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二中高二物理下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二中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2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12小题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巧妙地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第一次在实验室内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下图为实验装置简图,M为竖直线光源、N和O均为有狭缝的遮光屏、P为像屏.现有四种带有狭缝的遮光屏,实验时的正确选择是( )
A.N应选3,O应选4 B.N应选1,O应选2
C.N应选1,O应选4 D.N应选3,O应选2
2.关于做简谐运动的物体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位移的方向总跟加速度的方向相同,跟速度的方向相反
C.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同
D.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加速度的方向也改变
3.如图所示,在公路的十字路口东侧路边,甲以速度v1向东行走,在路口北侧,乙站在路边,一辆汽车以速度v2通过路口向东行驶并鸣笛,已知汽车笛声的频率为f0,车速v2>v1.设甲听到的笛声频率为f1,乙听到的笛声频率为f2,司机自己听到的笛声频率为f3,则此三人听到笛声的频率关系正确的是: ( )
A.f1>f2 >f3
B.f1<f3<f2
C.f1>f3>f2
D.f3>f1>f2
4.如图所示,图甲为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
的波形图,图乙是这列波中质点P(坐标为x=2.0m处的点)的振动图线,那么: ( )
甲乙
A.波沿x正向传播
B.波的传播速度为1m/s
C.图甲中Q点(坐标为x=2.25 m处的点)的振动方程为y=0.2sin (πt)cm
D.图甲中Q点(坐标为x=2.25 m处的点)的振动方程为y=0.2cos (πt)cm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纤通信利用了激光相干性好的特点
B.激光武器利用了激光亮度高的特点
C.激光写、读利用了激光亮度高的特点
D.激光加工、激光手术和激光武器都利用了激光亮度高的特点
6.在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时,应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其目的是( )
A.减弱反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
B.增强反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
C.增强透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
D.减弱透射光,从而使景物的像清晰
7.取两块平玻璃板,合在一起用手捏紧,会从玻璃板上看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干涉现象,有关这一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这是上下两块玻璃板的上表面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B.这是两玻璃板间的空气薄层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C.这是上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D.这是下面一块玻璃的上、下两表面的反射光干涉的结果
8.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将入射光由黄色换成绿色,衍射条纹间距变宽
B.其他条件不变,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
C.其他条件不变,换用波长较长的光照射,衍射条纹间距变宽
D.其他条件不变,减少单缝到屏的距离,衍射条纹间距变宽
9.要使LC振荡电路的周期增大一倍,可采用的办法是 ( )
A.自感L和电容C都增大一倍
B.自感L和电容C都减少一半
C.自感L增大一倍且电容C减少一半
D.自感L减少一半且电容C增大一倍
10.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测定物体的位置和速度的设备,它可以向一定方向发射不连续的电磁波,当遇到障碍物电磁波时要发生反射.雷达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时,在荧光屏上分别呈现出一个尖形波.某型号防空雷达发射相邻两次电磁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10-4 s.现在雷达正在跟踪一个匀速移动的目标,某时刻在雷达监视屏上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甲所示,30 s 后在同一方向上监视屏显示的雷达波形如图乙所示.已知雷达监视屏上相邻刻线间表示的时间间隔为10-4 s,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则被监视目标的移动速度最接
近()
A.1200 m/s
B.900 m/s
C.500 m/s
D.300 m/s
11.如图所示为一块建筑用幕墙玻璃的剖面图,在
其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设该玻璃的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发生变化.现有一单色光a从原点O,以某一入射角θ由空气射入该玻璃内部,且单色光a在玻璃内部的传播路径如图中
实线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
A.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减小
B.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先减小后增大
C.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增大
D.折射率沿y轴正方向先增大后减小
12.过强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很大危害,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使人心悸、失眠、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按照有关规定,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电磁辐射能量)不得超过0.5 W/m2.一个人距离无线电通讯装置50 m,为保证此人的安全,无线电通讯装置的电磁辐射功率至多是()
A.4.51 kW
B.3.14 kW
C. 0.78 kW
D. 15.7 kW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6小题共18分,每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
13.如图所示,有一水平放置、内壁光滑、绝缘的真空圆形管,半径为R ,有一带正电的粒子静止在管内,整个装置处于竖直向上的磁场中.要使带电粒子能沿管做圆周运动,所加的磁场可能是( ) A .匀强磁场
B .均匀增加的磁场
C .均匀减小的磁场
D .由于洛伦兹力不做功,不管加什么样的磁场都不能使带电粒子绕着管运动
14.如图所示,一个厚度d =30 3 cm 的军事设施,观察孔宽度L =60 cm.为了扩大向外的观察视野,将折射率n =3的某种玻璃砖完全嵌入观察孔内(图中为观察孔的俯视图),则( ).
A .在观察孔的中央A 处观察,视野角比安装前增大60°
B .在观察孔的中央A 处观察,视野角比安装前增大90°
C .若观察者在孔的边缘E 处观察,可以观察到在中央观察所看不到的位置
D .要使在A 处的视野角接近180°,则需嵌入折射率至少为
n =2的玻璃砖
15.如图,两长方体木块A 和B 叠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和M ,A 与B 之间的最
大静摩擦力为f ,B 与劲度系数为k 的水平轻质弹簧连接构成弹簧振子。

