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高中历史 综合检测(四)(新版)岳麓版必修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常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综合检测(四)(新版)岳麓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打开大门”指的是( )
A.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B.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C.外国人可以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D.外国军舰可以出入中国沿海城市
【解析】本题中“打开大门”指的是A项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项割地不属于“打开大门”的说法;C、D两项与《南京条约》无关,属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的相关内容。
【答案】 A
2.“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专业.
【解析】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
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 A
3.“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及其体制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解析】 A、C、D三项结论均没有准确解释题干中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具有革命性是指反封建斗争,同时还有落后性;《资政新篇》的设想,具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色彩,但没有实施,所以没有减少近代化阻力;拜上帝会属于宗教性质,吸收了西方宗教思想,与推动近代化无关,故三项均可排除。
【答案】 B
4.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形象。
解析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
.专业.
小小的、矮矮的小家伙跑到瓷器店里欺负中国人
A.甲午中日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从漫画中日本人、中国人的穿着等可判断,当时的中国人应是“清朝官员”,联系所学可知这件事件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对华进行侵略。
【答案】 A
5.不少西方人士在评论甲午海战失败原因时曾指出:中枢之权势太弱,一任督抚之私顾封疆,不能联各军为一队。
这表明中国在甲午海战中( )
A.海陆两军军官腐败透顶
B.海军缺乏统一指挥,互相掣肘
.专业.
C.陆海军没有严密的协同
D.陆军贪生怕死弃海军于不顾
【解析】“中枢之权”、“私顾封疆”综合起来考虑是关键。
题干并没有直接表明海军与陆军之间的关系。
【答案】 B
6.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1895年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答案】 C
7.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了“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结论,与这一结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禁烟运动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20世纪初,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这一有效信息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排除A、C、D三项。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也就是材料中“故瓜分一事,实为.专业.
下策”的结论。
【答案】 B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内容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在北京设立“使馆区”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应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说明它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至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正式形成。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 C
9.《临时政府成立记》载: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日行就任礼,宣读誓词。
孙总统“行就任礼,宣读誓词”标志着( )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 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解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专业.
【答案】 B
10.下图是刊登在1911年12月的《民立报》上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清政府大势将去,无可挽回
B.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一定的变革
D.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一定进展
【解析】B项说法错误,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从两幅画面可以整体感知A、D两项的准确性。
从右图出现了“女子革命军”可以判断C项说法准确。
【答案】 B
11.青年学生在某运动中提出了“……这个运动还坚决要求罢免北洋军阀政府中的几个亲日派官员”,并提出了“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的口号。
该运动是( )
.专业.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还坚决要求罢免北洋军阀政府中的几个亲日派官员”。
由此可以推测出此运动应该是五四学生运动。
【答案】 C
12.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回忆说:被捕的学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所,而那些学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对着看守警察演讲起来,学生“垂泪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
这说明五四运动( )
A.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C.启导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解析】从材料中看出,学生的演讲所起到的感染作用,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的信息,说明了其对于思想启蒙的作用。
A、D两项在材料中难以看出,B项说法不准确。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专业.
13.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图一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图二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危害严重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它们的签订顺序是( )(4分)
A.《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D.《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上述三个条约的共同特点有( )(4分)
.专业.
①割占土地②开埠通商
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④经济掠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
(3)三个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1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1)、(3)问
依据教材所学内容回答即可。
第(2)问注意《辛丑条约》不直接割地并不意味着没有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答案】(1)B
(2)C
(3)《南京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关税等主权开始遭受到严重破坏,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便利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材料二在湖北武昌辛亥革命纪念馆里陈列着很多纪念品。
下图即为其中的两件:
.专业.
共和国纪念茶壶
材料三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法司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
——1911年10月16日《中华民国鄂州约法》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联应创作于哪一年?(4分)
(2)材料二中两件展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6分)
(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材料三的内容?(10分)
【解析】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调用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可。
【答案】(1)1912年。
(2)推翻了君主专制,实行共和政体。
(3)①它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第一次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前起着根本宪法的作用。
②材料.专业.
.
体现了三权分立、人民主权、自由平等、任期制等内容。
它的颁布极大地提升了武昌起义的民主革命色彩和革命意义。
.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