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友的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交友的弊
反方观点
网络是虚拟的。

网络和现实有很大区别。

网络是虚拟的。

充满着骗局。

网络是虚拟的。

充满着罪恶。

从现实来看,网络交友引出的弊端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具体表现有三:
一、谎言林立。

网络是虚幻的,没有人也没有方法对网上的“个人资料”进行审核。

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没人知道坐在电脑前的是一条狗!想在谎言的世界寻找真实的情感无异是自欺欺人!
二、陷阱密布。

网络使沟通变得自由与便捷,也使行骗更难让人识别。

别有用心者打着交友的旗号图谋不轨,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低级趣味充斥。

网络是一个没有法律制约与道德规的自由世界,很多人在聊天时容易放纵自己,两性话题大行其道,低级趣味泛滥成灾,让人道德沦丧,而由它引发的道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网络交友到处都是坑蒙拐骗。

如果讲它有利的一面,不由得让我们想到《红楼梦》中贾瑞手里那面叫“风月宝鉴”的镜子;反照可以治病救人,正照贻害无穷。

网络交友就像这面镜子,“利”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弊”却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在人性的弱点面前,特别是在未成年人的幼稚面前,“利”总是销声匿迹,而“弊”往往“发扬光大”!所以网络交友弊大于利!
要到网上那个虚拟的世界去交朋友,那就是弊大于利了!朋友,是要相互了解,以诚相待的,在那虚拟世界里办得到么?在现实生活中,尚且存在“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问题,何况在虚拟世界呢?
一些人迷恋与网上交友而不能自拔,用网络聊天室来代替真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病态的“网络交友瘾,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还有网络上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会使你的一些个人信息外泄,很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反方答辩论据:
1、网络交友带来的人际关系障碍。

由电脑网络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主要表现为网络孤独症、人际信任危机和各种交际冲突。

网络孤独症与网络成瘾症非常类似,只是前者更多表现出生理和认识方面的障碍, 后者侧重于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网络成瘾症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障碍,网络孤独症患者则不一定表现出明显的生理障碍。

网络孤独症多发生在性格向者身上,其典型症状是:沉溺于网络,脱离现实,寡言少语,情绪抑郁,社交面狭窄,人际关系冷漠。

由于个体将注意力和个人兴趣专注于网络,不仅影响正常学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而且也不利于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

网络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人际信任危机也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网民的现实人际交往态度, 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聊天室等虚拟社区以匿名或化名方式进行的网络交往既无法规人们言论的真实性,甚至也公开承认或默许交往者的虚假言论。

一个五大三粗的男子汉可以起一个甜蜜动人的女性化昵称,扮演爱情天使。

正如一个老师所言:“网上交往只能把它看作游戏。

在网上与你谈情说爱的‘纯情少女’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光头老者。

”这种网络人际交往的虚幻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抱着游戏般的心态参与网上交际,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心不跳,对他人言行自然也是毫无信任感可言。

这种网上的人际信任危机可能迁移到他的现实人际交往中,导致现实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
进而影响与他人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2、网络交友带来的人格障碍。

网络人际交往还可能诱发各种人格障碍,比较突出的有攻击型人格障碍、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等。

网络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特点。

由于学生网民以为对自己的言行无须承当任何责任,他们往往在言语上非常直接坦率。

当一个人的某种行为习惯养成之后,可能转换成个人的人格特质。

学生在网络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攻击性言行特点,可能强化其人格特质中的攻击性因子,形成攻击性人格。

双重或多重人格是指在一个人身上表达出两种或多重人格, 在不同时间与地点交替出现。

由于虚拟社区和聊天室普遍采用化名式的“网名”,学生网民往往都有自己的虚拟身份,部分学生在网上交际时经常扮演与自己实际身份和性格特点相差十分悬殊甚至绝然相反的虚拟角色,有的学生还同时拥有多个分别代表着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的网名,男扮女、女扮男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一位 l7 岁的男学生在承受电视采访时曾公开承认自己曾经用18岁女孩的身份在虚拟社区生活了近3年时间,结识了很多网友。

最后他还不无遗憾地说,可惜以后不能再用这个网名了。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都经常面临网上网下判若两人或时而三时而四的多重角色差异和角色冲突。

当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达到一定程度或角色转换过频时, 就会出现心理危机,导致双重或多重人格障碍。

由于网络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上升时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以与网民个人心理素质因素的差异,因而网络也难免会给网民的心理健康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认为中学生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案例(一):
女学生网上交友,错把逃犯当大侠
市某大学99级法律自考班学生某,去年初在网上结识了一名叫大权的朋友。

