D紫绮为上襦
11.下列属于曹操的作品是(B )
A《上邪》B《短歌行》C《饮酒》D《兵车行》
12.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C )
A白居易B刘禹锡C柳宗元D李贺
13.在《天净沙••秋思》中,概括全篇主题思想的是(D )
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
14.“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中后句的意思是(D )
A可怜眼前的我B爱眼前的我C可怜眼前的新人D爱眼前的新人
15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B )
A明月、江水、秋花B江水、明月、清风C清风、黄花、梧桐D清风、明月、卢荻16.关于大同世界的美好理想源自(A )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7.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D )
A小说家B诗人C政论家D散文家
18.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B )
A“新月社”B“文学研究会”C“创造社”D“左翼作家联盟”
19.矛盾的《香市》是一篇(A )
A记事散文B抒情散文C写景的散文D回忆性的抒情散文
20.下列属于闻一多的作品是(C )
A.《女神》B《北方》 C.《死水》D《猛虎集》
二、词语解释题
21.对酒当.歌。
当:对着
22.青海长云暗.雪山暗使……暗淡
23.竹喧归浣女
..浣女洗衣的女子
24多歧路,今安在
..安在:在何处
25.锦官城外柏森森
..森森茂密繁盛
26.遥岑远目.目:名词动用,望的意思
27.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
..取应:应试
28.举酒属.客属应试
29.凌.万顷之茫然凌:注、酌、劝酒
30.倩.何人倩:乘
三、翻译题
3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马伶传》)
首不复东:头不再向东看。
3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直不百步耳:只不过没有逃跑一百步而已。
33.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李将军列传》(节选))
何乃故也:何况是从前的呢?
34.天下古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
(《论毅力》)
莽然不一途:呈现出种种不同的情况。
35多行不义必毙。
(《郑伯克段于鄢》)
多行不义:坏事做多了。
四、分析题
(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片段,然后回答36-38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6.这段话中,孟子的观点是什么?
发展生产,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是“王道之始”,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37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
连锁推理。
本段运用连锁推理句式,使说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承接紧密,气势充沛。
先以“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为前提,推出“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结论;再以这一结论为前提,推出“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的新结论,再以这个新结论为前提,推出了“王道之始”的更新结论。
38.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排比。
增强说理气势。
(二)阅读《秋水》(节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9、40小题。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39.北海若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40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
比喻,排比。
(三)阅读《张中丞传后叙》的片段,然后回答41、42小题。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观者知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4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段话集中回击了“说者”对许远的怀疑和指责,指出城被攻陷总有一个地方先被攻陷,这并不能说明那个地方的防守者没尽到职责。
而那些小人以此来职责许远,却暴露了他们“不乐成人之美”的丑恶本质。
42这段话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来论证,既以死和绳断总会从一个地方开始来比喻城陷的情形,从而说明了城从许远所守的地方先被攻破,根本不能什么许远没有尽力。
(四)阅读郭沫若《炉中煤》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3-45小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光。
43.“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
“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44.后四行诗提示了诗人什么样的遭际?
后四行诗揭示了诗人原本是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但在五四运动之前的旧中国遭埋没,无法报效祖国。
这揭示旧中国压制人才、窒息人生的现实。
反映了诗人个人价值得不到实现的遭际。
只有在五四运动之后,诗人才得以“重见天光”,他看到祖国经历了五四
运动的革命洗礼后,将要焕发青春活力,将要涤荡这旧的国家,因而他感到自己也获得了新生。
45.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
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
诗中其实蕴涵两层意义:一是象征诗人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喷发;二是象征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和生机。
(五)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然后回答46-50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46.分析本诗中第一至第八得和最后两行各自所表达的主要思想内容
《我爱这土地》中第一至第八行是通过鸟这一象征形象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中华大地包含深情的至爱。
最后两行,是以问答的形式,再次抒发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他对土地的深情,但在结尾处,诗人已将他对土地的爱升华为一种爱国的情感。
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他对土地的深情和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47.分析该诗中语言和诗名的特点。
这首诗是一首自由体诗,而不是一首格律诗。
全诗字句不整齐,诗句有长有短,也不讲究压韵,但读起来却极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语言自由多变,有散文的美。
全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主要来自诗歌内在的抒发情感的需要,第一至第八行主要是抒情,即诗人借鸟的形象来抒发自己亲眼目睹祖国山河遭到侵略和破坏时的哀伤与悲愤的心情,诗人情绪比较激愤,所以为了加重情感的分量,诗中多用长短句式,以密集的意象组成排比句,加深读者的印象。
最后两句又改用问答句式,再次强调诗人爱国主义情感。
语言的自由多变主要表现的诗句的排列和抒情节奏的处理上,先舒缓哀诉,再转为悲愤,结束于再次抒发自己爱过情感的重复之中。
48.本诗从内容、结构上可以分成几层?