为使 A 和B 在振动过程中不发生相对滑动,则( )。

A .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 B .它们的最大加速度不能大于f/M C .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
f kM m
M + D .它们的振幅不能大于f km
m
M +
16.如图所示,a 、b 为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以45°的入射角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直线OO ′与玻璃砖垂直且与其上表面交于N 点,入射点A 、B 到N 点的距离相等,经玻璃砖上表面折射后两束光相交于图中的P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 光的传播速度
B .玻璃对a 光的折射率小于玻璃对b 光的折射率
C .同时增大入射角,则b 光在下表面先发生全反射
D .对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比b 光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宽
17.如图1所示,一砝码和一弹簧构成弹簧振子,此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

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

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

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象如图2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象3所示,若用T 0表示弹簧振子的固有周期,T 表示驱动力的周期,A 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

则:( ) A .由图象可知T 0=4s
B. 由图象可知T 0
=8s

1
E
C .当T 在4s 附近时,A 显著增大,当T 比4s 小得多或大得多时,A 很小
D .当T 在8s 附近时,A 显著增大,当T 比8s 小得多或大得多时,A 很小
18.如图所示,S 1、S 2是一水平面上的两个波源,它们的振动周期都为T ,振幅都为A .某时刻S 1发出的波恰好传到C ,S 2发出的波恰好传到A ,图中画出的是该时刻两列波在AC 部分的叠加波形,S 1A 间、S 2C 间波形没有画出.若两列波传播速度相同,则 ( )
A .两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B .A 、B 、
C 三点始终都是振动减弱点,振幅为0 C .A 、B 、C 三点始终都是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
D .再经过T
2
,AC 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三、实验题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横线上,19题6分;20题6分,21题6分,共计18分)
19.用“插针法”测定透明半圆柱玻璃砖的折射率,O 为玻璃截面的圆心,使入射光线跟玻璃砖的平面垂直,如图所示的4个图中P 1、P 2、P 3和P 4是4个学生实验插针的结果.(1)在这4个图中肯定把针插错了的是________.
(2)在这4个图中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折射率的是________,计算玻璃的折射率的公式是________.(对右侧面用θ1表示入射角,θ2表示折射角)
20.某同学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实验步骤如下:
A .按装置图安装好实验装置;
B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
C .用米尺测量悬线的长度l ;
D .让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摆动.当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0,此后小球每经过最低点一次,依次计数1、2、3、….当数到20时,停止计时,测得时间为t ;
E .多次改变悬线长度,对应每个悬线长度,都重复实验步骤C 、D ;
F .计算出每个悬线长度对应的t 2;
G .以t 2为纵坐标、l 为横坐标,作出t 2
-l 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完成下列题目:
t/s t/s 图1
(1)用游标为1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1 mm)的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2所示,读出小球直径d 的值为________cm.
图2 图3
(2)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作出图线如图3所示.根据图线拟合得到方程
5.30.4042+=l t .由此可以得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取π2=9.86,结果
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从理论上分析图线没有过坐标原点的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不应在小球经过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应该在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 B .开始计时后,不应记录小球经过最低点的次数,而应记录小球做全振动的次数
C .不应作t 2-l 图线,而应作t 2
-(l -12
d)图线
D .不应作t 2-l 图线,而应作t 2
-(l +12
d)图线
21.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A 条纹中心时如图甲,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B 条纹中心时如图丙,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 mm ,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00 m ,则图乙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mm ,图丁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mm.实验时测量多条干涉条纹间距离的目的是________,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__m .(需要计算的数字,只要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计算题 (共40分。

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作出必要的光路图、重要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只有答案,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书写不认真、无法辨认的不能得分。

