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冬季景观营造方法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冬季景观营造方法探究
作者:郭峥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5期
1 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景观设计面临的问题
1.1 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环境特点
本文主要研究以河北、北京、内蒙古自治区以及东北部分区域为主,针对其气候特点,引
发与冬季景观设计相关的思考和问题。

以上研究区域由于特定的气候条件呈现四季分明的气候
特点。

冬季气候特点为:漫长而严寒干燥,经常出现严寒天气,日照时间短,多西北风,极限
低温较低,降水较少。

1.2 冬季气候环境对景观设计产生的影响
1.2.1 对于植物景观的影响。

低温、多风、干燥以及日照条件对于植物生长有很多限制因素,冬季的低温使得很多植物种类无法露地越冬,对于某些植物种类,如果种植时不考虑小气
候条件,也会影响植物生长和降低成活率。

1.2.2对于水景的影响。

冬季低温,对水景影响大,北方地区的景观水体极少能在冬季呈
现较好效果。

居住区中常见小型水景如喷泉、跌水等,冬季无法运转;而景观湖、水池冬季也
常需要将水抽干,以免产生冻胀损坏驳岸。

湖或水池在没有水的状态下,露出底部,若没有相
关设计上的考虑,会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1.3 目前冬季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
我国冬季寒冷地区城市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规范参考,能够符合当地气候、社会、经济、文
化特色的住区冬季景观环境营造方法,尤其是针对漫长冬季的景观环境营造的研究更是较少。

现有的研究大都泛泛而谈,涉及到具体的实操性设计方法的研究较少。

而实际建设工程在冬季
的景观效果而言,大部分也不尽人意。

应充分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研究和实践,但中国北方也有自身的气候特点,近年来,在项
目实践中开发部门和使用者越来越关注冬季景观,而有针对性及实施性的研究就显得较为匮乏。

2 冬季植物景观设计
2.1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
植物种类的选择主要考虑冬季极限低温和多风、日照等因素。

优先选择地域乡土植物,以
及当地容易露地越冬的植物。

对于有些对小气候条件要求较高的植物,应注意其周边环境,避
免产生不利的微环境条件。

冬季很多落叶树树干姿态优美,部分树干有鲜艳的色彩;常绿树在
冬季仍有绿色完整的树形,能够弥补冬季植物枯黄的问题。

而北方地区不同于南方的最大特点也在于四季的变化,如果设计周到、养护得当,北方冬
季植物一样可避免萧瑟和肃杀,可以展现树干的风骨、松柏的苍翠、空间的疏朗等北方冬季特
有的景观。

落叶树的枝干树形是冬季植物景观重要的特色,呈现出或苍劲挺拔,或蜿蜒柔美的形态给
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以北京地区为例,落叶树如白蜡、银杏、白杨等树形各有特点,落叶后枝
干生长也呈现不同的优美姿态。

而东北地区的蒙古栎、五角枫、白桦等树种,有色叶景观,树
形枝干优美,在冬季也能呈现出优美的景观。

国外如北欧地区,冬季也随处可见落叶树在冬季
展示枝干之美。

常绿阔叶树也是冬季植物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在北京成功引种的常绿阔叶树已有
一定数量的种类,如大叶黄杨、锦熟黄杨、火棘、早园竹、扶芳藤等,但其中大多数植物仍需
在小气候环境很好的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

2.2 考虑植物配置方式及空间设计
2.2.1 利用植物改善冬季小气候环境。

较好地结合植物与场地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为场
地提供更好的微环境,鼓励人在冬季多进行户外活动。

居住区中植物对微环境的作用更为明显。

北方冬季多西北风,园林植物可以阻碍风的流动,有效降低风速。

一般考虑在风来向处设
置挡风的灌木或常绿树。

而南面为阳光来向,利用冬季和夏季阳光角度不同和树木冬季落叶的
特点,灌木离开场地一定距离,场地附近种植枝下高较高的落叶树,冬季落叶后阳光透出,增
加场地的舒适度,鼓励住户在阳光好的天气使用户外场地。

