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一模)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睛】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这里的能量通常指热能、电能、光能、机械能、化学能等。能源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太阳光热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可燃矿物及薪材等生物质能、水能和风能等)。(3)来自地球本身的能量。一种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地热能,如地下热水、地下蒸汽、干热岩体;另一种是地壳内铀、钍等核燃料所蕴藏的原子核能。(3)月球和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17. “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总量,通过各种形式加以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有()
①开发清洁能源②缩小工业规模
③开展植树造林④降低化石能源价格
A. ①②B. ①③
C. ③④D. ②④
【答案】B
【解析】开发清洁技术可减少碳排放,参与植树造林可加强碳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形式”,①、③正确;缩小工业规模不利于经济发展,降低化石能源价格会导致企业更多的使用化石能源,因此不是实现“碳中和”的可行措施,②、④错。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3.下图为我国新疆某河流某一年份的流量变化示意图。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冬季降雪偏多B.春季降水偏多
C.夏季气温偏高D.夏季降水偏多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河流位于新疆;从图中可知该河流的洪峰主要是在4、5月份,此时气温回升,冬季的积雪融化,导致河流水位上涨,因此图示河流的洪峰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该年洪峰比正常年份高得多的主要原因与冬季降雪量偏大,春季气温回升,融雪量大有关,A正确;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B、D错误;夏季气温偏高,冰川融水较多,则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洪峰值应在夏季,C错误。故选A。
【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故B正确,排除A、C、D选项。
2. 2021年5月26日夜晚出现了月全食现象,当天的月亮较往常更大,被称为“超级月亮”。下列最符合当天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12. 2021年入秋以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据此推断,2021年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与常年相比()
A.偏北、偏强B.偏北、偏弱
C.偏南、偏强D.偏南、偏弱
【答案】A
【解析】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大约四、五月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天气);从夏季到冬季,则向南移动: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材料显示,入秋以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说明雨带仍停留在北方,夏季风强。而夏季风强弱是由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决定的,副热带高压越强,位置越偏北,夏季风就越强。故当年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北、强度偏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先向东南,再向东B.先向西,再向西北
C.先向东,再向东南D.先向西北,再向西
【答案】B
【解析】从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和指向标可知,西北方向有一条100m等高线,向东南有200m、300m、400m、500m等高线,故总体是东南高西北低,结合河流的延伸方向,河流的流向为先自东向西,再由东南流向西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来自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为亚洲部分地区带来大量水汽。下列地区中受西南季风影响最明显的是()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D.江南丘陵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土高原纬度较高,离印度洋较远,受西南季风影响小,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明显,A错误;青藏高原海拔高,西南季风影响弱,B错误;云贵高原纬度较低,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明显,C正确;江南丘陵距离太平洋较近,受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D错误。故选C。
18.为了保障供电,减少污染,内蒙古积极开发新能源。当地利用的新能源主要为()
A.太阳能、地热能B.地热能、水能
C.太阳能、风能D.水能、风能
【答案】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内蒙古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雨天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因此C正确,内蒙古高原地区,地热能短缺;内蒙古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能资源短缺,因此ABD错误,故选C。
9.下图为南美洲大西洋沿岸某城市气温和降水量示意图。判断该城市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湿润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形可知,题中的城市位于南美洲大西洋沿岸,且1月气温高于7月,所以在南半球;7月(最冷月)气温大于10℃,小于15℃,所以初定为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属于夏季)降水量较多(约150㎜),7月(属于冬季)降水量较少(约50㎜),降水的季节差异较大,所以应为亚热带湿润气候,A正确。地中海气候是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C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D错误。故选A。
19.台风是我国夏秋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源于()
A.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B.西北太平洋温带洋面
C.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D.西南太平洋温带洋面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A正确;温带洋面形成的是温带气旋,不是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BD错误;西南太平洋热带洋面形成的热带气旋不影响我国。C错误。故选A。
8.下图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地区盛行风示意图。此时当地的季节及气候特征为()
A.冬季,寒冷干燥B.冬季,寒冷湿润
C.夏季,炎热干燥D.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风,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向南移越过赤道后偏转而成,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此时气压带风带向南移,为南半球的夏季。该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贵州布依族的传统民居石板房,采用当地盛产的层理分明的石材用作房屋的墙体和瓦片,古朴美观且坚固耐用。这种石材最可能是()