本诗从内容、结构上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1~8行)是用鸟这一象征形象来表达诗人自己对中华大地饱含深情的至爱。
第二层(最后两行)再次强调诗人的哀伤是出于爱国情感。
49.请找出本诗中象征形象并说明其寓意。
本诗中的象征形象有鸟、暴风雨、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
作家用一组意象群来表达他对现实生活丰富的感受和复杂的情感,如用鸟来象征爱国诗人,用暴风雨来象征侵略者和反动势力,用土地来象征祖国,用悲愤的河流来形容人民悲愤的情绪,用激怒的风来指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怒吼声,用温柔的黎明来比喻美好而有希望的未来。
50.如何去体会诗中所蕴涵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诗中,诗人着力塑造了鸟这一象征形象。
诗中,作家笔下的鸟是悲壮的,它勇敢而又执著,面对暴风雨,毫不畏惧,它用嘶哑的歌喉为土地、河流、林间、的风而尽情歌唱,最后悲壮地死去。
鸟的形象凝聚着诗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是爱国诗人的化身。
通过鸟这一象征形象,诗人用它来表达自己对中华大地包含深情的至爱。
五、作文:
51.题目:梦想
要求:A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B不能少于800字;C
专科起点本科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选择题
1.我国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文集是A
A.《论语》
B.《孟子》
C.《左传》D《战国策》
2.下列句子中“焉”字作兼词用,相当于“于之”的是C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C斯天下之民至焉。
D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3.在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是一位知名的B
A小说家B散文家C杂文家D剧作家
4.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A
A史论B奏疏C小说D辞赋
5.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
A李清照B辛弃疾C王安石D杜甫
6.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家的是C
A《雾》B《灭亡》C《家》D《春》
7.下列人中属于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作家的是C
A李白B王维C王昌龄D杜甫
8.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收在B
A《彷徨》中B《呐喊》中C《野草》中D《朝花夕拾》中
9.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与茅盾、巴金齐名的另一位现代长篇小说家是D
A沈从文B丁玲C鲁迅D老舍
1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D
A送别词B羁旅行词C怀古词D中秋词
11.“易安居士”是指D
A辛弃疾B王安石C苏轼D李清照
12.欧.亨利是19世纪C
A 法国著名小说家B英国著名小说家C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D德国著名小说家
13.本文中,孔子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为论据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行为,这种论证方法属于D A对比论证B类比论证C归纳论证D演绎论证
14.在《郑伯克段于鄢》中,“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参国之一”的意思是B
A三个国家中的一个B国都的三分之一C参加国之一D三个都中的一个
15.欧.亨利写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是B
A《最后一片藤叶》B《白菜与皇帝》C《麦琪的礼物》D《公务员之死》
16.下列语句中,论述“大同世界”特点的是D
A各亲其亲,各子其子B正君臣,以笃父子C刑仁讲让,示民有常D男有分,女有归17.《谈时间》主要论述C
A时间的作用B要挽住时光的流逝C如何去打发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D时间的宝贵易逝18.《再别康桥》是一首B
A咏物诗B借景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B政治抒情诗D散文诗
19. 艾青曾被谁称为“吹芦笛的诗人”?A
A胡风B臧克家C闻一多D郭沫若
20.《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B
A回顾式写法B片段写法C闭锁结构D开放式结构
二、词语解释题
2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厌恶
2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栽种
23.谨.痒序之教。
谨:认真办好。
24. 望洋
..想若而叹曰: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
25.此非所以
..跨海内、.制诸候之术也。
所以:所用的方法。
26.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
成立:成人自立。
27.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也。
蔼如:和美的样子。
2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 探究本源。
29.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 用作动作,做的意思。
30.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 运数、规律
三、翻译题
31.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
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忧虑物质贫乏,只应忧虑人心不安
32.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王无罪岁:大王您不要怪罪于年成
33.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节选))
以为莫己若者: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34.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
(《谏逐客书》)
使之西面事秦:迫使他们面向西边事奉秦国
35.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
慈父见背:慈父就去世了
四、分析题
(一)阅读欧.亨利《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6~38小题.