2.2.2重视中间层灌木的种植设计。

夏季占据种植空间主导地位的落叶树,冬季落叶后只
剩枝干,在整体空间感受中比重迅速下降。

这时植物对于空间的塑造则主要依靠中间层灌木以
及常绿树来体现。

中间层灌木高度多在0.5~2m,正好在人的视线高度范围内,因此,中层灌
木的疏密搭配极其重要,会关键性影响冬季植物空间的完整度。

2.2.3 植物林缘线和天际线对冬季景观的影响。

夏季乔木成荫时,种植空间由于乔木大体
量树冠的遮蔽,容易形成较好的空间感。

由笔者从业多年经验发现,灌木地被的设计配置相对
乔木更容易被简单处理。

在项目实践中,设计方案展示的常常是夏季植物的理想效果,灌木地
被在夏季给人感受并不明显,因此,常被设计师及业主忽视其重要性。

这种情况下常出现的问
题即是乔灌木落叶后,原有的植物空间体量大量减少,原有树冠体量形成的空间感不复存在,
由于缺乏清晰的林缘线,显露出凌乱的灌木和地被。

整个植物空间如同被剥去了华美的外衣,
无法形成空间整体感。

植物立面形成的天际线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天际线在夏季和冬季也会呈现较大幅度的变化:夏季乔木撑起的天际线在冬季将会主要由常绿针叶树和灌木地被构成,夏季针叶树和灌木高度
较低,配置在乔木林下的针叶树和灌木在立面上被乔木树冠包裹,因此,即便散乱的配置也不
会对天际线造成太大影响。

而冬季乔木落叶后,针叶树和灌木的轮廓显现出来,如果配置不当,植物立面景观效果会受到较大影响。

3 冬季水景设计研究
3.1 硬质水景设计的雕塑化
水景设计在寒冷的北方居住区中应尤其慎重和认真对待。

一方面,北方地区普遍缺水,且
水景每年有长达3~4 个月时间无法展现水景效果,且水景造价远高于其他普通景观元素;而
另一方面,出于人喜爱水、渴望接近水的天性,水景设计又是景观设计中提升景观感受的重要
元素,居住区是人们的家庭归宿,居住区中的水景更是受住户喜爱。

水池或景观湖需要考虑驳岸和池底在无水状态下的效果。

以北京某居住小区为例,水池驳
岸采用自然石块散置,池底采用石板铺地,冬季无水时期,水池变为阳光充足的活动场地,其
面积适中,适合住户进行打羽毛球、轮滑等休闲活动。

面积较大的景观湖可在浅水区考虑湖底的设计,如以块石或卵石铺贴图案,有水时隐约可见,无水时也有景可赏。

3.2 水景和铺装小品相结合设计
水景和小品的结合也是能较好处理水景冬季效果的方式,如水景墙设计,有水时景墙的纹理形成独特的水幕波纹,无水时景墙本身也有较好的景观效果,或水景本身即是设计精良的小品,有水时和无水时均呈现各具特点的景观。

4 冬季铺装设计
4.1 铺装完成面对冬季防滑的要求
雨雪在北方由于低温常在地面形成一层薄冰,居住区中老人儿童是户外活动的重要群体,因此,铺地在安全性上需要首先考虑防滑因素。

石材铺装面层宜选用烧毛面、荔枝面等有足够粗糙度且方便行走的面层,剁斧面、机刨面等面层也能满足防滑要求,但一般以小面积使用为主。

应严格避免抛光面作为室外地面材料面层,机切面、亚光面等粗糙度不够的面层应慎重考虑。

而烧结砖、混凝土等材料一般本身就有足够粗糙度的面层。

4.2 铺地结构需适应寒冷地区冬季气候
铺地垫层结构也应对低温有足够的考虑。

低温容易引起混凝土冻胀开裂,进而引起铺装面层断裂,尤其对于景观铺装的车行道路及消防道路,铺装垫层基础厚度需要根据当地极限低温情况而定,且需要在基础中配筋。

5 结语
北方的四季分明是自然特色也是限制条件,景观设计师不应回避或忽视冬季景观的营造问题,需要精心考虑环境设计,以及了解人们的冬季使用要求。

本文提出的模式仅是长期实践总结出的个人经验,提供设计师一些可能的思考方向。

冬季景观的营造还需要更多的工程实践努力和创新总结,使人们在北方寒冷漫长的冬季也能享用室外景观环境,给城市寒冷的冬天增添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