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有序开展的几点构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足球有序开展的几点构想
陈爱民
(如皋市少年体育学校,江苏 如皋 226500)
收稿日期:2014-10-31
作者简介:陈爱民(1969 ~),中教高级。
研究方向:基层业余训练。
目前国务院以文件形式发布了对发展相对滞后的足球项目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推广校园足球的意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审视有序推广校园足球的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 政策引领,面上推进
1.1 推进宣传,引领社会关注操场
逐步形成和完善全国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改善足球氛围,是校园足球的理想与目标。
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必须看到:一方面,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事实,社会在关注体育,学校在重视体育;另一方面,学校体育伤害事故中孩子受伤的责任归宿,社会追究在穷追猛打,有一定危险系数的足球运动,让学校缩手缩脚,导致体育精神无形中在校园流失,于是,“足球进校园” 社会关注成了第一关。
所以,在今后的青少年足球活动中,通过宣传让社会关注学校体育,引领社会参与推广足球,是校园足球义不容辞的事情。
1.2 推进督查,引领学校开放操场
过去几年时间,国家高层关注,教育、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协同运行,推广校园足球活动。
然而,在活动的推广过程中,受诸多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学校推进的力度并没有收到显著的效果。
如何更好地发展校园足球,下一步需强化过程性督查推进力度,重新界定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的资格,去除部分定点学校被动应付,简单组织十几个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现实,而引领学校创新工作思路,联动有序开放操场,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参与足球的机会,让他们在阳光下享受足球,学校任重而道远。
1.3 推进活动,引领学生走进操场
2014年缅甸U19亚青赛,国青队再次无缘四强,继续在世青赛门外尴尬地徘徊。
尴尬的背后,新闻媒体和许多足球工作者都在重复着中国与足球强国相差甚远的选材比。
因此,通过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强调体育课的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增加校园体育活动中的足球元素,用活动来引领更多的孩子到足球场,逐渐熟悉足球,并对足球运动产生兴趣,对中国足球腾飞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2 以奖代补,点上巩固
2.1 巩固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形
成什么样的兴趣,对其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激发兴趣,让学生参与仅是校园足球推广的第一步,巩固兴趣,让学生终身受益才是校园足球推广的重点。
巩固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兴趣的方式、方法很多,其中,对参与各级、各类足球活动与竞赛的学生实施奖励,发放证书记录成长,让学生在精神上记忆;发放装备体验过程,让学生在物质上愉悦,可有效推助学生足球兴趣的巩固。
当学生感兴趣了,他就会主动参与相关足球活动;当学生的足球兴趣得到持续,他就会不断地追求更高水平的活动、竞赛,追寻成功的归宿感,在这个过程中足球就会伴随他一生。
2.2 有效奖励,促进学校开展的力度
在学校层面,影响足球进校园进程的因素很多,如何对学校在精神层面、经济层面实施有效奖励,有效推动足球进校园的进程,需要体育工作者创新思维。
学校在政策引领的同时,学生的足球训练装备、师资队伍的配备与培训、竞赛活动的组织等,都需要有一定额度的经费投入。
相对于学校有限的办公 经费而言,要想让学校在足球运动的开展上大投入,可能性不大。
操作上,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想面向长远规划来做好校园足球的发展,就必须以奖代补,运用有限足球运动推广经费来调动学校的积极性。
2.3 多元模式,引发社会的关心
中国足球青训体制,鲁能模式、绿城模式、恒大模式都在说明社会关注足球的事实。
如何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巩固效应,创新足球多元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4)12-014-02
化校园足球人才培养的思路,外延社会关心的责任,实施以奖代补,才能让有市场的足球运动项目发展更有序、有效,前景广阔。
