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经络各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ppt

合集下载

经络各论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ppt课件

经络各论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ppt课件

12
大学) PPT课件
经络各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
13
大学) PPT课件
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
❖ 《灵枢·经脉》原文
词解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 ❖ 核骨:第1跖骨基底部
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 ❖ 踹:音“揣”,小腿肚,腓 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 长肌部
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 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 胃,上膈,挟咽,连舌本,
词解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 ❖ 合谷两骨—第1、第2掌骨
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 ❖ 髃骨—音“隅”,指肩峰部
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 ❖ 柱骨—第七颈椎 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 ❖ 会上—大椎 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 ❖ 挟口—挟口角 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
词解 ❖ 胃口:胃上口,贲门部 ❖ 肺系:气管,喉咙 ❖ 腋下:胸部外上方 ❖ 臑:音“闹”,前臂 ❖ 心主:手厥阴心包经 ❖ 上骨:桡骨 ❖ 际:边缘
经络各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
4
大学) PPT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
❖ 体内联系脏腑 属大肠、络肺
❖ 联系器官 下齿、鼻
❖ 体表循行部分
❖ 踝: ❖ 臂骨:尺骨 ❖ 肩解:肩后骨缝
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 ❖ 目锐眦:目外眦
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
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
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眦,斜
络于颧。
经络各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
20
大学) PPT课件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
❖ 体内联系脏腑
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 ❖ 小指次指:无名指 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

经络腧穴各论足六经穴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ppt

经络腧穴各论足六经穴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ppt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足太阳膀胱经
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
肺俞:…3
神经)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足三阳经穴刺灸法
下肢穴—-直刺0.8—2寸 膝部穴(犊鼻) —-向后内斜刺 股部穴—-直刺1—2寸 足背穴—直刺0.8寸左右 井穴——点刺或加灸(至阴)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平风府穴。
肩井:大椎~肩峰端连线之中点。 躯干 日月: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带脉:第11肋端(章门)直下平脐处。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 粮食的 现象。 也许你 并未意 识到自 己在浪 费,也 许你认 为浪费 这一点 点算不 了什么
足少阳胆经 臀 环跳:股骨大转子高点~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
内2/3交界处。
股 风市: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上7寸。
(直立垂手,中指尖下是穴。)
下 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小 光明 外踝 5寸 腓骨
肢 腿 悬钟 上 3寸 前缘
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中。
足临泣: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李学川《针 灸逢源》经穴361个、廖润鸿《针灸集成》 为代表作。 1840年-民国,针灸的衰落期。近代承淡 安先生:中国针灸事业的复兴者、开拓与 传播者。
现代针灸医学的复兴与普及
❖ 毛泽东: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 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全国针灸学会的成立。
❖ 孙络: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 浮络: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
络脉的作用
❖ 十六络脉: ❖ 四肢部重在沟通表里两经,补充经脉循
行的不足;躯干部重在渗灌气血。重在 濡养全身组织。 ❖ 孙络与浮络: ❖ 发挥营卫气血津液对周身的渗 灌、濡养 作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 腔联络脏腑器官,沟通表里两经的支脉。
❖ 2 由里达表,反应病症。内脏病变,可以通 过经络反应到体表组织器官。
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 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有蓄积和渗 灌的调 节作用。
络脉
❖ 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六络(即十二 经络脉、任脉和督脉别络、脾之大络、胃之大络) 以及孙络、浮络。
❖ 经脉循行分布在身体的体表部位。十二经脉的别 络均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分出,浅行体表, 走向其表里的经脉。任之络散布于腹部;督之络 散布于腹部;脾之络、胃之络散布于胸胁。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
经脉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经络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奇经八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络脉:十五络、孙络、浮络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的命名
❖ 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 ❖ 功能: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同脏腑有直

