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2.下列氧化物中,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是 A .SiO 2 B .NO
C .SO 3
D .Al 2O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
B .饱和(NH 4)2SO 4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
C .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D .石蜡油经分馏可以获得乙烯
4.已知16S 、52Te 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Te > Cl > S
B .热稳定性:H 2Te > H 2S > PH 3
C .酸性:HClO 4 > H 2SO 4 >H 2TeO 4
D .还原性:Cl — >S 2— > Te 2—
5.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 3+
+ 3NH 3·H 2O===Al(OH)3+ 3NH 4+
B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以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Fe 3+ + 3OH —
="=" Fe(OH)3↓
C .常温下0.1mol/L 氯化铵溶液pH=5:NH 4+ +H 2O NH 3·H 2O+ H +
D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铜溶解:Cu — 2e — ="==" Cu 2+
6.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a
b
实验现象
结论
7.某温度下,CO(g) + H 2O (g) CO 2(g) + H 2(g)的平衡常数K=1。
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1 L 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CO(g) 和 H 2O (g)的起始浓度及5min 时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甲
乙
A .x =" y" = 0.16
B .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
C .甲中0~5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0.004" mol/(L·min )
D .平衡时,乙中H 2O 的转化率是50%,c(CO)是甲中的2倍
二、推断题
(17分)以苯为主要原料,制取高分子材料N 和R 的流程如下:
已知:
(1)B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由
生成
的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Ⅰ的反应条件是 。
(4)化合物C 的结构简式是 。
(5)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
a .A 可与NaOH 溶液反应 b .常温下,A 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
c .化合物C 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 .E 存在顺反异构体
(7)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
(8)符合下列条件的B 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a .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 .属于酯类
c .苯环上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
三、填空题
1.(14分)用CO 2生产绿色燃料甲醇时发生反应A :CO 2(g)+ 3H 2(g)CH 3OH(g) + H 2O(g) (1)2CH 3OH(g) + 3O 2 (g) ="==" 2CO 2(g) + 4H 2O(g) △H= -1365.0KJ/mol H 2(g) +1/2 O 2 (g) ="==" H 2O(g) △H=" -241.8" KJ/mol CO 2(g)+ 3H 2(g)CH 3OH(g) + H 2O(g)的反应热△H= 。
(2)在体积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下图是在三种投料[n (CO 2)和n (H 2)分别为1mol ,3mol ;1mol ,4mol 和1mol ,6mol]下,反应温度对CO 2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c 对应的投料是 。
②T 1℃时,曲线a 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 。
③500℃时 ,反应A 的平衡常数K=2.5,T 1℃ 500℃(填“高于” 、“低于” 或“等于” )。
(3)甲醇/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d 电极上发生的是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②物质b 是 (填化学式)。
③写出c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2.(12分)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利用海水可以获得很多化工产品。
(1)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可用于生产烧碱及氯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利用制盐后的盐卤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将Br 2与Na 2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3)盐卤蒸发冷却后析出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 2,此外还含Fe 2+、Fe 3+、Mn 2+等离子。
以卤块为原料制得镁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①步骤②中需控制pH=9.8,其目的是 。
②用NaClO 氧化Fe 2+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④步骤③需在HCl 保护气中加热进行,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
③NaClO 还能除去盐卤中的CO(NH 2)2,生成盐和能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
除去0.1mol CO(NH 2)2时消耗 NaClO g 。
四、实验题
(15分)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Cl 2与Na 2S 2O 3的反应进行探究(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23b .酸性条件下S 2O 32—迅速分解为S 和SO 2 (1)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B 中饱和NaCl 溶液的作用是 。
(3)C 中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检验C 中是否有SO 2生成,需进行的操作是 。
(5)C 中滤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利用该现象可证明Na 2S 2O 3被Cl 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6)乙同学认为,C 中滤液用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也能证明Na 2S 2O 3被Cl 2氧化,丙同学认为不能证明,理由是 。
