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的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医学
2016.05
(上
)⒈年龄:年龄和腔梗密切相关。

45
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腔梗的危险性增加约1倍。

60岁以上人群中腔梗多见。

⒉高血压: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大约有90%的腔梗患者伴发高血压。

在高血压作用下,脑微小动脉某些节段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微细粥样硬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脂质透明样变引起腔梗。

⒊糖尿病:糖尿病可引起脂质代谢障碍,产生广泛的血管变性,从而加速、促进小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脑深部小动脉的粥样硬化。

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变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腔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⒋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可以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微小动脉的硬化改变。

另外,高血脂可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功能及体内抗凝血作用异常而诱发腔梗。

⒌脑微小栓塞:小栓子脱落造成的脑微小栓塞也可出现类似于腔梗的临床表现。

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是造成心源性栓塞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的不稳定斑块是造成颈动脉来源栓子的主要原因。

但是这一类小梗死以位于大脑皮层者较多,与位于大脑深部的腔梗有所区别。

⒍不良生活习惯:高盐高脂饮食、吸烟、酗酒、久坐、生活不规律等,也是腔梗的危险因素。

由于腔梗面积较小,部分患者可无不适症状,仅在影像检查时发现异常。

因此,在临床上较难早期发现。

如何尽早发现自己是否患有腔梗呢?
首先,腔梗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异常,该类患者常常对上述疾病的管控较差。

临床上年龄超过50岁的类似患者,可以行头颅CT 或MRI 检查来识别是否具有腔梗,特别是MRI 检查,有着比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早期发现腔梗。

其次,建议患者每年进行常规体检,对自己的血压、血脂等
引起腔梗的常见基础疾病
根据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 )数据,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腔梗患者占到16.8%。

按照我国每年新发卒中人数200万计算,每年约33万新发腔梗患者,值得临床上给予
特别关注。

作者按
阴副主任医师孙永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100034)腔隙性脑梗死的
防治
如何早期发现腔梗
8
家庭医学
2016.05
(上)在治疗原则上,腔梗基本上等同于脑血栓形成,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但由于腔梗的特殊性,在治疗上也有它的特点。

⒈溶栓治疗:对于腔梗来说,急性期一般不需要溶栓治疗,主要是由于腔梗的临床症状较轻,溶栓治疗所获得的收益有限,但是其出血性风险比较高。

⒉抗凝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

但腔梗一般不需要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方案主要用于心源性栓塞的脑梗死患者。

⒊降纤治疗:作用是增加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血栓形成,达到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常在发病24小时内使用。

用药过程中应检测纤维蛋白原等。

⒋血液稀释疗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脑梗死治疗方法,目的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和补充血容量不足。

⒌活血治疗:临床上常用川芎、银杏等制剂。

如果腔梗的病因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大部分腔梗是会逐渐进展的。

如果脑内逐渐出现广泛多灶性腔梗,在叠加效应的作用下,病情继续加重,最终可能会发展为智力衰退甚至痴呆。

⒈有效控制高血压和各种类型脑动脉硬化,可减少腔梗复发的可能性。

虽然降压治疗并不能逆转高血压已造成的血管病变,但使血压逐渐降到正常水平,对本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合理控制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对防止腔梗复发也很重要。

⒉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腔梗的再
发,是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案。

⒊钙离子拮抗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可以减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腔隙性梗死复发率。

⒋活血化瘀类中药如银杏制剂,对腔梗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可能有所裨益。

由于腔隙性脑梗死是深穿支
小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些血管大多属终末支,一旦梗死形成,侧支循环极难建立,所以临床上虽然患者症状较轻,但不易恢复,应重在预防。

⒈控制腔梗的危险因素: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并合理治疗。

要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食盐3克以内。

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如长时间的高血压未作适当的降压治疗;或虽然按时服药,血压仍长期在较高的水平;或间断降压治疗,血压时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气候情绪变化及身体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的影响;过分降压往往使夜间血压过低;等,都容易引起腔梗。

另外,对于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也需要积极防控。

⒉定期做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血液黏度的动态改变,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等都容易引起高黏滞血症。

因此应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如点心和糖果的摄入。

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
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会
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黏滞度,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

定期查颈动脉彩超及TCD ,了解颅脑血流动力学也有很重要意义。

⒊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烟毒可损害血管内膜,并能引起小血管收缩,管腔变窄,因而容易形成血栓;大量饮用烈性酒对血管有害无益。

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适量的钠盐摄入和足够的含钾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忌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卵等;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黄、动物内脏、黄油、猪油、牛油、羊油、椰子油;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

⒋增加体育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应进行适当适量的体育锻炼,不宜做剧烈运动。

可进行散步、柔软体操、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选择,但应以不过度疲劳为度。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加脂肪消耗、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腔梗急性期的治疗腔梗复发的预防
防患脑梗于未然
指标进行监控,并且检查经颅多
普勒(TCD )及颈动脉彩超,如果发现颈部有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应该进一步检查头颅,以早期发现是否有腔梗。

再次,如果临床上出现腔梗的症状,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有麻木感或烧灼感,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尤其是眩晕常伴有肢体症状,比如抬腿费力,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这些都可能是腔梗的症状
,需要重视。

9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