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法测定白术及其炮制品中苍术酮等四种有效成分含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PLC法测定白术及其炮制品中苍术酮等四种有效成分含量孟永海;孟祥瑛;张振朋;刘晓冰;翟春梅
【摘要】目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及其炮制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进行含量测定,并比较炮制对白术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影响,阐明炮制机制.方法:使用Kromasil C18-5μm(Φ4.6×150mm)色谱柱,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1,由峰面积求得白术及几种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白术生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含量分别为0.375、0.334、0.578、1.36mg·g-1,白术炒黄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含量分别为0.409、
0.297、0.675、0.694mg·g-1,白术炒焦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含量分别为0.315、0.134、0.177、0.283mg·g-1,白术麸炒品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含量分别为0.434、0.300、0.344、0.337mg·g-1.结论:经过炒黄和麸炒白术内酯Ⅰ、Ⅲ含量略升高,苍术酮含量降低;炒焦白术各成分含量均降低,苍术酮的变化幅度最大,提示与苍术酮结构不稳定易分解有关.
【期刊名称】《化学工程师》
【年(卷),期】2019(033)008
【总页数】3页(P24-26)
【关键词】白术;炮制;白术;内酯;苍术酮
【作者】孟永海;孟祥瑛;张振朋;刘晓冰;翟春梅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7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为菊科苍术属植物白术的根茎。

近年来文献报道白术具有调节肠胃功能[1]、提高机体免疫力[2]、治疗和改善某些精神系统疾病[3]、治疗脾虚气虚不思饮食[4]、抗肿瘤[5]、抗炎[6]、抗氧化[7]等作用。

对于白术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有文献报道使用GC或HPLC法测定,但没有同时测定生品和几种炮制品中苍术酮等指标性有效成分的含量。

本文通过比较白术生品在炮制前后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含量变化,来阐释炮制对白术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白术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应用提供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1.1 试剂与仪器
白术内酯Ⅰ(批号MUST-16032201,纯度99.99%)、白术内酯Ⅱ(批号MUST-16032202,纯度99.99%)白术内酯Ⅲ(批号MUST-16032203)和苍术酮(批号MUST-17050305,纯度99.40%)均购买于成都曼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色谱甲醇(Fisher公司),色谱乙腈(Fisher公司),水(实验室自制二次重蒸水)。

Waters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Kromasil C18-5μm (Φ4.6×150mm)色谱柱(瑞典Kromasil公司);AL 204电子天平(美国METTLER TOLEDO公司);KQ-5200DB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1.2 炮制品的制备
炒黄:取500g大小均匀的白术生品,中火,置于热锅中不断翻炒至微黄,放凉备
用。

炒焦:取500g大小均匀的白术生品,大火炒至表面棕黄,断面颜色加深,放凉备用。

麸炒:中火加热,先放入100g麸皮炒至起烟,加入500g生白术不断翻炒至颜色焦黄,放凉备用。

白术生品、炒黄白术、炒焦白术、麸炒白术均粉碎后过60目筛备用。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Kromasil 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

洗脱梯度:0~10 min(乙腈)=58%,10~25min(乙腈)=58%~95%,25~30min(乙腈)=58%。

流速:1.0mL·min-1。

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Ⅲ和苍术酮采用220nm检测,白术内酯Ⅱ采用275nm检测。

柱温:30℃。

进样量:10μL。

220nm波长液相图见图1,275nm波长液相图见图2,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在此条件下分离度良好。

图1 220nm波长液相图Fig.1 220 nm wavelength liquid phase diagram
图2 275nm波长液相图(3-白术内酯Ⅱ)Fig.2 275nm wavelength liquid phase diagram(3-atractylenolide II)
2.2 溶液的制备
2.2.1 供试品溶液制备将白术生品及各炮制品粉碎后过60目筛,50℃恒重后精密称定1.0g,置于50mL锥形瓶中,精密量取色谱甲醇25mL加入锥形瓶中,微微振摇,称定质量,超声60min,待至溶液冷却后,加色谱甲醇补足溶液已挥发的量,摇匀后离心(12000r·min-1,10min),取上清液用0.22μm 的微孔滤膜过滤。

