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及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现状及保护
作者:郑蓓媛,张可乐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第12期
一、庆阳香包的发展历程
香包,又称荷包,亦称香囊、佩帏、容臭,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庆阳地区自古
有端午节制作佩戴“绌绌”的习俗。
据记载庆阳香包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三百多年,我国的著名
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香包的记载: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
“熏蒸法”,这种方法在当地渐成习俗,草药被称为“香草”,而药袋变成为“香包”。
我国
最古老的香包是在2001年庆阳市华池县出土的,距今至少有800多年的历史,出土时仍图案如新,色泽艳丽,所以被称为“千岁香包”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香包。
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说明香包在屈子所处
的战国时代已经成为一种装饰了;汉代《礼记》里说道:“男女未冠笄者……衿缨陪容臭”。
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包又演化为香囊和荷
包两种,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
而香包则为男士专用。
当时的香囊和荷包与现在
的香包又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
至明清两代,庆阳香包十分兴盛,已发展成为人们佩戴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在清代香包已发展成为爱情的信
物了。
香包发展到近代,多是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的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辟邪的。
近二十几年来香包的制作与刺绣又开始复兴,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学会命名为“香包刺绣之乡”。
二、庆阳香包的特点
(一)地域性
庆阳市位于黄河上游,是华夏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原始生
态文化浓厚。
庆阳香包的图案中大都蕴含着人类早期对神的崇拜和以“龙蛇虎鹿”等为图腾的
文化痕迹,很多香包的图案中还蕴含着古代阴阳平衡的哲学观念和巫神文化。
例如用绿布卷成
蛇形,然后扎上几朵梅花,喻为龙的化身,对龙蛇的崇拜和以龙蛇为图腾的文化在庆阳香包中
很常见。
(二)艺术性
以庆阳香包为代表的“陇绣”,具有古朴、传神、原始、夸张的特点。
大红大绿的用色体
现出黄土地世世代代的人泼辣直率、粗犷豪放的性格,较其它地方的香包,原始民俗风情更为
浓厚。
与全国其他地方的刺绣艺术相比较,庆阳香包的刺绣艺术比较多变,不讲透视、不求比例、不讲形象,只求神似、夸张。
如肩头狮虎,头比身大,有爪无腿,既不是真实形象,又不
合形体比例,完全由刺绣艺人的想象力发挥而成。
(三)寓意性
托物言志的刺绣方式是庆阳香包区别于其他地区香包的最大不同,避邪祈福是庆阳香包文
化的永久主题。
庆阳香包较其它地方的香包寓意更为广泛和灵活,比如借用老虎狮子的勇猛,
辟除邪恶之气,保护自身;大枣、花生、桂圆等,取谐音,喻早(枣)生贵(桂)子,因此著
名民俗学家靳之林曾题词称赞庆阳“庆阳香包,全国第一”。
三、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发展现状
(一)重视程度高,前景广阔
近年来,庆阳市参加了多处的旅游产品展览会以及各地的民俗旅游产品艺术节,有力的宣
传了香包民俗产品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经过多年的精心设计和大力宣传,从2002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多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使全市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生产的队伍不断扩大,产品效益日趋明显,成为庆阳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对于庆阳市的旅游产
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全市已制作了多个香包品种,远销到了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倍受消费者的欢迎。
(二)机会与挑战并存
截至目前,制作庆阳市香包文化产品已有上百多家企业,30多个基地,6个营销公司,产
品多达20个大类,年收入过亿。
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并未被完全开发出来。
与全国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较,庆阳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状况远落后于全国其他地区,还存在
宣传力度不够、扶持政策不到位,管理机制不规范、香包人才匮乏、产品质量不高、保护力度
不够等问题,这都严重阻碍了香包民俗文化的传播。
四、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导向作用不明显
在庆阳香包的发展过程中,缺少政府对香包民俗文化发展的合理管控和开发,各县市之间
往往采取各行其道的态度,联合开发水平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功效还未能体现出来。
由于政府对市场研究不足,宣传力度不大,导致了香包民俗的产品开发方式单一。
其次由于政
府开发资金匮乏,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不足,造成流通渠道太窄,规模太小,产销脱节。
再次
目前庆阳香包的制作多以个体生产为主,无法形成大规模的批量生产。
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庆阳
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发展。
(二)产品开发缺乏竞争力