不俗的谈吐很快赢得了某的好感,两人在网上交谈甚欢,大生想见恨晚之情,12月的一天大权突然出现在某面前,自称在家仗义出手把人打坏跑了出来,现在吃住没有着落。

看到衣着破旧、面容憔悴,与自己想象中的“白马王子”大相径庭,然而在潜意识里,她却觉得落魄的大权有着《神雕侠侣》中过的味道。

于是回学校向同学借了学生证,在学校招待所安排住了4天。

不仅帮其结算了住宿费,还拿钱助其继续逃亡。

然而幼稚的某并不知道,大权是一名因多次抢劫被公安机关辑拿的逃犯。

事隔不久,大权案发被捕,交代了他与女学生某的交往,今年4月2日某因涉嫌窝藏罪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被迫中断了学业。

案例(二):
2002年12月15日下午,小姐在某的不夜天聊天室上网时搭识了一位网名为“西风瘦马”的网友,两人谈得颇为投机,相约下午5点半在“新天地”碰头,并相互留下了手机。

第一次见面,“西风”先生就请小姐在“新天地”的露娜餐厅吃晚饭。

“西风”先生仪表堂堂,谈吐不凡,而且出手大方,给小姐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也使她慢慢放松了警惕。

饭后,“西风”又请小姐到时下流行的“星巴克”喝咖啡,小姐欣然应允。

尽管窗外刮着寒冷的风,但小姐的心里春意盎然。

“西风”带着小姐到了“星巴克”,点了两杯咖啡,并抢先买了单。

刚喝了几口,“西风”就提出要去洗手间,并将自己的包和手机交给小姐看管。

小姐在“露娜”已经喝了不少饮料,待“西风”从洗手间回来后,小姐便也起身“如厕”,
并很自然地请“西风”为自己看管一下皮包。

当小姐从洗手间回来时,只见座位上已经空无一人,“西风”和自己的皮包都已不知去向,起先小姐还以为是“西风”在和自己开玩笑,当发现自己的手机已经被关机时,才明白自己中了“西风”的圈套,皮包、数百元人民币和新买的手机全部被盗,而且,自己对“西风”的情况一无所
案例(三):
今年春节期间,的一名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寒假里因连续在网吧中度过20天,将家长给的600多元学费花得精光。

市的一名初三学生,在去年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竟然四次离家出走,家人每次都是在网吧里将其找回,为他操碎了心。

据孩子的父亲说,儿子出走的原因很简单,他一进网吧自己就控制不了自己,就是想玩游戏,最初不知不觉玩的时间长了,就在家门口的外边蜷缩一夜,后来,由于害怕回家受责备,干脆连家也不回了,多给老板些钱,吃住都在网吧。

库尔勒市一名17岁的高中男生被一位远在乌鲁木齐的28岁的女酒店员给“网”住了,随着俩人的网上感情不断升温,他的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他不仅每天和女友通,还两次背着父母去和女友会面。

他说他的许多同学都经常出入网吧,也都在网上谈情说爱。

的一位中学生则坦言,现在学生上网谈恋爱是一种时髦,是前卫的表现。

不光是男生,许多女生也上网找情人。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少男少女们热衷网恋,给一些居心不良的网友诈骗钱财和拐骗少女提供了可乘之机案例(四):
一少年为偷钱上网将奶奶砍死爷爷砍成重伤17岁少年小新(化名)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事后,小新投案自首。

两年前,小新开始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

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

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小新的妈妈让他照看家里的台球桌。

小新把看台球桌挣的钱拿去上网。

后来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小新就想到了偷。

今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

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

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

此时,爸爸月初给奶奶生活费时说的一番话浮现出来。

“爸爸说爷爷那儿有4000多块钱,当时听了也没太注意,后来就想去偷爷爷的钱。

6月15日中午我就去爷爷家,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就想用菜刀把奶奶砍伤了再翻。


睡梦中的奶奶倒在了血泊中,响声惊动了爷爷。

不顾一切的小新又将菜刀砍向了他。

爷爷受伤后逃出家门。

小新翻箱倒柜也没有找到那4000元钱,只在奶奶兜里找到了两元钱。

事后,小新的爷爷说,那是奶奶为子准备的早点钱。

小新捏着两元钱在村口的一个洞里躲了起来。

思来想去,还是投案自首了。

知。

小姐追悔莫与,恨自己怎么会如此轻易地相信一个认识不到三小时的“陌生人”。

案例(五)
看看发生在身边的事。

在今年第三期的《法制与文明》杂志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现在中国的少年犯罪中有一种新的的趋势,那就是网络犯罪。

并且网络犯罪的年龄段正在逐渐变小,据统计最小的网络罪犯只有13岁。

大多数的网络犯罪都是在其本人并不知道的情况下构成的。

当冰冷的手铐戴在他们双手上时,幼稚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经犯罪了。

” 在我们身边很多洋洋得意的“少年电脑黑客”却是一个个的法盲,当他们为自己的恶作剧手舞足蹈时,绝对没有想到,
他们已经触犯了神圣的法律。

有这样一则报道:中国省台县的一个中学生,受到其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哥哥的影响,学习计算机网络,并且飞快掌握了部分计算机网络的知识,使很多的原代码甚至FTP被他截取,这使他不但可以畅游各个合法的与不合法的,并且还可以随意更改的数据,于是他一次又一次与各个开着在他看来完全是“善意”的玩笑。

