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心肌酶谱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倪文刚;唐萍;黄永
【摘要】窒息(asphyxia)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占活产数的5%~10%,病死率占活产新生儿死亡的30%左右。
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衰竭,乳酸积聚,可致细胞内酸中毒和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受损,钙离子内流、氧自由基大量生成,损伤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致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破坏,可导致脑、心、肝、肾等多个器官损害。
本文主要探讨心肌酶谱的检测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报道如下。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9(035)003
【总页数】1页(P206-206)
【作者】倪文刚;唐萍;黄永
【作者单位】成都市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5530;成都市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5530;成都市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成都,6155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12
窒息(asphyxia)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其发生率占活产数的5%~10%,病死率占活产新生儿死亡的30%左右。
缺氧时细胞能量代谢衰竭,乳酸积聚,可致细胞内酸中毒和细胞膜离子泵功能受损,钙离子内流、氧自由基大量生成,损伤细胞膜、蛋白质和核酸,致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破坏,可
导致脑、心、肝、肾等多个器官损害[1]。
本文主要探讨心肌酶谱的检测在新生儿
窒息的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报道如下。
1.1 病例选择: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足月窒息(窒息临床诊断及分型按《实用儿科学》和《实用新生儿学》的标准。
Apgar评分:1分钟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2]新生儿共65例,其中男32例,女33例;出生时体重
2.0~
3.8 kg;轻度窒息35例,重度窒息30例。
选择同期足月正常新生儿4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20例;出生时体重2.5~3.9 kg。
两组性别、出生时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gt;0.05)。
1.2 心肌酶测定:出生后24 h内采血,磷酸肌酸激酶(CK)正常值26~140 U·L-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值0~24 U·L-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正常值0~40 U·L-1;乳酸脱氢酶(LDH-L)正常值109~245 U·L-1;α-羟丁酸脱
氢酶(α-HBDH)正常值72~182 U·L-1。
仪器:日立7180E全自动生化仪,转速1 200 r·min-1;试剂供应:迈克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u检验。
窒息(轻度、重度)组新生儿心肌酶谱检测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lt;0.01);心肌酶谱水平与窒息程度亦显著相关(Plt;0.01)。
详见表1。
心肌酶谱值升高是由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代谢产物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ATP减少,使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
透性改变,使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导致血清心肌酶谱的活性升高[3]。
目前临床上常用血清AST、LDH-L、CK、CK-MB、α-HBDH作为缺氧缺血性心
肌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其中AST及LDH-L在体内分布较广泛,特异性较差,以肾、骨骼肌含量较多。
CK以骨骼肌含量丰富,其次是心肌和脑组织,而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胞浆内,心肌以外组织含量甚低,是一种心肌特异性酶。
α-HBDH是酮体氧化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酶,主要存在于脑、心肌中,该酶升高
提示脑、心肌的损害,特别是α-HBDH升高gt;LDH-L升高时提示心脑损害明显。
本组患儿临床表现为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低钝、心律不齐。
心肌酶谱测得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lt;0.01),窒息程度越重,心肌酶谱增高愈明显(Plt;0.01),特别
是CK-MB最有意义,CK-MB在心肌酶谱中最能代表心肌受损。
因此,心肌酶谱
及其同工酶活性测定可作为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
同时可作为反映新生儿窒息严重程度的指标,用于疗效观察,及时采取相应治疗以
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关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0-406.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等.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