2.2.2 对照品溶液制备精密称取白术内酯Ⅰ标准品4.86mg、白术内酯Ⅱ标准品
4.42mg、白术内酯Ⅲ标准品4.47mg和苍术酮标准品
5.13mg,分别用色谱甲醇
稀释成0.972,0.884,0.894 和1.03mg·mL-1的对照品储备液,精密吸取各对
照品储备液加色谱甲醇稀释成 0.0972,0.0884,0.0894 和0.103mg·mL-1的标准溶液,精密吸取并加入色谱甲醇稀释成2.43,1.46,0.486,0.243;2.21,
1.33,0.442,0.221;
2.24,1.34,0.447,0.224;25.7,15.4,5.13,
2.57μg·mL-1。

以上系列标准溶液,于4℃保存,备用。

2.3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各浓度对照品系列储备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以峰面积(A)为纵坐标,各组分质量浓度(μg·mL-1)为横坐标作线性回归。

结果表明,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定量限、r2见表1。

表1 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标准曲线、定量限、r2Tab.1 Standard curves,quantitative limits and r2of atractylenolide I,II,III and atractylone?
2.4 精密度考察
取混合的对照溶液,在“2.1”项下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次,计算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峰面积的RSD%,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取同批样品6份,按“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计算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含量的RSD%在3.5%~9.8%,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 稳定性实验
取供试品溶液,放置在室温环境里,在第0、2、4、6、8、12和24h分别进样分析,计算不同时间测得的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峰面积与0h峰面积的RE%见表2。

表2 白术生品、炒黄、炒焦样品24h内峰面积RE%Tab.2 RE%of the peak area of raw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fried yellow and fried coke samples within 24h?
表2结果表明,供试溶液在室温的条件下放置24h内稳定。

2.6 加样回收率实验
取已知含量的白术药材,粉碎并过60目筛,精密称取药粉1g,共6份,分别置于50mL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3、6、9mL,精密量取色谱甲醇至25mL按照“2.2.1”方法制备供试品,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进行分析,计算回收率在87.4%~98.2%。

2.7 样品含量测定
取白术及各炮制品细粉每种3份,按照“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分析,用峰面积外标法计算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的含量。

表3 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的含量Tab.3 Contents ofatractylenolide I,II,III and Atractylone?
3 结论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术及其炮制品中的指标性成分进行测定,该方法分离效率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使用甲醇超声提取,耗时少且提取效率良好。

白术经过炒黄,苍术酮含量降低,白术内酯Ⅰ、Ⅲ含量略增加,提示可能由苍术酮经一系列转化而来。

白术经过炒焦,各组分含量均降低,可能炒制时间过久,几种成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解。

麸炒白术中苍术酮减少较明显,对于中药理论中“减酮降燥”有一定意义。

中药饮片质量各不相同,本实验采用的只是白术内酯Ⅰ、Ⅱ、Ⅲ和苍术酮4种指标性成分,经过炮制,几种成分变化有所差异,而白术的其它有效成分的检测,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之一,这对白术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均可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王晶,张世洋,盛永成,等.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
刊,2018,12(36):2854-2858.
[2]曾慧玉.白术不同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0(11):177-178.
[3]赵玉娇,高耀,周玉枝,等.白术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7,48(21):4546-4551.
[4]彭腾,李鸿翔,邓,等.白术内酯类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2,23(39):3732-3734.
[5]陆家佳.白术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及对五种肿瘤细胞抑制活性研究[J].海峡药学,2016,28(6):28-31.
[6]赵桂芝,蒲锦宝,周洁,等.白术醇提物的抗炎镇痛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33(12):1507-1512.
[7]曹清华,杜莹,韦万丽,等.白术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4):228-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