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滚动训练(六)(大纲版)_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滚动训练六
一、选择题
1.如右图所示是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
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解析:由题图可见两波纹间距λ与AB孔的大小接近,所以水波通过AB孔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由于衍射后水波的频率不变,波速不变,因此水波的波长也不变.A、B选项正确;AB孔扩大后若破坏了明显衍射的条件时就不会看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此题重在理解障碍物尺寸和波长的相对大小关系,并以此作为判断明显衍射的条件.答案:ABC
2.
如右图所示,滑块A和B叠放在固定的斜面体上,从静止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一起沿斜面加速下滑.已知B与斜面体之间光滑接触,则在A、B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A对B有压力,所以A处于失重状态,B处于超重状态
B.B对A的支持力不做功
C.B对斜面的压力不做功
D.B对A的摩擦力做正功
解析:本题考查超失重及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由于两滑块一起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故均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两滑块运动的位移在竖直方向有分量,所以B对A的支持力做负功,选项B错误;B对斜面的压力始终与其运动方向垂直,故不做功,选项C正确;A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不为零,即摩擦力提供该加速度,摩擦力做正功,选项D正确.
答案:CD
3.
在坐标原点处有一质点O做简谐运动,它形成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长为16 m,在其右侧相距4 m处的质点P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使用与P质点相同的计时起点,那么当t
=5 s时的波动图象是
解析:由振动图象可知,t=5 s时,质点P正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比较波形图中距离O点右侧面4 m处的质点,A、B波形图中该处质点并不在平衡位置上,故A、B错;D图中4 m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D项错.
答案: C
4.
2011·湖北联考如右图所示,两木块A、B靠在一起并置于固定斜面上,现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力F作用在木块A上,使A、B沿着斜面向上运动,A、B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1,如果适当减小斜面的倾角α,而不改变作用力F的大小,方向仍与斜面平行,A、B间的作用力
大小为F2,则有
A.如果斜面光滑,则F1>F2
B.如果斜面粗糙,则F1<F2
C.不管斜面光滑与否,都有F1=F2
D.不管斜面光滑与否,F1与F2都不可能相等
5.
两个小木块B、C中间夹着一根轻弹簧,将弹簧压缩后用细线将两个木块绑在一起,使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这时它们的运动图线如右图中a线段所示,在t=4 s末,细线突然断了,B、C都和弹簧分离后,运动图线分别如图中b、c线段所示.从图中的信息
可知
A.木块B、C都和弹簧分离后的运动方向相反
B.木块B、C都和弹簧分离后,系统的总动量增大
C.木块B、C分离过程中B木块的动量变化较大
D.木块B的质量是木块C质量的四分之一
解析:由s-t图象可知,位移均为正,均朝一个方向运动,没有反向,A错;在都与弹簧分离后B的速度为v1=错误!m/s=3 m/s,C的速度为v2=错误!m/s=0.5 m/s,细线末断前B、C的速度均为v0=1 m/s,由于系统所受外力之和为零,故系统前后的动量守恒,mB+mC v0=mBv1+mCv2,计算得B、C的质量比为1∶4,D对,B错;系统动量守恒,则系统内两个木块的动量变化等大反向,C错.
答案: D
6.
一质量m=2.0 kg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个足够长的倾角为37°的固定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作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取sin 37°=0.6,cos 37°=0.8,g=10 m/s2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B.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C.小物块返回斜面底端时速度为8 m/s
D.小物块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 m
答案:AD
7.某人试渡广州珠江,他以一定速度向对岸游去.已知珠江宽度为d,水流速度为v1,人
在静水中的游泳速度为v2,要使人在渡河过程中所行路程s最短,则
答案:AC
8.
2011·江苏省启东高三调研如右图所示,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一端与物体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墙上P点,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2.0 kg,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弹簧
的劲度系数k=200 N/m.现用力F拉物体,使弹簧从处于自然状态的O点由静止开始向左移动10 cm,这时弹簧具有弹性势能Ep=1.0 J,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取g=10 m/s2,则撤去
外力F后
A.物体向右滑动的距离可以达到12.5 cm
B.物体向右滑动的距离一定小于12.5 cm
C.物体回到O点时速度最大
D.物体到达最右端时动能为0,系统机械能不为0
解析:
物体m由最大位移处释放,在弹力作用下向右加速,由于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物体向右运动时的平衡位置应在O点左侧O′处,由平衡条件μmg=kx0得x0=错误!=0.04 m=4 cm,由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到达O点右侧O′A′=6 cm的A′点时物体速度减小为零,即AA′=12 cm<12.5 cm,A错,B对;在平衡位置O′处速度最大,C错;物体到达最右端时动能为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故系统机械能不为零,D对.
答案:BD
9.
某兴趣小组用两不同玩具枪从木块两侧同时将子弹A、B射入木块,如右图所示,最终都停在木块中,这一过程中木块始终保持静止,且地面光滑.现知道子弹A射入深度dA大于子
弹B射入的深度dB,则可判断
A.子弹在木块中运动时间tA>tB
B.子弹入射时的初动能EkA>EkB
C.子弹入射时的初速度vA<vB
D.子弹质量mA<mB
答案:BD
10.一辆汽车质量为m,从静止开始启动,沿水平面前进了距离s后,就达到了最大行驶速
度vmax,设汽车的牵引力功率保持不变,所受阻力为车重的k倍.则
答案:BC
二、非选择题
11.
如右图所示,小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铁块A可视为质点,以水
平速度v0=4.0 m/s滑上小车B的左端,然后与右端挡板碰撞,最后恰好滑到小车的左端,
已知M∶m=3∶1,小车长L=1 m.并设A与挡板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碰撞时间忽略不
计,g取10 m/s2.
1A、B最后的速度分别为多少?
2铁块A与小车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答案:1 1 m/s. 1 m/s20.3
12.如下图所示,一质量M=5.0 kg的平板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平板车的上表面距离地面高h=0.8 m,其右侧足够远处有一障碍物A,一质量为m=2.0 kg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以v0=8 m/s的初速度从左端滑上平板车,同时对平板车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大小为5 N的恒力F.当滑块运动到平板车的最右端时,二者恰好相对静止,此时撤去恒力F.当平板车碰到障碍物A时立即停止运动,滑块水平飞离平板车后,恰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切入光滑竖直圆弧轨道,并沿轨道下滑.已知滑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圆弧半径为R=1.0 m,圆弧所对的圆心角∠BOD=θ=106°.取g=10 m/s2,sin 53°=0.8,cos 53°=0.6.求:
1平板车的长度;
2障碍物A与圆弧左端B的水平距离;
3滑块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C时对轨道压力的大小.
答案:1 4 m2 1.2 m386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