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二2019-2020学年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宁德市高二2019-2020学年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6题;共52分)
1. (2分) (2018高三上·怀化期中) 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 柴草是目前主要的新能源
B . 用汽油清洗衣物上的油渍利用了乳化原理
C . 加碘食盐中加入了I2
D . 食醋可用于清洗热水瓶中的水垢
2. (2分) 1869年,俄国化学家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A . 道尔顿
B . 拉瓦锡
C . 门捷列夫
D . 阿伏伽德罗
3. (2分) (2016高二下·澄城期中) 某气态烃0.5mol恰好与1molHCl加成,1mol生成物又可与6mol Cl2发生取代反应.则此烃可能是()
A . C2H2
B . CH2=CHCH=CH2
C . CH≡C﹣CH3
D . CH≡C﹣CH2﹣CH3
4. (2分)(2015·福建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醇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
B .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C . 淀粉、蛋白质、葡萄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 . 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5. (2分) (2016高一上·江西期中)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分子总数为N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 . 在常温常压下,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
C . 常温常压下,22.4L氯气与足量金属钠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 . 常温常压下,46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6. (2分)(2018·新余模拟) 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乙酸与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又均可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
B . 乙烯、氯乙烯、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 分馏、干馏都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D . 纤维素、聚乙烯、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7. (2分) (2019高二下·扬州期末)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用乙醇作萃取剂萃取溴水中的溴
B . 用燃烧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 . 用焰色反应鉴别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
D . 用加热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
8. (2分) (2019高二下·慈溪期中) 聚碳酸酯高分子材料PC的透光率好,可制作车、船、飞机的挡风玻璃,以及眼镜镜片、光盘、唱片等,其合成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合成PC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B . W是甲醇
C . 和互为同系物
D .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吸收峰
9. (2分)常温下,用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 20.00mL0.1000 mol·L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点①所示溶液中:
B . 点②所示溶液中:
C . 点③所示溶液中:
D .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10. (2分) (2016高二下·济南期末)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
A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的亚硫酸钡是难溶解入水的
沉淀
B将SO2通入滴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
C常温下铜片插入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常温下铜硝酸一定产生NO2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HCO3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原来含有氢氧化钡
A . A
B . B
C . C
D . D
11. (2分)某有机物的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是C14H10O9
B . 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 . 与稀硫酸共热时可生成两种有机物
D . 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1mol该有机物能消耗8 mol NaOH
12. (2分)以2﹣溴丙烷为原料制取1,2﹣丙二醇,需要经过的反应是()
A . 加成﹣消去一取代
B . 取代一消去﹣加成
C . 消去﹣取代一加成
D . 消去﹣加成﹣取代
13. (2分) (2020高一上·新宁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 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 . 蒸馏操作时,应使冷凝管中的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C .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 称量NaOH固体时,将NaOH固体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的小烧杯中并盖上玻璃片
14. (2分) (2017高二上·怀柔期末)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同一原子或基团的化学性质出现差异.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 . 苯酚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 . 甲烷不能使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甲苯能使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 苯与硝酸在50﹣60℃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30℃就能发生取代反应
D . 苯能发生加成反应,环己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15. (2分) (2019高二下·温州期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烷和乙烯都能用来制取氯乙烷,且反应类型相同
B . 相同物质的量的乙炔与苯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同
C . 除去甲烷的乙烯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D . 甲苯和乙苯都是苯的同系物
16. (2分) (2016高二下·龙海期末) 乙醇分子中不同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的键不正确的是()
A . 在Cu催化作用下和O2反应时键①⑤断裂
B . 和氢溴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C .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D . 和浓硫酸加热到170℃,键②⑤断裂
17. (2分)从结构上看,酚和醇最特征的区别是()
A . 酚的分子中有苯基,而醇的分子中只是烷烃基
B . 酚的分子中至少有6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而醇分子中的碳原子一般不在同一平面上
C . 酚的分子中只含有1个羟基,而醇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
D . 酚是羟基跟苯环上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而醇是羟基跟烷烃基或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18. (2分) (2018高一下·蚌埠期末)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将乙烯分别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均褪色二者反应类型相同
B对于密闭烧瓶中的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
应:2NO2 N2O4,将密闭烧瓶浸入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加热该化学平衡可
向正向移动
C某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一定是葡萄
糖溶液
D甲烷和氯气混合气体充入大试管中,倒立在
水槽里,置于光亮处,过一段时间后,将试管
从水槽中取出,向其中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甲烷和氯气反应产
物中有氯化氢
A . A
B . B
C . C
D . D
19. (2分) (2016高二上·腾冲期中) 能够快速、微量、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
A . 质谱
B . 红外光谱
C . 核磁共振氢谱
D . 元素分析
20. (2分)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 醋酸溶解水垢:CH3COOH+CaCO3=CH3COO-+H2O+CO2
B . 在NH4Fe(SO4)2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溶液:2Fe3++3SO42-+3Ba2++6OH-=3BaSO4↓+2Fe(OH)3↓
C .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H++OH-=H2O
D . B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NH4HSO4溶液: Ba2++2OH-+NH4++H++SO42-=BaSO4+NH3·H2O+H2O
21. (2分)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①NaHSO4②Ca(H2PO4)2③Si ④Al2(SO4)3⑤,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耗碱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正确的是()
A . ②⑤④③①
B . ④②⑤③①
C . ④②③⑤①
D . ④⑤②③①
22. (2分)在一种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Fe3+、NO3-、Cl-、I-中的一种或几种离子,向溶液中加入溴水,溴单质被还原,由此可推断溶液中
A . 一定含有I-,不含有Cl-
B . 可能含有Cl-、NO3-和I-
C . 可能含有NO3-
D . 一定不含有Fe3+
23. (2分) (2017高二上·宜昌开学考) 分子式为C4H8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 7种
B . 8种
C . 9种
D . 10种
24. (2分)(2020·天津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泥中含有等金属
B . 通入足量水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C . 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D . 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
25. (2分) (2018高二下·岐山期末) 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温度计的装置示意图,其中所做实验与装置不相符的是:()
序号A B C D
装置
实验乙烯的制取石油的分馏银镜反应苯的硝化
A . A
B . B
C . C
D . D
26. (2分)六氯丙烷(C3H2Cl6的同分异构体有()
A . 2种
B . 3种
C . 4种
D . 5种
二、填空题 (共2题;共18分)
27. (12分)
(1)根据结构对有机物进行分类,有助于对其性质的掌握。

