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选择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
目的探讨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对38例肺癌患者在DSA下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明确肿瘤供血动脉后行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认真做好术前、术后全程护理配合。
结果38例肺癌患者经手术和精心护理后,恶性胸水、肺不张及咯血等并发症明显缓解。
结论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对靶血管的选择性更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优点;充分做好各阶段护理是确保栓塞术成功的保证。
标签: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肺癌;护理
支氣管动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和健康。
肺癌大部分是支气管动脉参与供血[1],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对靶血管的选择性更准,可以尽量避免栓塞剂的返流或误栓,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相比全身静脉化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疗效好及胃肠反应轻的优点。
我科自2009年4月~2014年3月在DSA下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3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45~69岁,平均56岁。
鳞癌26例、腺癌12例;肿瘤约3.4cm~3.5cm~8.7cm~6.9cm,伴恶性胸水15例;伴咯血29例;伴肺不张20例。
均经胸片、CT及病理等临床资料证实。
均为晚期肺癌,无外科手术机会,未接受过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无手术禁忌症、碘剂及抗生素等药物过敏史。
1.2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置入5F导管鞘,经导丝引入5F RLG 导管,在胸5~6椎体水平,寻找支气管动脉开口[2],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比醇注射液)进行DSA造影,确定肿瘤供血动脉后经导管引入COOK微导管,对靶血管进行二级以下血管进行超选择,再次造影证实肿瘤供血,并确定超选靶血管与脊髓动脉、肋间动脉、食道动脉没有交通支,于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30mg、多柔比星30mg及丝裂霉素4mg。
根据二级以下靶血管直径用明胶海棉颗粒(约700Um~900um)经COOK微导管进行栓塞,栓塞后再次造影显示肿瘤血管不再显影,无造影剂外溢,寻找有无其它供血血管,主要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锁骨下动脉,对其中造影和减影有异常的血管同方法超选二级以下血管予以栓塞,直至肿瘤动脉全部闭塞。
确认栓塞满意后,拔管撤鞘,穿刺部位局部压迫止血10min后加压包扎,送回病房。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对于首次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由于介入知识缺乏,同时考虑到治疗效果于手术费用等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慌和焦虑心理[3]。
由于患者癌症思想包袱重,对治疗缺乏信心。
这些消极因素也会影响病情的治疗。
护士应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交流,对不知病情的患者采取保护性医疗措施,做好针对性的解释,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现身说法增强患者的信心。
并为患者建立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术前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常规检查,会阴部备皮,做碘过敏、抗生素等皮试。
术前30min予以格拉司琼3mg注射,以防止术中胃肠道反应。
嘱患者术前4~6h禁食禁水,防止术中呕吐导致窒息。
危重患者术前留置尿管,以防术中憋尿而不配合治疗。
2.2术后护理
2.2.1介入术后常规护理术后持续心电监护,注意生命体征变化;严密观察6~8h ,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并注意观察肢体皮肤颜色、皮温及肢端血运,每1h测术侧足背动脉搏动。
术后要求平卧,术肢伸直制动8~12h,绝对卧床24h ,嘱患者安静休息,减少躯体移动,避免伤口出血。
手脚可以轻微活动,术后8h 无严重并发症者松加压止血带,24h 后下床轻微活动,3d 后可正常活动。
2.2.2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2.2.2.1胃肠道反应患者介入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症状,这是由于术中使用化疗药物引起的迷走神经兴奋所致[4]。
观察病员呕吐物的颜色、性状、量,并做好记录: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患者清淡、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2.2.2.2栓塞术后综合征的护理栓塞术后综合征是是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是由于栓塞后器官缺血、水肿和肿瘤坏死所致。
主要表现为发热、胸闷、胸痛。
胸痛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35例患者术后自述疼痛,28例患者疼痛NRS评分6分以上。
根据疼痛程度,三阶梯止痛原则予以处理,必要时予以止痛药处理,如强痛定、吗啡等。
发热多为低热,多在1w内缓解。
严重者可有高热,体温高于40℃,若伴有咳脓性痰,应警惕肺脓肿的发生。
该并发症我科患者术后未出现。
2.2.2.3皮肤损伤的护理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时,化疗药物或栓塞剂可进入肋间动脉,引起动脉痉挛、狭窄或闭塞。
表现为局部红斑,皮肤湿冷和苍白,疼痛或瘙痒,损伤严重时,可伴有皮肤的干性坏死。
皮肤损伤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需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局部干燥,防止摩擦和感染;也可使用皮肤软膏,局部给予热敷、理疗等对症处理。
2.2.2.4脊髓损伤的护理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约1.2%~1.5%,约5%的人脊髓动脉与支气管动脉共干或有交通支,造影和灌注时,其分支细小,不易发
现,是造成脊髓损伤发生解剖学基础[5]。
高浓度造影剂或化疗药物较易引起脊髓损伤[6],表现为术后24h内出现横断性脊髓损伤症状,伴感觉障碍、尿潴留等,术后2~3d内进展显著。
术后患者应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肌力有无异常。
一旦有上述情况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嘱患者15~30min 主动运动健侧下肢,按摩受压部分1次/h。
做好病员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行防烫伤、防跌倒、防坠床等相关护理措施。
我科1例患者在术后8h双下肢出现肌力减退,感觉迟钝,运动障碍,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患者于15d后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3 结果
38例晚期肺癌患者经手术和精心护理后随访2个月,34例患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4例患者肿瘤变化不明显。
24例咯血患者立即停止咯血,2例1w 内咯血量明显减少,1例咯血复发,因多支动脉参与肺癌供血,难以完全栓塞;13例恶性胸水患者1w内胸水明显减少,2例恶性胸水无明显变化。
18例伴肺不张患者肺不张好转,2例变化不明显。
部分患者介入术后有低热、恶心呕吐、胸闷、胸痛等症状,脊髓损伤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恢复功能,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4 讨论
38例肺癌患者经手术和精心护理后,恶性胸水、肺不张及咯血等并发症明显缓解。
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基本原理为大剂量冲击化疗,以高浓度的抗癌药物在短时间内杀伤大量的癌细胞。
铂类化疗药物是肺癌的基础化疗药物,在经静脉给药2h后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经动脉给药可大大减少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肿瘤局部及肺门淋巴结有疗效的游离铂浓度更高。
药物的首过效应使得药物浓度在肿瘤内明显增高而外周血浆及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大大减少,毒副反应明显较少,较静脉给药具有更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和较少的毒副反应[7]。
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对靶血管的选择性更准,可以避免栓塞剂返流或误栓,不會引起肺组织坏死或肺功能异常,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及副作用轻的优点。
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心与丰富的护理技术在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恐惧同时,配合医生手术,使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严密观察并预防并发症,为保证治疗成功及远期疗效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樊树峰,叶强,顺伟中.肺癌规范化介入治疗中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J].介入放射性杂志,2002,11(3):236-237.
[2]李麟荪,贺能树,邹英华.介入放射学-基础与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7.
[3]胡道珍,李维萍.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咯血的术中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2007,6:39-40.
[4]邢丽群.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6,(2):447.
[5]殷国生.介入放射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6-60.
[6]杨熙章,杨钊,陈自谦,等.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导致脊髓损伤的原因和对策[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8,5(6):429-430.
[7]顾仰葵,吴沛宏,赵明,等.DDP在肺癌介入化疗和静脉化疗中药动学和毒副反应的比较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3,12(1):30-32.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