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中考作文创新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作文形式创新技巧
摘要:随着中考对文体要求的淡化和放开,启发了众多考生的智慧火花,一朵朵在表现形式上避俗求奇的创新之花绽放在考场上,带给人们一个个惊喜。
在内容厚实的基础上,在形式上进行创新构思,往往能起到吸引眼球之功效。
关键词:中考作文创新技巧
每个考生都想写出与众不同、让别人拍案叫绝的好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创新。
而老师就是要教会学生作文创新的方法。
所谓“形式创新”,要求区别于中规中矩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中学生作文中的常见文体和“标题加上一口气的陈述到底”的结构形式。
远离常式,启用变式,能让我们的文章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别致脱俗。
下面我主要结合2008年中考全国满分高分作文谈谈中考作文形式创新的一些技巧。
1 、小标题式(序号式)。
在文章(多为散文和记叙文)中间夹杂几个小标题,能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本文写了什么内容,眉目很清楚。
运用小标题可以为你打破时空界限,提供选材便利,可以让你省却很多过渡性的话语。
如果小标题拟得好,还可以一展作者的文采。
一般而言,拟出3、4个小标题最为合适。
这是因为,小标题如果太少,说明本文涉及的片段和场景不复杂,只用廖廖数语的过渡句就能解决问题,就没有选用小标题的必要性;小标题如果太多,由于全文篇幅一般只在600字左右,则每部分字数会太少,不容易把有关内容交代清楚。
拟定小标题,应该简明、准确地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小标题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或者结构形式一致,或者内容上属于并举,或者情节上有前后勾联。
需要提醒的是,各个小标题下的内容,必须锁定在指定话题之内。
否则,就容易出现偏离题旨的问题。
如北京市满分作文《向前,向前,向前》,文中用了四个小标题。
阴霾·彩虹,闭合·绽放,溪流·大海。
2、日记式。
日记是一种常见的私务应用文文种,把自己在一天所见、所感中最有意义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是日记。
就单篇日记而言,必须遵循日记的格式,即:第一行空两格写记日记的时间和天气情况。
下面另一起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必须运用第一人称写法,“我”不仅是日记的作者,也是日记里的主人翁;必须抒发真情实感。
就连缀成文的多篇日记而言,材料涉及的时空跨度可以不受限制,每则日记的表达人和表达方式可以不必一致,但要注意内容的关联性:一般是在第一篇日记里设上疑问、制造矛盾,随后逐步释疑和平息冲突。
要善于将若干典型细节点缀在日记中,以增添文章的生动性。
同时,各则日记的篇幅最好大体相当,以保持文章形式的匀称美。
如泰州市满分作文《激情,在心中点燃》,在文中写了三篇日记。
2008年1月25日天气:雪阴,2008年5月8日天气:阴,2008年5月12日天气:晴。
三篇日记,三桩国内大事,日期、内容、影响和意义阐述得明明白白,精炼到位。
3、电话或网上交谈式。
如作文《请留言》
2006年2月10日晚上22点
“叮—铃——”“你好,我是晓惠,我现在不在家,听到‘嘟—’的一声后,请留言!”“嘟
—”
“喂,晓惠呀!我是妈妈,现在都八点了,你怎么还没回家呢?晚饭又没在家里吃吧?你这孩子,一个人呆在外地,怎么这么不注意呀。
你……”“老婆子,有完没完,说正事呀!来,我说。
晓惠,我是爸爸,听说你们广州现在正流行什么‘非典型性肺炎’,板蓝根和白醋都涨到上百元了,你现在怎么样了。
也不来个电话报个平安,爸妈都很着急呀!回来后,打个电话到家里,听见了吗?”“——老头子让我来说说嘛!孩子,你要注意,千万别感冒了,多穿点衣服,别在外边吃东西,知道吗?好,就这样吧!记住回电话!”
“咔—”
4、运用“题记”、“后记”形式,让首尾圆合,深化主旨。
如广东满分作文《总理的脚步》,就用了这样的题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虽然我们的同胞正在受难,可是您一踏上这片土地,我们坚信,希望就在前方!——题记。
这样的题记就可以更好突出作文的主题。
5、剧本式。
围绕一个主题,采用短剧的表现形式,用场景揭示事件发生的背景,用舞台提示展示细节,用人物的台词阐释事件的发展情况或表明作者对生活的见解,构思独特新颖。
6、还有诸如书信、故事新编、微型小说、实验报告、法律文书、合同、产品说明书、病历、会谈纪录、广告启事、演讲词、几何证明题等形式。
(1)书信式
如泰安市作文《灾与爱》——一位地震中遇难母亲的信,作文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
孩子,就此别了,望你能成人成才,创造出不一样的明天,修补我们受伤的家园!
