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上教材辅导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五年上教材辅导讲稿
一、本册教材的两个变化: 1.单元数量的变化:
第五册到第八册(中年段)每册都有12个单元,本册教材共有10个单元。
2. 关于体例的变化
●“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
(拓展阅读)
●有三个单元的“语文天地”增设综合活动。
(3、5、10单元)二、生字新词
的学习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字140个,写字240个。
字词教学仍要引起老师的重视。
但在教
学思路上教师要进行转变: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自学可以放在课前预习、写摘录笔记时进行,如果班级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能力方面还
差一些,教师也可以在课上进行,但要尽快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的
效果,教师要在课堂检测。
在这里强调一点:“语文天地”中的“日积月累”列出的词语中,下面加线的是要求会写的词语,而这些词语并不一定都是写字表中的词语,希望老师
注意训练,这些词语也会作为今后测试的内容。
②重点解决好错别字、病句的问题。
第一单元“金钥匙”明确提出习作错别字率降到1%的要求,应该使所有的学生明确这一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建议教师
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写一写,写的数量不求多,但要有针对性。
同时,培养学生
养成自检、互检的习惯。
对带有普遍性的错字病句,教师要集中指导。
教材在75页的金
钥匙中,也介绍了注意错别字、病句的方法。
就是针对存在的错误学习。
确保学生独立识字学词的时间,做好检查验收;对易错字音、字形有重点地强调;
同时建议学生带字典或词典进课堂,培养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或者同学
间有争议的字词查字典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能力。
现在各
种参考资料很多,里面对字义、词义的解释都非常清楚,所以,这些参考资料在给学生带
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在下降,所以提倡让字典回归课堂。
三、关于阅读
1. 发散思维的练习
从第二单元开始,逐步训练学生多角度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将“是什么”可
以发散为“不是什么”“属于什么”等。
“怎么样”可以发散为“可能是怎么样”“如果
条件变了会怎么样”“不可能是怎样的”等。
“为什么”可以发散为“为什么不”。
在这里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
▲可以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问,如:《天马》一课,可以针对“天马”作为中国旅
游的标志这一主要内容提问:“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可以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提问,如:《成吉思汗和鹰》一课,可以针对主要人物成吉
思汗进行提问:“成吉思汗犯了怎样的错误?他是如何对待错误的?”
▲可以针对写法提问,如:《献你一束鲜花》一课,可以提问:文中为什么运用插叙
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可以针对词语提问,如《生死攸关的烛光》一课,
可以提问,为什么说烛光是生死攸关的烛光??? 在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
哪些问题提得好,逐渐使学生能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提问。
切忌一点:不要让学生的提问
流于形式,让课堂研究的问题又回归教师备课的原点。
这样容易挫伤学生思考问题、提出
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影响阅读质量。
2. 写提纲笔记
第九册教材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要求写简单的提纲笔记。
只到段不到层,也可以抓住
主要段落去写。
第五单元指导
五年级语文期初教材辅导提纲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写比较详细的提纲,即把课文分几个大的部分,每一部分再分几个要点去整理。
教师
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细分自然段内的层次。
第七单元68页的金钥匙中,
又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画情节曲线的办法理清课文脉络。
画情节曲线适用于记叙文
写完提纲笔记,一定要组织学生照着笔记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
借助写提纲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
3. 学习浏览
本册教材对学法的指导主要有:
①线式、面式阅读;把手指放在书页中间不停地向下移动,眼睛扫描指尖左右的文字。
(第二单元第21页)②使用目录查找资料:在目录中勾画出感兴趣或自己认为应
该重点阅读的章节。
(第三单元第32页)
③跳跃式阅读:忽略次要部分,如跳过引文、推理过程、具体实例、特别难懂的部分等,直取核心内容。
(第六单元第62页) 4. 学习古文
明确学习古文的要求:重在积累,注重读诵、整体感悟、不搞一对一直译。
重点词语、古今词义演变大的词语,学生可以通过翻查工具书理解,也可以由教师直接讲解。
四、关于习作
本学期习作教学要点:
●通过“日积月累”中的“抄一抄、写一写”的练习,学习有条理、具体、生动地表达;
●在学习“有条有理、有声有色、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的标准修改习作的基础上,学习用“有详有略、有情有意”的标准修改习作。
●学习写集体活动计划、个人单元小结,制作集体活动佳作选。
五、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根据对方的发言及态度调整自己的看法和发言。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应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进行安排。
第二部分:教学进度
五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