)
22.(10分) 如图所示,ACB 为光滑弧形槽,弧形槽半径为R ,R ≫AB .甲球从
弧形槽的球心处自由落下,乙球从A 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问: (1)两球第1次到达C 点的时间之比.
(2)若在圆弧的最低点C 的正上方h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甲,让其自由下落,
同时乙球从圆弧左侧由静止释放,欲使甲、乙两球在圆弧最低点C 处相 遇,则甲球下落的高度h 是多少?
23.(10分)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0时波形如图甲所示,已知在0.6 s 末,A 点恰第四次(图中为第一次)出现波峰,求: (1)该简谐波的波长、波速分别为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x =5 m 处的质点P 第一次出现波峰?
(3)如果以该机械波传到质点P 开始计时,请写出质点P 的振动方程并在图乙中画出P 点的振动图象,标明必要的横、纵坐标值,至少画出一个周期的图象.
24.(10分)如图所示,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A=30°,斜边AB =a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2
n .在此截面所
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的入射角从AC 边的中点M 射入棱镜.画出光路图,并求光线从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路返回的情况).
25.(10分)一般认为激光器发出的是频率为γ的“单色光”,实际上它的频率并不是真正单一的,激光频率γ是它的中心频率,它所包含的频率范围是Δγ(也称频率宽度),让单色光照射到薄膜表面,一部分从前表面反射回来(这部分称为甲光),其余的进入薄膜内部,其中的一小部分从薄膜后表面反射回来,并从前表面射出(这部分称为乙光),甲乙这两部分光叠加而发生干涉,称为薄膜干涉,乙光和甲光相比,要在薄膜中多传播一小段时间Δt.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能观察到明显的干涉的现象的条件是:Δt 的最大值Δt max 与Δγ的乘积近似等于1,即只有满足Δt max ·Δγ≈1才会观察到明显、稳定的干涉现象.已知某红宝石
激光器发出的激光γ=4.32×1014 Hz,它的频率宽度Δγ=8.0×109
Hz ,让这束单色光由空气斜射到折射率为n=2的薄膜表面,射入时与薄膜表面成45°角,如图所示.求: (1)从O 点射入薄膜中的光线的传播方向及传播速度;
(2)估算图示情况下,能观察到明显干涉现象的薄膜的最大厚度d max .
杭二中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物理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三、实验题。

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9题6分;20题6分,21题6分,共计18分)
19.(1)(2)、
20. (1) cm (2) m/s2 (3) ( )
21. mm、 mm 、

四、计算题,共40分。

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只有答案,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书写不认真、无法辨认的不能得分。

22.(10分)
23.(10分)
24.(10分)
25.(10分)
杭二中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物理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三、填空题、实验题。

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9题6分;20题6分,21题6分,共计18分)
19.(1) AC (2) D 、 n=1
2
sin sin θθ
20. (1) 1.52 (2) 9.76 (3) ( D )
21. 11.4 、 16.7 、
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或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 8.84×10-7
四、计算题,共40分。

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重要的方程式、重要的演算过程,明确的数值和单位。

只有答案,没有过程的不能得分,书写不认真、无法辨认的不能得分。

22.(10分)
解析 (1)甲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R =12gt 21,所以t 1= 2R g 乙球沿圆弧做简谐运动(由于AC ≪R ,可认为摆角θ<5°).此振动与一个摆长为R 的单摆振动模型相同,故此等效摆长为R ,因此乙球第1次到达C 处的时间为t 2=14T =14
×2π
R g =π2 R g ,所以t 1∶t 2=2 2π
(2)甲球从离弧形槽最低点h 高处开始自由下落,到达C 点的时间为t 甲= 2h
g
由于乙球运动的周期性,所以乙球到达C 点的时间为
t 乙=T 4+n T 2=π2 R g
(2n +1) n =0,1,2,…
由于甲、乙在C 点相遇,故t 甲=t 乙
解得h =
,...)2,1,0(8
)12(2
2=+n R n π
23.(10分)
解析 (1)λ=2 m T =0.6
3 s =0.2 s
v =λ
T
=10 m/s.
(2)波峰传到P 点: t =Δx v =5-0.510
s =0.45 s
(3) cm t y )10sin(2ππ+= 如下图所示
答案 (1)2 m 10m/s (2)0.45 s (3)图见解
24(10分)
解:设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得

由已知条件及①式得r=30° ②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光路图如图所示,设出射点为F ,由几何关系可得∠AFM =900
AF=

即出射点在AB 边上离A 点的位置.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左侧,光路图如图所示.设折射光线与AB 的交点为D .
由几何关系可知,在D 点的入射角θ=60° ④ 设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C ,则 ⑤
由⑤和已知条件得θC =45° ⑥ 因此,光在D 点发生全反射.
设此光线的出射点为E ,由几何关系得∠DEB=90°BD=a -2AF ⑦
BE=DBsin30° ⑧
联立③⑦⑧式得BE= a
即出射点在BC 边上离B 点
a 的位置.
25(分)解析:(1)设从O 点射入薄膜中的光线的折射角为r ,根据折射定律有:n=sin45°/sinr.
所以折射角r=arcsin(n 45sin )=arcsin(21)=30°,光在薄膜中的传播速度v=n
c =2.12×108 m/s.
(2)乙光在薄膜中经过的路程s=2dcosr ,如图所示.
乙光通过薄膜所用时间Δt=.cos 2r
v d v s = 当Δt 取最大值Δt max 时,对应的薄膜厚度最大,又因为Δt max ·Δγ≈1,所以
,1cos 2max v r v d ∆= 解得:d max ≈v
r v ∆2cos =1.15×10-2 m=1.15 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