① 有机物苯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芳香烃
b.烯烃
c.炔烃
② 下列有机物属于酚类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③ 纤维素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2)柴胡红景天中的活性成分之一是鞣花酸(结构式如右图)。

①鞣花酸的分子式为________;
②鞣花酸分子中含氧官能团为________和________(写名称);
③1mol鞣花酸最多可与________mol Br2发生取代反应;
1mol鞣花酸最多可与含________mol NaOH的溶液发生反应.
(3)莽草酸是一种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鞣酸存在于苹果、生石榴等植物中.
①区别两种酸的方法是________。

莽草酸与溴水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

②等物质的量的两种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③鞣酸的核磁共振氢谱图(H核磁共振谱图)上有________个吸收峰。

28. (6分)(加试题)M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是牙科粘合剂,X是高分子金属离子螯合剂,以下是两种物质的合成路线:
已知:I.A为烯烃,C属于环氧类物质,G分子中只有1种氢原子
II.
III.
IV.R1CHO+R2NH2 R1CH=NH2+H2O
(1)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C→D的可采用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和氯原子
B.J可与Na2CO3溶液反应,1 mol J与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mol Br2
C.在一定条件下,F可以发生缩聚反应
D.X可发生加成、氧化和消去反应
(3)Q+Y→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请设计以甲苯和A作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________。

(5)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K的同分异构体:________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含有五元碳环,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
③结构中无-C=C-OH和-O-O-
三、推断题 (共2题;共12分)
29. (4分) (2015高二下·龙海期中) 某烃A,相对分子质量为14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0.857.A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不与氢原子直接相连.A在一定条件下氧化只生成G,G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已知:
试写出:
(1) A的分子式________.
(2)化合物A和G的结构简式:A________,G________.
(3)与G同类的同分异构体(含G)可能有________种.
30. (8分) (2019高二下·遵化期末) 高分子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如图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G的流程。

已知:①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A物质为烃,则A的名称为________,物质E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由C生成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由B生成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4) 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5) M是D的同分异构体,M满足以下条件:苯环上取代基的数目不少于两个,且能够与NaHCO3反应放出CO2 ,共有________种。

其中核磁共振H谱为4组峰,其峰面积比为6:2:1:1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6)根据题中信息和有关知识,以2-丙醇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写出合成路线 ________。

四、实验题 (共1题;共7分)
31. (7分)
(1)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加热分解等。

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①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

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
微粒。

②提取碘水中的碘,用________方法。

③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④淡化食盐水,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

⑤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________的方法
(2)①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

(3)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6题;共5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二、填空题 (共2题;共18分) 27-1、
27-2、
27-3、
28-1、
28-2、
28-3、
28-4、
28-5、
三、推断题 (共2题;共12分) 29-1、
29-2、
29-3、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四、实验题 (共1题;共7分)
31-1、
31-2、
3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