周次12345678910111213141516时间9.1�C9.3 9.6�C9.10 9.13�C9.17 9.20�C9.24 9.27�C10.1 10.4�C10.8 内容天马――古诗二首(1)古诗二首(1)――语文天地雅鲁藏布大峡谷――红树林语文天地――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唯一的听众――语文天地唱脸谱
备注 10.11�C10.15 我喜欢――语文天地 10.18�C10.22 生命与水――古诗二首10.25�C10.29 一个苹果――他发明了什么 11.1�C11.5 11.8�C11.12 寓言二则――语文天地迟到――我们的错误 11.15�C11.19 语文天地――“诺曼底”号遇难记11.22�C11.26 生死攸关的烛光――语文天地 11.29�C12.3 12.6�C12.10 献一束花――微笑语文天地――只有一个地球 12.13�C12.17 鸟儿侦察报告――绿色千岛湖171819
第一单元马
※学习策略指导:P2金钥匙:写简单的提纲(只到段不到层)。
《天马》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感知天马的艺术价值,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的艺术想象力。
关于这篇文章: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天马的名称,冶炼铸造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让学生对天马初步了解。
课后,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有关马的艺术品、绘画、邮票、雕塑、音乐等资料,为后面的“初显身手“做准备。
●探究:为什么以“天马”作为
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1、艺术成就。
造形、构思(体现中国特色,保持平衡)
2、象征意义。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适时结合P2思考2的句子的加点词,让学生理解怎样说话叫
“严密”。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娶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
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这篇课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虽然说皇帝迎取的工艺品一
定会很珍贵,但因为缺少史料记载,所以用“我们不敢肯定”“在当时”这些词语。
引导
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的严密。
★拓展:小练笔。
选一件自已喜欢的工艺品,仔细观察,模仿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1、教学生写提纲笔记。
(可在第一课时进行)☆2、了
解文章怎样说话叫“严密”。
《古诗二首》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总体要求: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诗意,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教学时,
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诗都是咏物言志,借“马”抒发自已的情怀。
《巩乃斯的马》
教学重点: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的描写,体会马的精神作者对马的赞美。
●探究:“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
这句话中“最壮阔”体现在哪里?
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
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淋漓尽致等。
另外,本课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引导学生结合修辞方法的运用,想
象马群奔跑的壮阔气势。
)
★拓展:出示《巩乃斯的马》全文阅读,让学生对文章有个完整的了解。
☆1、
本课段落划分清楚,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写提纲笔记。
☆2、紧紧抓住“读”。
可采用齐读与个人读穿插的形式进行。
比如:在描写马群汇聚、奔跑时,为了烘托气氛,可以采用齐读,马群消失可以采用个人读。
第二单元奇观
本单元主题为“奇观”有三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旨在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
细心观察家乡的事物,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习策略指导:
1、继续学写简单提纲(P12金钥匙)。
这次学写提纲较第一单元有了新的指导----针对主要部分写提纲,提纲应简洁、明确。
2、学习古文的方法(P14金钥匙)。
大声读,读熟。
最好背下来。
3、学习浏
览课文(P21金钥匙)。
4、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2.20�C12.24 语文天地 12.27�C12.31 复习 1.3�C1.7 复习第三部分:教学建议
《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探究: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体会到的?(抓住重点词句
体会大峡谷的神奇、壮丽。
第3自然段中引用了“大折弯”的传说。
引用的作用在教学中
要提到。
基本位置---拐的突兀---赋予其美好、神奇的色彩)★拓展:搜集一些关
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摘抄优美的句段。
☆1、写2-5自然段提纲(提示学生写明段号和段落大意)教师要进行指导。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引导学生多角度提问,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浙江潮》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阅读领会文章结构特点,体会文中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浙江潮”指的是钱塘江的潮水,因钱塘江入海口在浙江,所以叫“浙江之潮”。
《浙江之潮》是古文。
可按照“金钥匙”提示的方法学习,以朗读、诵读、背诵为主。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应突出整体感知,不用陷入一对一的直译。
《观潮》
