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T02:56:46.869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期作者:何彪
[导读] 分析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贺州广济医院肿瘤科广西贺州 542800
【摘要】目的:分析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三年后死亡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6.7,显著低于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7.8%,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75.0%,P<0.05。
3年后,观察组死亡例数为25例,死亡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的80.5%,P<0.05。
结论:当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时,通过安罗替尼方式进行治疗能够真正达到治疗的效果,且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真正达到帮助患者恢复的目的,提高生存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安罗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不良反应;死亡率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不良习惯、环境改变等因素,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并且病情向年轻化发展。
大多数患者发现肺癌进行治疗时,已是晚期。
都是经过两种及以上的三线及以上化疗方案,耐受性较差,经靶向药治疗产生耐药性[1]。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癌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也是医学领域一直探索的课题。
本次研究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患者72例进行研究,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按照掷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
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
观察组采用安罗替尼治疗。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为(54±2.2)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为(54.5±2.1)岁。
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患者入院后,采用静脉滴注多西他赛40mg/㎡,在滴注前1d,给予患者口服地塞米松8mg,并同时给予静脉注射顺铂分3d静脉滴注,剂量=曲线下面积*(肌酐清除率+25)[2],3-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4疗程。
观察组采用盐酸安罗替尼口服治疗,每天1粒。
3-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4疗程。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例数;临床疗效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肺癌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可见病变组织完全消失,并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可见病变组织大部分消失,肿瘤体积减少50%以上,并持续4周以上,稳定:肿瘤体积减少<50%,但无新增病变组织,进展:肿瘤体积增加>25%,新增可见病变组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对数据处理,计数采用%表示,计量采用(` )表示,使用X2校检;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7.8%,P<0.05。
详见表1。
3.讨论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具有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其中男性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疾病首位[3]。
早期肺癌治疗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及化疗。
随着病情的发展,化疗的疗效达到一定的高度,则对患者的病情帮助不大,考虑药物治疗来延长患者的生存率。
安罗替尼属于多靶点受体阻滞剂,癌细胞生长\分化、增殖与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表达有关,安罗替尼可有效组织其表达,抑制活性,从而减缓癌细胞发展速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经过研究后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27.8%,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75.0%,P<0.05。
说明了安罗替尼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积极的价值。
3年后,观察组死亡例数为25例,死亡率为69.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的80.5%,P<0.05。
表明安罗替尼药物治疗,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减缓病情进程,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当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时,通过安罗替尼方式进行治疗能够真正达到治疗的效果,且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真正达到帮助患者恢复的目的,提高生存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单彬彬,李媛,赵畅.安罗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2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12):909-912.
[2]吴伟霞.盐酸安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探讨[J].世界复合医学,2020,6(11):118-120.
[3]谷耀伟,李筝,宋丽杰.安罗替尼联合A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09):1869-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