永远爱你的妈妈
2008年5月16日
(2)小说式
如作文《圆梦》
本来8月的天空不该是这样:惨白,灰暗,像无精打采的人的眼。
陵园里,似乎笼罩着一层水雾。
一条孤独的小路在雾气中浮现,直通那座孤独的坟碑。
她静静的走上前,嘴角略微抽搐着,眼中透着莫名的光。
这是一种复杂而又极微妙的表情。
我默默的跟随著她,唯恐出声会将她从凄凉的世界中惊醒。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6月25日--中考第一天的C试场里。
她是我监考的试场中唯一年过不惑的人,加之她有一种特殊的似乎是女强人的风韵和气质,这一切引起了我对她的关注。
此刻,她正清理着墓地周围昨夜被风打下的枯枝残叶。
动作是那么轻柔,似乎怕惊醒了墓中的人,怕惊醒心中的梦。
(3)寓言
如作文《上帝的回答》
一个鬼魂被判要下地狱,他不服,他当然不服了:在阳世间,他活得多好,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哪一样他没有,为什么偏偏死去了,却要受折磨:地狱的阴暗、潮湿、饥饿……
这个鬼魂找到上帝,要求去天堂。
上帝笑一笑,问:“你有什么条件可以进入这极乐的天堂?”鬼魂于是把阳世间他的所有统统抖出来,带着炫耀的口气,反问:“所有这些,难道不足以使我去天堂吗?”说完眯起眼睛,似乎他已经到了天堂,正受着天堂明亮的阳光的照耀,正受着上帝耶和华的抚摸,
一副神气的表情。
“难道你不知道你没有‘允许进入天堂’的最重要的一种东西?”上帝并不恼怒,他总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世间万事万物。
(4)故事式
如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
我常常被那个叫做尾生的古人感动得落泪。
“尾生与女子约,女子三日不至,遇大水,尾生抱柱而死。
”尾生就是这样一位执著得可爱的君子,为了那一个或许并不重要的约定,为了守住自己心灵深处写给自己的那一份契约,他竟然用生命来壮烈地捍卫它。
我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闪光的两个字———诚信。
(5)实验报告
如作文《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交往"的必要条件
实验目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纪,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生存和发展都需要交往。
本实验将特别测定交往的条件,令所有人都能从交往中取得进步,得到快乐。
实验用品: 大试管三支、"真心"溶液、" 虚伪"溶液,"钱和权"溶液各一瓶,"交往"颗粒若干。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大试管,向里面加入等量的"交往"颗粒。
②向三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三种溶液, 观察并记录其颜色现象。
实验现象:
㈠加入“虚伪”溶液的试管中反应极快,溶液由灰色变为黑色,并出现沉淀,散发出令人落泪的刺激气味,"交往"颗拉由饱满变得萎缩。
㈡加入"钱与权"溶液的试管中反应适中,溶液由土黄色变为黑色,并散发出一种令人头昏脑胀的气味,"交往"颗粒渐渐稀释。
㈢加入"真心"溶液的试管中,反应极慢,溶液由白色变为无色,散发一种令人愉快的气体,"交往"颗粒发芽,生成一种叫"朋友"的固体。
实验方程式:
交往 + 虚伪 = 痛苦 + 极有害物质
交往 + 钱与权 = 烦恼 + 有害物质
交往 + 真心 = 快乐 + 朋友
实验小结:由此可见,交往的条件是真心,而真心却需要长时间才能体现出来,但真心交往的,就是你真正的朋友。
实验时间:2003年6月10日
7、回环反复式。
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或一小段话,在文章的若干处地方不断重复,并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这种写法叫作回环反复法。
由于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特定语言,并且注意文章内容和思想深度、广度的逐步拓展,因此能以紧密的结构、强烈的表达而得到好评。
回环反复式结构一般有三种形式:①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型或短语,形成段首或段尾排比的修辞效果;②同一中心句散见于不同的段落。
至于放在段首、段中或段尾,比较随意;
③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抒发强烈的感情。
如河北省作文《那一刻,我们被自己感动》,文中反复回环有这样一段:那一刻,也有那么一群人……这句话共用了三次,考生从抗震救灾的大量生动报道中选取了出租车司机、捐款者、
献血者这三种人的表现作为文章内容的主体。
8、问答式。
如作文《最美的》
儿时的我,总爱问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最美的?每逢此时,母亲总是微微笑着,并不回答……
我问南去的旅客,他告诉我:故乡是最美的。
……
我又问拉小提琴的朋友,他告诉我:音乐是最美的。
……
可是我不满足,又去问老师,她笑着告诉我:知识是最美的。
……
已经退休了却总不闲着的爷爷告诉我
9、联想式。
如作文《联想1+1》
1+1是什么?它是一个父亲和一个母亲,它是一个温暖的家庭……
1+1还是什么?它是1个人+另一个人,它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1+1是什么?它是1亩田+1亩田,它是一个富庶的国家……
1+1还是什么?它是1块砖+另一块砖,它是屹立不倒的万里长城……
1+1的含义当然不止这些……
10、文化式。
这种作文以古典的方阵,闪烁的诗句,熟悉的名人,精致的文言,高扬着文化的大旗。
它可以从历史的隧道、文学的天空、民间的集市、语言的栈道、诗词的意境中直袭一个个话题。
文化的芳香蔚然成一朵朵绚丽斑斓的祥云,升起在满分作文的天空。
如嘉兴市满分作文《第二次聆听黛玉》,苏州市满分作文《聆听东坡》。
两篇作文都能体现小作者的文学文化底蕴很深厚。
最后我要说的是,作文创新的技巧很多,关键是学生要有创新的品质,培养创新的思维,有了这些,考生就可以在美妙的作文大海中自由自在的畅游一番了。
语文老师除了教会他们创新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还要在平时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和品质。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陈钟梁、张振华著:《作文与思维训练》,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王禹:《中学生写作心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4]于漪:《教你学作文》,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5]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