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气囊小肠镜不同进镜方法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气囊小肠镜不同进镜方法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
值研究
包福元;叶伟智;周小戈;卓宇宏
【摘要】以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接受SBE联合ECT检查的6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BE联合ECT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不同进镜方法检查的患者检查所需时间、阳性诊断情况、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68例患者检查耗时(98.5±37.4)min,阳性检出率为83.82%;不同进镜方法阳性
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纯经口进镜检查96.43%>单纯经肛进镜检查90.00%>双侧均进镜检查70.00%;单纯经口进镜检查患者检查时间(53.3±11.6)min明显
少于单纯经肛进镜检查患者(74.8±12.5)min,插镜深度(235.2±85.5)cm明显深于单纯经肛进镜检查患者(172.4±64.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
单气囊小肠镜诊断消化道出血安全性较高,且经口进镜方法视野更佳、阳性检出率更高、所需检查时间短,在结合患者病情实际的基础上,我们优先推荐经口进镜方法进行检查。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6(027)007
【总页数】3页(P1309-1311)
【关键词】单气囊小肠镜;进镜方法;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安全性
【作者】包福元;叶伟智;周小戈;卓宇宏
【作者单位】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科,广东湛江 524000;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科,广东湛江 524000;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科,广东湛江 524000;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消化科,广东湛江 5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
消化道出血是小肠疾病中并不少见的症状,通常是指Treitz韧带与回盲瓣之间肠道所发生的出血现象,在整个消化道出血中占2%~15%[1]。
由于其解剖位置较为特殊,病因不易查明,而病情进展往往又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2,3]。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与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单气囊小肠镜(SBE)的发明与应用,开创了小肠疾病检查诊断的全新领域[4]。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SBE联合ECT检查诊断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以2014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接受SBE联合ECT检查的6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7~65(48.2±7.6)岁;血便27例,黑便41例。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检查项目,经口检查的患者术前禁食12h,经肛检查的患者术前1d食用流质类饮食,晚餐后开始禁食其他食物,同时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以清洁肠道。
术前先检查出凝血时间及心电图,提供麻醉医师参考评估,采用静脉芬太尼进行诱导麻醉后,全程予以丙泊酚麻醉,并做好氧饱和度与心电监护。
检查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为OLYMPUS生产的SIF-Q260型SBE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ECT),进镜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经口或经肛检查,由操作者和助手配合,通过在ECT下安装好SBE的外套管与镜身,运用气囊充放气与反复推拉外套管,从而使镜身前进达到相应位置,即经口进镜方式患者内镜达到空肠中末段附近,经肛进镜
方式患者达到回肠中段附近,至此后在ECT的观察下,实时确定外套管的先端部位置,以保障操作的安全,同时缓慢的进行气囊充气和放气操作,展开可疑病灶的反复寻找,并及时进行观察确诊或取组织活检;如检查时未发现病灶,则于黏膜下注射0.5ml靛胭脂进行染色,以便于再次检查确诊时定位。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不同进镜方式患者检查所需时间、阳性诊断情况、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阳性检出率=检出病变患者的例数/检查患者的总例数X 100%;病因诊断率=检出病变能解释出血原因例数/检出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观察所得数据经SPSS 19.0录入并进行χ2检验、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α=0.05。
2.1 总体情况 68例患者检查耗时30~218(98.5±37.4)min;57例检查出阳性病灶,阳性检出率为8
3.82%。
见表1。
2.2 不同进镜方法检查阳性检出率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进镜方法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纯经口进镜检查96.43%>单纯经肛进镜检查90.00%>双侧均进镜检查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经口进镜与经肛进镜检查时间与插镜深度情况双侧进镜仅单侧进镜检查效果不佳时采用,因而检查时间(145.5±42.7)min与插镜深度(416.5±158.6)cm 均远高于单侧进镜。
单纯经口进镜检查患者检查时间(5
3.3±11.6)min明显少于单纯经肛进镜检查患者(7
4.8±12.5)min,插镜深度(23
5.2±85.5)cm明显深于单纯经肛进镜检查患者(172.4±64.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在检查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良好耐受,无麻醉相关意外或并发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未发生出血、误吸、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在消化道疾病的检查诊断中,胶囊内镜是目前医学仪器使用上比较先进的技术,具
有应用方便、低伤害、痛苦小等优点[5]。
但其操作原理主要是利用胃肠的蠕动推进使内镜到达指定位置,而容易导致视野出现盲区,造成误诊或者漏诊[6]。
单气囊电子小肠镜联合ECT,是采用人工操作与先进的显影技术相结合,可以较好的克服该缺陷,尤其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7]。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比分析单气囊小肠镜不同进镜方式诊断消化道出血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68例患者检查耗时(98.5±37.4)min,阳性检出率为83.82%,而临床资料显示,首次应用胃镜或结肠镜检出并明确病因耗时为2~3h,阳性检出率35%~75%[8],说明应用单气囊小肠镜与ECT联合诊断具有耗时量少、阳性检出率高的优点。
且检出相应病依次为憩室、溃疡、血管性病变、息肉、克罗恩病、间质瘤、淋巴瘤、腺癌,这与国内外的诸多报道是相吻合的[9,10]。
同时,不同进镜方法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纯经口进镜检查96.43%>单纯经肛进镜检查90.00%>双侧均进镜检查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充分的说明单纯经口进镜检查具有阳性检出率高的特点,这也是决定其在诊断消化道出血中临床应用价值的最关键因素。
此外,单纯经口进镜检查患者检查时间明显少于单纯经肛进镜检查患者,而插镜深度明显深于单纯经肛进镜检查患者(P<0.05),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检查时间过长与插镜深度过深均可增加并发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由于经肛检查属于逆向,在患者消化道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对视野的影响较为严重,因而在结合患者病情实际的基础上,我们优先推荐经口进镜方法进行检查。
另外,本次研究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充分的说明了应用单气囊小肠镜进行检查诊断的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关文献】
[1]左赞,万苹,何甜,等.双气囊小肠镜指导下手术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卫生经济学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1):32-34.
[2]邱洪,陈珏,杨跃进,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经验[J].中国循环
杂志,2013,28(4):250-253.
[3]肖池金,虞希祥,吴宽,等.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52例临床分析[J].介入放射
学杂志,2013,22(10):860-862.
[4]李运红,吕瑛,张晓琦,等.单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9):510-512.
[5]索宝军,周现雅,丁士刚,等.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5):1757-1761.
[6]谭炜,戈之铮,高云杰,等.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及其预后的影响[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30(5):244-248.
[7]颜綦先,王军,李现,等.胶囊内镜在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13):1281-1282,封3.
[8]胡耿诚,刘俊,谢小平,等.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7):394-395.
[9]时强,马现黎,姚礼庆,等.单气囊小肠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4):216-219.
[10]李娜,王海红,李爱琴,等.单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疗中的作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
学杂志,2011,20(4):36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