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生命,奠基璀璨人生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动德育评价一体化发展。要提高德育评价在学校整 体评价中的比重,教师要明确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通 过教师评价案例、评价课展示等活动,提升德育评价的基 本能力与意识。以《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为基础, 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探索开发立体交互、多元参与的德育 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在德育评 价中的角色作用,突出过程性评价,为学生的道德发展奠 基,为学生的道德人格形塑赋能,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秉承“ 润泽生命,奠基 人生,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以“ 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全面增强师生素质, 全面和谐自主发展”为办学宗旨,用“ 润泽儿童生命成长 的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工作,全力搭建“ 润泽教育”平台, 追求一种温润柔和的教育效应和如水的教育境界,让学校 成为“ 润泽生命”的文化场域基璀璨人生
贾大为 |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校长
润泽,意为不干枯而富有光泽,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状 态,它是和谐、快乐、闪耀光泽、具有正能量的,也是一 种行为方式。一方面是个体从外部环境汲取能量,浸润、 吸纳、丰盈和成就自我;另一方面是个体向外部社会释放 自己的能量,关爱泽被他人,惠泽集体和社会。
润行赋能——雅行少年。在小学阶段抓好习惯养成教 育,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和谐统一与发 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学校通过“ 起步滋润”的准备期教 育、“ 水到渠成”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等举措,利用《 好 习惯养成手册》落实各年级学生的习惯培养。学校通过常 规检查、评比、推进养成教育纵深化发展,逐步培养学生 良好习惯;重视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体验教育, 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外显于良好行为能力。
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立德树人,构建润泽德育体系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又是铸魂育德 的拔节孕穗期,小学德育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奠基性 意义。学校长期以来重视和发展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在德 育评价和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促进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 伍建设,保障立德树人工作的全覆盖。加强班主任队伍 建设,发挥骨干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师成长大 讲堂线上+线下专业培训以及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途 径,不断提升全体班主任带班育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 大中队辅导员专题培训与业务交流、辅导员基本功竞赛 等途径,提高少先队辅导员履职能力。引领学科教师积 极构建“1+N”全科融合的育人模式,以《 道德与法治》 为主,其他学科有机渗透,挖掘所任教学科的育人资源, 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各环节。
促成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纵深化发展。学生的成长离 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学 校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通 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盘活家长资源,让家长进 课堂,使家长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协作者与支持 者。重视传统家访,架起家校沟通桥梁;通过家长会、校 园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与支 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保障家校紧密配合,推动学校 健康发展。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建立多方 联动机制,挖掘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共同搭建育人平台。
求实即追求学科本质,体现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要 做到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开放即创设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教学是指,在体 现学科知识本质的基础上,挖掘渗透学科蕴含的文化。开 放的课堂要融合不同学科,体现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关联。
六润育人,培养灵动精彩少年
水是生命的源泉,充满灵动的气息,给人无尽的希望。 学校立足润泽教育办学理念,从“ 内在的灵质”和“ 外显 的灵秀”两方面制定全面、系统、多元的三级评价标准, 构建“ 六润”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多元发展的灵动好少年。
润体强魄——活力少年。“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 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健康第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宗旨和目标。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教 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塑 造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的体育品德。