●探究:为什么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抓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
象去理解,感受大潮的色、形、声、势)
☆针对主要部分练写提纲,可以采用表格形式。
《红树林》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能继续引导学生独立应用提纲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体会红树林默默奉献
造福人类的精神。
2、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探究: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红树林的?你喜欢海南岛的红树林吗?(远观、近赏、繁殖。
精神---比作有奉献精神的卫士,交待借物喻人的写法)
★拓展:小练笔。
模仿《红树林》写一种植物,写出它的特点。
☆1、练习写提纲。
通过提纲理解文章脉络,把握红树林的特点。
☆2、多角度提出问题,进行发散
思维训练。
第三单元变化
本单元的主题是“变化”,围绕这一主题,教材编排了《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和《唯一的听众》两篇文章,描述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变化。
※学习策略指导:学习浏览---搜集资料。
可使用目录,在目录中勾画感兴趣或认为
应重点阅读的章节。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昨天、超出、只不过、奇迹般”等重点词语,品味语言,
训练学生的语感和其他语文能力。
●探究:诗中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村庄环境
的变化人们生活的变化)
在学生表述变化中,要让学生知道:表现变化必须与过去做对比,为本单元写作打好
基础。
★拓展:本单元综合活动的“看一看”、“找一找”,让学生发现自已或自
已周围的变化。
☆1、教学金钥匙----利用目录查找资料,让学生学会提炼信息,写
出提纲,按提纲陈述。
☆2、有感情朗读诗歌,读出改革开放带来的可喜变化。
《唯一的听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听众”形象与心理的评析与探究。
培养学生关爱品质,使他
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忍耐,让自已的心灵多些善意。
●探究:结合本单元主题“变化”,找一找本课叙述的变化主要有几个方面?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变化?
(“我”拉小提琴水平变化。
父亲、妹妹对“我”拉琴反应的变化。
“我”的自信心
的变化)在谈变化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文中的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来理解。
☆这篇课文在表现手法、人物刻画、语言等各方面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但由于教学
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建议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将自已的问题做好标注,然后再小组
内解决简单的问题。
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这样更有利于教学。
第四单元韵味
本单元从成熟的美、乐观的人生态度、语言美等几个角度安排了《唱脸谱》和《我喜欢》两篇主题课文。
※学习习惯培养:每单元进行小结,对自已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唱脸谱》(京剧)
京剧被世人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中之国粹”。
教学本课时,可
让学生搜集课文中涉及的人物京剧脸谱的相关资料。
对京剧、花脸、四击头、亮相、鸳鸯
瓦等必需知识,也应在适时进行介绍。
同时,将这段京剧带入课堂,让学生在听中感觉京
剧的韵味。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关于脸谱的基本知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探究:
你了解了关于脸谱的哪些知识?每一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拓展:介绍学生搜集的
有关京剧、京剧脸谱的资料,开阔学生视野。
☆利用多种形式地读,同时辅助以原唱。
《我喜欢》(散文)
教学本课,教师要首先明确“我喜欢”这篇散文的抒情线索。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感受。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发自已喜欢的情怀的?
(四季不同的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花、读信、看书)。
在交流中,让学生发
现每段以“我喜欢”开头,这样体现了整篇课文的结构美。
★拓展:1、仿写。
从“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怎样喜欢”几点去写。
2、出示《我喜欢》全文阅读。
☆多读。
边读边想象,感受文中的画面之美、结构美、音乐美。
第五单元水
在本单元教材编排了《生命与水》《古诗二首》和《一个苹果》三篇课文。
※学习策略指导:1、写较详细的提纲(P44金钥匙)。
2、什么是有详有略(P48金钥匙)。
3、学习写集体活动计划(P53金钥匙)。
《生命与水》
这篇课文体裁是说明文。
教学说明文要让学生清楚文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更重要的是了解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另外,本课中出现了百分数,由于学生没有学过百分数,教师要对70%、90%、20%的意思进行讲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水和人类的密切关系,理解“水就是生命”的含义。
●探究:课文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水就是生命?你是怎样理解生命与水的关系?★拓展:以“珍惜水资源”为主题制作一份手抄报,或写一篇短文。
☆写详细的提纲。
提纲可以用图表,也可以用语句陈述,形式见P44。
《一个苹果》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搜集“上甘岭战役”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的高尚品格。
●探究:抓住重点语句反复品读,想象每个人的心理活动。
★拓展:推荐阅读《黄继光》、《我的战友邱少云》☆结合文中的两次传递苹果,了解有详有略的写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