德拉哭了之后,在脸颊上扑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着外面蒙蒙的后院里……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只有一块八毛七分钱来给杰姆买一件礼物.好几个月.她省吃俭用,能攒起来的都攒了,可结果只有这一点儿。
……
房里两扇窗子中间有一面壁镜。
……
她突然从窗口转过身,站到壁镜面前。
她的眼睛晶莹明亮,可是她的脸在二十秒钟之内却失色了。
她迅速地把头发解开,让它披落下来。
……
……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
她穿上褐色的旧外套,戴上褐色的旧帽子。
她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就飘然走出房间,下楼跑到街上。
36.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段文字揭示了德拉下决心卖金发的一段几经搏斗的心理活动。
37.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的?
作者通过人物的外部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揭示德拉下决心卖金发的心理活动。
38.这样的描写方法对于揭示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它不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和表情间接地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让读者从小说主人公的神情和动作这些动态的画面去仔细品味其中的含义,透视人物的心灵。
(二)阅读钱钟书《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9、40小题。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了一步。
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
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
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他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
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
所以我们在前面说,人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39.这一片段论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这一片段主要论述了发现“快乐由精神来决定”可以使“痛苦失掉了他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
它可以改写人生,改变以往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既然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那么精神的炼金术就可以使人们找到战胜痛苦的法宝,因此“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40.这一片段中排比句的运用对中心问题的论说有何作用?
文中的排比句是警言妙句,是作者对人情世态的细致观察和对一些超脱者的赞美。
排比句的运用进一步论证了文中的中心论点。
(三)阅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下片,然后回答41、42小题。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三句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表明自己不愿学张翰(季鹰)于国事不顾、弃官归隐;二是表明家乡已被侵占,有家难归。
42.词人借“树犹如此”这个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叹息自己年华虚度,英雄坐老。
(四)阅读屈原《国殇》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3~45小题。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43.简析这段选文的层次大意。
44.选出直接描写楚国将士英勇作战的诗句。
矢交坠兮士争先,援玉枹兮击鸣鼓。
45.依次分析这段选文所用的表现方法。
首句肖像静态描写,以武器装备精良表现将士斗志高昂;第二句近景动态描写;第三句远景静态描写,并融夸张、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敌人愈强大愈衬托出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第四句至第八句近景动态描写;后两句远景静态描写。
(五)阅读闻一多《发现》,然后回答46~50小题。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46.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内容。
这首诗写诗人满怀爱国的激情,听从祖国的召唤,回到母亲怀抱。
但现实中旧中国军阀混战、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这完全不是诗人所期望看到的现实,而是噩梦和恐怖。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至痛至爱的复杂情感。
47.本诗是如何将情感表达与格律诗谨严的结构具体地统一起来的?
闻一多作为新月派的“理性节制感情”艺术原则的倡导者,他反对在诗歌中感情的过分泛滥,主张无论是表达感情还是揭露黑暗,都应该着意克制,努力在诗人自身与客观现实之间拉开距离。
这首诗的创作应该说也体现出了炽烈、奔放情感内敛于谨严形式之中的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着力于意象与意境的铸造的,他用了“噩梦”、“恐怖”和“悬崖”三个比喻突出地将现实呈现给他的可怕、丑陋和黑暗意象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而即使要表达他对祖国的至爱至痛的情感,诗人也只用了声音里迸着“血泪”以及“呕出一颗心来”,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他快要迸出的爱国激情。
如果换成单纯的直白抒情,作品很难收到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48.本诗作为格律诗,它的“音乐的美”体现在哪里?
本诗作为格律诗,呵的“音乐的美”主要体现在运用音尺和押韵。
全诗十二行,读起来颇富节奏和音乐感,前两行以三音尺为主,如: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后八行都是以两音尺为主,如: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而且每两行的末尾音节几乎都是押韵的。
49.如何体会本诗中的“绘画的美”?
