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练习(4)——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阅读(4)
课内外古诗对比阅读
(一)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西溪独泛》诗从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 分)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3分)
【答案】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的《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映照。
两处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二)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桅子花。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雨过山村》诗的一、二两句运用哪种手法?突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结合《雨过山村》诗句分析与《游山西村》内容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1.(1)运用以声写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等)的手法。
突出山村的宁静幽美。
2.两首诗都是描写的是农家生活,都写出乡村生活的宁静优美流露出对农人的赞美,自己喜爱这种宁静淳朴的乡村生活。
【诗歌翻译】
雨天晦明变化的天色引来几声鸡鸣声,溪流翠竹掩映着山村小路穿过斜板桥。
年轻媳妇和婆婆互相呼唤着去洗蚕种,农人忙碌让庭院中的栀子花无人欣赏。
(三)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2分)
《望岳》的“望”:;
《春望》的“望”:。
2.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诗句。
(任选一句)(2分)
(A)阴阳割.昏晓。
(B)城春草木深.。
选()赏析:。
【答案】1.《望岳》的“望”: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春望》的“望”:伤时、忧国、念家、悲己。
( 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选(A)赏析:“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选(B)赏析:“深”字写出了国都草木丛生,一片荒凉,让人从眼前的景象想到人民遭乱流离失所、国家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
【诗歌翻译】
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四)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②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
②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1.有人评价杜诗“于寻常处见深刻”。
你如何理解?请简述。
(2分)
2.“诗贵含蓄”,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均体现了这一点,但又各具特色,请比较分析。
(3分)
【答案】1.杜诗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
所写景物烟、水、月、沙均是常见之物,笔墨淡雅,看似寻常,但其中蕴含的主题却值得玩味,表现出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2.杜诗即景感怀抒情,含蓄委婉。
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第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抒怀:先由“近酒家”引出“商女”和“商女”之歌《后庭花》,过渡自然;再由《后庭花》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间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不问国事的腐朽生活,含蓄深沉。
刘诗怀古,蕴藉含蓄之美。
乌衣巷昔日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作者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三、四句,若作燕子他去,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诗歌翻译】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
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
(五)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两首诗都写到了“闻笛”,在写作的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2.《春夜闻笛》借“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作分析。
【答案】
1.相同:两首诗都写到了因为听到笛声引起的的情感变化(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不同:《春夜洛城闻笛》写到了笛子吹奏的具体曲调是《折柳曲》,并由此曲而引发的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分)《春夜闻笛》只写到听笛后迁客的感情变化,没有写具体的笛曲。
2.借“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思乡思归的情感(迁客士卒的乡愁)。
春天来了大雁北飞,而自己只能孤单在江南作客,以雁能北归来反衬自己不能归,更看见其思乡情感之浓烈。
【附译文】
在寒山吹着笛子呼唤春回大地,被谪迁的人彼此对望不禁泪湿衣。
晚上洞庭湖畔停宿的无数大雁,还没等到天亮就都急切地往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