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丹书》腰背部疼痛病症气功导引法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菁邢欢刘争强章文春*
摘要:中医有关于腰背部疼痛的病机不外乎正虚邪实。

为肾气肾阳虚弱,邪实为感受风寒湿,阻滞经脉,经脉气血不通,法、作用原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揭示古代旴
关键词:福寿丹书;腰背部疼痛;导引法
中图分类号: R-092 文献标识码:A
旴江医学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之一,具
有强大的理论渊源、著作丰硕、专科特色鲜明、临
床诊疗技术独特、独创“建昌派”特色炮制技术等
特点,其中它有不少学术思想有涉及到中医气功学
的理论。

《福寿丹书》是明代医家龚居中所作,本
书共七卷,其中延龄篇记载了46条治疗各疾病的
导引法,而本文就《福寿丹书》的延龄篇功药中关
于腰背部疼痛病症的导引法进行简要的探析,可以
归纳为:弯腰揖拜法、舒脚按膝法、靠拐膝扫法、
俯身按地法、乌龙探爪法。

1 弯腰揖拜法
原文云:“立定,低头弯腰如揖拜,下行功其手须与脚尖齐,运气二十四口”[1]。

操作方法:采取立式,两脚并拢,肩臂放松,全身放松,两手手指在头上交叉成弧形,两臂夹耳,深吸一口气,头向前倾,臂向前伸,腰背部放松,胸、腰部的脊椎骨向后拱突,头、手向前下划弧,会阴上提,腰前俯,脊柱椎骨逐节逐段放松,卷曲向下,两手掌心伸至脚尖,腰部成拱状,成作揖状。

调息运气,意引内气下达命门,同时意想腰背部疼痛处,尔后呼气,脊柱椎骨逐节逐段向上伸直,前后摇动脊柱使身体放松。

两手拢气回收至丹田,一呼一吸导引各24次。

本条导引通过头向前倾,引动手足阳经的经气,“头为诸阳之会”,阳经皆在头部交会,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脑,促使阳气、清气的升发,头脑清明;身体卷曲往下,脊柱逐节逐段放松,可抻动督脉,并引动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方法:采取坐式,百会上领,下颌回收,舌顶上颚,两腿脚掌内侧并拢相对斜放,两掌平铺于地,两手掌心向下置于膝盖,身体放松,两眼轻轻闭合。

吸气时,意想将大自然之气聚于身体内,将气引入疼痛处,随后呼气时,作均匀的深呼吸,以鼻缓缓吸气,再以口缓缓吐气,如此一吸一吐为一次,一呼一吸反复12次,每天3~5次。

该导引方法在《福寿丹书》中主治背膊疼痛,该导引法在形体动作的基础上以调息为主。

百会上领,引领督脉之气上升;下颌回收,导引任脉之气下降。

一升一降,畅通全身气机。

两脚相对斜着放松,牵拉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经气,引动肝经之气则促其疏泄,激发肾经之气则使其生发。

两手掌心向下置于膝盖,放松手三阳三阴经,使手经气血畅通,至肩背部经气通畅。

再加上鼻吸口出的调息方法,鼻息调和则清气来至,气和则形安,形安则神安,神安则功效至。

故本法可以治疗膀胱经经气所郁而致的肩背部忽痛,不能回顾。

* 通信作者:章文春(1962—),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气功学。

一身阳脉相通,阴阳平调则通而不痛。

4 俯身按地法
原文云:“将身曲起伏地上,两膝跪下,两手按地,行功运气左右各六口”[1]。

操作方法:取跪式,身体弯曲,百会上领,下颌回收,双膝跪地,两脚向后伸,两手掌心向下按于地,意想两上肢向外开,向无限遥远处打开,会阴上提,命门向后拱,两眼闭合,吸气,意念放到尾闾尖上,转动腰脊,纵向牵拉腰部,幅度由小到大,牵拉到极致,一俯一起,下按上提,同时意想背脊部疼痛处,以鼻深吸气,同时慢慢匀细呼气,反复6次。

此导引方法中按地动作使手三阳手三阴收缩拉伸而引动其经络之气;通过腰脊的牵拉作用,有助于促进肾气生发,壮腰固肾,还可刺激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五脏和六腑等腧穴。

胸腹向前伸展,脊柱微成反弓的活动,可刺激督脉、疏理任脉,使任督二脉在动作导引中不断受到松与紧的交替刺激,从而调动脏腑器官、经络和气血运行[2]。

呼吸带动意念到疼痛处,以意引气,促使疼痛处气血经气的畅通,通则不痛。

故此法可以治疗风寒湿邪侵袭导致的腰背部僵硬不适,不得俯仰的病症。

5 乌龙探爪法
原文云:“就地坐定,舒两脚,以两手前探,搬两足齐,往来行功,运气十九口”[1]。

操作方法:就地正坐,腰背部放松,两腿伸直,身体放松,意守腿脚疼痛处,深吸气,两臂向前伸,似直非直,腰背放松,头跟着向前倾,颈、胸、腰部的脊柱椎骨逐节逐段放松,向下弯曲,至头面、手臂与两腿平行,双手握两足,意守脚底涌泉穴,腰背部向前向下拉伸到极致。

呼气,两手手掌心相对,放松,身体慢慢直起还原。

作匀速且细长的呼吸,反复19次。

本导引法以向前弯腰为基础,配合调息、意守,可以使后背拉伸,疏通督脉、膀胱经经气,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既调理了肾脏,又使两腿肾经、膀胱经经气条畅[3]。

两手前探两足,使手足阴经和阳经都得以牵拉,使经脉经气畅通。

意守涌泉,可激发肾经的经气,滋补肾阴,强化肾气,呼吸加意守可温煦两肾与命门,以意引气,气血畅通,通而不痛。

故本导引可以治疗肾虚导致的腰部酸痛、酸软无力等病症的腰腿疼痛。

综上所述,腰背部疼痛多由两方面导致:一、感风寒湿而致,经脉阻滞不通,瘀血阻滞,不通则痛;二、肾虚,肾主骨生髓。

所以无论是腰曲头摇、背膊疼痛、背脊疼痛、腰背疼痛还是腰腿疼痛康复都可通过中医导引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来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

中医导引的实质就是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并使其三位一体。

各个中医导引法中都有一定的动作(包括呼吸)要求和规范,通过形体动作兼调息,这是对形的锻炼和调控;经络为气之径路,通过牵拉引动经气经络的气血运行,这便是对气的锻炼和调控;而在中医导引中,在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中,人的意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意守命门、丹田及意守疼痛处等手段来加强对神的锻炼和调控。

形气神三个因素彼此互相影响,互相联系。

以上所有导引法都是以形体姿势为辅助,配合意识引导的作用,引动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意与气合,以意引气,以此使全身的气机畅通。

意识活动和形体动作、气机变化紧密结合的,是一个浑然的整体,即形气神的三位一体。

参考文献
[1]龚居中.福寿丹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2]任建坤, 章文春. 《诸病源候论》风偏枯候导引法探析[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23(3):9-10.
[3]邢欢,林松,章文春.《福寿丹书》腿脚疼痛导引法探析[J].江西
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21(6):4-6.
(收稿日期:2017-11-29)编辑:李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