A.大理岩B.花岗岩
C.玄武岩D.石灰岩
【答案】D
【解析】贵州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上,多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广布。材料中提到,石材的层理分明,古朴美观且坚固耐用,因此该石材是石灰岩,D正确。大理岩、玄武岩和花岗岩都不具有层理构造,故排除A、B、C选项。故选D。
16.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表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答案】C
【解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天山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出现了垂直地带性规律,导致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7.下图为太阳、地面和大气间能量传递示意图。目前全国正在倡导的低碳生活能够使()
A. ①明显减弱B. ②明显减弱
C. ③明显增强D. ④明显增强
【答案】B
【解析】低碳生活主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减弱地面辐射后大气的吸收作用。图中①太阳辐射的大气吸收作用几乎无影响、②地面辐射的大气吸收作用减弱、③大气逆辐射应该减弱、对④大气辐射影响小,因此全国正在倡导的低碳生活能够使②明星减弱,B正确。排除A、C、D选项。
10.由于臭氧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而导致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大气分层是()
A.对流层B.平流层
C.中间层D.热层
【答案】B
【解析】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直接的热源是地面,A错误;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为是靠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的,B正确;中间层属于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之间的大气层,因臭氧含量低,且太阳短波辐射已经大部分被上层大气所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C错误;热层属于高层大气,自中间层顶(约85千米)至250km(在太阳宁静期)或500km左右(太阳活动期)之间的大气层,由于波长很小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所以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D错误。故选B。
20.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中心成功发射,记者拍摄下运载火箭向阳启航的壮观景象。拍摄时记者相对于发射塔架的方位大致为()
A.东北B.西南
C.东南D.西北
【答案】D
【解析】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时间是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酒泉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9-12点之间太阳应位于东南方向,拍摄时记者面向太阳和发射塔架,因此记者相对于发射塔架的方位大致为西北方向,D正确。排除A、B、C选项。
5.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的地貌景观。图中土丘、沟谷的成因和延伸方向最可能是()
A.风力侵蚀西北—东南走向B.风力侵蚀东北—西南走向
C.流水侵蚀西北—东南走向D.流水侵蚀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A
【解析】图中景观是雅丹地貌景观,其形成过程是:地质历史时期,西北地区长时间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该区域气候干旱,盛行西北风,风力作用强,在长期受定向风侵蚀的作用下,相对松软的岩层或土层被吹走,相对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一系列的土丘和沟谷,其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是一致的,盛行风为西北风,所以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向。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4.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总量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两地区()
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D.年蒸发量差异大
【答案】B
【解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总量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两地区年降水总量差异大,B正确;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是水资源总量差异的表现,不是原因,A错误;植被覆盖率差异大,是水资源差异大的结果,C错误;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但水资源总量大,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但水资源总量小。因此年蒸发量差异不是影响水资源总量差异,D错误。故选B。
15.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海域鱼类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寒流和暖流交汇B.大陆架面积宽阔
C.河流注入的营养物质多D.涌升流明显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阴影部分海域是本格拉寒流流经,是涌升流从深层将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鱼类饵料丰富,形成渔场。没有寒暖流交汇处,A错误,D正确;图示区域大陆架面积小,B错误;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河流稀少,河流注入的营养物质少,C错误。故选D。
A. B.
C. D.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当月亮、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整个月球全部进入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故地球应该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且在一条直线上,D选项是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错误;又因当天的月亮较往常更大,被称为“超级月亮”,说明月球位于地月系轨道的近地点,A、B选项月球位于远地点,错误;C选项月球位于近地点且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正确。故选C。
3. “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推测,地中海和红海的面积变化趋势分别为()
A.增大、增大B.增大、缩小
C.缩小、增大D.缩小、缩小
【答案】C
【解析】根据板块构造图可知,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挤压作用,面积有缩小的趋势;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受张力影响,面积有扩大趋势。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上海市松江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一模)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太阳活动的研究水平。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耀斑和日珥B.黑子和耀斑
C.黑子和太阳风D.日珥和太阳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