“ 润泽生命,奠基人生”是结合漷县地域特色和学校 发展实际所提出的特色办学理念,是关怀生命、提升生命 质量的教育。未来,学校将继续把润泽教育与水文化有机 融合,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多元发展的灵动 少年作为育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多元的 评价标准、开展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挖掘和发展学生的 潜能,增添学生的灵气,激发个体生命活力,促使每个学 生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润德养志——明德少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领,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通州区《 十德树人美 德读本》为蓝本,开设《 十德树人》校本课程。以中华传 统节日为活动主线,深入挖掘节日文化背后的传统文化精 神,引导每一位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润智慧心——博学少年。学校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 家国情怀的多元发展的学生为己任,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 个性特长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学校将科技创新作
润心养正——阳光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建 立自尊自信的个人信念,掌握理性平和的情绪管理能力以 及塑造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的教育。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通过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自尊自信;组织专业 团队对学习困难者、情绪管理困难者提供诊断、评估和干 预;成立心理辅导驿站,对教师进行儿童心理发展专题培 训,提升心理健康辅导能力。
生本就是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是课堂教学 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生 本课堂是教师要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 文课堂环境,是在具体、有意义的情境下自主发生的学习 过程。
互 动 是 指 课 堂 教 学 中 师 生 交 流 和 生 生 交 流。 师 生、 生生互动是师生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学习形式。 这种互动的学习形式因需而生,建立在明确的探究目标 和民主的探究氛围之上,它强调真互动、真收获和真体验。 动有其法、动有所思、动有所评,是思维的碰撞和相互 的赞许。
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
39
变教为学,润泽生命成长课堂
为了实现“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追求,学校 从构建课堂文化入手,以“ 变教为学”的教学理念为引领, 构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 润泽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受 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促 进每一个生命在“ 润泽课堂”中展现自我的精彩。基于“ 润 泽课堂”的理念,确定“ 润泽课堂”文化的具体表象指标为: 生本、互动、求实、开放。
为帮助学生“ 瞰世界”的切口,开发模型校本课程、发展 蕴之星科技社团,以科技活动探索学校创新教育;以自编 《 经典诵读读本》作为校本课程和活动载体,在传统文化 的长期浸润下,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与修养。
润美怡情——创艺少年。学校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 重要载体,坚持兴趣导向、面向全体。开展以“ 丹青慧心” 为主题的书法、绘画艺术竞赛,以“ 乐舞生命”为主题的 合唱、舞蹈、戏剧、器乐为主的艺术兴趣课程,提升学生 对美的理解与认知;通过举办充满活力的学生艺术节、开 展丰富多彩的乡村少年宫活动等不断发展美育,陶冶学生 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秉承“ 润泽生命,奠基 人生,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理念,以“ 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全面增强师生素质, 全面和谐自主发展”为办学宗旨,用“ 润泽儿童生命成长 的教育”理念统领学校工作,全力搭建“ 润泽教育”平台, 追求一种温润柔和的教育效应和如水的教育境界,让学校 成为“ 润泽生命”的文化场域基璀璨人生
贾大为 |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中心小学校长
润泽,意为不干枯而富有光泽,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状 态,它是和谐、快乐、闪耀光泽、具有正能量的,也是一 种行为方式。一方面是个体从外部环境汲取能量,浸润、 吸纳、丰盈和成就自我;另一方面是个体向外部社会释放 自己的能量,关爱泽被他人,惠泽集体和社会。
润行赋能——雅行少年。在小学阶段抓好习惯养成教 育,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促进学生和谐统一与发 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学校通过“ 起步滋润”的准备期教 育、“ 水到渠成”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等举措,利用《 好 习惯养成手册》落实各年级学生的习惯培养。学校通过常 规检查、评比、推进养成教育纵深化发展,逐步培养学生 良好习惯;重视劳动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体验教育, 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素质,外显于良好行为能力。
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立德树人,构建润泽德育体系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又是铸魂育德 的拔节孕穗期,小学德育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奠基性 意义。学校长期以来重视和发展学校德育队伍建设,在德 育评价和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促进德育队伍专业化发展。学校进一步加强德育队 伍建设,保障立德树人工作的全覆盖。加强班主任队伍 建设,发挥骨干班主任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名师成长大 讲堂线上+线下专业培训以及举办班主任基本功大赛等途 径,不断提升全体班主任带班育人的能力和水平。通过 大中队辅导员专题培训与业务交流、辅导员基本功竞赛 等途径,提高少先队辅导员履职能力。引领学科教师积 极构建“1+N”全科融合的育人模式,以《 道德与法治》 为主,其他学科有机渗透,挖掘所任教学科的育人资源, 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各环节。