本诗中“绘画的美”主要体现在铸造极具色彩感的意象,如“迸着血泪”、“擎一把火”、“悬崖”、“大地的赤胸”和“青天”。
这些极具色彩感的红色、土黄色、赤赭色和青灰色的意象既是直感的客观化,也是用来显示诗人的感觉,传达其内心的情感的。
50.结合本诗,谈谈其“建筑的美”。
本诗的“建筑的美”主要体现在匀称的诗行的精心设计上。
全诗十二行每行大都是十二到十四个字,每两行间,或用三音尺或用二音尺标点断句,诗行排列较匀称,达到了构建格律诗的理想。
五、作文
51.题目:诚信
要求:A 必须写成以议论为主的文章;B 不能少于800字;C 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专科起点本科模拟试卷三
一、选择题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C
A 阐述民不加多的疑问
B 表现孟子的王道仁政思想
C 讽刺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D 嘲笑胆小的士兵
2.在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杰出的A
A 作家
B 诗人
C 杂文家
D 剧作家
3. 茅盾是哪个组织的倡导者和组织者C
A 新月社
B 创造社
C 文学研究会
D 语丝社
4.梁启超的《论毅力》贯穿全文的论证方法是D
A 归纳法
B 演绎法
C 类比法
D 对比法
5.沈从文叙述的是B
A 军旅生活
B 边地湘西生活
C 都市生活
D 市井生活
6. 下列语句中运用对比手法的是D
A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 其水汤汤,渐车帷裳
D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7.屈原的《国殇》选自B
A 《离骚》
B 《九歌》
C 《九章》
D 《天问》
8.散文诗《门槛》的作者是B
A 培根
B 屠格涅夫
C 欧.亨利
D 契诃夫
9.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词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C
A 仕途失意
B 伤春惜别
C 羁旅行役之苦
D 怀古叹今之悲
10.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B
A 张勋复辟
B 辫子事件
C 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D 九斤老太的唠叨
1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B
A 清新俊逸
B 沉郁顿挫
C 苍凉悲壮
D 沉哀凄苦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
A 比喻、夸张
B 比喻、拟人
C 借代、比喻
D 借代、夸张
13.艾青的成名作是B
A 《北方》
B 《大堰河——我的保姆》
C 《向太阳》
D 《乞丐》
1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突出的语言技巧是A
A 叠字
B 夸张
C 拟人
D 比喻
15.屠格涅夫是A
A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B 19世纪早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 20世纪俄国作家
16.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B
A 五帝时代
B “三代之英”的时代
C 夏、商、周三代
D 春秋战国时代
17.《谈时间》一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D
A 演绎论证
B 比较论证
C 归纳论证
D 类比论证、对比论证和归纳论证
18.《背影》为刻画一个慈父形象所选取的描写重点是C
A 人物的画貌
B 人物的行动
C 人物的背影
D 人物的语言
19.下列哪个诗句是出自于闻一多的《发现》的D
A “我是中国人”
B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C “我要回来,乘着你的拳头像兰花未放,”
D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20.闻一多曾提出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C
A 理想美、思想美、形式美
B 色彩浓、回味永、意境
C 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D 节奏、韵味、意境
二、词语解释题
21.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终了、完结
22.望故乡渺邈
..。
渺邈:遥远
23.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恁:如此
24.千里共婵娟
..。
婵娟: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25.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将息:调养
26 . 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动用法,为客人摆酒之意
27.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吐穗开花
28.将.子无怒。
将:请
29.平原忽.兮路超远。
忽:若有若无,形容风尘弥漫,视野不清
30.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好:容貌好
三、翻译题
31.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讨厌那种不说“我想得到它”却找借口掩饰的人。
32.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五代史伶官传序》)
逸豫可以亡身:逸享乐可以使自身败亡。
33.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答司马谏议书》)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是一天了。
34.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李将军列传》(节选))
为虏所生得:被敌人活捉。
35.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为巡死而远就虏,疑畏死而辞服于贼。
(《张中丞传后叙》)
疑畏死而辞服于贼:怀疑他怕死而用乞求的言辞向叛军投降。
四、分析题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6~38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而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36.在这段话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孔子的观点是:季氏攻伐颛臾是错误的,这是冉有的过失。
37.孔子反对伐颛臾的论据是什么?
孔子反对伐颛臾的理论依据是:治国以礼。
事实论据有三:第一,从历史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是先王任命的东蒙山的主祭者。
伐先王所封属臣,非礼;第二,从地理位置看,“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构不成任何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