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激学 以乐促学——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心得ART EDUCATION RESEARCH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打造有效的美术教学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有趣的学习过程,营造一个促使学生乐学的良好环境。

而这恰恰是当前学校美术教育所缺少的,也是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笔者结合自身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创作,以构建有效的美术课堂。

一、多元激发兴趣,实现乐学课堂
新课标指出:
“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可见,如何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做学生的朋友,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促进师生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的沟通。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美术环境,使学生上课时沉浸在艺术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2.创设乐学的教学情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美术课堂上,笔者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蘑菇”家园》一课时,笔者先播放课前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一个被暴风雨摧毁家园的小兔子到处找房子的情境,为小兔子画房子、捏房子,最后请全班学生做小兔子的好朋友,帮他选出一套最漂亮的蘑菇房。

在课堂上,学生沉浸于有趣的学习情境,创作的蘑菇房内容丰富,充满创意。

3.以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是所有学生最喜欢的事。

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

学生能在摸、看、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得出结论,在美术教学
中渗透游戏内容,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对
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我做的小动
物》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准备了各种各样的
动物玩具,放在一个盒子里。

在课堂上先宣布
游戏规则,然后请5位学生到讲台上,闭上眼
睛伸手到盒子里摸动物玩具,然后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解决了教学内容中分析动物特征的难点,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快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创新课堂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1.开放学生的思维,尊重个性发展
每名小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参与学习过程。

美术课程的学习更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每名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因此创作出的作品各有特色。

评价学生作品的标准不在于像不像,而在于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表达了自身的情感。

如果总是让学生模仿,则难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学习,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采用多样教学,培养个性学生
每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造能力是不同的。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喜欢绘画,有的学生喜欢剪贴,有的学生喜欢捏搓。

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美术创作的方式,而是要帮助学生充分发挥。

如,在教学《巨大的恐龙》一课时,学生很感兴趣,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恐龙,他们有的用橡皮泥捏恐龙,有的用画笔画恐龙,有的用彩纸做恐龙。

学生选择适合个性的创作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思维潜能。

三、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其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教






























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优化课堂教学,尊重艺术审美的个性化,鼓
励艺术表现的多样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有效课堂
115
(上接第114页)
王冕的高洁品格,让学生领略到“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的艺术趣味。

二、多种手段并用,拓展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以及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时,笔者播放北宋都城汴京的视频,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欣赏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和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时,笔者分别让学生欣赏柔和的音乐和激情的音乐,让学生对比分析冷抽象和热抽象的不同心理感受。

通过艺术的相通性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培养人文精神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

教师的任务之一便是将作品蕴含的思想准确传达给学生,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培育其人文精神。

如,在欣赏罗中立的作品《父亲》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父亲,说说对父亲的感情,然后回忆描写父亲的文学作品,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情感认同,引导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心理。

随后引入问题:
“画面中的父亲是不是画家的亲生父亲?”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了伟大的父亲是中国的农民,他们的辛勤劳动养育了每一个人。

四、从美术作品的动态演变中找出作品不同时期的内涵
在欣赏董希文的作品《开国大典》时,让学生了解画家的表现技巧和处理方法。

画家大胆地运用蓝、红、金黄组成基调,用棕、绿调和,表现出热烈而庄严宏大的场面,从而表现出大国的气势。

这样,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了解了祖国的历史,加深了情感认知。

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获得艺术陶冶
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如,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笔者邀请剪纸艺人介绍本地的剪纸历史和艺术特点,展示民间剪纸艺术,让学生欣赏,然后传授剪纸技法,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图2)。

学生互相点评后教师点评,从而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过程。

结语
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美术作品无一例外地融入了画家的思想情感,也正因此作品才具有价值。

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与画家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通过美术学习,变得更真、更善、更美。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不断探索新方法,让美术教学更具有人文性。

(作者单位:福建邵武第一中学)
编辑王旭
师要努力培养人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

美术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的任务是在美术课堂中使学生的每一幅作品都能充分地表现出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身心愉悦,深刻地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价值。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每名学生对待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教师不能用固定的标准规范学生,必须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树叶写生课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表现树叶精致的细节,关键要让他们探究线条的变化。

在此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刻意地强调美术技法,评价应以肯定为主。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美术教育也不例外。

让学生敞开心扉,享受美术创作的乐趣是最重要的。

学生由身心特点出发,从生活入手,产生创作欲望,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在《印印画画》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造型的多样性。

笔者让学生分组活动,用树叶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在铅画纸上按印,体验印染的乐趣,并大胆表述树叶的纹理特征及对正面、反面的按印方式的不同感受。

此时,笔者帮助学生把树叶修剪、组合成各种图形,拓印丰富多彩的图形,激发学生的想象。

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年龄较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
限,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教材为载体,使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听一听、说一说、玩一玩、赛一赛、摸一摸、猜一猜等多种方法参与美术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享受学习的乐趣,感受美术的魅力。

如,在《五彩斑斓》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运用了实验法与游戏法,学生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愉悦了心情,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结语
新课改下,美术教师要及时改进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美术学习融入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不再是为了学而学。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是美术教师需要讨论的课题。

参考文献:
[1]丁玉林.新课标背景下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摭探.成才之路,2017(29).
[2]李红英.多媒体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4).
[3]包晓萍.生活化视界下的美术小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9).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市安溪县实验小学)
编辑王旭
1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