操作上,积极引导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支持和参与到足球进校园的进程,走多元化人才培养道路。
一要奖政策,促使地方利益、个人利益让步,让参与者看到希望,充分发挥市场在足球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要树效应,在今后的校园足球活动中通过更多的宣传,大力扶植国营企业或私营企业参与足球进校园的积极性,让参与者找到激情。
3 多举并措,线上串联3.1 串联学生,解决人才培养数量的问题
串联学生,目的是让校园足球从小学到高中形成一条龙的环境。
具体来说,基层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在巩固现有校园足球开展的基础上,要充分依托业余训练体质中的足球特色学校建设、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建设、足球学校俱乐部建设的成果,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设置校
园足球布点学校(小学、初中、高
中布点比大约是8:4:1),让校园足
球形成一定规模和人数的网络。
小
学阶段以特色学校建设为主,初中
阶段以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为主,高
中阶段以俱乐部建设为主,在小学、
初中阶段训练优秀的学生优先进入
高中阶段的俱乐部训练。
当布点学
校互为结合、互为延伸的大环境形
成后,校园足球的开展就会走上良
性化的轨道。
3.2 串联师资,解决人才培
养质量的问题
校园足球要形成规模,必须尽
快解决师资的问题,提高教练员队
伍的整体素质。
现在学校更多的是
体育教师在推广校园足球,大部分
的体育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在
组织训练上有诸多不足。
现阶段让
每个足球点学校都有专业足球教练
员,对于学校来说比较困难,但体
育工作者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
去”的方式串联师资,在同一地区,
参与校园足球的教练、教师组成一
个师资团队,由高水平的足球教练
牵头,充分利用网络、活动、竞赛
的机会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开阔
足球训练的思路和视野,不断提高
区域性的足球师资水平。
这种便捷
实用的师资串联平台,可有效解决
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3.3 串联竞赛,解决足球人
才输送的问题
国青队无缘世青赛,国内青少
年足球系列联赛是否完善也值得思
考。
2014年缅甸V19亚青赛表现
出色的缅甸队和越南队,其国内都
有六级青少年足球联赛,每个年龄
段的青少年全年参赛的场次至少有
40场。
完善的青少年足球联赛,既
是激发孩子足球兴趣的有效手段,
又是足球人才输途径畅通有效措
施,也是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以课外足球活动为依托,多
方协调配合,串联校园足球竞赛,
营造出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足
球竞赛氛围,组织孩子全员安全地
去参与竞赛,充分发挥竞赛的教育
功能,让孩子孩子在各种竞赛中不
断地跟更高水平的对手比拼,提高
学生足球运动技术水平,对我国足
球人才输送具有重要意义。
(上接第123页)
性别年:男女进行力量练习的效果是不同的,主要差别在于女子肌肉的围度增加远小于男子,男子在25岁前训练效果最好,女子在20岁前进行训练效果最好。
在少年儿童时期,必须要避免大重量的力量训练,一般只做一些徒手的克服自身重量跳跃练习,这样可以保护身体发展,这对促进身体发育及增强力量素质都是有利的。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 论
在跆拳道训练中,三种力量素质在训练中互相促进,互相作用。
发展力量耐力,要采用负荷强度小、
重复次数多的练习。
发展绝对力
量,需要采用强度大、重复次数少
的练习。
练习的方法手段应与专项
动作特点紧密结合,着重从动作结
构、动作速度、肌肉收缩形式、肌
肉用力的顺序等方面来进行。
同时
注意大小肌肉群的平衡发展,将不
同性质的力量交叉安排,避免局部
负荷过大。
并且要注意考虑运动员
特点、性别等,做到有针对性的合
理安排。
4.2 建 议
跆拳道运动员训练中应加强科
研工作,应及时了解跆拳道运动发
展趋势和规则的变化情况。
只有积
极推广先进的训练理论与方法,并
应用其它学科知识,并借鉴其它项
目的先进训练技术,丰富跆拳道训
练理论与方法,提高训练科学化程,
从而提高运动运训练成绩。
参考文献:
[1] 高谊,陈立人.跆拳道[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 刘静春,宋华.我国男子跆拳道
技战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搏击:
武术科学,2010(3):82-83.
[3] 高志红,马振水.2004年全国跆
拳道冠军赛技战术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J].体育学刊,2006(3):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