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寒假必做作业(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寒假必做作业(7)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基因控制酶合成的过程中一定消耗核苷酸
B.在最适宜温度下,酶降低活化能的程度一定最大
C.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一定相同
D.在不同温度下,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一定不同
2.正常生活的细胞内时刻进行着复杂有序的新陈代谢活动,而新陈代谢同两种物质密切相关,即酶和ATP,下列关于二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活细胞中起作用的有机物
B. 酶只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C. ATP中的A为腺瞟呤
D. 酶能催化化学反应是因为酶能够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
3.下图为酶促反应相关曲线图,K m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为1/2 v max时的底物浓度。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发生不可逆性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部位功能丧失。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K m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高
B.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 m增大
C.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 max降低
D.非竞争性抑制剂破坏酶的空间结构
4.下列是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在验证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生成
C.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在验证酶的高效性实验中,可选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检测产
生的气体总量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在细胞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②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
③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
④加热和加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相同
⑤底物浓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6.温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其作用机理可用坐标曲线表示如图。
其中a表示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空间结构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温度的升高,底物分子具有的活化能增加
B.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相同的
C.酶促反应速率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空间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D.酶适于低温保存,原因是底物分子的能量低
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更高是因为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酶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但不一定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
C.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条件下,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作用最强
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8.关于A TP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 TP合成的反应相联系
B. A TP与ADP相互转化速率会随细胞代谢强度变化而改变
C. A TP分子是由一分子腺苷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连接而成
D.若某物质进出细胞时消耗A TP ,则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
9.ATP是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种有机物。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B.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大
C.线粒体内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都能合成ATP
D.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10.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组成,其中b、c为高能磷酸键
B.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
C.在无氧与有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可发生图2向左的反应
D.酶1和酶2的作用结果不同,但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11.如图为ATP—ADP的循环图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属于放能反应,在细胞内与其他吸能反应密切联系
B.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需要②过程提供能量
C.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
D.各种生物均能独立完成ATP—ADP循环
12.磷酸肌酸是一种主要分布在肌肉组织中的高能化合物,是能量的暂时储存形式。
它能在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将自身的磷酸基团转移到ADP分子中来合成A TP(A-P~P~P),如果把ATP称为“能量货币”,磷酸肌酸就相当于能量的“黄金储备”。
研究者对蛙的肌肉组织进行短暂电刺激,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肌肉组织用肌酸激酶阻断剂处理)肌肉收缩前后ATP和ADP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蛙的肌肉在收缩时以A TP为直接能源物质
B.对照组的肌肉组织细胞中无ATP和ADP的相互转化
C.对照组中的磷酸肌酸可以维持A TP含量的相对稳定
D.1g肌肉收缩所使用的A TP的量大约为0.60×10-6 mol
13.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摩尔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摩尔。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是由1个腺苷与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水解成ADP释放的能量来自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
C.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放能反应相关联
D.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
14.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
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结果:图甲是40℃时测定酶A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乙是第④步保温5分钟后,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剩余含量进行检测的结果。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有,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质是。
(2)若适当降低温度,在相同时间内测得图甲中P点将向(填“上”或“下”)移动。
(3)将1、6两组(填“能”或“不能”)作对照,原因是实验设计要遵循原则。
15.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图1: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___________。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
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 m短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试回答:
