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精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2021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 . 厄(è)运泯(mǐn)灭骇(hài)人听闻
B . 玷(zhān)污收敛(liǎn)猝(zú)然长逝
C . 滑稽(jī)静谧(mì)头晕目眩(xuàn)
D . 篡夺(cuàn )御聘(pìn)笑容可掬(jū)
2. (2分)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内外益法
B . 裨补阙漏计日而待庶渴驽钝
C . 不胜感激临表涕零猥自枉屈
D . 锋回路转树林阴翳水落石出
3. (2分)(2019·达州)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国精准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少数干部仍然漠不关心贫困群众的做法使我们不能容忍。

B . 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全国人民都期待在建国七十周年阅兵仪式上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耀武扬威。

C . 中国民航局出于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停飞了美国波音737MAX8客机,此事不可与当前的中美贸易战混为一谈。

D . 为争夺未来5G市场,全球各大通讯公司前仆后继,加紧布局。

华为独占鳌头,成为美国政客打压的目标,也就不足为奇了。

4.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 .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匠心独运,值得一读。

C . 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台独”阴谋得逞: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对台湾领导人将两岸关系引向何方拭目以待。

D .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5. (2分) (2017八下·成都期中) 下列关于文章语句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信中生动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B . 《马说》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C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的意思是“把求学中的磨难当作足以快乐的事,就不知道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来勉励马君则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D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意思是“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58分)
6. (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

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幢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片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

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运来的。

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

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泊,泪从来不曾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

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

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根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的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

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依;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⑦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

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⑧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

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

不是有人说过“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1)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

(2)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之情的内容。

看花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4)第⑦段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7. (6分) (2017九上·汉川期中) 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第下面小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这首词抒发壮志豪情,写法上的显著特点是多次________。

(2)从“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首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8. (20分)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后面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窥谷忘反()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4)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9. (13分) (2019八上·武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抗震智慧
①与西方砖石结构建筑的“以刚克刚”不同,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在抵抗地震冲击力时,采用的是“以柔克刚”的思维,通过种种巧妙的措施,其目标是以最小的代价,将强大的自然破坏力消弥至最小程度。

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做然屹立。

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而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基本上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其代价远远小于西方的“刚”。

②中华民族不但自文明伊始就睿智地选择了木材等有机材料作为结构主材,而且发展形成了世界上历史最悠
久、持续时间最长、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结构体系——柔性的框架体系。

作为对比,西方数千年中一直采用承重墙体系,直到工业革命以来、近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后,才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遂开始大规模地普及,但这种框架体系仍然是“以刚克刚”。

而中国的传统木结构,具有框架结构的种种优越性,如“墙倒屋不塌”的功效,其柔性的连接,又使得它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恢复能力。

汶川大地震中,许多文物建筑的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受损,但主体结构仍未倒塌,就是这种柔性框架结构抗震能力的表现。

③中国古代建筑一般由台基、梁架、屋顶构成,高等级的建筑在屋顶和梁柱之间还有一个斗栱层。

(A)中国古代建筑的台基用现代结构语言描述,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好比是一般大船载着建筑漂浮在地震形成的“惊涛骇浪”中,能够有效地避免建筑的基础被剪切破坏,减少地震波对上部建筑的冲击。

(B)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C)斗栱是中国古代建筑抗震的又一位重要战士,在地震时它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

历史上,很多带斗棋的建筑都能抵御强烈地震,比如山西大同的华严寺,在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的情况下,带斗棋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

(D)斗栱不但能起到“减震器”的作用,而且被各种水平构件连接起来的斗栱群能够形成一个整体性很强的“刚盘”,把地震力传递给有抗震能力的柱子,大大提高了整个结构的安全性。

④除了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外,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是古建筑抗震的关键。

比如榫卯的使用: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又比如柱子的生起、侧脚等技法降低了建筑的重心,并使整体结构重心向内倾斜,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梁架系统通过阑额、由额、柱头材、蜀柱、攀间、搭牵、梁、檀、橡等诸多构件强化了联系,显著增强了结构的整体性;柱子与柱础的结合方式能显著地减少柱底与柱础顶面之间的摩擦,进而有效地产生隔震作用:在高大的楼阁中,如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等,都在暗层中设有斜撑,大大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在外檐柱间设置较厚的墙体,起到现代建筑中“剪力墙”的作用。

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处处都展示出古代工匠们在抗震设计方面的知识和匠心。

(1)对下列说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 当代建筑设计以抵御9度地震为目标,我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都能达到这个要求。

B . 我国古代建筑选择木材等有机物作为结构主材是为了形成柔性的框架结构,使之具有相当的弹性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能力。

C . 西方意识到框架结构的优越性比我国要早,普及程度也比我国要高。

D . 山西大同的华严寺,没有斗栱的低等级附属建筑被破坏殆尽,而带斗棋的主要殿堂仍能幸存,这一对比是为了说明了华严寺的附属建筑质量低劣。

(2)写文章要注意前呼后应。

这两句话是从原文第③段中抽取出来的,放回原文,应该放在________处。

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

形成大屋顶(尤其是虎殿顶、歇山顶等)需要复杂结构和大量构件,大大增加了屋顶乃至整个构架的整体性;虎大
的屋顶以其自重压在柱网上,也提高了构架的稳定性。

(3)第④段“除了这些较显著的于法外,我国占代传统建筑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其他技术”,“这些较显著的手法”具体指哪些手法,举出三种。

(4)说说第②段中“以刚克刚”中两个“刚”字在文中的意思。

三、默写 (共2题;共17分)
10. (7分) (2018七上·吉林期末) 默写。

(1) ________,山岛辣峙。

(曹操《观沧海》)
(2)何当共剪西窗竹,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作者对老友的无限关切牵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次北固山下》中,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生活哲理,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1. (10分) (2019九上·顺德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四书”包括:《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中庸》”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作文:
请以“美在生活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阅读理解 (共4题;共58分)
6-1、
6-2、
6-3、
6-4、
7-1、
7-2、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三、默写 (共2题;共17分)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四、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