北京高三高中化学高考模拟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对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答案】D
【解析】A 、Fe 2O 3呈红棕色,可作红色涂料,正确;B 、工业上利用氨气催化氧化的方法制备硝酸,正确;C 、晶体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正确;D 、用作供氧剂的是过氧化钠而不是氧化钠,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常见物质的用途。
2.下列氧化物中,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是 A .SiO 2 B .NO C .SO 3 D .Al 2O 3
【答案】C
【解析】SiO 2、NO 、Al 2O 3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SO 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选C 。
【考点】考查常见氧化物的性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态油通过催化加氢可制得人造脂肪
B .饱和(NH 4)2SO 4溶液可使蛋白质变性
C .糖类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D .石蜡油经分馏可以获得乙烯
【答案】A
【解析】A 、液态油中不饱和键的含量较高,通过催化加氢不饱和键的含量降低,可制得人造脂肪,正确;B 、饱和(NH 4)2SO 4溶液可使蛋白质盐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错误;C 、糖类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等因素,二者组成元素不相同,错误;D 、石蜡油经裂解可以获得乙烯,错误。
【考点】考查常见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
4.已知16S 、52Te 位于同一主族。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Te > Cl > S B .热稳定性:H 2Te > H 2S > PH 3
C .酸性:HClO 4 > H 2SO 4 >H 2TeO 4
D .还原性:Cl — >S 2— > Te 2—
【答案】C
【解析】A 、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由上到下逐渐增大,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左向右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Te > S > Cl ,错误;B 、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由左向右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故热稳定性:H 2S >H 2Te ,错误;C 、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由左向右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酸性:HClO 4 > H 2SO 4 >H 2TeO 4,正确;D 、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由上到下逐渐减弱,形成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由左向右逐渐增强,形成阴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故还原性:Te 2—>S 2— > Cl —,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
5.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 3+
+ 3NH 3·H 2O===Al(OH)3+ 3NH 4+
B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以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Fe 3+ + 3OH —
="=" Fe(OH)3↓
C .常温下0.1mol/L 氯化铵溶液pH=5:NH 4+ +H 2O NH 3·H 2O+ H +
D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铜溶解:Cu — 2e — ="==" Cu 2+
【答案】B
【解析】A 、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Al 3++ 3NH 3·H 2O===Al(OH)3+ 3NH 4+,正确;B 、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以除去氯化镁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铁是利用氢氧化镁与氯化铁水解生成的氢离子反应,使氯化铁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错误;C 、常温下0.1mol/L 氯化铵溶液pH=5是因为铵离子水解呈酸性:NH 4+ +H 2O NH 3·H 2O+ H +,正确;D 、电解精炼铜时阳极铜溶解:Cu — 2e — ="==" Cu 2+,正确。
【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6.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a
b
实验现象
结论
【答案】C
【解析】A 、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一氧化氮,错误;B 、木条插入浓硫酸中变黑浓硫酸表现脱水性,错误;C 、铁钉插入饱和食盐水中发生吸氧腐蚀,左侧试管内气压降低,部分水进入导管,正确;D 、铝片插入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浓硝酸使铝钝化,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
7.某温度下,CO(g) + H 2O (g) CO 2(g) + H 2(g)的平衡常数K=1。
该温度下在体积均为1 L 的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CO(g) 和 H 2O (g)的起始浓度及5min 时的浓度如下表所示。
甲
乙
A .x =" y" = 0.16
B .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
C .甲中0~5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0.004" mol/(L·min )
D .平衡时,乙中H 2O 的转化率是50%,c(CO)是甲中的2倍
【答案】A
【解析】A 、乙容器中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是甲容器中起始浓度的2倍,反应速率快但不一定是甲容器中速率2倍,故x =" y" 不一定为 0.16,错误;B 、乙容器中反应物的浓度是甲容器反应物浓度的2倍,反应开始时,乙中反应速率比甲快,正确;C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甲中0~5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O)=△c(CO)/△t="0.004" mol/(L·min ),正确;D 、设平衡时乙中H 2O 的转化浓度为x ,则K="[" CO 2][ H 2]/[ CO][ H 2O]=x 2/(0.2—x)2=1解得x=0.01,故乙中水的转化率是50%,根据等效平衡知识判断达平衡时c(CO)是甲中的2倍,正确。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二、推断题
(17分)以苯为主要原料,制取高分子材料N 和R 的流程如下:
已知:
(1)B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由
生成