经络总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经络总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前 循行路线
阴--属脏,内侧 缘
肺--属肺脏 --- 所属脏腑
经--经脉
精品医学ppt
9
精品医学ppt
手 六 经 彩 绘 图
10
精品医学ppt
足 六 经 彩 绘 图
11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 贯全身。
精品医学ppt
内属于府藏 (内行部分)
外络于支节 (外行部分)
精品医学ppt
4
经络学说的形成
❖ 针刺等感传的观察
❖ 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 腧穴功效的总结
❖ 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精品医学ppt
5
经络系统的基本组成
脏腑 (五官九窍)
十二经脉
经 络
肢节
经 奇经八脉
十五络脉 络
孙络、浮络
精品医学ppt
十二经别 构 附 十二经筋 属
结 十二皮部
6
十二经脉
❖ 十二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 (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 和足三阴经(脾、肝、肾)的总称。
阳明——体前——前头 少阳——体侧——侧头 太阳——体后——后头
精品医学ppt
14
躯干部的经脉分布
部位 头部 背腰部
腹部 胸部
第一侧线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侧线
1.5寸(膀胱经)
第三侧线
1.5寸(膀胱经) 3寸(膀胱经)
0.5寸(肾经) 2寸(胃经) 4寸(脾经)
2寸(肾经)
4寸(胃经) 6寸(脾经)
精品医学ppt
基本概况
❖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 后别道而行。 ——一源三岐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2024版《中医基础理论经络》ppt课件完整版
刮痧 通过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 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 等作用。
注意事项 艾灸和刮痧等操作前需了解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部位和方法,注意防止烫伤和感染。同时,对于孕妇、心 脏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
19
05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2024/1/28
气血流通原理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经络则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 在经络中运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经络气 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024/1/28
6
02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2024/1/28
7
脏腑功能在经络中体现
2024/1/28
脏腑功能通过经络实现相互联系
小儿消化不良
通过经络刺激,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改善小儿营养不良。
2024/1/28
产后缺乳
依据经络理论,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刺激乳腺分泌,增加乳汁 量。
22
运动损伤康复中经络应用
肌肉拉伤
运用经络穴位按摩或针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肌肉修复。
韧带扭伤
通过经络治疗,调整关节稳定性,促进韧带修复,缓解疼痛和肿胀。
《中医基础理完论整经版络》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 经络与脏腑关系探讨 • 常见穴位分类及其功能解析 • 针灸、拔罐等操作方法介绍 • 临床应用举例与案例分析 • 现代科技在经络研究中应用前景展望
2
01
经络概述与基本概念
2024/1/28
3
经络定义及作用

针灸学课件:第一章 经络总论

针灸学课件:第一章 经络总论
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皮肤的部位。 是机体的卫外屏障,有保卫机体、抗御外邪
的作用。
第四节 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经络的作用: 联络内外,网络全身 通行气血,协调阴阳 抗御病邪,反映病症 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经络的临床应用
诊断方面 病变时,经络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信息的通路。 经络可作为辨别病位和证候,以及诊断某些疾病的 依据之一。
四、简便取穴法
列缺
风市
针灸学
绪言
针灸学的概念及内容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 础,运用针刺、艾灸及其他作用于腧穴的方 法,用以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包括以下三部分: 经络腧穴 刺灸方法 针灸治疗
砭,以石刺病
骨针、竹针、陶针、 铜针、铁针、金针、 银针
艾叶 艾条 艾灸
上篇 经络腧穴
第一章 经络总论
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 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
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 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
二、 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 志定出分寸,折量全身 各部的长度和宽度,用 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 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下合穴
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6个腧穴,称为“下合 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在其本经,而大肠、小肠 的下合穴同在胃经,三焦的下合穴在膀胱经。
四、俞穴、募穴
俞穴
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特定穴。 背俞穴全部分布于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 即后正中
线旁开1.5寸,其上下排列与脏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 背俞穴主要依据接近某脏腑的部位来命名,如肺俞、心
浅入深,经气渐盛; “经”穴多位于前臂、胫部,如水流变大畅通无阻,经气盛行;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江河水流汇合入海,经气充

最新【医学】经络总论 共(46页ppt课件

最新【医学】经络总论 共(46页ppt课件
阴,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手足三阴经为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 后。
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上肢外侧者为手三 阳经,下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手足三阳经 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侧), “太阳”在后。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通过经别、 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 合”关系。其分别络属于互为表里 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 相合的关系。
调节肢体运动,司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眼睑开合
脉会合
(三)、十五络脉
1、含义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 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 称为十五络脉 。
2、特点 沿经的分布性、广泛的分布性、表里的 相对性。
十五络脉
3、作用 十二经别络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 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统属全身络脉的作用。
(1)提供光学反馈,使激光器成为激光振荡器;(2)限模,使激光束具 有一定的能量空间分布及频谱结构。
在激光技术发展历史上,最早提出的是所谓平行平面腔。在光学上称
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又广泛采用各种各样 的光学谐振腔。
闭腔
光学谐振腔
稳定腔(共焦腔、其他…) 开腔 非稳腔
临界腔(平行平面腔、共心腔…) 气体波导管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 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 涵 蓄 十 二 经 气 血 ,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