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_。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的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___________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③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基因控制蛋白质类的酶合成时先后消耗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基因控制RNA 类的酶合成时消耗核糖核苷酸,A 项正确;如果其他条件不适宜,即使在最适宜温度下,酶降低活化能的程度也不一定最大,B 项错误;应在低温下保存酶,但并不是所有酶的最适宜温度都在低温范围内,C 项错误;在最适宜温度两侧,存在同一催化反应速率对应两个温度的情况,D 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A.酶可以在活细胞外发挥作用,A错误;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但在活细胞外也能起催化作用,B错误;C.ATP中的A为腺苷,C正确;D、酶能催化化学反应是因为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错误。
3.答案:A
解析:A. 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 v max时的底物浓度。
Km值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A 错误;
B.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反应物与酶结合的机会,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值增大,B正确;
C.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反应物不能与活性部位结合,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C正确;
D. 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的非活性部位结合,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不能和底物结合,D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与酶相关的实验设计思路。
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还原糖,而不能催化蔗糖水解,实验结果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而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不能检测蔗糖是否水解,A 错误;在验证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会选择淀粉作为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需要水浴加热,会影响实验,B正确;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要利用胃蛋白酶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设置的缓冲液pH应该在1.5左右,C错误;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应检测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数量而不是产生的气体总量,D错误。
5.答案:D
解析: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参与DNA合成的酶,①错误;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是淀粉酶,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有羧基,②正确;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例如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③正确;加热和加过氧化氢酶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原因不相同,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水解是因为给化学反应提供的化学能,而酶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④错误;底物浓度是通过影响酶与底物的接触机会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并不影响酶的活性,⑤错误。
6.答案:C
解析:
A.温度只能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会改变活化能,所以温度的升高并不能使底物分子活化能增加,故A错误;
B.在最适温度前后,酶的活性变化会很大,所以即使酶促反应速率相同,酶的活性也会不同,由于温度的升高,会导致酶渐渐失活,所以2位点的酶活性低于1位点,故B错误;
C.酶促反应速率是在酶参与催化下的化学反应速率,由底物分子活化能和酶活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底物分子的能量和酶空间结构,故C正确;
D.低温条件下保存酶是因为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得到抑制,可以暂时保存,与底物分子能量无关,故D错误。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酶的作用特点及酶的本质。
酶与无机催化剂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只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A错误;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酶不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错误;酶在细胞代谢中有催化作用,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的条件下,酶的催化作用最强,C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D正确。
8.答案:B
解析:
9.答案:B
解析:A、乳酸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提供,A错误;
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增加,B正确;
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合成ATP;叶绿体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消耗ATP,C错误;
D、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D错误.
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结构及特点。
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苷(腺嘌呤+核糖)构成,其中b、c为高能磷酸键,A错误;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提供能量,B正确;图2中向左的反应为ATP的合成反应,在无氧与有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可发生ATP的合成, C正确;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11.答案:C
解析:①ADP + Pi—ATP,AT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①在细胞内与其他放能反应密切联系,故A错误;溶酶体中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不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故B错误;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 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故人在饥饿时,细胞内的过程①和②也能达到平衡,故C正确;病毒不能独立完成ATP—ADP循环,故D错误。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ATP的中文名称是腺苷三磷酸,是由1个腺苷与3个磷酸基团组成,A正确;ATP 水解成ADP释放的能量来自远离腺苷的特殊化学键的断裂,B正确;ATP释放能量往往与某些吸能反应相关联,C错误;生物体内ATP的含量很少,但ATP和ADP相互转化的速度很快,以保证机体对能量的需求,D正确。
14.答案:(1)温度、酶的种类各组淀粉剩余量(麦芽糖的生成量) 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2)下
(3)不能单一变量
解析:(1)由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酶的种类和温度,因变量是麦芽糖的含量和各组淀粉剩余量,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质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3)1、6两组不能做对照试验,酶的种类和反应温度都不同,实验设计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1和6有两个变量。
15.答案:(1)腺嘌昤核糖核苷酸
(2)①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②ATP的生成和分解是同时进行的
(3)①ATP②葡萄糖溶液肌肉收缩ATP溶液③不可靠如果外源ATP尚未耗尽,会出现滴加葡萄糖溶液肌肉也收缩的现象,造成葡萄糖也被肌肉直接利用的假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TP的结构、功能以及ATP合成与分解的特点。
(1) ATP分子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腺嘌呤)组成的化合物,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2) ATP是直接能源物质,其水解释放的能置在剧烈运动时会用于肌肉收缩等生命活动,ATP 在细胞内含量少,但可与ADP 之间快速转化。
(3)由于实验的目的是证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所以实验时应以是否提供ATP为自变量,但实验前必须要耗尽肌肉原有的ATP,同时要注意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