促成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纵深化发展。学生的成长离 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学 校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通 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盘活家长资源,让家长进 课堂,使家长主动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协作者与支持 者。重视传统家访,架起家校沟通桥梁;通过家长会、校 园开放日等活动,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与支 持。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保障家校紧密配合,推动学校 健康发展。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建立多方 联动机制,挖掘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共同搭建育人平台。
求实即追求学科本质,体现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要 做到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开放即创设开放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教学是指,在体 现学科知识本质的基础上,挖掘渗透学科蕴含的文化。开 放的课堂要融合不同学科,体现学科和生活之间的关联。
六润育人,培养灵动精彩少年
水是生命的源泉,充满灵动的气息,给人无尽的希望。 学校立足润泽教育办学理念,从“ 内在的灵质”和“ 外显 的灵秀”两方面制定全面、系统、多元的三级评价标准, 构建“ 六润”育人体系,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 国际视野、多元发展的灵动好少年。
润体强魄——活力少年。“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 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健康第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宗旨和目标。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教 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塑 造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的体育品德。
“ 润泽生命,奠基人生”是结合漷县地域特色和学校 发展实际所提出的特色办学理念,是关怀生命、提升生命 质量的教育。未来,学校将继续把润泽教育与水文化有机 融合,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多元发展的灵动 少年作为育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多元的 评价标准、开展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挖掘和发展学生的 潜能,增添学生的灵气,激发个体生命活力,促使每个学 生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润德养志——明德少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领,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通州区《 十德树人美 德读本》为蓝本,开设《 十德树人》校本课程。以中华传 统节日为活动主线,深入挖掘节日文化背后的传统文化精 神,引导每一位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润智慧心——博学少年。学校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 家国情怀的多元发展的学生为己任,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 个性特长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育模式。学校将科技创新作
润心养正——阳光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建 立自尊自信的个人信念,掌握理性平和的情绪管理能力以 及塑造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的教育。学校重视对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通过校本课程引导学生自尊自信;组织专业 团队对学习困难者、情绪管理困难者提供诊断、评估和干 预;成立心理辅导驿站,对教师进行儿童心理发展专题培 训,提升心理健康辅导能力。
生本就是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师是课堂教学 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生 本课堂是教师要营造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 文课堂环境,是在具体、有意义的情境下自主发生的学习 过程。
互 动 是 指 课 堂 教 学 中 师 生 交 流 和 生 生 交 流。 师 生、 生生互动是师生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学习形式。 这种互动的学习形式因需而生,建立在明确的探究目标 和民主的探究氛围之上,它强调真互动、真收获和真体验。 动有其法、动有所思、动有所评,是思维的碰撞和相互 的赞许。
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
39
变教为学,润泽生命成长课堂
为了实现“ 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办学追求,学校 从构建课堂文化入手,以“ 变教为学”的教学理念为引领, 构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 润泽课堂”,让每一个学生受 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都有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促 进每一个生命在“ 润泽课堂”中展现自我的精彩。基于“ 润 泽课堂”的理念,确定“ 润泽课堂”文化的具体表象指标为: 生本、互动、求实、开放。
为帮助学生“ 瞰世界”的切口,开发模型校本课程、发展 蕴之星科技社团,以科技活动探索学校创新教育;以自编 《 经典诵读读本》作为校本课程和活动载体,在传统文化 的长期浸润下,培养学生的内在气质与修养。
润美怡情——创艺少年。学校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 重要载体,坚持兴趣导向、面向全体。开展以“ 丹青慧心” 为主题的书法、绘画艺术竞赛,以“ 乐舞生命”为主题的 合唱、舞蹈、戏剧、器乐为主的艺术兴趣课程,提升学生 对美的理解与认知;通过举办充满活力的学生艺术节、开 展丰富多彩的乡村少年宫活动等不断发展美育,陶冶学生 情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