治疗总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治疗总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 •
1.急则治标
2.缓则治本 3.标本同治
四、三因制宜
• 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 患者所处的季节(包括时辰)、地理环境和 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 1.因时制宜
• 2.因地制宜 • 3.因人制宜
针灸治疗作用
• 一、疏通经络
• 二、调和阴阳
• 三、扶正祛邪
一、穴位的选择
八脉交会穴及主治表
穴名 公 孙 内 关 后 溪 申 脉 足临泣 外 关 列 缺 照 海 主治 冲脉病证 阴维脉病证 督脉病证 阳蹻脉病证 带脉病证 阳维脉病证 任脉病证 阴蹻脉病证 相配合主治 心、胸、胃疾病
目内眦、颈项、耳、肩部 疾病 目锐眦、耳后、颊、颈、 肩部疾病 肺系、咽喉、胸膈疾病
五、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七、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六腑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 的下合穴依次分别为足三里、上巨虚、下 巨虚、阳陵泉、委中、委阳。 1、下合穴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合治 内腑”。 2、下合穴也可协助诊断。


八、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1、交会穴具有治疗会经脉疾病的特点。 2、历代文献对交会穴的记载略有不同, 但绝大部分内容出自《针灸甲乙经》。
神门 太白 太冲 太溪
络穴 列缺 内关
通里 公孙 蠡沟 大钟
经脉
原穴
络穴 偏历 外关
支正 丰隆 光明 飞扬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手少阳三焦经 阳池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腕骨 冲阳 丘墟 京骨
三、背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


1、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 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 排列相接近,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 变。 2、另外,背俞穴和募穴还可用于治疗与对应脏 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 3、临床上腑病多选其募穴,脏病多选其背俞穴。 4、临床上常常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 以发挥其协同作用,就是俞募配穴法,是前后配 穴法典型的实例。

经络各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经络各论-针灸学课件南京中医药大学

THANKS
感谢观看
络脉
是人体络结经行也像流水一样纵横交错的网络。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经脉大多循行于深部,而络脉循行于浅部 较多。
经筋
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03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经络与脏腑的联系
经络是脏腑的延伸
经络系统与脏腑紧密相连,是脏腑功 能的延伸和表达,通过经络可以调节 脏腑的功能。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 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 唇沟正中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 过上关穴处上行额颅部。
经络与脏腑相互影响
经络与脏腑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 系,脏腑的生理功能可以通过经络反 映出来,同时经络的通畅与否也会影 响脏腑的功能。
经络与脏腑的生理病理关系
经络与脏腑生理功能相互协调
经络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 理活动。
经络与脏腑病理变化相互影响
当脏腑发生病变时,经络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异常变化,同时 经络的异常也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通过点燃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刺激穴位,以达到温通经 络、散寒止痛的效果。
其他疗法
如拔罐、刮痧、放血等疗法, 通过刺激体表特定部位,调节 气血,治疗疾病。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规程,避免感染;同时根 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
05