结果可想而知,在他打乱了正常的网络秩序之后,呼啸而来的警车也打乱了他的生活秩序。

警察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小男孩就是一个罪犯,他自己也后悔的说:“早知道是犯罪,我也不敢这么干呀!”这就是所谓的网络高手,他们甚至严格的规定了自己的作息时间,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完成作业,使他们所造成危害是沉迷游戏所无法相比拟的。

害人害己。

学生上网的弊
1、我们作为大学生,目前最重要的是完成学业,拥有充足的精力去完成第二天的学习与知识的吸收。

长时间的玩电脑,电脑发出的高频率辐射对眼睛视力有很大的害处。

作为大学生,我们理应有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保护能力,不应沉迷与网络交友
2、沉迷与网络交友使大学生们减少了很多学习知识的机会,缺少积极的掌握最新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3、聊天中荒废学业,浪费时间,一旦上瘾,后果不堪设想。

更严重的是有不少学生因为上网走上犯罪道路,最后遗憾终身
4、如果开电脑仅仅是网络聊天,时间过长,那就是浪费非常宝贵的时间啊。

经常守在电脑前,会造成孤僻的性格不合群。

脱离自己身边的真实的世界,缺少与身边的人的交流,对人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

长此以往下去,迷恋网络交友足以让你迷失方向,你不知道你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自己正在不知不觉的失去什么,知识沉迷在不同的境界里。

成绩急剧下降,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网络里。

5、有些网络朋友只是网络游戏上的好友,由这些网络朋友介绍的网络游戏使某些学生即使是在上课时也身在营心在汉。

只盼赶紧下课好打开电脑好好厮杀一番。

更有甚者为了玩电脑游戏花光了零花钱,于是挺而走险,敲诈同学甚至抢劫、从此踏上不归路.电脑游戏给我们带来的惨痛教训也不在少数,现在的电脑游戏众多,鱼龙混杂,某些电脑游戏粗制滥造,甚至含有反动,暴力、等不健康容、而中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自身的抵抗力、分辨力都不强、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甚至沉迷于这些不健康的电脑游戏而无法自拔。

如果现在就在网上流连忘返,荒废学业,你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吗?我方并不认为网络其存在的合理性。

网络交友的问题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是时下应该着重去解决的问题。

对于沉迷游戏不能自拔的现象,青少年网络犯罪上的日益猖厥。

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人生的变化期,也是一个危险期,对于外界社会充满好奇,对网络充满新鲜。

但却无法像成年人一样有选择地正确的面对网络。

网络中光怪陆离的世界,是陌生的,也是危险的。

有可能踏错一步就后悔终生。

试问在没有沉迷网络之前,哪一个是存心堕落的去上网呢?不要天真的以为自己的自制力超人一等,过分的自信就是骄傲,等到幡然醒悟,为时已晚。

人生永远没有重来的机会。

我们所能坚持的就是自律、自强,好好把握自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多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证明,大多数人为网所覆,不能自拔。

告别网络,只有把握现在,才能把握未来。

我们要向网络说不!
网络交往使虚拟社区的人们拉近了距离,而在虚拟中生存的人是否使现实中
的人际距离扩大了呢,因为你让时光留在了电脑前,必然少了和现实亲朋友好友沟通的机会。

茫茫网海交知己网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成熟的已婚男女在上网的过程中,产生网恋。

这难道说他们不成熟的吗?而是他们交友的目的不同罢了。

如果上网交流只是为了调节自己的情绪,放松心空,提高自己。

用谦虚和诚意与网友交流,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网恋悲剧发生。

网络交友的弊
一些人却认为不应该提倡网络交友,因为在他们看来在在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和暴力。

有人这样形容网络:“黄网泛滥,黑客猖獗;游戏耍赖,聊天下流”!更有人还编了一首打油诗:“上黄网害的人发晕,当黑客成了令狐冲;玩游戏玩的血上涌,谈网恋谈了个小老公”!这些话充分的表达了网阴暗的一面!某些人打着交友的旗号,征求“性伙伴”放松了道德规和自律意识!大谈特谈平常难已启口的两性话题。

我认为网络好与不好,因人而异,而且,在不同人的手里,网络扮演了不一样的角色。

要正确对待就是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

网上交友的行为本身没有错,网络在传播好东西的时候,难免会夹杂坏东西,如果对广大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缺乏主流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的引导,就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和理想价值观而误入歧途,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

网络交友的坏处:
1、使自控能力差的人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工作、生活。

2、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暴力等。

因为中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不良容而走上犯罪道路。

3、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眼睛长期处于紧状态容易造成近视。

4、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人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

5、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

6、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7、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