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裂世纪的战争》读后感1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割裂世纪的战争》读后感1000字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
《割裂世纪的战争》读后感1000字
《割裂世纪的战争》读后感1000字:
《割裂世纪的战争——朝鲜1950-1953》是乔良和王湘穗两位军事大家继超级畅销书《超限战》之后再度联袂推出的大作。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历史读物,它按照历史时间顺序,以全新的视角,从影响朝鲜战争发展进程和走向的50个关键人物入手,用他们战场内外的故事串起了整个朝鲜战争的历史,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初读此书时,觉得可读性很强,两位作者的分析和编排也都恰到好处,很有滋味。

但是,越往后读,这样从人物出发的视角却引我深思,不禁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人与战争胜负的关系
关于人与战争胜负的关系,向来是有争议的。

到底人对战争的走向有何种影响,是否能真正决定战争的胜负,众说纷纭。

本书从人物出发的视角,从感受上突出了人的作用,这与毛主席的军事理论相统一。

毛主席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思想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人是战争力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也是战争力量的主宰者。

二是强大的物质力量只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是物质力量的运用者,战争指导者与战场指挥员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决定成败。

三是战争不只是军力的比赛,更是人心的较量,对待战争的态度和战斗精神,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联系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失败。

读完这本书,反观毛主席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确实是实践检验过的,也是历史证明过的,是让人信服的。

人在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于是乎,又想到了另一个衍生的问题:人与历史的关系。

人与历史的关系
战争是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时候也会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是奴隶创造了历史,而非英雄创造了历史。

也就是说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题,同时它也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特殊阶段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这本书里的50个人物,读后感应该都算的上是英雄,他们的对历史进程的作用不可磨灭,但更广大的牺牲在朝鲜战争战场上的战士、群众,他们也是历史的缔造者。

很多时候,政治家和历史学家关注的是历史进程,军事学家关注的是战争方略,而书写历史的人大部分已经牺牲在朝鲜,往深处想,这是一个悲壮的事实。

那么,关于历史是不是另一种解释呢?
历史是如何被创造的
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并不是一直都在参与,那么历史的创造大戏中,人类到底是演员还是观众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费尔南·布罗代尔在《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中有句话说,历史可以分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三个部分,就像一片海域,短时段(普通人和英雄的活动)就如同海面上的浪花,中时段(社会的制度、经济、文化等)就像是水面下的洋流,而长时段(地理因素、环境气候等以及其他不变的东西)就如同海底的地形,虽然人们看到
的历史主要是海浪的起伏,但是那不过是转瞬即逝的浪花,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真正决定历史的是海面下的洋流,而洋流也不可能脱离海底地形的限制。

或者说,浪花只是洋流的表现形式,根本影响不了洋流。

再者,上面讲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却都是经人传播的,它在客观事实上又添加了诸多主观因素,就像是因为我们的观测反作用于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也不再是它本身了。

所以,个人认为,我们所说的历史不仅是事实的集合,也包含了精神的集合。

主观与客观交织的世界,有太多问题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可能答案很多,也可能没有答案,贵在思考的过程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