经络腧穴各论-手六经穴--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ppt课件

经络腧穴各论-手六经穴--针灸学(南京中医药大学)ppt课件

;.
18
手阳明经常用穴定位
商阳: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手 三间:第2掌指关节后。
合谷:第1、2掌骨之间,约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
腕 阳溪:腕横纹桡侧,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拇指上翘)
前臂 偏历 阳溪与曲池 腕上3寸
手三里 连线上
肘下2寸
肘 曲池: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19
;.
20
上臂 臂臑: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7寸 (三角肌下端)
;.
12
手少阴经常用穴定位
腋 极泉:腋窝顶点,腋A搏动处(腋A内侧)
肘 少海:屈肘,肘横纹内侧端~肱骨内上髁连
线中点。
前臂 通里
腕横纹上1寸
阴郄 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 腕横纹上0.5寸
腕 神门
腕横纹上
;.
13
;.
14
;.
15
手少阴重点经穴主治表
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 极泉——心胸及局部病证;胁肋疼 痛、瘰疬
尺骨小头、尺骨鹰嘴、肱骨内上髁、肩胛冈、肩峰、冈下窝、冈上窝、 第一胸椎、第七颈椎、胸锁乳突肌、下颌角、目外眦、颧骨、耳屏等。 ❖ 本经主要循行于上肢外后侧,计19穴,重点穴:少泽、后溪、腕骨、支正、 天宗、颧髎、听宫。
;.
32
手太阳小肠经穴 少泽:小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上肢 后溪:第5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横纹头赤白肉际。 腕骨:第5掌骨基底部与钩骨之间。
❖ 太渊——避开桡动脉(分拨法)
❖ 手部——直刺0.3—1寸;合谷——孕妇忌(引起子宫收缩)
❖ 井穴-点刺出血或浅刺0.1寸;不宜疤痕灸,孕妇忌(刺激强)
❖ 胸部——向外斜刺或平刺(小于25度较安全)0.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寸,不可向内深刺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各论52页PPT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各论52页PPT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各论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枢·经脉》原文
词解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 合谷两骨—第1、第2掌骨
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 髃骨—音“隅”,指肩峰部
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 柱骨—第七颈椎
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 会上—大椎 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 挟口—挟口角 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中趾
足大趾(交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原文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 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 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颅额;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 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原文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 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 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 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 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后 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 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 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 指之内出其端。
词解 心系:心与各脏相连的组织 目系:目后与脑相连的组织。 其直者:意指主要的一支,
所在。
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 京骨:第5跖骨粗隆,又为穴名。
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
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
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
词解 核骨:第1跖骨基底部 踹:音“揣”,小腿肚,腓
长肌部 咽:兼指食管 舌本:舌根部
手少阴心经——经脉循行
体内联系脏腑 属心、络小肠;联系肺
联系器官 咽、目系
体表循行部分
起于心中→从肺部浅出腋下(极泉穴)→上肢内侧前缘→掌后豌豆骨部→ 入掌内(少府)→止于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多为有穴通路。 掌后锐骨:豌豆骨部
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循行
体内联系脏腑 属小肠、络心;联系胃
联系器官 咽、目、耳、鼻
体表循行部分
进入体内联系脏腑 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上肢外侧后缘→绕行肩胛部→缺盆→ 面颊→目外眦→耳 (听宫穴)
鼻→目内眦(经络腧穴各论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
体内联系脏腑 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
联系器官 肺系——气管、喉咙
体表循行部分
(体内联系脏腑分)肺系→起于侧胸上部(中府穴)→上肢内侧前缘→腕后 (列缺穴)→寸口(太渊穴)→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食指桡侧端(交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阴经脉——经脉循行
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际:边缘
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
体内联系脏腑 属大肠、络肺
联系器官 下齿、鼻
体表循行部分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上肢外侧前缘→肩(肩髃穴) →缺盆→颈部→下齿→左右交于人中→对侧鼻旁(迎香穴)
进入体内联系脏腑(肺、大肠)
续行交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
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眦,斜
络于颧。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
体内联系脏腑
属膀胱、络肾;联系脑
联系器官
目、耳
体表循行部分
入络脑
耳上角
进入体内联系脏腑
起于目内眦(睛明)→头顶→枕部→脊柱两侧→背腰臀部(旁开后正中线1.5寸)→向下贯臀
背腰部主干线外侧(旁开后正中线3寸)
→合腘窝(委中)→小腿后侧→外踝之后→小趾外侧端(至阴)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
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
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
体内联系脏腑
属胃、络脾
联系器官
鼻、目、口唇、乳
体表循行部分
起于鼻旁→鼻根→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中→环绕口唇→左右交会承浆
头角(头维)
进入体内联系脏腑
→下颌、耳前→颈→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寸)→腹(前正中线旁开2寸)→腹 股沟→下肢外侧前缘→膝下3寸(足三里)→足背→第2脚趾外侧端(厉兑)
足太阳膀胱经——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原文
词解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 交巅:与督脉交于巅顶
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 肩膊:肩胛区
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 膂:脊柱两旁的肌肉,即竖脊肌
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 髀枢:当股骨大转子部,环跳穴
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
足阳明胃经——《灵枢·经脉》原文词解
头角:额结节处 頞:鼻根 颐:口角后,下颌部 客主人: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 气街: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 胃口:胃下口,幽门口部 伏兔:股四头肌隆起处
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
体内联系脏腑 属脾、络胃;联系心
联系器官 咽、舌
体表循行部分
《灵枢·经脉》原文
词解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 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 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 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
踝: 臂骨:尺骨 肩解:肩后骨缝
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 目锐眦:目外眦
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
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
《灵枢·经脉》原文
词解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胃口:胃上口,贲门部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 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 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 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
肺系:气管,喉咙 腋下:胸部外上方 臑:音“闹”,前臂
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 心主:手厥阴心包经
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 上骨:桡骨
起于足大趾(隐白穴)→小腿内侧中间→内踝8寸交出行于小腿内侧前缘 →腹股沟内侧前缘→腹部、胸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 穴)
进入体内联系脏腑(交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原文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 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 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 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 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 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 胃别上膈,注心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