由于庆阳香包的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起步较晚,所以保留了更多的原始的风貌。
但是随着
旅游业的发展,当地旅游企业过分的追求经济效益使得庆阳香包的原始样貌消失,尤其是纯手
工只制作的香包更是稀缺,取而代之的大量的仿制品,使庆阳香包的传统制作工艺受到工业化
的冲击,导致了香包品质的下降。
由于香包同质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市场上所产的香包大多千
篇一律,具有特色的产品日渐减少,导致庆阳香包民俗产品没有形成自已的品牌,缺乏核心竞
争力。
(三)市场影响力不足
虽然庆阳香包的民俗文化产品丰富多样,但各地的产品又过于分散,从而使得顾客对产品
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而且很多地区在开发香包民俗产品之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对
旅游产品的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没有考虑市场的需求状况以及市场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区位条件、市场条件等因素。
致使香包在制作过程中存在没有精心制作,匆忙的进行,相互模仿等现象,导致庆阳香包竞争力不突出。
(四)民间工艺传承遭遇严重挑战
庆阳香包民俗产品的开发除了受区位的影响外,人才的严重缺乏也是制约产品发展的重要
原因。
庆阳香包的发展与当地传统手工刺绣工艺的发展密不可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
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谋生,当地从事手工刺绣的人才越来越少,使得庆阳香包的绣制正面临着
传统人才流失,后备年轻人才缺乏,手工产品被机器复制品取代的局面。
从庆阳现有从事庆阳
香包制作的人员数量、比例上看,缺乏高层次的产品专业人才;同时对人员也缺乏专业的培训
和发展意识和管理意识,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庆阳香包民俗旅游产品的发展。
五、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保护
(一)加强政府职能对香包产业发展的扶持
民俗文化的开发,政府首先要进行保护,再谈开发。
不仅要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
加大对香包产业的投资,还要依靠民俗产品活动做大宣传,进一步提升庆阳香包民俗产品的知
名度,为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品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正确处理民俗文化和民间工艺品之间的
问题,就是要政府和人民共同参与,需要政府对香包发展市场进行宏观把控,学者和领导共同
商议,拿出最好的方案。
这就需要政府完善自身职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旅游
立法和市场监管。
广大的市场需求是香包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而强有力的政府支持是香包产业
发展的保障。
(二)加强市场的导向作用
为了更好的发展香包产业,就要结合庆阳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庆阳香包进行正确的市
场定位,确定其发展的空间和方向,以市场的需求来确定香包民俗产品的发展。
为此,可以建
立专门的香包研究机构,对香包文化进行研究,把庆阳香包的民俗文化与旅游市场相结合,将
单纯的香包民俗文化产品开发放到当前国家旅游发展“一带一路”的背景之下,搭乘国家“一
带一路”的旅游发展快车,将庆阳香包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相结合,用其他行业来带动香包的
发展。
(三)提高香包民俗产品自身价值
香包的制作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制作方式和制作过程凝聚了当地的民俗风情特色。
因此,树立自己的香包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拥有香包品牌,才能有香包市场。
而品牌的树立,需要更进一步的挖掘香包的艺术价值。
因此,要把香包产业做大、做强,企业及香包制作户应
该严把质量关,不但要在外形设计和刺绣工艺上创新,更要在传承香包传统上做文章。
刺绣不
仅是庆阳香包的艺术的展现,更是庆阳香包的商品的展现,它的艺术性与商品性相伴相生。
因
此我们不仅要注重它的艺术性,更要注重商品的质量,加强香包工艺技术研究,制定符合其发
展的规范、标准,是提高香包生产质量的最佳途径。
庆阳在大力弘扬庆阳传统香包刺绣文化同时,还可以以香包民俗产品的开发带动如皮影,剪纸等民俗产品的开发,形成当地民俗文化产
业的产业链。
(四)培养香包文化产品的专门人才
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核心是人才,庆阳香包要走出庆阳,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就必须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支持,首先,庆阳市政府以现有的
文化机构为实训基地,开设与香包文化产业相关的课程,讲授香包的设计、发展、营销等知识、定向培养、强化实践等多种途径;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去学习、进修;努力培养一支能力强、精管理、懂营销,具备创新思路的技术人才,为庆阳香包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要邀请专家、学者和工艺传承人来庆阳考察,举办学术讲座,进行短期内的培训,提高庆
阳香包的质量和品牌,使庆阳香包制作流程和一辈一辈的流传下来艺术精华得到大家认可,让
庆阳香包的文化价值源远流长。
庆阳香包文化是庆阳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庆阳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展以香包为主的庆阳民俗文化是对庆阳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对庆阳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重大举措。
因此要把庆阳香包做大、做强、做精、使庆阳香包真正成为宣传庆阳的一张亮丽名片,推动旅游产业开发与庆阳市经济同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