的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Ⅰ的反应条件是 。
(4)化合物C 的结构简式是 。
(5)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是 。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字母)。
a .A 可与NaOH 溶液反应 b .常温下,A 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
c .化合物C 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 .E 存在顺反异构体
(7)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
(8)符合下列条件的B 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a .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 .属于酯类
c .苯环上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
【答案】(1)羟基、羧基 (2分) (2)取代反应(2分) (3)NaOH 水溶液加热后酸化(2分) (4)(2分) (5)
(2分)
(6)a c (2分) (7)
(3分) (8) 6 (2分)
【解析】(1)根据题给流程和信息知,苯乙酮和HCN 发生加成反应,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 ,B 的结构简式为
,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和羧基。
(2)
和氯气在FeCl 3作催化剂的条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反应Ⅰ为发生取代反应转化为
,反应条件是NaOH 水溶液加热后酸
化。
(4)迁移教材苯酚和甲醛发生缩聚反应生成酚醛树脂,结合流程信息推断,化合物C 的结构简式是。
(5)
反应Ⅱ为和甲醇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6)a .A 为苯酚,可与NaOH 溶液反应反应生成苯酚钠和水,正确;b .常
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650C 以上能和水以任意比混溶,错误;c .化合物C 为,含有碳碳双键和
醛基,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正确;d .E 的结构简式为
,不存在顺反异构体,错误,选ac ;
(7)反应Ⅲ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F ,化学方程式见答案。
(8)B 的结构简式为
,a .能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含有酚羟基;b .属于酯类,c .苯环上只有两个对位取代基,
符合下列条件的B 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COOCH 2CH 3,—CH 2COOCH 3,—OOCCH 2CH 3,—CH 2OOCCH 3,—CH 2CH 2OOCH ,—CH(CH 3)OOCH 分别连接在苯酚羟基的对位]
【考点】考查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涉及官能团的识别,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
三、填空题
1.(14分)用CO 2生产绿色燃料甲醇时发生反应A :CO 2(g)+ 3H 2(g)CH 3OH(g) + H 2O(g) (1)2CH 3OH(g) + 3O 2 (g) ="==" 2CO 2(g) + 4H 2O(g) △H= -1365.0KJ/mol H 2(g) +1/2 O 2 (g) ="==" H 2O(g) △H=" -241.8" KJ/mol CO 2(g)+ 3H 2(g)CH 3OH(g) + H 2O(g)的反应热△H= 。
(2)在体积为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 ,下图是在三种投料[n (CO 2)和n (H 2)分别为1mol ,3mol ;1mol ,4mol 和1mol ,6mol]下,反应温度对CO 2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c 对应的投料是 。
②T 1℃时,曲线a 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 。
③500℃时 ,反应A 的平衡常数K=2.5,T 1℃ 500℃(填“高于” 、“低于” 或“等于” )。
(3)甲醇/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d 电极上发生的是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②物质b 是 (填化学式)。
③写出c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答案】(1)△H = -42.9kJ/mol (2分)
(2)① n(CO 2)=1mol ,n(H 2)="6mol" (2分) ②0.52(2分) ③高于(2分) (3)①还原(2分) ②H 2O 2 (2分)③CH 3OH — 6e — + H 2O===CO 2 + 6H + (2分)
【解析】(1)已知:①2CH 3OH(g) + 3O 2 (g) ="==" 2CO 2(g) + 4H 2O(g) △H=" -1365.0KJ/mol" ②H 2(g) +1/2 O 2 (g)===H 2O(g)△H="-241.8"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②×3—①×1/2得CO 2(g)+3H 2(g) CH 3OH(g) + H 2O(g)的反应热△H=-42.9kJ/mol 。
(2)①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氢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CO 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由题给图像知相同温度下,曲线c 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最大,故曲线c 对应的投料是n(CO 2)=1mol ,n(H 2)=6mol 。
②曲线a 对应的投料是n(CO 2)=1mol ,n(H 2)=3mol ,T 1℃时,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60%,由CO 2(g)+3H 2(g)CH 3OH(g) + H 2O(g)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CO 2)=0.4mol/L ,c(H 2)="1.2mol/L" ,c(CH 3OH)=0.6mol/L ,c(H 2O)=0.6mol/L ,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曲线a 对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是0.52。
③由(1)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若500℃时 ,反应A 的平衡常数K=2.5,T 1℃
高于500℃。
(3)①由甲醇/过氧化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知,氢离子移向d 电极,d 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发生的是还原反应;②物质b 在d 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物质b 是H 2O 2。
③c 电极为电池的负极,甲醇在该电极上反应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电极反应式为CH 3OH — 6e — + H 2O===CO 2 + 6H +。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化学平衡和燃料电池。
2.(12分)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利用海水可以获得很多化工产品。
