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
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所以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相同,所以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3、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4、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9a B.1﹣8a C.12a D.8a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
6、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9、化学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对①~④所示化学符号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Ne ②Mg ③Mg2+④H
2O 2
A.①②④都表示一个分子
B.③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④表示H
2O
2
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10、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生成物有三种
C.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汞和氧气都由分子构成
11、下列对化肥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KNO
3
是一种复合肥
B.施用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C.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12、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 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C的质量为()
A.6.8g B.9.6g C.8.8g D.4.4g
13、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O
2B.NO
2
C.NH
3
D.N
2
14、将一定量甲烷和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
碳
X
反应前质量
/g
4.8 16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10.8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可能是反应物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中含有氢元素D.氧气增加能减少X的生成
15、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16、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A.114 B.61 C.175 D.289
17、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相同的稀硫酸中,只有甲、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甲产生气泡较快;再把丙和丁投入相同的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丙的表面有银析出,而丁没有变化。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丁>乙>丙>甲
C.甲>乙>丙>丁 D.乙>甲>丁>丙
18、生活中常接触到的“加铁酱油”“含氟牙膏”中的铁、氟是指
()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
19、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
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
A.36:19 B.12:43 C.24:31 D.13:42
20、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A.H
2B.H
2
O
2
C.H
2
CO
3
D.H
2
O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①二氧化碳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氧气
(1)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2)可用于气割、气焊的是_______;
(3)可用于制作灭火器的是______;(4)可用于磁悬浮列车的是_______。
2、(1)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熔化变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
_____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变黑,生成了炭,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变化。
(2)下列情况只表现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_;只表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_____;两种性质均体现的是_____。
(均填序号)
①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②木炭可以燃烧,人们利用木炭燃烧放出的热量取暖、做饭
③水生动物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④铁、铝、铜等金属材料可制成炊具
3、高锰酸钾用途广泛,医药上可用作消毒剂、杀菌剂,实验室也经常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1)高锰酸钾的化学式_______;
(2)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高锰酸钾中阳离子的符号______;
(4)高锰酸钾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实验室对含有MgCl2的粗盐进行提纯,步骤如图”:
(1)步骤①中,称量50g粗盐需补充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步骤③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除去Mg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__________。
(4)步骤⑤中,为中和过量的NaOH,应滴加的“试剂a”是______(填字母)。
A稀盐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5)步骤⑥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当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根据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
③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除选E外,还可以选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一些骗子常用黄铜冒充黄金骗取钱财,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他取一定量的某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分4次加入等质量的同一稀硫酸,每次均充分反应。
实验过程中有关物质的用量及质量测定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稀硫酸的用量
20 20 20 20
/g
剩余固体的质
10 8.7 7.4 7.2
量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所取黄铜样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 g;
(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__________7(填“>”、“=”或“<”);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要求有解答过程)
2、现有18.8g氯化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将其放入烧杯中,再加入
12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7g。
(温馨提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请计算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七、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证明CO
密度比空气的大
2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B
2、D
3、C
4、A
5、B
6、A
7、C
8、A
9、B
10、C
11、D
12、C
13、B
14、D
15、D
16、B
17、C
18、B
19、B
20、A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③④①②
2、物理化学①④②③
3、KMnO
4 +7 K+ MnO
4
-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托盘天平 搅拌,加速粗盐的溶解
222NaOH+MgCl Mg(OH)+l =2NaC A 蒸发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
2、集气瓶 42422Δ2KMnO K MnO +MnO +O ↑
A 防止水倒流,使试管
炸裂 B D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11.3g ;(2)<;(3)9.8%
2、(1)8.8g ;(2)10%
七、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