(1)海水中制得的氯化钠可用于生产烧碱及氯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利用制盐后的盐卤提取溴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将Br 2与Na 2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3)盐卤蒸发冷却后析出卤块的主要成分是MgCl 2,此外还含Fe 2+、Fe 3+、Mn 2+等离子。
以卤块为原料制得镁的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物质
开始沉淀
沉淀完全
①步骤②中需控制pH=9.8,其目的是 。
②用NaClO 氧化Fe 2+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④步骤③需在HCl 保护气中加热进行,请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________。
③NaClO 还能除去盐卤中的CO(NH 2)2,生成盐和能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
除去0.1mol CO(NH 2)2时消耗 NaClO g 。
【答案】(1)2Cl — +2H 2O Cl 2 ↑+H 2↑+ 2OH —(2分)
(2)3Br 2 + 3Na 2CO 3 ="===" NaBrO 3 + 5NaBr +3CO 2(2分)
(3)①除去溶液中含有的Fe 2+、Fe 3+、Mn 2+杂质,使之完全生成沉淀而除去(2分) ②ClO — +2Fe 2+ +H 2O + 4OH —====2Fe(OH)3 + Cl —或 ClO — +2Fe 2+ +5H 2O====2Fe(OH)3 + Cl — +4H + (2分) ③Mg 2+ +2H 2O Mg(OH)2+2H +,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通入HCl ,增加c(H +),使平衡逆向移动,抑制Mg 2+水解。
HCl 还能带出水份,最终得到无水MgCl 2 (2分) ④22.35(2分)
【解析】(1)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是2Cl —+2H 2O Cl 2↑+H 2↑+ 2OH —。
(2)Br 2与Na 2CO 3反应生成溴化钠、溴酸钠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Br 2 + 3Na 2CO 3 ="===" NaBrO 3 + 5NaBr +3CO 2;(3)①分析题给流程和信息知卤块加水溶解经步骤②加入次氯酸钠将其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控制pH=9.8,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含有的Fe 2+、Fe 3+、Mn 2+杂质,使之完全生成沉淀而除去。
②用NaClO 氧化Fe 2+得到Fe(OH)3沉淀,本身被还原为氯化钠,离子反应方程式是ClO —+2Fe 2+ +H 2O + 4OH —====2Fe(OH)3 + Cl —或ClO — +2Fe 2+ +5H 2O====2Fe(OH)3 + Cl — +4H +。
④步骤③需在HCl 保护气中加热进行,原因是Mg 2+ +2H 2O
Mg(OH)2+2H +,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通入HCl ,增加c(H +),使平衡逆向移动,抑制Mg 2+水解 。
HCl 还能带出水份,最终得到无水MgCl 2 。
③NaClO 与CO(NH 2)2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0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为—1价,根据电子守恒知参加反应的NaClO 与CO(NH 2)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除去0.1mol CO(NH 2)2时消耗NaClO 的物质的量为0.3mol ,质量为22.35g 。
【考点】以海水的综合利用为载体考查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盐类水解原理的应用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四、实验题
(15分)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Cl 2与Na 2S 2O 3的反应进行探究(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查阅资料:a .S 2O 32—有较强的还原性
b .酸性条件下S 2O 32—迅速分解为S 和SO 2 (1)A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B 中饱和NaCl 溶液的作用是 。
(3)C 中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为检验C 中是否有SO 2生成,需进行的操作是 。
(5)C 中滤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利用该现象可证明Na 2S 2O 3被Cl 2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6)乙同学认为,C 中滤液用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也能证明Na 2S 2O 3被Cl 2氧化,丙同学认为不能证明,理由是 。
【答案】(1)MnO 2 +4H + +2Cl —Mn 2+ +Cl 2 ↑+2H 2O (2分)
(2)除去Cl 2中的HCl ,防止对Cl 2与Na 2S 2O 3的反应产生干扰(2分) (3)S 2O 32— + 2H +====S↓ + SO 2 ↑+H 2O (2分)
(4)把白雾通入Ba(NO 3)2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 2 生成(3分) (5)S 2O 32— +4Cl 2 +5H 2O====8Cl — +2SO 42- +10H +(3分)
(6)氯气与水反应也能生成Cl —,所以检验出溶液中有Cl —也不能证明是Cl 2氧化了Na 2S 2O 3(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1)A 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反应生成二氯化锰、氯气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MnO 2 +4H + +2Cl —Mn 2+ +Cl 2 ↑+2H 2O 。
(2)根据信息b .酸性条件下S 2O 32—迅速分解为S 和SO 2知B 中饱和NaCl 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l 2中的HCl ,防止对Cl 2与Na 2S 2O 3的反应产生干扰。
(3)C 中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S 2O 32— + 2H +====S↓ + SO 2 ↑+H 2O 。
(4)为检验C 中是否有SO 2生成,可利用SO 2的还原性进行检验,需进行的操作是把白雾通入Ba(NO 3)2溶液中,若有白色沉淀,证明有SO 2 生成。
(5)S 2O 32—有较强的还原性,水溶液中S 2O 32—被Cl 2氧化生成硫酸根,Cl 2被还原成氯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 2O 32— +4Cl 2 +5H 2O====8Cl —
+2SO 42- +10H +。
(6)C 中滤液用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不能证明Na 2S 2O 3被Cl 2氧化,理由是氯气与水反应也能生成Cl —,所以检验出溶液中有Cl —也不能证明是Cl 2氧化了Na 2S 2O 3。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分析、评价,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离子检验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